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只有按考試分數錄取,才能讓無家庭背景的寒門子弟享有公平的競爭機會。」
「超級中學給了不發達地區、貧困地區農村孩子命運上升的通道,沒有超級中學,農村孩子怎麼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城市孩子競爭?」
「對鄉村孩子進行素質教育,這是何不食肉糜,他們有城市孩子的條件嗎?他們只有加班加點的學習,才能有機會考過城市學生,把握自己的命運。」
……
近年來,每每提到推進高考制度改革、基礎教育辦學改革,都會有不少人拿寒門子弟的命運改變,來反對改革。這些反對聲,口口聲聲是為寒門子弟說話,為寒門子弟爭取公平的求學機會、升學機會,可是,如果理性思考,卻會發現一個事實,這些打著為寒門子弟說話旗號的聲音,實質讓寒門子弟的機會更少,讓城市學生得到更大的利益。
「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以簡單的邏輯理解,這給了每個學生平等競爭的機會,然而,這只是結果公平,給所有學生同場競技的機會,卻沒有考慮起點公平與過程公平。有關調查顯示,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重點大學的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到本世紀初,重點大學的農村生比例普遍下降到只有20%,有的學校只有10%多一點。拋開城鎮人口增加的因素,有不少人認為導致重點大學農村生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大學「嫌貧愛富」。可問題是,我國大學是按高考分數錄取學生的,在錄取時不會考察學生的家庭因素。農村生進重點大學比例低的根本原因,是他們的高考分數比不過城市學生,統計顯示,我國農村學生的高考分數平均比城市學生低40分。
還有人把農村學生進重點大學比例低的原因歸為重點大學推進自主招生,以及高考加分政策。但自主招生在頂峰時,招生名額只有25000人左右,而且,在自主招生中,還專門有面向農村生、貧困生的計劃。2003年實施自主招生之前,我國重點大學的農村生比例就逐年下降。堅持分數面前人人平等者,必須直面一個問題,就是取消所有帶有自主招生性質的招生、取消高考獎勵性質加分,用什麼來縮小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40分的高考分差?
2012年,我國啟動實施國家扶貧定向招生計劃,採取單列計劃的方式,面向農村生、貧困地區學生招生,出臺這一計劃,就是考慮到農村學生在統一高考中高考分數低於城市學生。實施這一計劃後,重點大學的農村生比例才逐漸回升,而對此,又有人質疑,這是對城市學生的「反向歧視」,沒有堅持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從中,可以看到究竟是誰在堅持分數面前人人平等。
2018年發生的亞裔起訴哈佛大學招生歧視案,起訴者就以分數公平觀,質疑哈佛實行多元化招生,「降低分數」給少數族裔錄取機會,故意抬高亞裔錄取分數。這得到國內輿論的大力支持,然而,哈佛大學的錄取結果表明,如果就按標化成績(SAT、ACT成績)錄取,本身錄取率高的亞裔的錄取比例確實會更高,而標化成績較低的少數族裔錄取比例將更低。這一案件以起訴的亞裔敗訴告終。這用來分析國內錄取公平,不恰恰說明強調分數公平,會剝奪教育薄弱的學生的錄取機會嗎?分數公平有利於農村學生這種觀點太詭異了。在教育資源存在不均衡情況下,確保公平必須是多元化招生,比如,明確貧困生、農村生比例不得低於30%。
「超級中學給了農村學生更好的學習機會」,表面上看似乎也是這樣,尤其是坐落在不發達地區的超級中學,但是,這真是給所有農村學生更好的學習機會,還是給極少數農村孩子更好的學習機會?超級中學是面向全省招生的,能獲得在超級中學讀書的農村學生很少,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是在本縣,甚至鎮上的高中學習。毫無疑問,只有辦好縣中,才能給本縣學生更好的學習機會與學習環境,也減少求學成本,但是,在超級中學的野蠻生長中,縣中生存空間狹窄,辦學質量下降,更多農村孩子接受的高中教育比較薄弱。有意思的是,即便超級中學所在地的老百姓都在抱怨,超級中學的全省招生,讓本地學生能進超級中學的機會也很少,可還是有輿論固執地認為超級中學給了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機會。這真是為寒門子弟說話嗎?還是捍衛超級中學既得利益?
至於鄉村學生不適合進行素質教育,應該全身心學習,則是剝奪鄉村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表面上看,「鄉村孩子必須爭分奪秒學習」,「鄉村師資條件相對薄弱、辦學條件差,沒有條件開展這些教育」這些理由很貼近實際,可是,為何就不能從鄉村學生接受和城市一樣的教育,來加強鄉村學校的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呢?是否想過,一些地方教育部門正是以此為理由不加強鄉村學校的師資、課程建設投入,就讓鄉村學生主要學高考科目內容、做題,還稱這是為鄉村學生好?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教育,會導致鄉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最近,「985廢物」話題討論很熱,自稱「985廢物」的學生,是一批有985學歷的學生,他們考進名校之後的學業發展、職業發展都與想像中有很大差距,由此陷入困境。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就是「小鎮做題家」,只會做題。
對此,也會有很多人把這些學生的困境,歸為他們沒有一個好爸爸,為他們擺平工作、事業發展,而不願意從學生自身身上找原因。按照這種邏輯,沒有好爸爸,不就是讀書考進名校也沒有什麼用嗎?但他們顯然否認這種邏輯,因為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是強調分數改變命運的。
真要幫助寒門子弟,不能再做這種打著為寒門子弟著想的旗號,實際損害寒門子弟利益的事。基於當前的教育環境,給寒門子弟公平的教育環境與高考環境,首先必須按城市學校的標準建設鄉村學校,保障鄉村學生獲得一樣的教育資源,不是以辦好少數超級中學來推卸辦好每所學校的責任,還把這美化為鄉村學生服務。其次必須建立新的公平觀,不只是關注結果公平,要關注起點公平與過程公平,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是結果評價,要強調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推進多元評價。今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會議指出,要遵循教育規律,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建立新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對科學公平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