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團碰撞時可產生1億攝氏度高溫衝擊波

2020-12-19 太平洋電腦網

這幅圖像通過將不同合併階段觀察到的一組星系團放在一起,按照星系團核心至核心的距離排序,從而說明一次重大合併的過程。

北京時間7月1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支研究小組對兩個星系團觀測顯示,當星系團碰撞時會產生合併衝擊,將動能轉化為熱能,星系碰撞時可以產生高達1億攝氏度的高溫衝擊波。

星系團是由數百個星系組成,每個星系通過引力作用將數千億顆恆星結合在一起。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星系團之間會發生碰撞,此前已觀察到星系初始碰撞的前後過程,然而,拍攝到每個星系團碰撞過程是非常困難的,可能需要花費人們一生的時間去完成。

來自國際射電天文研究中心(ICRARA)的研究小組希望建立一個關於這些星團如何融合的連續模型,他們觀察到兩個星系團的碰撞初期階段,與所有已觀測到的合併衝擊情況相反,最新觀測的衝擊沿著合併平面向外擴散。

這一發現揭曉了大質量星系團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當星系團快速接近時,會導致沿合併軸的氣體產生較強壓縮,根據當前理論模型預測稱,大部分激波能量可能會消失在星系團之外,最終轉化為熱氣體。

在我們對宇宙結構形成的理解中,這一觀察可被看作是一塊缺失的「拼圖」,這與星系和星系團等大型天體結構主要通過碰撞和合併而增長的觀點相悖。

星系團是已知最大的天體,是由數百個星系組成,每個星系都包含著數千億顆恆星,周圍環繞著一圈熾熱氣體,自從宇宙大爆炸以來,星系一直處於增長狀態,主要是通過相互碰撞和合併。

