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學校的學習中,有許多東西是需要我們去記憶的,對於我們的理科生來說,記憶便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在他們的學習中,他們要記憶元素周期表,記憶金屬的活性順序,當然這對於高中生來說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因為他們不用整個元素周期表都得記憶下來。但是對於大學學化學或者化學工程的學生來說。元素周期表可是他們日常生活的重頭戲。"1氫2氦3鋰4鈹5硼,6碳7氮8氧9氟10氖11鈉12鎂13鋁14矽15磷,16硫17氯18氬19鉀20鈣……"對於大學生學化學來說,這遠遠不夠,他們除了整個元素周期表都要記得還需要記各個元素的結構以及各種各樣的電子價位和活潑性。
而對於這種沒有特別突出的規律的東西,對於許多人來說,記憶是有困難的。所以大多數人對於這樣的情況,選擇的都是重複多次的記憶。也就是所謂的死記硬背。
那什麼是死記硬背,死記硬背的好處多嗎?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的孩子記憶呢?
什麼是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的意思就是我們的孩子在背誦記憶任何東西的時候,不會運用任何記憶的方法,只會一味的死板的背誦課文。
這就是死記硬背。而跟死記硬背相近的詞是"囫圇吞棗",這兩個詞都含有貶義的意思。都是在闡述人們記憶不用任何理解力,只會一味的死板的背誦,沒有自己的理解,也沒有自己的感悟,有的只是記憶了這個詞罷了、
在小的時候背誦三字經,其實就是在死記硬背,小孩子還小,對於什麼的理解都是不夠的,而從小我們就背的三字經其實真正的是到小學老師的講解之後才慢慢知道這個意思。也是從那個時候才真正意義上的記住了三字經的一些部分。
死記硬背能讓我們的孩子獲益嗎?
或許我們會問,其實死記硬背對我們的孩子來說到底好不好,到底能不能讓我們的孩子從中獲益呢?
在我看來,我們不能完全否定死記硬背,但是死記硬背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並不是很有利。而在中國應試教育的情況下,孩子的死記硬背卻是隨處可見的。
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中,他 曾寫到"中國這種考試方式鼓勵了死記硬背,但往往排斥了真正的才學。"這是路遙在批判中國的應試教育,這種教育的情況下,對於孩子大多是死記硬背,學不來真正的知識。
不利於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曾記否,2016年的全國 一卷高考作文題目《60分跟90分》,拿那一年的考生在上了大學之後,紛紛覺得當時自己的作文題目離題了。為什麼這麼說呢?目前的大學生,許多都是在臨近考試前的1-2個星期才開始拿起書本複習,甚至有的更為過分是在 考前的一晚通宵背誦。他們對於知識都只是機械性的背,並非真正的理解然後再去記憶。因為在大學,60分意味著你沒有掛科,而在初高中階段,則是你越高分越好。這二者對於學生來說區別還是特別大的。
而對於這樣的學生來說,他們背過的東西其實在考試結束之後就歸還給了老師,自己的腦子裡對這些東西可能已經沒有一丁點印象了。假設讓她們隔兩三天重考一份卷,其實兩份卷的分數會相差特別大,特別是對於理科和工科來說。
孩子的知識面得不到拓展我們記憶一些東西,一是為了我們的學習,二則是為了拓寬我們的知識層面,讓我們了解得更多。耳如果我們背誦記憶都是選著死記硬背,那我們不免要更拓寬知識層面say Goodbye了。原因在於,我們死記硬背是沒有理解性的記憶而我們大腦記憶東西是有 一定的遺忘曲線的,當我們選擇死記硬背的時候,對於我們的大腦來說,記憶的東西是屈指可數的,記憶不深刻,最明顯的結果就是要用的時候想不起來,或者時間沒有多久,就已經完全忘記,不記得了。
那既然死記硬背對我們來說是弊大於利的,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記憶如何背誦呢?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記憶術吧,所以對於背誦,我覺得更好的是選擇我們的記憶術來幫助我們的記憶。
什麼是記憶術呢?
其實相信大家從很久之前就聽過記憶術這種東西了。其實記憶術就是對一些沒有規律但是要記住的東西選擇一些有效的方式對其進行記憶。賦予一些沒有規律的東西有一些記憶的技巧,通過對記憶術的反覆使用,來提高知識的記憶,讓知識在我們的腦子更為深刻,大大提高了我們記憶的效果。
在我們記憶英語單詞的時候,很多人一開始都會用諧音法記憶,通過記憶常用的中文來記憶英語的發音,對一些長的句子,通過賦予比較有趣的信息來加以記憶。
比如從小學英語老師就會教你如何記憶family這個單詞,他會告訴你"father跟mother合起來就是family"簡稱為"FMY"這個對於一開始接觸family這個單詞的學生來說,記憶的效果但是顯著提升的,而這個就是使用了我們的記憶術。
那我們使用記憶術要注意什麼原則呢?
了解"記憶術"的4個原則
有想像感對於記憶,我們一定要有想像感,心中要有圖,圖片的視覺記憶會比單詞的純屬記憶來得更加方便。醫學生記憶人體的各種結構的時候,往往選擇的是先畫出人體的大體結構,然後在人體的結構上,標註各種器官和特點,以此來增加增加的記憶能力。
這就是把單純的單詞記憶轉化為圖文形式來加強自身的記憶能力和加強記憶的效果。
有故事情節賦予信息一定的故事情節能夠促使其從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而有故事情節往往很方便我們去回憶,可能一想起這個故事情節就能想到這個信息,而這就是記憶術所要求的第二個原則。賦予信息一定的故事情節和一定的情景條件,讓我們記憶更加有效。
比如你在記憶警察這個詞的時候,你可以想像一個故事情節,在這個情節中,你不僅僅記憶了警察這個單詞,你還記得了槍,敵人等生詞。這就是賦予信息故事情節的好處,起到聯想記憶的作用。
多次重複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對一個信息要增加增加的記憶,就必須重複多次的記憶,增加熟悉感。對於一個信息,今天記憶完後,明天要重新回顧,一個 星期後回顧,一個月後回顧,三個月後回顧,如此一來,我們對於這個信息的記憶程度會大大提升。
近似記憶記憶術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則是近似記憶。如你在記憶forg和fog這個兩個詞的時候,一個字母之差,但是意思相差甚遠,但是對於這樣的詞,往往我們的記憶卻會更加的深刻,這就是我們記憶術所說的近似記憶。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學到真正的知識,開拓自己是視野,所以,請不要再讓孩子"死記硬背"了,多多嘗試記憶術吧,更能讓我們的孩子獲益匪淺。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