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降臨人間,妄圖向上天再借五百年。有人覺得一百年太漫長,有人覺得人生苦短,真正能夠幸福快樂走過一生的人並不多。
社會上有一個不成文的定律:小孩愛夭折,成年人從30歲開始衰老,60歲退休時是個分水嶺,有些人熬不到退休就早逝。
能順利度過70歲的人就容易走向長壽之路,特別是80歲以後,人的身體進入一個相對的老年穩定期。我們發現公園裡有很多80-90歲的老年人,到90歲以後又開始變得脆弱,成為百歲老人往往是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百歲知識分子更是人們仰慕的對象,能夠走過百年人生的人往往是心胸豁達的人,比如我們非常敬仰的楊絳先生。
回憶楊絳先生
中國人如果將女子成為先生,說明這個女子不是一般人,楊絳就是這樣的奇女子。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夏天,楊絳在北京出生,後來全家到蘇州生活。從小楊絳就喜歡讀書,在父親午休的時候,她拿出一本書靜靜地守候在父親身旁,這讓醒來的父親感到很溫暖。
因為酷愛讀書,楊絳考入了東吳大學,後來又在清華大學借讀,期間學習了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多門語言,成為中國著名的作家、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專家,她翻譯的《唐·吉坷德》至今仍被認作該書的最好譯本。
楊絳給人淡然優雅的感覺,其實她一生也經歷過很多磨難,她也和其他人一樣在幹校幹活,在冰冷的窩棚中居住,用寫字的手刷廁所,也被人剃過陰陽頭、戴過高帽,而這些都讓她更加看淡人生,所以她的文字自有一種清麗和溫婉。
楊絳先生唯一的女兒叫錢媛,生前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不幸在60歲患脊椎癌去世,這些都沒有擊倒楊絳,她在百歲高齡依然堅持寫作,她寫給她們仨,寫給愛他們的讀者,更寫給無盡歲月。
楊絳的愛情故事
圓圓是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結晶,而他們視女兒如掌上明珠,楊絳甚至稱女兒是她的唯一傑作。
這個充滿愛得家庭是可遇不可求的,這對文壇伉儷更是羨煞旁人,提及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令多少女孩望穿秋水、尋覓不得。
錢鍾書稱楊絳是妻子、情人和朋友,也曾用"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來形容愛妻。如今一切塵埃作古,但是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依然鮮亮動人,他們的相遇可謂一見鍾情。
1932年相遇的當天,楊絳如一朵初開的花沁人心脾,錢鍾書當即陳述"我沒有訂婚",楊絳也回答"我沒有男朋友",仿佛上天安排好兩個人再次牽手前行。
一個是名門才子,一個是大家閨秀,後來有一起走過難忘的留學歲月。
說來話長,楊絳和費孝通還有一段插曲,費孝通也對楊絳愛慕已久,而且兩個人還是老鄉關係,知道楊絳和錢鍾書談戀愛之後,費孝通直接到清華和楊絳爭論。
楊絳撂下一句話"繼續做朋友可以,如果有其他想法,不妨絕交",費孝通只好悻悻回去。
晚年的楊絳孤身一人,費孝通曾經以老朋友的身份再次拜訪,剛開始楊絳興高採烈地歡迎老朋友。
不過隨後意識到有些不妥,就下了逐客令"我這裡樓層高不好上,以後就不要迎難而上了",費孝通自然聽懂了楊絳的話裡話,從此一直到去世也沒有再拜訪過楊絳。
聽楊絳談長壽
活了105歲的楊絳自有其長壽秘訣,可以說這是她個人堅持的結果,按照楊絳的生活規律來說,他平時按時吃飯、按時鍛鍊、按時看書,最重要的是保持豁然開朗的心態和少女心。
楊絳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很少吃油膩的食物,每天都會喝一碗大骨棒木耳湯,食物都是自己親手做好的。
清早起床之後,楊絳都會出去散步、做大雁功、練習八段錦,她喜歡在樹下淺吟低唱,呼吸新鮮空氣並鍛鍊腿腳。
讀書對楊絳的長壽起到了推動作用,楊絳覺得不讀書一周就白活了,讀書的確有精心的作用,況且楊絳能夠融入到字裡行間之中,心靜如水的狀態也很好地調節了身體平衡。
最重要的是楊絳的豁達,她對名利不會主動追求,不喜歡也不擅長進行交際,簡樸的生活和安靜的寫作是她畢生的追求。
她在居所住了很多年,沒有添置過新的家具,卻滿滿都是書香。在特殊期間,她總是能在困難中找到快樂的出口,知足常樂、創造幸福是她的個性,也是她長壽的動力。
如何找到自己的養生之道
長壽是大多數人追求的人生目標,想當年秦始皇還派徐福遠渡重洋尋找長生不老藥。長壽沒有絕對的行為準則,每個人都要針對自己的狀況來設定不同的生活準則。
比如有些人身體虛弱,不能快跑只能做些輕柔動作,但這些都不妨礙帶病長壽;有些人身體一直很健康,但是要注意不能用力過猛,防止出現各種意外傷害。
每個人對健康的理解都不一樣,但只要有利於自己身體發展,都是可行的辦法。
不過長壽老人還是有一些共同點,就像楊絳先生的規律生活、讀書之道、豁達心態等,現在長壽並不是我們一個人說的算。
因為環境汙染、傳染病、癌症等因素,使得長壽越來越成為一個難以實現的理想,這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
科學家也正在尋覓長壽的基因,期待攻克長壽的難關,有報導稱西方出現了換頭術和冷凍術,不過距離長生不老還很遠。
長壽說的是相對延長我們的壽命,在延長生命長度的同時,我們不要忘了增加生命的寬度和厚度,讓我們人生更加豐盈。
文/林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