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大《Science》評述:首次發現超強塑性變形單晶材料!

2020-12-20 騰訊網

導讀:塊體形態下的範德瓦爾斯材料往往較脆,限制了其加工方式和應用前景。《Science》上報導了InSe單晶超常規的塑性性能。對此,北京工業大學韓曉東教授發表評述,展望了其在鍛造加工和實際應用方面的潛能。

範德瓦爾斯(vdW)材料由2D層牢固結合而成,在第三個方向上,層間通過較弱的色散力相互作用。石墨是一種vdW材料,廣泛用於工業生產的電極,潤滑劑,纖維,熱交換器和電池中。它的單層形式石墨烯,開創了具有可調厚度、帶隙、電子約束效應的2D材料新時代。儘管這些vdW材料具有天然的柔韌性,但除硫化銀(Ag2S)之外的大多數vdW材料,其堆垛後的塊狀形式都是脆性的,這一特點可能會造成加工方式及應用前景的限制。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d4527

2D平面內的強鍵合以及層與層之間的弱vdW力使vdW材料的塑性變形十分困難,因為在拉應力或壓應力下,沒有合適的途徑容納層內和層間的原子運動。對於這類材料,傳統的機械加工方法,例如鍛造,通常是不可能的。事實上,2D的薄層可以從3D單晶中剝取。剝層法十分高效,但是所得的薄層難以精確重製,它們容易破碎且尺寸較小。

對於大型2D材料的生產,熱加工(類似於薄金屬板的軋制)是一種引起廣泛關注的工藝方法,但需要大量材料具備更好的塑性變形能力。因此,硒化銦(InSe)具有出色的可塑性這一發現值得注意。室溫下,其壓縮應變可超過 80%。包含 105層的InSe合金薄片仍具有很好的彎曲性能,並且顯示出以前僅在單層石墨烯中才能實現的柔韌性。在所有vdW材料中(即使與Ag2S相比),InSe單晶都顯示出獨特的可鍛性。

通過熱軋制大規模製造2D材料很有吸引力,因為它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通過這種軋制工藝製成的大面積或長條狀材料,其面積將比原始板材大幾個數量級(見圖)。通過熱加工形成的厚度可控的vdW薄片可用於多種應用,包括可變形和柔性熱電器件、傳感器、光電探測器、電能器等。

圖1範德瓦爾斯材料的軋制過程

軋成納米級薄片的單晶InSe可用於與其他低維材料(M)一起製造基於InSe的2D異質結構。InSe納米薄片不僅可以與其他2D晶體組合進行垂直堆疊,也可以與納米線,量子點甚至單個金屬原子或金屬氧化物集成在一起。與傳統的剝離和蒸發技術相比,這種獨立的InSe-M異質結構將允許更多的組合。通過改變材料厚度或施加應變,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調整薄層InSe的帶隙。2D InSe-M異質結構可與產生極化激元的2D材料結合使用,進而具有磁光特性或熱電特性。

