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個基本計量單位將全面實現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

2020-12-17 中國測繪網

測繪網訊  「1米」到底是多長?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真要回答清楚並不容易。它的背後藏著計量科學的一次次進步。科學計量是指基礎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計量科學研究,它通常採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來準確定義和實現計量單位。並為最新的科技發展提供可靠的測量基礎。

1960年之前,「1米」被定義為地球一周的四千萬分之一,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計量局裡一根「穩定」的金屬鑄成的「米」的基準原器就是全世界最準的「1米」。1960年,「米」被定義為質子數為86的氪原子能級躍遷時輻射波長的倍數。1983年,「1米」再次被重新定義為「光在真空中3億分之一秒所走的距離」。一次次的變化,目的只有一個,讓這個長度單位越來越準。

近日,十九大代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戴新華告訴記者,2018年,7個基本計量單位將全面實現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又一次的變化意味著什麼?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計量

說起來陌生的「計量」其實離我們並不遠。描述和量化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都是由包括時間的秒、長度的米、重量的千克、電流的安培等7個基本計量單位來完成的。過去他們都以實物的形式進行定義,比如前面說到的「米」,都是靠實物的基準原器來校準,這種方式自計量單位誕生之日起一直延續到了1967年,原子時的誕生開啟了計量量子化的全新時代。

如今的時間校準可以被植入晶片,讓你通過網絡在世界任何角落獲取最準確的時間。或許有一天,不僅僅時間,包括長度、電流、溫度等等,各個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所必須準確的量值,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來進行校準,實現無處不在的最佳測量,讓人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飛躍。「2018年國際計量單位制重新定義將給這種變化提供可能。」戴新華說。

「時間」最早邁進量子時代

據了解,作為國際計量單位制的基礎、核心和關鍵,時間頻率基準率先完成量子化變革,1967年10月13日,第13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決議,採用基於原子躍遷的「原子秒」取代「天文秒」進行秒的定義,這標誌著國際單位制計量從實物時代向量子時代的邁進。

原子時誕生50年來,不僅時間頻率的測量準確度躍升1000萬倍,成為目前測得最準的物理量,還直接支撐了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的發展。正是基於時間定義的量子化變革,實現了衛星導航定位,其精度更是達到了釐米級別,成就了數萬億美元的衛星導航定位產品與服務市場。



為國際計量標準貢獻「中國力量」

「截至目前,我們獲得國際互認的校準與測量能力(CMC)達1517項,排名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說起我國計量科學的研究水平,戴新華很驕傲,這些年我國計量研究總體科研實力逐漸由「跟跑」轉向「並跑」,部分成果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在一些重要單位的測量中,我國自主研製的裝置、方法,越來越多的受到國際認可,為國際計量標準的進步貢獻著「中國力量」。例如,溫度單位的重新定義,起決定作用的是玻爾茲曼常數的準確定值,我國研發了兩種獨立方法,測量值均獲最佳結果,並被codata資料庫收錄;元素周期表63種多同位素元素中已有10種元素的同位素組成和原子量國際標準值採用了我國的測量結果,標誌著我國同位素測量水平已處於國際領先行列;時間頻率測量方面,我國自主研製的NIM5噴泉鍾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與法、美、德、英、意、俄6國一起,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自主研製的高靈敏度質譜儀,通過氣相離子富集精密操控技術的突破創新,靈敏度提高1000倍;自主研製的絕對重力儀,測量靈敏度可達0.1微伽,測量能力處於世界前列,並成功主導了第十屆全球絕對重力儀的國際比對。(測繪網 小會)

