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可以吸收滅活的新冠狀病毒的催化材料。據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滅活實驗的結果表明,該材料具有直接吸附滅活的新冠狀病毒的作用,滅活效率達到96.5%-99.9%。
在實驗環境中,新冠狀病毒的濃度為5微克/毫升,遠高於實際生活中病毒的致病濃度。
這種固體催化材料無毒,不溶於水和有機溶劑,可製成顆粒或覆載在多種載體上,有望廣泛用於抗流行病產品以及日常空氣和水淨化用品中,實現病毒吸附失活,提高防護水平。
據悉,早在2003年SARS病毒流行期間,中科院大連化物就提出了利用吸附和催化原理使SARS病毒失活的方法,並緊急動員相關研究人員進行催化、生物學分析和檢測,聯合大連醫科大學病毒實驗室,組建一個聯合小組,發揮交叉學科的優勢,進行材料設計合成,對篩選、細胞毒性和滅活病毒性能進行系統研究,根據催化劑設計理念快速合成100多種無機多孔固體材料,並從中選擇典型樣品他們經過對多種副流感病毒滅活實驗的驗證。
最後,滅活實驗證實,所選材料具有直接裂解和滅活SARS病毒的作用。另外,經大連醫科大學測試,這種物質對人I型腺病毒、V型和人人皰疹病毒I型等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這項工作發表在《催化學報》《色譜》及《中國病毒學》等雜誌上。這也是國內外首次使用催化材料滅活SARS病毒的報導。儘管這項研究很快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由於當時SARS爆發已告一段落,因此它在與SARS的鬥爭中並未真正發揮作用。
最近引起大規模爆發的新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頗有相似之處,兩者的基因組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因此,研究人員們組成了團隊,在早期工作的基礎上,升級技術手段,著力於催化材料的批量製備技術和材料吸附滅活病毒的性能和機理研究。目前,單批催化材料的生產量超過100公斤,具有噸級產能。
研究團隊還根據空氣淨化和個人防護等不同場景對這類催化材料進行了應用研究,完成了蜂窩、金屬網、無紡布等載體的負載成型技術和工藝開發,為該材料在空氣過濾和淨化,口罩和其他產品中的應用奠定基礎。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積極尋找合作企業共同開展相關產品開發,以儘快投入實際應用,以幫助我國和世界贏得新的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的防治。
該項目得到了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合肥)流行病預防控制科學技術研究總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大連醫科大學的大力支持。
文章來源:https://www.smalltechnews.com/archives/110771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