最近幾年,範德瓦爾斯材料的許多塊狀單晶已經成功制出,並顯示出突出的物理性質,如極化熱電性能。因此,迫切需要擴展該領域的研究並制定設計延性vdW材料的一般規則。通過融合金屬材料技術和vdW半導體材料的製造智慧,二維領域和柔性電子技術可能會出現許多新的機遇。(文:嶽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Science》子刊:新發現!難熔高熵合金獨特的彈塑性變形行為!
    BCC結構NbTaTiV難熔高熵合金,獨特的彈性和塑性變形行為新發現,可能是導致其整體力學性能優異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也為新型多晶材料的開發和生產提供了用於結構材料應用的路線。高熵合金(HEA)為等摩爾或非等摩爾單相和多相固溶體。通過增加吉布斯自由能來最小化構型熵導致形成單相或多相固溶體,例如體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和/或密排六方固溶體相代替金屬間化合物。
  • 上海交通大學史迅、魏天然等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他們發現了首個室溫塑性半導體材料——Ag2S,並揭示了其塑性變形機制(Nature Mater. 2018, 17: 421);隨後通過電性能的優化使其同時具有良好柔性/塑性和熱電性能(Energy Environ. Sci. 2019, 12: 2983),開闢了無機塑性半導體和柔性/塑性熱電材料新方向。
  • 科學網—二維結構InSe無機半導體單晶具有超常塑性
    研究發現,二維結構範德華半導體InSe在單晶塊體形態下具有超常規的塑性和巨大的變形能力,既具有傳統無機非金屬半導體的優異物理性能,又可像金屬一樣進行塑性變形和機械加工,在柔性和可變形熱電能量轉換、光電傳感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7月31日,該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 金屬領域突破性進展:兩月2篇Science,6篇Nature和Science子刊
    美國田納西大學聯合臺灣國立交通大學、美國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等六所頂級研究機構首次使用原位中子實驗研究了NbTaTiV BCC難熔HEA在室溫和高溫下的彈性和塑性變形行為。所測的變形行為與傳統的BCC合金的不同之處表現為:1) 晶格應變演化和測得的衍射彈性模量表明了室溫下的彈性各向同性行為;2)該材料在高溫下缺乏較強的溫度依賴性彈性各向異性變形行為;3)該文作者進一步使用中子衍射擴峰模型研究了可移動位錯的類型,並HAADF-STEM技術進行了實驗驗證。研究發現塑性變形過程中可移動位錯的主要類型是刃位錯。
  • 2020年金屬材料領域,15篇《Nature》、《Science》!
    4、劉錦川院士《Science》:強度1.6GPa,伸長率25%的超強韌合金在高溫下具有高強度的合金,對包括航空航天在內的許多重要行業至關重要。具有有序超晶格結構的合金在這方面很有吸引力,但通常韌性差,晶粒粗化快。香港城市大學的劉錦川院士團隊發現,納米級無序界面可以有效地克服以上問題。相關論文於07月24日發表在Science上。
  • 北工大帶小學生玩泥巴方程式
    據錦標賽的設計者、北工大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廖偉介紹,重力賽車是美國童子軍的經典比賽項目,已有60年歷史。「這種比賽簡單易行,對於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大有益處,是典型的將藝術與科學知識相融合的創意活動。美國人是用木頭手工製作賽車,我們根據北京家庭的條件設計了軟陶賽車的方案。」廖偉說。作為北工大「高參小」的重要舉措,泥巴方程式賽車設計錦標賽去年在該校首次舉辦,大受小學生們歡迎。
  • 2017年中盤點: 華人學者Science成果!
    1、南京理工大學胡炳成:首次合成五唑陰離子鹽高能含能材料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胡炳成與陸明教授(共同通訊作者)首次合成並表徵了穩定的五唑陰離子鹽(N5)6(H3O)3(NH4)4Cl。這種陰離子是利用間氯過氧苯甲酸和甘氨酸亞鐵直接切斷多取代芳基五唑的C-N鍵得到。並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進行結構表徵,分析其各類鹽的穩定性。
  • 重要發現!非晶合金剪切帶塑性的「蝴蝶效應」
    在非晶合金中,微小的結構狀態變化會引起宏觀樣品塑性的巨大差別,但其物理機制仍不是很清楚。本文發現這主要是剪切帶的混沌動力學放大作用,為理解非晶合金的塑性變形機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動力學視角,也為從剪切帶動力學角度定量設計和調控非晶合金的塑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 香港大學黃明欣團隊:1.5GPa超強鋼中發現反常相變誘導塑性效應!
    相變誘導塑性(TRIP)通常會增大加工硬化速率,而本文在1500MPa級鋼中發現了反常的TRIP現象,雖然高應變速率條件下觀察到許多殘餘奧氏體轉變成馬氏體,但是加工硬化速率並沒有明顯增大。主要原因是高應變速率下馬氏體中位錯密度下降和轉變而來的馬氏體發生了塑性變形。
  • 清華化工系魏飛團隊在《化學研究評述》發表超長碳納米管封面文章
    清華化工系魏飛團隊在《化學研究評述》發表超長碳納米管封面文章清華新聞網2月21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會旗下的《化學研究評述》(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期刊上發表綜述論文《結構完美性能優異的超長碳納米管的可控制備》(Controlled synthesis
  • 香港理工頂刊:2GPa屈服+16%塑性!超強新型高熵合金