相關焦點

  • 2018年計量國際單位制 將被重新定義
    2018年計量國際單位制 將被重新定義2017-11-02 14:04 來源: 科技日報 它的背後藏著計量科學的一次次進步。1960年之前,「1米」被定義為地球一周的四千萬分之一,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計量局裡一根「穩定」的金屬鑄成的「米」的基準原器就是全世界最準的「1米」。1960年,「米」被定義為質子數為86的氪原子能級躍遷時輻射波長的倍數。1983年,「1米」再次被重新定義為「光在真空中3億分之一秒所走的距離」。一次次的變化,目的只有一個,讓這個長度單位越來越準。
  • 昨天,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今年的世界計量日主題為「國際單位制——根本性飛躍」,註定將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天。這一天,「千克」等國際單位制的所有計量單位,正式迎來新的定義,用實物基準定義計量單位的方法成為歷史。這是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決議,被認為是國際單位制創建以來最重大的變革。
  • 千克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
    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並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巴黎時間11月16日13時左右,53個國際計量局(BIPM)正式成員國的代表聚首凡爾賽會議中心,為國際單位制(SI)修訂投出了他們莊嚴的一票。經各個成員國表決,最終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SI基本單位中的4個,即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NA定義。
  • 新國際單位制(SI)今起施行「千克」「安培」等單位被重新定義
    5月20日,在第20個「世界計量日」當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關於國際單位制(SI)基本單位變革的決議生效實施。我國從今天起將施行經修訂後的新國際單位制(SI)。根據修訂後的新國際單位制(SI),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自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 中國計量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據悉,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計量單位將更加精準。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 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新定義實施
    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新定義今天在中國正式實施。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等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意味著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所有國際單位制全部實現量子化重新定義。
  • 國際單位制的根本性飛躍:常數定義今日正式實施
    新華網北京5月20日電(王忻)2019年5月20日是第20個世界計量日,在今天,新修訂的國際單位制(SI)體系將正式生效,「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4個SI基本單位改為由常數定義。加之此前對「秒」「米」「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單位制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有常數定義,正式邁入量子時代。說起國際單位制,人們並不陌生,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的米、千克、秒等計量單位都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國際單位制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是世界上普遍採用的計量單位制,是構成國際計量體系的基石,也是促進人類不斷進步的基礎性工具。
  • 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SI基本單位的定義
    國際單位制(SI)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1980年由國際計量大會(CGPM)採納和推薦的一種一貫單位制。 註: SI是國際單位制的國際通用符號。目前,國際單位制下7個基本單位:長 度 米   M質 量 千克(公斤) Kg時 間 秒 S電 流 安[培] A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K物質的量 摩[爾]   Mol發光強度 坎[德拉]   cd
  • 安培不再是原來的安培,4個基本國際單位被重新定義!
    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國際單位制SI迎來歷史性變革。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千克」被重新定義
    不過,就在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這是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保證了SI的長期穩定性和環宇通用性。
  • 百餘歲「大K」卸重任 國際計量單位重定義
    5月20日,第20個「世界計量日」。從這一天起,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國際計量基本單位的定義全部改由物理常數定義。為紀念這一裡程碑式變革,國際計量組織將今年的「世界計量日」主題定為「國際單位制——根本性飛躍」。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 國際單位制量子化時代來臨,中國著手制定15年計量新規劃
    明年5月20日,國際單位制(SI)將以量子等自然界基本常數為基礎重新定義。這對科學研究以及經濟發展有何影響?12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說,重新定義的國際單位制,將對先進位造、醫學、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帶來深刻的影響,但並不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超市中的電子秤和油站的加油泵該怎麼用還怎麼用」。
  • 「千克」等計量單位明年將重新定義 你知道「國際千克元器」長什麼...
    12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封面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謝軍所指的「國際單位制歷史性變革」,指的是前不久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通過的一項決議。
  • 為啥重新定義基本單位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供圖 核心閱讀 5月20日,第二十個世界計量日,新修訂的國際單位制體系正式生效。「秒」「米」「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坎德拉」將全部以常數定義,全新的測量體系正式啟用。基本單位不再與實物關聯,計量精準度的躍遷更將開啟無限可能,帶來新的認知和機遇、催生新的技術和產業。 5月20日,全球將採用新的國際單位制,「千克」「秒」「米」等7個基本單位全部從實物原器改為常數定義,這是國際單位制自1963年創立以來最重大的變革。其中,全球砝碼量值的源頭——國際千克原器大K也隨之正式卸任。根據新定義,「掌管」千克的是一個以普朗克常數為基礎的公式。
  • 計量單位將迎來量子化時代—新聞—科學網
    記者日前從中國計量院主辦的「展望2025——國際計量發展重大挑戰」國際研討會上了解到,當前國際計量體系正在經歷歷史性變革,國際單位制將以量子等自然界基本常數為基礎重新定義。國際計量委員會正在起草關於重新修訂國際單位制的草案,且有望於2018年被國際計量大會採納。計量將向先進位造、醫學、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和領域發展,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 什麼是國際單位制?有哪些新定義?
    國際單位制規定了7個具有嚴格定義的基本單位,分別是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它們好比7塊彼此獨立又相互支撐的「基石」,構成了國際單位制的「地基」。國際單位制規定的其它單位,如力的單位牛頓、電壓單位伏特、能量單位焦耳等等,都可以由這7個基本單位組合導出。
  • 新國際單位制(SI)介紹
    2019年5月20日,重新定義後的國際單位制正式生效。自此,七個基本單位將全部通過不變的自然常數來定義,用這些不變的常數作為測量基礎,意味著這些單位的定義在未來也是可靠的、不變的。這次以物理常數為基礎,對國際計量單位制重新定義,意味著所有SI單位將由描述客觀世界的常數定義。重新定義開啟了任意時刻、任意地點、任意主體根據定義實現單位量值的大門,將對經濟、科技與民生等都將產生深刻影響。1.將改變國際計量體系和現有格局。
  • 國際單位「千克」的定義變了!對日常生活有何影響
    對日常生活有何影響 2018-12-11 17:53:00來源:北京晚報   本報訊(記者楊濱)今天上午,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