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寶媽在體驗了初為人母的欣喜時,也深知母乳餵養對寶寶身心發育的重要性,非常渴望能成功地給自己的寶寶母乳餵養,但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許多寶媽也常常擔心母乳不足,那麼怎樣才知道寶寶夠不夠吃,每天的泌乳量夠不夠呢?以下5個標準可以幫你進行判斷。
乳房脹滿:乳汁充足的媽媽會感覺到乳房脹滿,堅硬,甚至有些脹痛,而且會發生溢乳現象,即寶寶吃一側乳房時,另一側乳房就會同時有乳汁流出。
聽到咽奶聲:如果奶水充足,寶寶吃奶時,可以聽到「咕嘟,咕嘟」的咽奶聲音
安靜入睡:寶寶吃奶之後能安靜地入睡,一般情況下能睡2個小時左右。『
體重增長:寶寶的日常行為良好,體重每月增長500~1000克,或每周增長150~250克。
大小便正常:每日小便應在6次以上,大便每日2到3次,色黃質軟。
餵奶的同時需要注意的事情
餵奶頻率:寶媽分泌乳汁後24小時應哺乳8到12次,哺乳時讓寶寶吸空一側乳房後再吸另一側乳房,如果寶寶未將乳汁吸空,寶媽應該自行將乳汁擠出或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出,這樣才有利於保持乳汁的分泌及排出通暢。
協助寶寶呼吸:哺乳時,寶寶下巴應該緊貼媽媽的乳房,鼻子輕碰媽媽的乳房,這樣寶寶的呼吸是通暢的,如果媽媽乳房阻擋了寶寶的鼻孔,可以試著輕輕按下乳房,協助寶寶呼吸。
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覺:有些寶寶睡覺很「輕」不容易放下,於是媽媽就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覺,認為這樣可以睡得「踏實」一點。其實,含著乳頭睡覺,既影響寶寶睡眠,也不利於養成良好的吃奶習慣,對寶寶牙齒的發育也不好,而且者著鼻子容易造成窒息,也有可能導致乳頭皸裂,所以,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餵奶,寶媽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覺。
奶水不足不用愁,對症「下藥」
很多新媽媽都有奶水不足的現象,不少新媽媽會用一些中藥來幫助催乳,新媽媽要對症下藥,吃對相關的藥膳,這樣催乳才有效,在用這些藥材時,最好先分清楚自己屬於哪種缺乳類型,是氣血虛弱型還是缺乳還是氣血滯型缺乳,最好在用藥之前諮詢一下醫生或營養師。
氣血虛弱型缺乳是指新媽媽在分娩過程中出血過多,或平時身體虛弱,導致產後乳汁少或乳汁多天不下,表現為乳房柔軟不脹,面色蒼黃,神疲乏力,頭暈耳鳴,心悸氣短,腰酸腿軟等。一般服用補血益氣和通乳的藥材,比如黃芪,黨參,當歸,通草等。
氣血阻滯缺乳表現為乳房脹滿疼痛,胃脹痛,舌苔薄黃。宜選用行氣活血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