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誤用]常被誤解為「危險」的意思而誤用。
[解釋]形容書籍極多。
[誤用]常被用於形容其他事物。
[解釋]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說個不休。
[誤用]常被錯用來代替「理直氣壯"。
[解釋]彼此間禍福互相關聯。
[誤用]常與「息息相關」誤用。
[解釋]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認真對待。
[誤用]不能與「不以為然」混淆。
[解釋]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
[誤用]常被誤用於形容客觀情況之危。
[解釋]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裡出來湧向某處(觀看或參加某些大的活動等),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誤用]常被誤解為巷子裡空無一人。
[解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誤用]易被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解釋]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界。
[誤用]常被誤用為形容聽得出神。
[解釋]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
[誤用]易被誤用為「進入屋子」。
[解釋]好像置身於和暖的春風裡,形容受到良師的教誨、薰陶。
[誤用]與「景物」無關。
[解釋]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過程。
[誤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後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解釋]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
[誤用]易被誤解為「沒有成功」。
[解釋]表示「時間過去沒有多久」。
[誤用]常被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
[解釋]糟糠:舊時窮人用來充飢的酒渣、米糠等粗劣事物。指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
[誤用]常被誤用為長得醜陋的妻子。
[解釋]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誤用]易被誤解為長期請假不歸。
[解釋]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風調雨順。
[誤用]常被誤用為颳風多、下雨多。
[解釋]卒:盡、完。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誤用]常與不堪卒讀、難以卒讀混淆,誤用為貶義詞,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解釋]名:佔有。一個錢都沒有,形容極為貧窮。
[誤用]常誤用於代替「一文不值」,指毫無價值,後指人無用。
[解釋]對人對事要求完美無缺。
[誤用]常被誤用為「委曲求全」。
[解釋]身邊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困或儉樸。
[誤用]常被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解釋]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對待賓客樣。
[誤用]常誤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關係之間。
[解釋]原形容箜篌的聲音高亢激越,驚天動地。後多用來形容文章、議論不同凡響或事態發展出人意外。
[誤用]常誤與「排山倒海」等連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解釋]城府:城池和府庫,借指代人處事的心機。形容人坦率真誠,沒有心機。
[誤用]常誤用來形容「大腦簡單」,貶義詞。
[解釋]其罪行之大,即使殺了都不能抵償。
[誤用]常被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解釋]師心:以自己的心意為師,即只相信自己。常形容固執己見,自以為是。
[誤用]易誤用為「善於學習借鑑,為我所用」。
[解釋]安居故鄉,不願輕易遷往別處。
[誤用]常被誤解為反義。
[解釋]只望見走在前面的人帶起的塵土而追趕不上,形容遠遠落後。
[誤用]易與「鞭長莫及」混淆,後者指力量達不到。
[解釋]煩瑣得讓人受不了。
[誤用]常與「不厭其煩」誤用。
[解釋]提著耳朵告誡,當面教導。形容嚴格要求,殷切教誨。
[誤用]常誤用為貶義詞,理解為在耳邊訓斥,當面命令。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張明宇
編審:陳衛平 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