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存在過許多的民族,而匈奴就是其中的一個。接下來,我們一同走近並了解匈奴。
中國的疆域廣闊,幾乎沒有真正的大一統時期,多呈現出南北分治的格局。中國的中南部地區基本以漢族為主,建立並維繫著兩千多年的農耕文明,而中國的北部卻基本上以遊牧文明為主。
今天,我們暫且不聊中南部的中原政權,重點關注北部的遊牧政權,關注曾經在北中國影響力巨大的匈奴。關於匈奴的起源存在不同的觀點和主張,筆者個人傾向於認同《史記》中的記載:
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伴隨著夏朝的滅亡,夏後履癸(桀)的一部分直系後裔逃往北方避難,在與當地的其他部族融合後,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匈奴。所以說,匈奴最早是由夏王族的後裔所建立,歸屬於華夏一脈絲毫沒有異議。
到了東周時期,匈奴內部發生了分裂,一部分向北繼續進行遊牧;而另一部分則向南擴張,在與秦國、晉國等中原諸侯國交戰後被吞併。據《左傳》記載:
僖公二十二年秋,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
近年來,隨著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境內發掘出了「陸渾貴族墓葬」,其中的銅鼎和編鐘等物,完全有別於同時期的中原文化。考古學家經過與春秋時期活躍於甘肅、青海一帶戎人的墓葬對比,發現相似點甚多,相當於為《左傳》的記載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證。
春秋時期北方盤踞的少數民族很多,比如戎、狄、鬼夷等,基本都屬於古匈奴族的近支。到了戰國時期,由於中原政權內亂,這些匈奴族及其分支開始南下,與秦國、趙國和燕國等北方諸侯國接壤。
不過,這些少數民族都比較落後,甚至還停留在原始的部落或者部落聯盟階段。為了生存,他們選擇與中原政權交好,甚至還主動同周穆王一起祭祀華夏民族的共祖黃帝,相當於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中原政權的影響,匈奴也開始迅速進化。在中原政權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同時,匈奴也開始由原始制向奴隸制轉變。
戰國末期,秦國的崛起和統一之勢已經非常明顯,加之匈奴內部的一系列天災和內亂,他們再一次被秦國重創,被迫退回到了漠北之地。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頭曼不勝秦,北徙。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叛秦,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復稍渡河南。
從《史記》不難看出,直到劉邦、項羽進行楚漢爭霸時,匈奴在中原政權無暇北顧之時才敢於再次南侵。期間,匈奴內部迎來了最出色的英主冒頓單于,他率領匈奴實現了崛起。
匈奴向東擴張,消滅了東胡,佔據大興安嶺一帶的廣闊區域;向西擴張,驅逐了月氏國,順帶還徵服了樓蘭和烏孫等西域多國;向南擴張,吞併了白羊國,甚至還佔領了黃河流域的部分地區;向北擴張,抵達了貝加爾湖一帶,將北中國的疆域大幅延伸。至此,匈奴成為一個疆域廣闊和軍力強盛的奴隸制國家,也成為了中原政權最強大的隱患。
到了西漢初年,中原政權終於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再次實現了統一。不過,長期的戰亂已經使得中原國力凋敝,漢高祖劉邦舉全國之力發兵對付匈奴,結果卻遭遇了「白登之圍」。
從此,中原的西漢政權徹底改變了攻勢,轉而採取被動的守勢,標誌著匈奴進入到了全盛時期。而中原政權卻恰恰相反,劉邦之後國家陷入亂局,直到文帝登基才歸於平穩,匈奴趁機更是不斷南擴,甚至還逼近了西漢的國都長安。
這段時期匈奴豪橫的不得了,四處攻伐,戰無不克。但是,中原的西漢政權畢竟疆域廣大,畢竟生產力發達,經過幾代漢帝的勵精圖治,在漢武帝時期,漢朝的國力終於得到了復甦。
漢武帝時,以「馬邑之戰」為標誌,漢匈之間終於全面開戰了。匈奴的國力不濟,重新退回到了大漠一帶生存。
在內憂外患之下,匈奴圍繞單于的繼承問題,甚至還出現過「五大單于並立」的亂局。最後,發展成為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兩強相爭,再一次導致了分裂。
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戰敗,只得向南歸附了漢朝,史稱為南匈奴。南匈奴投降漢朝後,北匈奴只得西遷,在打敗大宛等國後,發展成為了西域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派遣西域都護府甘延壽和陳湯出使西域,希望尋機解除北匈奴的威脅,徹底貫通絲綢之路。最後,陳湯不辱使命,一舉擊敗了北匈奴並且還砍下郅支單于的頭顱。據《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記載:
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在經歷了王莽篡權的亂局,西漢滅亡,東漢建立。匈奴中的反漢勢力又一次抬頭,終於遭至了東漢的遠徵,被趕到了阿爾泰山一帶,最後退出了蒙古高原。至此,東漢對北匈奴的戰爭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北匈奴大部分被融入了漢族,少部分則完全脫離了北中國。據《後漢書》記載:
匈奴不知所蹤。
北匈奴進入到中亞地區,開始在此定居。而生性野蠻的匈奴人,竟在中亞開始生根發芽,進而又開始了疆域的擴張。據《北史》記載:
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王忽倪,已三世矣。
強大後的北匈奴,不敢再次進入北中國,反而開始大範圍西侵,不僅打亂了亞洲的秩序,就連歐洲也深受其苦。匈奴人一路搶掠,其中一支渡過多瑙河後開始襲擾哥特人和羅馬人,而另一支則開始進攻美索不達米亞,侵佔了南俄羅斯草原。
大單于阿提拉獨自掌權後,開始向北歐和東歐發起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不僅有大量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投降,就連當地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也被趕到了大不列顛島。
阿提拉死後,他的兒子們開始爭奪大單于之位,產生了激烈的內訌。終於,被匈奴長期壓迫的其他國家和民族紛紛反抗,匈奴國很快就分崩離析,逐漸被當地民族所同化融合。
北匈奴之後,當年分裂出來的南匈奴繼續臣服於漢朝。到了三國時期,曹魏對南匈奴實行了分化管理,將南匈奴劃分為五部。
西晉八王之亂後,南匈奴五部的都督劉淵起兵反叛,佔領了北方黃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還在中原地區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匈奴漢國,之後更名為趙國,也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到了南北朝時期,南匈奴建立的政權終於被北魏所消滅,完全融入了漢族。
直到今天,雖然匈奴族已經不復存在,但他們的後裔卻還有很多,除了中國以外,土耳其、匈牙利、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都有匈奴的大量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