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網易酷品達人 孤城
在我們享受高科技的發展帶來的生活便利的同時,我們的生活也同樣被各種各樣的不屬於我們生活一部分的東西所入侵。比如工業垃圾、比如被重度汙染的空氣、比如…越來越種類繁多的各種噪音。隨手一副耳機你能進入自己想要的生活了?不,還不夠!降噪耳機才能讓你的生活,重歸安靜。
前言
我所了解以及最早接觸到的降噪耳機,應該由頭戴式的降噪耳機開始的。而音杉的這款Toffee主動降噪耳機或者應該稱之為降噪耳塞了,卻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主動降噪式耳塞,並且為全入耳式的降噪耳塞。
Part1、外觀簡介
音杉為這一款即將要推向世面的降噪耳塞在選材和用色方面顯得高調且大膽,也許在其他的做工方面還是有些欠缺,但是在耳機的腔體方面確實狠下了一番工夫。
音杉的這款Toffee主動降噪耳塞在耳機的腔體選材方面大膽的選用了質感獨特且穩定性高的巴西花梨木,色調方面更是大膽選用了Marsala深紅色,成熟內斂且與Marsala葡萄酒的濃醇相得益彰。除了腔體外,同樣噴色的鋁合金框架與原木材質的腔體完美相融,仿佛跨越了工匠時代和工業時代的一次精彩的合作。Toffee耳機並沒有放棄線控,在左右耳塞的合線部分設計了一個線控的按鈕;耳塞搭配的導線並不是常見的圓形,而是扁平線的配備,這種搭配還是比較少見的;」L「型的原金屬色插頭,並沒有選用看起來更高大上的」鍍金「插頭,從這裡可以看出,似乎降噪耳機普遍使用的插頭都是」L「型的,這點我這個菜鳥稍有不解。扁平導線的使用,在我看來似乎比起常態的圓形導線能夠承受的住更大外力的拉扯,畢竟本人是深有感觸。
Part2、降噪由你
Toffee耳塞有單獨的線控,然而最關鍵的依然是它的降噪功能控制器。長方體模樣的控制器,具體尺寸約為60mm x 15mm x15mm。Toffee降噪耳塞的供電是由內部的一塊180mAh 容量的鋰電池的進行動力驅動的,相對於目前大部分的降噪耳機而言,可謂是便捷不少。
Toffee耳塞的降噪控制器組成很是簡潔,有別於普通的降噪耳機使用普通電池供電,因此它的體型相對同一類別的降噪耳機可算是小巧玲瓏了。機身設計了一個滑動的開關,輕滑就可以開關這個按鍵,開啟降噪功能之後面板上的藍色指示燈就會亮起。主面板上除了指示燈之外,」INSHED」的銘牌logo灼灼生輝,同樣與耳塞的配色一致,灰色+酒紅色的色調搭配顯得比較時尚大方。Toffee耳塞由於使用了鋰電池供電,因此在控制器的一側還設計了Micro USB的充電插孔,首次使用的時候記得先充滿電再使用哦~
Part3、配件
音杉Toffee耳塞的配件團隊比較龐大,或者說比較細緻。除了配備了兩副大小尺寸的耳塞套之外,還人性化的提供了一個做工還算精緻的收納包,方便用戶在不使用耳塞的時候收納自由。
除去收納包和降噪控制器的充電數據線之外,耳塞套的搭配才是使用者能否滿意的關鍵。雖然音杉Toffee耳塞並沒有配備常見的三種規格的耳塞套,這其中是有原因的。因為無論是標配的大套子還是搭配的小耳塞套,你會發現Toffee耳塞的耳塞套設計很有意思,它並不是如同其他入耳式的耳塞套一樣簡單的一個蘑菇頭的入耳套子而已,在常規蘑菇頭導聲管設計之外,還額外的設計了一個不規則形狀的軟膠封閉固定環。簡單來說,這個環的作用應該是仿照人類耳朵輪廓的耳廓部分設計的,依葫蘆壺瓢之後設計了這麼一個環狀的凸起部分,在你將耳塞套插入耳朵之後,還在另外多加了一道保險保證能夠更牢靠的掛在耳朵上。儘管說,實際的佩戴效果因人而異,但是本人體驗過之後,確實能夠在佩戴的牢靠度上提供一定的增益,還是挺好的一個設計的。
