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上興起一些關於中國人來自埃及的說法,甚至有一些專家學者寫文出書力證這一觀點,引起了很多爭議。一些人深入挖掘各種證據,以現代中國人和古埃及人基本相貌特徵、文字、歷史記載等一一對比,以及從科學理論、權力象徵、喪葬習俗等各方面來論證。甚至於找尋所謂的現代科學依據,從基因族譜上分析中國人與埃及的淵源,分析的似乎確有其事。
當然,中國的考古專家也不是吃乾飯的,中國境內發現的七八千年前的文化遺址已經不少。甘肅省大地灣遺址考古的成果,把中國史前文明的源頭,從仰韶村向西移到了大地灣,並且提早到公元前6000年,即距今8000年前。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我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現的疑古學派,曾經否定已經在古籍中有大量記載的伏羲、伏羲時代、伏羲文化的歷史存在,認為是神話傳說。從上世紀70年代始,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否定了疑古學派。用歷史觀審視我國的史前考古,撰寫中國的史前歷史,漸次成了考古學的創新思路。大地灣遺址及其周邊廣大地域在8000年前就已經形成的農耕經濟,為在這個古成紀地域出現伏羲文化,提供了厚重的經濟基礎。
那為什麼華夏文明與古埃及文明有這麼多相似之處,以及存在可能被科學證據證實的關聯?在七八千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導致出現這樣的狀況?就此,我們古伏羲文化研究的專家依據近幾年的實證考察,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和變遷,獲知了一些更為貼近真相的內容。
這要從八千年前說起,我們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從華夏建立到現在,有歷史記載的有3700年。如果僅說3000年就是周朝時期,那為什麼3700年前沒有歷史記錄?其實是有文字的,在漢朝的一個墓裡面發現了一整套完整的竹簡書卷,就記述了4000到5000多年前。為什麼更早以前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呢!其實是有原因的。
我們中華文明的人文始祖伏羲降世的時候是7200多年前,很多人覺得伏羲和黃帝之間差了很多距離,實際上伏羲、黃帝和蚩尤差不多是同時代的人。遠古伏羲曾有三次降世,所以在中國地域伏羲出生地有幾處,而這一次的伏羲降世就在重慶長江北岸的位置,而他從小生活的地方在現在貴州的畢節地區,真正的黃帝城在現在的河北和山西交界的河北這一片。當時的黃帝城有4400萬居民,現在北京5000多萬人,上海3000多萬人,重慶也是3000多萬,可想而知當時黃帝城是非常大的一座城。當時黃帝城在那個年代不僅僅是一座城,實際上是黃帝的王朝。
上古青銅年代的人的壽命可達千年,所以聖經記載諾亞活到950歲,他兒子活到600歲,都是正常的,所以伏羲、黃帝和蚩尤也是活了幾百歲的人。當時黃帝和蚩尤之間打了180年的仗,前後大規模的戰役發生了五次,最後一次毀滅性的戰役死了很多人。這180年期間,整個地球因為這場戰爭總共死了36億人。所以那個年代地球是非常發達的,作為整個地球的中心,黃帝城是當時地球王朝的都城,所以會引發整個地球的戰爭。
在中國的傳說中有后羿射日,后羿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羿是指善射之人,后羿指後面的善射之人,也就說還有個前羿,前面還有個善射之人,所以他叫后羿,而后羿實際上指的就是黃帝,黃帝和后羿其實是一個人。伏羲和他的兄長在黃帝幾兄弟年幼時就保護了他們,並親自教導他們成長,而前羿就是伏羲的兄長,他在整個戰爭中幫助黃帝一方戰鬥。
當時那場戰爭打到最後面的時候極其殘酷,後來就像傳說中的一樣,說后羿射下來九個太陽,但實際上射的是蚩尤召喚來的宇宙量子熱核武器,它們發出的光芒比太陽還要強,因為蚩尤大敗,最後決定同歸於盡,祭出了終極武器。我們古伏羲文化的專家當時去到了后羿當年射日的地方,看到了后羿和蚩尤大戰的場景,打開了當時藏在那裡的一個伏藏,這個伏藏呈現出來就是當時的一個場景,呈現出來時所有看的人都看呆了。
黃帝在射第八顆的時候已經戰死,被熱核武器烤焦了。後來黃帝、伏羲一方三十多萬人撤退到今天山西鳳凰城的山裡躲避熱核武器,之後從鳳凰城一直往西走到現在的黃帝陵,就是現在黃帝的衣冠冢,每年都有國家的國祭。當時撤下來的這三十多萬人,後來就成了中國文化延續的火種。後面蚩尤又召喚了五顆熱核武器,全部都砸在了地球上,導致地球兩極冰川都融化了,之後大洪水就來了,大洪水來臨的時候大約是公元前4300年前後。
