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an is an island,為了幫孩子申請學校,我這個社恐患者,拼命聯繫在香港居住的朋友,詢問香港學校的情況。她們的孩子,或者是她們朋友的孩子,都在我申請這四家學校裡面讀書。申請表由顧問填寫,但我需要過來人指點入學迷津。
顯然………飲茶吃飯high tea種種友善的互動,都沒有打動過來人。她們看似熱情,但回答都滴水不漏,也很統一,「我那個笨蛋孩子,稀裡糊塗就考到了,我也不知道他怎麼考的。」 「這些沒什麼好準備的,我兒子天天都在家裡玩遊戲呢。」幾百個上千個人去搶那麼幾個位置,而你家孩子稀裡糊塗就考到了………
(啊!!!想吶喊!!香港的學校都這麼容易考嗎!)
「有參加什麼考前補習嗎?」 還是不放心,我追問。
甩手搖頭都說沒有沒有,衰仔衰女在家從不看書。
我回家跟老公講:「xx說她家孩子平時讀書很差的,隨便考就錄取了。」
我老公問:「那她們說有什麼考試技巧嗎?」
沒有。什麼都沒有。漫長的一頓飯,我什麼都沒有學到。
但那個時候,我們兩公婆居然還可以痴痴笑著說:既然大家都是這樣考試,那就沒問題啦。
兩人信心滿滿帶著兒子到了考場,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稀裡糊塗就可以考到名校的神話故事。送孩子來考試的保姆車塞了一路,幾十名上百名的考生站在門口,還有同一家學校的同學一起來參加考試,擺出代表學校出徵比賽的架勢。有家長竊竊私語,「你知唔知道今年xxxx學校今年一共有多少個學生來這裡考試?一個年級來了二十多個!今年一共只有40個名額,他們來了二十多個。」
要不是為了讓兒子吸收一點實戰經驗,我可能會拉著兒子掉頭就走了。「沒戲了」,我看著香港的本地家長一個個嚴陣以待站在門口伸長脖子看著走進考堂的孩子,只有這麼三個字迴旋在腦海裡:「沒戲了」。恍恍惚惚又想起飯局上香港朋友笑臉相迎說沒事沒事直接去考就行了,感覺自己踏入了不同的世界。
事實上,在報名這所學校之前,顧問已經提醒過我:「這家不好考」。她甚至很直接地說:「報名費也要兩千多(好像是這個價錢),不如四個孩子我們選一個來參戰吧。假設這個孩子考到了,那麼sibling(兄弟姐妹)也有優先錄取權。」 我知道這個學校很難考,畢竟我們能數得出來的香港/內地富豪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但富豪孩子也需要普通孩子陪襯點綴的,搞不好我家孩子就是one of 負責陪襯點綴的呢?
不過當時我家的情況也比較尷尬。眾所周知,我家四個孩子讀書最好的是老三,可是她那年報考並沒有任何優勢,屬於插班考試,除非她這個年級有同學退學/轉學,不然即使她考上了,也沒有位置給她入讀(除非她爺爺是李X誠)。
這所學校的entry point(最有希望入讀的年級)分別是:
幼稚園低班(大家屬於同一起點競爭)
7年級(小學升初中的第一年)
10年級(很多富商的孩子都出國讀高中了)
我們家剛好有一個孩子就在entry point:大哥。
大哥,我們家最憨厚最無欲無求的那一個孩子。我跟他說:「你要好好考,因為你考到了,弟弟妹妹才可以有機會跟著你去讀這家學校。」
他大眼睛的上睫毛一撲一閃,問我:「媽咪,但我為什麼要考這家學校?會很難考嗎?萬一我都不會怎麼辦?」 我想起朋友說她帶著女兒去考試,看到同場有個5歲的孩子臨進考場前還會舉高拳頭對著她媽媽喊:「媽咪!我會fighting ! 」
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是多麼大……而我又能說什麼呢?我的確不應該把他弟弟妹妹的升學壓力都放在他身上,他也只是一個孩子啊。
「好啦好啦,不會做也沒關係,考不到也沒關係,我們就當是一種Life experience吧。」 我笑著這麼說。
考試是一整天的。筆試安排在早上,跟會考一樣,大會場裡一人一張桌子,隔著「哪怕伸長脖子也沒辦法偷看」的距離。下午是面試時間(中文面試和英文面試)。
筆試主要是測試這個學生的學科知識,面試則屬於近距離觀察這個學生符不符合學校的要求。我是這麼理解的。
事後才知道,筆試算是最容易應付的一關。而面試是需要技巧的,家長在家裡必須要跟孩子反覆練習,家庭富裕的孩子則有面試專家負責培訓。
學校通知考生的家長可以早一點來接孩子(下午三點開始那條路就會很塞車,因為一條路上聚集了三家名校)。我來得更早一些,站在學校門口百無聊賴發呆。穿得漂亮的太太們都坐在保姆車裡等孩子,站在門口都是我這種父母,無依無靠,全靠孩子自己的命數打拼。
一個同樣在等孩子的爸爸站在旁邊。看起來老實又誠懇,西裝革履。我主動跟他打招呼,問他:「你也來接孩子啊?」 他禮貌地點點頭說:「系啊。」 我裝作自己很懂,跟他說:「聽講試題都唔系好難。」
那個爸爸有點吃驚,說:「都唔容易架。」 我心想但我有朋友的兒子稀裡糊塗就考到了!