Part4、測試平臺介紹
音杉Toffee降噪耳塞:Iphone 6測試平臺
音杉Toffee降噪耳塞:MacBook測試平臺
本來想選用HIFI MAN家的HM700,恰巧機子出了點問題,只能用這兩個平臺進行測評了。選用如今手機音質最好的代表Iphone 6以及MacBook,雖然比較遺憾,但是也算是隨身聽中比較普遍的幾個代表了。
降噪並不是生活的主旋律,然而隨著數碼浪潮的到來,這麼小眾的耳機都能夠進入千家萬戶、全國人近6成的人之中人手一副不是說笑的。耳機的用處越來越大,在滿足了路上、拆旅途中以及其他的使用環境的需求之外,降噪耳機更是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耳塞的性能,從而給你營造一個只屬於你一個人的音樂世界。從單純的欣賞角度而言,聲音本來就是一件很單純的事情,有別的噪聲在幹擾的時候聽的肯定沒那麼痛快,相對頭戴式的被動降噪那種夏日裡既炎熱又難受的狀態,相比於單純的入耳式而言,主動降噪耳塞有理由在這諸多方面給你一個更安靜的聽歌環境,這才是最實際的內容。
Part5、主觀試聽(關於人聲)
主觀試聽這個東西是比較有個人風格在其中的,偏好個人的部分會說的比較懸乎且個人的理解都會各不相同。首先試聽的歌曲類別當然少不了眾大神都沒法拋棄的蔡琴人聲音樂部分,《民歌蔡琴》十二首收錄在一張專輯的民謠,並且進行了重新的配器編曲。對於步入中年的蔡琴而言,她的聲音整體風格沒有很大的變化,但是在一些細節上會顯得更具有經歷了人生滄桑感悟之後的那種味道,紅塵易老人生難得,一切過往顯得更雲淡清風。民歌不矯揉造作的自然韻味被蔡琴演繹的水到渠成,輕詞淡句之間就駕馭了每一個詞曲裡的那份純潔和誠摯。
對於音杉Toffee降噪耳塞而言,本身就與普通入耳式耳塞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這裡的個人主觀試聽部分就分成兩個部分進行描述吧,聲音玄學,有異同且勿怪。
試聽感受之普通篇:
耳機在中頻的部分非常優秀,在本人接觸過的千元塞子裡面,它基本上能夠排到前三的位置。這並不是說它能秒誰秒天秒地,只是一來本人接觸的塞子並不如某些大神一般一把抓,二來風格不一造就了各自的特點,當然,這也並不是說隨隨便便音杉Toffee就能夠有如此實力。器樂和人聲部分在不開啟降噪開關時,各自層次分明的緩緩鋪開卻又將蔡琴的人聲的部分並沒有從中剝離開來,人聲的結相能力非常好。音色溫暖,有賴於蔡琴獨特的嗓音和此款塞子在音色上的均衡表現,你就算長時間聽這首專輯也不會有疲勞之感,當然適可而止是最好的。因此,在人聲的普通主觀系統部分我打70分,在被動降噪的表現我給50分。
主觀試聽(關於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鋼琴曲是所有耳機跨不過去的一個類別,我手頭的這種類型的音樂比較繁雜。有阿甘正傳的插曲、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等等,這些曲子都是所有燒友耳熟能詳的一些曲目了,風格各異,各自的指揮藝術有著比較明顯的多樣性。