    具有超高強度和高塑性的金屬材料是航空航天、交通運輸、能源電站等戰略工程領域迫切需求的結構材料。其中,納米片層材料因其超高強度等優良特性而倍受學術界和工業界青睞,但室溫塑性差(延伸率低於5%)是制約其工程應用的瓶頸問題。
  • 集有機、無機材料優點於一體,我國學者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
    集微網消息,上海交通大學官方消息顯示,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史迅與陳立東等開創性地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在具有優異電學性能的無機半導體中實現良好可加工和變形能力,將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的優點合二為一
  • 三所中外合作高校:西工大、西電、北工大如何取捨?都有強勢專業
    西電、北工大如何取捨?,主打三航和軍工,畢業生多數進入國企,畢業生薪酬不低,而且穩定,但是考取難度較大,比如在陝西招生,錄分僅低於西交大,高校為了滿足更多小夥伴上大學,所以與英國的瑪麗女王大學合作辦學,其專業主要集中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這位85後教授真牛,在頂級期刊Science發表論文,西工大第4篇!
    此項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利用三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協同吸附,實現了在四組份混合氣體條件下,一步分離製備高純度乙烯。這項研究成果將為複雜工業分離體系下綠色低能耗工藝的研發提供一種全新的設計思路。Madden博士(共同第一作者)和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Brian Space教授科研團隊(論文主要合作者),首次實現了在四組份體系下乙烯的一步高效分離製備。其中,西工大為論文第一單位。該論文利用三種高性能超微孔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之間的協同作用,實現了高純度乙烯在四組份混合體系下的一步分離製備。
  • 北工大靠人才躍上新臺階
    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針對學校教師隊伍中在學術領域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不多、45歲至55歲的教師大都只從事本科教學、專職科研人員過少的現狀,1996年以來,北工大在基礎條件薄弱、科研歷史短暫、科研編制不足以及科技創新體制還沒有真正形成的情況下,堅持開放性地建設師資隊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水平教師,先後引進院士和雙聘院士
  • 承諾發畢業證 北工大「爽約」被討說法
    河北保定的王女士認為北京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北工大)涉嫌虛假宣傳,近日,再次向學校討要說法。  昨天,北工大表示,根據國家政策和2005年教育部批示,學校無法給王女士發畢業證,當時已告知王女士。  「錯失公務員機會」引發「討說法」  前天上午,在北工大南門,68歲的王秋樂在泥階梯上攤開一張《北京工業大學軟體學院2003年面向保定市軟體行業定向委託培養軟體工程碩士招生簡章》,簡章中「頒發學位辦核准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證書和北京工業大學畢業證書」內容,被他用濃墨標註了出來。
  • 溫州大學:首次實現電弧3D列印高熵合金,強度塑性都高
    編輯推薦:溫州大學陳希章教授團隊首次突破了多股絲材增材製造高熵合金製造技術,為大尺寸和複雜形狀高熵合金材料及產品的製造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製造方法,製造的Al-Co-Cr-Fe-Ni高熵合金綜合性能優異,強度2.8GPa且塑性42%!
  • 重慶大學在材料科學領域一篇Science後又發一篇Nature
    研發具有更高強度的材料是材料科學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材料的強度與其微觀組織特徵密切相關。通常,材料的微觀組織單元(稱為「晶粒」)越細小,其強度就越高,這一規律也正是研究納米材料的主要驅動力。但是,過去二十年來,許多計算機模擬研究和部分實驗研究表明,當晶粒小於某個臨界尺寸(約10到15納米)時,進一步細化晶粒,材料的強度不僅不提高,反而會下降。
  • 高分子材料過時了?看過這19篇Science和10篇Nature正刊再說!
    熱固性材料中,聚合物分子通過共價鍵永久交聯,而熱塑性塑料則是一類缺乏分子交聯的聚合物。因此,熱固性塑料比熱塑性塑料具有更好的耐溶劑性和熱力學性能,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塑料,佔全球塑料生產的15-20%。 正是基於其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熱固性材料在高溫電子設備或汽車領域具有廣泛而誘人的應用前景;也正是基於其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熱固性塑料是最難回收利用的塑料。
  • 北交大、北工大、北科大和北化,哪一家實力強
    如果是從A+學科數目上看,北京科技大學最多,有2個,北交大1個,其它2所院校則為零。而且從重點學科數目上看,也是這兩所院校最多。二、錄取分數從2018年錄取分數總體上看,應該是北京交通大學的錄取分數在這4所院校中是最高的,小編以浙江為例,北交大是636分,其次是北工大和北科大,相比之下北化稍微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