他問我:「你地有冇幫個仔仔系屋企試嚇interview?」(你們在家有幫兒子模擬面試嗎?)
我:冇啵!要咩?(沒有啊,需要嗎?)
那個爸爸吃驚的問:你不知道嗎?考官會問你家孩子,爸爸媽媽的職業,你家的地址,平時活動在哪裡。比如你如果是housewife,你兒子回答「我阿媽系housewife」,那就會被扣分了。」
我:啊,那應該要怎麼回答?
他:嗱!你兒子應該回答:我媽媽是full time mother,為了讓我們安心學習,她放棄了自己的工作留在家裡照顧我們。
他又繼續說:「 假如你老公是金融行業的,你兒子就可以介紹自己爸爸是「幫上市公司主席管理資產」。
我還在發呆,他又問:「你們在香港住哪裡?」
我說:我們還住在廣州,香港還沒有住址呢。通訊地址都是寫朋友家的。
他笑,說:「住址也很重要阿,住港島還是九龍,住柴灣還是淺水灣,有時候考官問孩子你家地址是什麼,就是要看看你家的經濟水平到哪裡。」
這些……在我參加飯局,請教香港朋友的時候,完全沒有提到。我又想起我們兩夫妻嘎嘎笑說什麼都不用準備,搞不好靠兒子那張臉就能取勝了。
這個爸爸看我在發呆,安慰我說:不要緊啦,我兒子都考了四年了,我想今年再考不到就算了。
四年!這一句有安慰到我了!跟這個香港爸爸萍水相逢,但真的學到很多。
接了兒子後,問他面試聊了什麼。他皺著眉頭說:「忘了,好像是有問你們住哪裡,我說guangzhou,你爸爸媽媽做什麼的,我說我爸爸開工廠的,我媽媽沒事幹。」
那一刻,我也不知道是應該仰頭大笑還是低頭痛哭……深吸了一口氣安慰自己沒關係的,反正也沒打算考得上。
「還問了什麼呢?」我笑著問,但我猜我的臉色一定不太好看,他也有點不耐煩,說:「我不記得了」,隨後他又笑嘻嘻說:「但中文面試我跟那個老師說你喜歡做蛋糕!」 他這一句立刻點亮了我心頭的小火花,「然後呢?」 我也跟著笑。
兒子笑著說:「然後我說我媽媽除了做蛋糕給我們吃,也沒做什麼了。」
!!!
「我說得不對嗎?」兒子看著窗外,這家學校在半山腰的地方,也不知道是山路問題還是我的腦子有問題,突然覺得頭很暈。
申請香港學校第二課:與其請教朋友或朋友的朋友,還不如直接實踐。開口求助的時候,多問問自己:「點解佢要幫你?」
(而經過第二課的實操,我兒子學會了介紹他的父母:爸爸是大企業的總經理(十個人的公司在我們鄉下地方也是大企業!)媽媽是自由職業者,她平時在家寫作(是的,寫微博也算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