聽說過僰(bó)人嗎?僰人基本都居住在雲貴川一帶,也就是畢節和昭通一帶,包括重慶這一片也都是。僰人有幾個特殊傳下來的東西,第一個就是懸棺,懸棺在長江河岸邊發現過很多;第二個就是僰人的靈魂片。曾經三十多萬人居住過的那些地方,也發現跟長江邊上一模一樣的懸棺,還有他們的靈魂片。而這些僰人實際上是神的後裔,也就是伏羲的後裔,我們將伏羲尊稱為神。那三十多萬人和這些人是一樣的,意味著這些人過去曾經一同經歷戰爭倖存下來,這一部分人成為中華民族僅存的那部分人,也就是我們現在十幾億人的老祖先。
除了戰後倖存下來的一支神的後裔,還有就是坐著船跑去埃及的那一支,坐船跑出去那一支就是坐諾亞方舟出去的。在大洪水來臨前,地球王朝在雲南玉龍雪山打造了諾亞方舟,原本想去到崑崙山,結果因為地球磁極倒轉而迷途,最終停在了伊朗和土耳其之間的一個山峰上,現在殘骸已經完全石化,但殘骸還在山上面,從兩邊的海拔去看是平等的。地球王朝的一些精英家族們乘坐方舟來到了伊朗和土耳其後,地球王朝遷都到了埃及尼羅河一帶,開啟了古埃及的文明(金字塔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兩河流域)。
當時撤下來的這三十多萬人中,還有一行繼續往西,去到了崗仁波齊的聖湖瑪旁雍措邊,即瑤池邊就住了下來。那就是伏羲的妹妹西王母,帶著一些聖人,以及後來其它地方不斷匯聚來的聖人,就在瑤池邊舉行了為期一千年的大祭祀,洪水和祭祀是同時開始的,這就是傳說中的龍華盛會。當時的聖人都是一脈傳承的,他們預見到末法時期即將來臨,預見到子孫智力的下降,欲望的橫溢。如何更好的把知識傳承下去,必須用文字來進行學習和繼承先人的知識和智慧,於是創建以漢字為體,梵文為用的文字體系,以記載人類的文明和文化知識。統一使用梵文記述了遠古史詩傳承下來的知識,用漢字記述一部分的術數知識。祭祀盛會結束之後,部分聖人帶著弟子,帶著整理好的文字典籍去往喜馬拉雅山南麓保存,也各有一部術數典籍分別傳往東方和西方。其他的聖人遁世隱居於喀喇崑崙山、天山、祁連山、秦嶺、神農架、武當山一路下來,到湘西以西,重慶這邊,然後一路下來到昆明,到峨眉山這一片,玉龍雪山還有哈巴雪山這一片。
所以,大洪水實際上是黑鐵年代來臨前的一個洗滌,滅世後重新開始新一輪的人類歷史進程。相當於人類遊戲切換了一個場景布局,不論人的壽命、身高、心智和品德全都調低了檔次重新開始。而當時整個中國土地上的上古文明的遺蹟都被洪水毀了,又沒有文字記載的內容留存於世,只有聖人來到這片土地後,有過曇花一現的傳承,在商周之後就隱世不在民間展現了,從而真正的知識傳承就變得更為隱秘了。
而因為那些經典儲存在喜馬拉雅山的那一面,所以有史以來,印度的文化興起的時候,除了這些經典給予他們很多的知識以外,還有另外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伏羲的後裔、護衛者乘坐諾亞方舟去到伊朗、埃及那邊,後來在打擊第一次共濟會東徵的時候,一路向西北,在印度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很多的人,他們都知道自己是神的後裔,神的子民,所以那一片就保留了相對完整的傳承。第一次東徵打共濟會的時候,這些人都是伊朗人,也就稱為雅利安人,為什麼叫伊朗呢?其實就是夜郎的諧音,當時他們的祖先都是畢節的夜郎人。他們是伏羲的後裔及護衛軍隊,所以他們就有那樣完整的傳承,再加上經典的傳承,結合出古印度文化。像史詩《摩訶婆羅多》其實描述的就是黃帝蚩尤大戰,只不過是硬生生被後人加工成了一個浪漫神話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
當時到埃及建立新的地球王朝的王權的時候,還有一個地方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利益集團和中心,方就是當年蚩尤大敗的時候,那些逃亡的將領,以及那些逃亡派,全部逃到了歐洲。而後來埃及當時的地球王朝維繫的時間並不長,從公元前4000多年到公元前3900多年,大概300年多一點的時間,已經從埃及被打敗,剩下的精英和百姓開啟了一次極長的逃亡,再次回到中國長江與黃河流域間,現今陝西河南一帶,經過數百年的繁衍生息,建立了新的王朝---華夏王朝。由於中華大地自古以來就是地球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所以自古以來稱為:天朝上國(天朝、中國)。
所以,不管怎麼說中國上古就是地球王朝的中心,大洪水之後建立的文明其實都是源自於上古伏羲文明的留存。不管夏朝曾在古埃及,還是印度有流傳至今的典籍和部分傳承體系,而真正上古伏羲傳承文化當中的精髓仍在中國。幾百年來西方的文化侵略,致使我們這一代活著的這些人,對自己的文化沒有自信可言,而真正最古老傳承的文化卻被人們熟視無睹。希望更多專家學者能夠宏觀的了解整個歷史背景,從而認清方向,致力於還原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