由於它們具有較大體積,直徑可達到數百萬光年,此類碰撞可能需要大約10億年時間才能完成。當宇宙塵埃落定時,兩個相互碰撞的星系團將合併成為一個更大的星系團。(葉傾城)【來源: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新技術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攝氏度高溫
    (原標題:成都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
  • 宇宙趣圖;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引力異常處、星系的碰撞
    一,巨引源指位於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心附近的某一引力異常處, 大約幾億光年外的星系亦受到它的影響。宇宙中的星系都在互相遠離,但此處的星系卻在互相聚集,其中埋藏著什麼秘密?(有科學家認為巨引源是拉尼亞凱亞這個超星系團的引力中心)二,人類無法揭示宏大的宏觀宇宙,但人類同樣也無法理解超微觀的世界;當探索層面到了量子級別,波詭雲譎的粒子開始變得飄忽不定、無視時空、無處不在而又面目全無,連客觀實在性似乎都消失了,人類根本無法理解。
  • 星系團揭示地球宇宙粒子加速器的內部工作原理!
    這項新研究使用了星團任務中四艘飛船中的兩艘觀測數據。這四艘飛船以緊密的隊形穿過地球的弓形激波,相距僅7公裡。這些數據收集於2015年1月24日,距離地球9萬公裡,大約是到月球的四分之一,它們揭示了由於缺乏如此緊密的原位測量,以前不清楚的弓形激波的性質。當超音速流動遇到障礙物時,就會形成激波。這種現象在恆星、超新星殘骸、彗星和行星(包括我們自己的行星)周圍的宇宙中很常見。
  • 星系形成最多恆星時是什麼樣子的?
    宇宙中大多數的恆星都是在最初的10到30億年裡形成的,此後恆星的形成速度直線下降。下面是它背後的宇宙故事。在宇宙早期,物質比今天密度大得多。原因很簡單:在可觀測的宇宙中有固定數量的物質,但空間本身在膨脹。所以你可能會認為,當宇宙更年輕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恆星形成,因為更多的物質會更緊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恆星。
  • 宇宙在膨脹,星係為何還會發生碰撞?
    宇宙在膨脹,星係為何還會發生碰撞?氣體雲團冷凝形成恆星和星系,而星系則相互靠攏形成星系團。如果當時存在更多的物質,宇宙可能就會開始坍縮,根本沒有機會再加速膨脹了。但是隨著宇宙體積的增加,物質和能量的密度確實越來越低,因此暗能量逐漸佔據了統治地位。從大約60億年(地球形成前大約10億年)開始,宇宙膨脹速度就一直在加快。儘管如此,宇宙「交誼舞會」仍會繼續。
  •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是怎樣的存在?
    在本星系群之上,上百個星系群與星系團,又組成了室女座超星系團,也叫本超星系團,而這種直徑1.1億光年左右的宇宙結構,天文學家已經在可觀測宇宙內,發現了數百萬個,所以說本超星系團,在宇宙中只能算是「中型系統」而已。
  • 太陽系在銀河系中,銀河系位於超星系團,那比超星系團更大的是?
    這是一張從太陽繫到整個可觀測宇宙逐級關聯圖,各位應該很清楚的看到我們太陽系所在銀河系以及更高的本星系群與超星系團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在大的尺度上表現是比較均勻的,那麼宇宙在小一些的尺度上是如何表現的呢?
  •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直徑為5億光年
    1 宇宙噴泉: 「阿普194」(Arp 194),由多個星系及向四周延伸10萬光年的恆星、氣體、塵埃等「宇宙噴泉」組成。此螺旋星系的螺旋臂交錯扭曲形成一個獨特的結構。「宇宙噴泉」總共由數百萬個恆星構成。
  • 星系有10萬光年的「眼睛」?宇宙最奇怪的9個星系讓你大開眼界!
    根據2019年的研究,仙女座星系,這位地球最大的鄰居,已經吞噬較小的星系至少100億年了。再過45億年,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將發生碰撞,儘管還不清楚誰會在這場宇宙堆積中吞噬誰。不幸的是,地球人將不會看到這場衝突的結束,因為我們自己的太陽正在升溫,這可能會讓地球上的生命在10億到50億年後不復存在。
  • 最新研究合併星系團Abell 3376及其無線電遺蹟的結果
    這項新的研究揭示了更多關於這個星系團中無線電來源的特性。研究結果發表在arXiv上。Abell 3376是附近一個明亮的、中等大小的合併星系群。它的邊緣有兩個巨大的弧形無線電遺蹟。射電遺蹟是擴散的,細長的同步加速器起源的射電源,通常以壯觀的單雙對稱弧的形式出現在星系團外圍。像Abell 3376這樣的合併星系團是尋找和研究無線電遺蹟的好地方,因為這些來源在合併衝擊下的加速和再加速。
  • 銀河系:銀河分布,活躍的星系
    這些恆星迅速燃燒並變成球狀星團,但重力繼續使雲層坍塌。當雲層坍塌時,它們形成了旋轉的磁碟。旋轉盤在重力作用下吸引了更多的氣體和灰塵,形成了星系盤。在銀河盤內,形成了新的恆星。在原始雲的郊區留下的是球狀星團和由氣體,塵埃和暗物質組成的光環。
  • 10個已知宇宙中最可怕的地方:我們的星系中有近一億個漫遊黑洞?
    特拉皮斯特-1:這樣的超冷矮星非常活躍,它們的耀斑很大,這對那些軌道接近它運行的行星特別危險,它也是一顆非常暗淡的恆星。WASP-12B外行星:儘管這顆行星離它的恆星很近,但它幾乎不發光,使它成為有史以來發現的最黑暗的系外行星之一,它的主星卻正在吞噬它。
  • 第二章 恆星聚爆即時能動效應和星系形成
    引力制動波:落盤積吸開始時,盤面上下會集結有很多的散結、環結和球結成的場結剛體類行星物質,它們會以整體質點的形式成組團的被「原恆星」積吸。此時整個星系內溫度不高,這些行星類物質大都為冷氣態或冰質分子結團結構。「準行星」此時是按「介時溫度相態密度」分層積結的,一般是以「固-晶-液-氣」相態分子密度順序分層疊合聚結的球體;它們的外層都有冷氣態層(冷氣漿狀態)。
  • 人類用雷射創造2000萬攝氏度高溫 比太陽中心的溫度還高430萬攝氏度
    人類用雷射創造2000萬攝氏度高溫 比太陽中心的溫度還高430萬攝氏度 來源:網易科技 • 2018-10-31 09:03:22
  •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比銀河系要大幾十萬倍,宇宙一直讓我們感慨
    根據星系的大小,它可分為矮星系、中型旋渦星系、巨型橢圓星系。中子星是恆星演化結束時的終點之一,微尺度上天體的重力塌陷轉化為中子,密度大,1.35~2.1倍,典型的中子星質量是太陽的質量,半徑僅為10到20km。最大的星系,ic1101,是一個超巨橢圓星系橢圓星系。
  • 星系團的形成中的集體偏離效應
    譯者補充:下圖為星系團IDCS J1426.5+3508(簡稱為「IDCS J1426」),質量為500萬億太陽質量,它形成時,宇宙年齡只有38億歲(現在是138億歲)。星系團IDCS J1426.5+3508的多色成像圖(來源:NASA/ESA)這些星系團被嵌在一個一個不可見的暗物質暈中。星系團與暗物質暈之間存在關聯。
  • 宇宙中最奇特的15個星系
    再過45億年,仙女星系和銀河系將發生碰撞,屆時,星系中的所有天體將來一次大清洗,不過目前尚不清楚,在這場浩大的宇宙之戰中「鹿死誰手」。當然,地球是無法見證這場鏖戰了,因為太陽的溫度不斷升高,從現在起大約10億到50億年之間,地球上的生命將不復存在。
  • 1.4億億億億℃是個什麼概念?你對溫度和熱的理解可能有偏差
    說了這麼多回頭一看,才說到60億攝氏度,跟題目中的1.4億億億億℃相距甚遠,而且我們在宇宙的恆星中已經在找不到比這更高的高溫了。怎麼辦?別著急,我們需要換個地方繼續尋找高溫。在這之前,我們先說下溫度和熱量的區別,因為很多人會把這兩個概念搞混,也為了方便理解下文。
  • 仙女座星系將在38億年後撞上銀河系,地球到時會怎樣?
    由於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M31)這兩個大型螺旋星系距離很近,僅為254萬光年,它們會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靠近,目前的接近速度是每秒110公裡,最終會在38億年後於本星系群的共同質心發生碰撞。不過,這兩個星系的碰撞對於身處太陽系的地球和人類而言不是什麼災難,我們並不會因此而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