音杉耳機作為入耳式的代表作,有著與其他普通的入耳式耳機一樣的局限性,那就是他們與頭戴式的耳機單元之間普遍相對較小。這樣的局限性就局限在大動態的表現下相對不如頭戴式的耳機,但也正因為單元小、構造也小,它的便攜性方面又是頭戴式耳機無法比擬的。音杉耳塞的在大動態的表現給了我比較驚豔的表現,低頻素質比較好。耳機的量感表現出色,下潛也並不差。不肥不厚的低頻,欣賞這類的曲目其實並不是入耳式耳機的優勢之一,但是它的這方面竟然表現還不錯的樣子。然而,也正因為單元的局限性,它可以做的文章還是不多,相對頭戴式而言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距的。在解析力足夠的情況下,它能夠在氣勢磅礴的交響樂中,將那種撲面而來的強烈質感表現出來已經讓我覺得不虛此行了。
主觀試聽(關於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部分我同樣選了比較繁雜而種類不同的曲子,除了好妹妹樂隊的一些曲目之外,諸如男聲的陳奕迅、陳曉東以及小娟小娟&山谷裡的居民等的作品都有一些,那些關於清唱、關於民謠唱法、關於很多很多山裡山外唱腔的曲目,重金屬超載樂隊的也有。
試聽感受之普通篇:
音杉耳機的整體調配比較均衡,在最開始的第一耳,我總以為它會將中心放在中低頻上面。沒想到連續聽了多首不同的流行音樂之後,我改變了這個想法。也許它在一些細節方面有所丟失,但是在均衡的調音風格下,你能夠感受它慢慢的誠意,。這畢竟也算是比較符合當下耳機這個小眾牌子的推廣思路。低頻的量感很足,動次打動次打的節奏感灰常的強烈,音樂的氛圍在不過分的肥厚低頻感覺下反而得到了提升。中高頻的方面,細節表現到位,器樂、齒音等都比較恰到好處,在聽一首最近比較流行的《小寶貝》—夏天出發時,小鼓打的叮咚響那種比較歡快的曲樂風格非常的明快卻又不明顯偏向於某一個頻段。對於我個人而言,我喜歡這個耳機在器樂、人聲方面的所有表現,整體的音樂性都還是不錯的。
Part6、試聽感受之降噪篇(戶外、公園、飯堂、公交站臺)
降噪是音杉的這款塞子最大的特色之一,前面我們提及,我們所有人如果真的想要享受一個非常安靜的聽歌環境,除了深夜的家裡以及專業的音樂室,被動的降噪模式並不能夠對噪音的影響有所提升。而對於入耳式而言,它也並沒有全封閉的頭戴式那樣的降噪有點,因此主動降噪的方式也就成了首選。
公園裡孩子嬉戲的笑聲、人們載歌載舞的聲音,花香鳥語的聲音;戶外車流的滾滾聲、按響的騎車喇叭聲、自行車鏈子滑過的聲音、人們呼喝行走的聲音;公交車上發動機轟鳴的聲音、人們打電話的聲音,公交車到站的報數聲、人們交談的聲音、車門開啟的氣閘聲;食堂裡吃飯時咀嚼的聲音、人們拿起盤子放下盤子的聲音、跟飯堂師父交談的聲音、湯勺舀湯水時的聲音、電視的聲音….這麼多的噪聲就是我一天裡經歷過的所有聲音。在這些場所裡嘗試音杉Toffee耳塞的降噪效果,老實說我是有些擔心的。然而這幾個場景裡,除了身邊的汽車路過時的轟鳴聲之外,其他的噪聲在打開主動降噪按鈕時便統統消失不見了,對比了一下,其實在被動降噪的情況下,除非將耳機和播放器的音量調整到最大聲,不然的話這幾個場景的噪聲是沒法被隔絕與耳朵之外的,而在打開主動降噪按鈕之後,基本上都能夠隔絕掉這些使得你厭煩的聲音,好好的享受音樂的陪伴。那麼,在主動降噪的情況下,音樂的細節方面有否丟失呢?有的,打開降噪按鈕之後,藍色指示燈亮起,降噪狀態開啟。首先,主動降噪的效果表現不錯,反向聲波能夠很好的抵消環境的噪音影響;全入耳式的效果此時開始出現,被動的效果有一定的消除噪音的效果。打開降噪的情況下,耳機的三頻分離度較好,除了低頻的量感增加之後所帶來了一定的細節丟失之外,層次感還是比較清晰的,高頻有一定的延展性,整體的音色表現不錯。低頻的量感增加,質感較好,細節有些模糊;中頻方面表現正常,聲音細節明顯,齒音有所提高。高頻方面同樣注重了聲音的細節,延展性也還不錯,但是高頻方面顯得比較飄,顯得比較薄了一點。
