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煙為伴,與酒為友,還能長壽?
在莊河市光明山鎮金線溝村金上屯的百歲老人劉國信(化名),就成了很多菸民、酒友的「崇拜」對象。
兒子劉成毫告訴記者,父親從18歲開始吸菸,一天幾支煙,一頓一兩酒。
不是吸菸有害健康嗎?為什麼生活中總能見到菸酒不離手,還長命百歲的老人?
為什麼抽菸喝酒還能長命百歲?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確實有一些長命百歲的老人有抽菸喝酒的習慣,但這只是個例,不能代表所有長壽者,所以不能以偏概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過太多「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邏輯謬誤,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關鍵信息。比如你只看到身邊的熟人,既抽菸又喝酒,但仍然長壽,卻忽略了在你看不見的世界裡,有更多你不認識的人,他們因為抽菸喝酒,早早就患癌或心臟病去世。
而死人是不會說話的,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一個邏輯謬誤。
百歲老人多有其他一些好習慣而這些長壽的老人,往往還有一些其它的好習慣,就像開頭說到的百歲老人劉國信。
首先,雖然他抽菸喝酒,但他從不過度。他喝了一輩子酒,但從不喝多,一頓飯也就一兩酒。每次抽菸也是幹完農活,才點上一支煙休息,並不是煙不離手。
其次,他還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休息時間充足,加上長期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即便已經100歲了,也照樣不閒著,保持著適量的運動。
再者,在飲食上他也不挑食偏食,不管家人做什麼飯菜,從不挑剔,做什麼吃什麼。
最後,老人的心態也是比較好的,沒有什麼壓力,很喜歡出去逛逛。每次孩子帶他進城,他就像小孩一樣,滿眼都是光景兒,看個不夠。
而這些都是長壽的必備因素。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基因、體質都不一樣,有的人抽菸喝酒依然活得好好的,也有人年紀輕輕因為吸菸去世,所以不要以偏概全,避免"倖存者偏差"。
112歲專家透露長壽秘訣,人人都能學
周有光,既是金融學家和經濟學教授,還是「漢語拼音之父」,人生成就還是非常大的,而與其一生的成就相比,他的112歲高齡才更加「開掛」,堪稱「中國最牛老人」的代表!而談起長壽,他總結了3句話,教你活過100歲!
1、生活越簡單越好
我的生活方式是比較簡單,有規律的,平時基本就是按時吃飯、看看書、寫寫文章、喝喝茶、按時睡覺。既不抽菸,也不喝酒,不應酬,飲食也比較清淡,穿著也以舒服為主,讓自己儘量處於一個放鬆、舒服的狀態。
我想生活有規律,胸襟要寬大,碰到許多困難,胸襟寬大就無所謂。以前身體並不好,年少時還生過肺結核,患過憂鬱症,老媽還偷偷找了算命醫生,說我只能活35歲,我想也許算命先生沒有算錯,只是我自己改變了自己的壽命。所以,建議大家也可以嘗試一下,讓自己的生活方式變得簡單一些,少熬夜,少抽菸喝酒,少應酬,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2、人是吃死的,我從不吃補品
單從「癌」字來看,它有三個口,可見它和飲食的關係有多麼的密切。生活中高發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哪個跟吃飯沒關係?身體不需要,還一直吃,反而對健康不利。
吃東西要講究健康,對現代大多數人來說,「沒有餓死的人,只有撐出來的病」,所以我從來不亂吃補品,建議大家在日常飲食上管理好,儘量做到均衡因素,多吃蔬果少吃肉。像我吃的一般都比較清淡,主要吃雞蛋、青菜、牛奶、豆腐4種,肉類、煎炸的高脂食物,我很少吃。
3、遇到什麼事情我都不生氣
《真經》言:「憂動於心則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悲動於心則腎應」,若傷於情,勢必氣機紊亂,陰陽失調,百病叢生。
由此可見,情緒的好壞對於身心是否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生氣就像是一場「大地震」,氣在心情,傷在身體,這樣自然影響壽命。所以,我對一切身外之物都看得很淡,遇到任何不順利的事情,也能很快的調整過來。
建議大家也開始學會調整管理自己的情緒,遇事先冷靜,調整好情緒再去處理,如果實在覺得煩悶,可以通過合適的方式發洩出來,千萬不要憋在心裡,這樣時間久了,健康容易出問題。
從周有光的長壽方法來看,其實並不難,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相信大家只要堅持,總會帶來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