聽過另外一個牌子的頭戴式降噪耳機,在主動降噪的情況下聽音樂,整體效果反而不如打開降噪的模式下,差距也比較明顯。然而,對於這款入耳式而言,我的感覺時,在追求降噪效果的話,自然是開啟降噪時更好,但對於聽器樂、聽重金屬這樣的曲目而言,不開啟的情況下,細節的表現反而會更好一些。總體來說就是各有優劣吧!
Part7、佩戴舒適度
這款耳機畢竟是用於適用各種環境的佩戴,因此耳機的佩戴舒適度方面顯得很是重要。更何況,全入耳式耳機在這些年裡出現了很多不好的聲音,佩戴的舒適度就成了比較容易受人弊病的地方。音杉Toffee耳塞的重量其實不算很重,但是在搭配了降噪按鈕之後,就顯得有些大了。因此,在很多情況下還是建議將播放器放進收納包裡的,如果是手機的話,同樣建議放進口袋或者所背的包裡面。
由於搭配了大小兩副不同規格大小的耳塞套子,因此對於適應不同的耳廓人群有著比較人性化的選擇。加上獨特的額外加固環的存在,因此佩戴舒適度和佩戴牢固程度而言,音杉耳塞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Part8、不同試聽平臺的表現
其實對於音杉Toffee耳塞而言,它的素質已經在那裡了,無論搭配手機還是搭配播放器分離度應該差別都不大,其實也就是推力方面稍微有所不同而已。個人的主觀對於在這三個前端的搭配上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對於大法這個小香水瓶而言,它的推力是最小的,然而它卻是最耐聽的一款播放器,搭配了音杉之後,在細節的表現方面、和結像力方面都很是不錯,瞬態較好;而與vivo x5max的搭配,各方面都很不錯,在中頻的表現尤其好,人聲柔和、耐聽,層次分明;HM700是一款比較中庸的機子,因此它的聲色是較為中庸的,瞬態較好,結像力始終,聲場、以及三頻都沒有太大的短板,而且在主動降噪時能夠將細節保留的最完整。就三者而言,我更喜歡x5max>hm700>索尼香水瓶。
Part9、足夠隨你一路同行的音樂欣賞
對於音杉Toffee降噪耳塞,它的音質表現並非完美的,在隨身聽的環境下,你沒辦法要求它做的更好。其實,對於它的做工方面的表現而言,也還是顯得有些粗糙,在耳塞套以及降噪按鈕、以及線控按鈕上都可以看出耳機的做工方面還有待提升,並不算是很精緻的做工。再好的耳機,在環境和設備的影響下也沒辦法表現的更完美。開啟降噪和關閉降噪的情況下,特點各有不同,細節方面在開啟降噪之後會有所丟失,但是也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關閉降噪的話,人聲會顯得稍有靠後,瞬態表現也不如開啟降噪之後,中高頻稍微有所萎縮,具體的選擇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最好!
優點:降噪效果明顯,三頻均衡,適合聽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
缺點:做工一般,稍顯粗糙,低頻的下潛和質感稍有不足,高頻顯得有些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