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

2021-02-19 TFC螢火蟲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例題4,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有了系統的認識,會計算他們的周長。在學完本單元例題1後,學生理解了面積的含義,認識了面積單位,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進行了區分。通過大量的舉例和實際操作,直觀感受到了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這三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刻畫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大小的本質是度量,公式計算只是一種便於操作化的形式。教材引導我們分三步走:1.在度量活動中突出計算面積單位個數的方法;2.溝通長、寬與面積單位個數之間的聯繫,理解面積公式的意義;3.實際應用中概括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擺一擺、數一數、量一量,在實際操作中感知面積的大小其實就是看有幾個相應的面積單位,最後再總結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使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1.畫一畫

畫出一個長為4釐米,寬為3釐米的長方形,並把它分成邊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形格子,看看最多可以分成多少個?只有極少部分的學生在接收到指令後明白了意思,大部分學生很茫然,不知道要怎麼畫。我展示了一個學生的答案,並讓這個學生匯報了他的想法。聽完同學的分享,大家都開始動筆了。

這個大長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多少個小正方形?你是怎麼數的?方法1:一個一個數。方法2:一行有4個,有3行,所以是4×3=12(個)。兩種方法我都給予了肯定。

師:1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那麼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麼想的?

生:長方形的面積是12平方釐米,因為這個長方形由12個面積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組成。

畫出一個長為5釐米,寬為3釐米的長方形,把它平分成面積為1平方釐米的小格子,並計算該長方形的面積。有了第一個圖形的經驗,學生畫格子的速度提高了,在計算面積時基本上用的乘法。

畫一個邊長為5釐米的正方形,並用面積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度量出它的面積,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相似性。

2.擺一擺

任取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填寫好表格。通過數據,讓學生發現面積單位的個數與長、寬之間的關係,從而總結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拼的過程中,有學生不認真審題,拼出了正方形。我沒有否定他的答案,及時抓住這個「錯誤」資源,引導學生思考正方形面積大小和邊長之間的關係,體會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面積計算思路和長方形一樣。

3.量一量

教材提供了兩個長方形,要求學生量出長和寬再計算面積。學生在測量時會發現第二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從而再一次驗證了前面對於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思考,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隨著教學環境的改善,多媒體設備走進教室,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節省了許多在黑板上寫寫畫畫的時間。課件的使用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更加突出了直觀教學。

在教學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認識時,原本的計劃是利用課件讓學生直觀感知三個面積單位的大小。在仔細琢磨後,我改變了教學策略。帶領學生從畫一條1釐米的線段開始,畫出面積為1平方釐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並把正方形的四周和正方形裡面塗上不同的顏色,再一次區分周長和面積。學生可以拿著自己著自己畫的正方形和教室裡的物體面的大小進行對比。在認識1平方米時,我們一起利用報紙製作了一個邊長為1米的大正方形,還請了很多小朋友站到裡面,看看最多可以站多少人。

整節課下來,學生們都很認真、專注,也玩很開心。相信通過這節課,三個面積單位一定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利用手中的正方形去拼成長方形時,有好幾個學生只拼了長方形外面的一圈,中間沒有用小正方形填滿。這也提醒了我,以後在設計活動時一定要把規則細化清楚。如果這些動手操作的活動都用課件替代了,就不能看到這些有意思的事情了。

作者簡介

石曉蘭

2017級未來教育家

湖南省益陽市沅江市洲鎮中心小學

石老師:

您好!看了您的教學設計,我想起了一位老師——來自廈門的數學特級教師任勇老師。特別想把他推薦給您。

任勇老師的文字裡,最切身的感受就是他在細小問題的精深研究與思考中,有一種興致盎然。仿佛正是那一種興致,日復一日的工作不僅沒有磨損一個人內在的光華,還擁有了自娛性。在不期然的發現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任勇老師的一本介紹教師專業成長的《那些優秀教師都在做的事》,書中每篇文章短小精悍,條例清晰,回顧了他從教生涯中的許多教育教學經歷。

任勇老師雖然是數學教育領域非常厲害的老師了,可是看他的行文,像個孜孜不倦的學生。他的許多事跡與想法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如下:他的備課兼具生活味、學術味與趣味性。他說「六一兒童節前夕,我給初一學生出了一道趣題:明天是六一兒童節,同學們能用6個1分別組成一個最大的數和一個最小的數嗎?最大的數,放下不說。最小的數,後來發現答案為1的情況還很多,其表達形式「不唯一」,等等。當學生們說出「不唯一」時,我的眼睛就放光,嘿!他們已經會用很標準的數學語言來回答問題了,已經開始從「數學好玩」走向「玩好數學」的境界了。我叫了起來:「哇!我上大學後才會用『不唯一』來回答數學問題,你們現在就會用了,真了不起!」下課了,幾個學生對我說:「老師,你真傻!如果我當老師,不給6個1,而給6根火柴棍。」學生敢說老師傻,我樂啊,至少說明學生不迷信權威了。我一時對6根火柴棍沒反應,學生立刻一邊賊溜溜地看我一眼,一邊在紙張上寫下:學生得意地說:「6根吧,是不是比1小?」正當我剛剛反應過來——學生把一根火柴棍當做分數線了,另幾個學生「奸詐」地一笑,說:「老師,他們才傻,6根火柴棍可以這樣擺。」邊說邊寫下:這幾個學生,還模仿前面那幾個學生的語調說:「6根吧,是不是比1更小?」我再次驚愕了!前面那幾個學生心裡欽佩,但嘴上辯解道:「我們,我們沒想到負數」!「弟子不必不如師」啊!當學生們說「老師真傻」時,我這個數學老師的教學,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了。」

我看到這個案例時,被任老師將數學融入生活,點燃學生思維小火花的設計震撼到了。原來老師和學生可以相互激發,發現數學這樣有趣味!

願我們也能將有生活味的專業真知識熱情而富有創意地傳遞給孩子們!

簡評來自——螢火蟲主編豆豆老師
豆金楠,教育碩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獲得法學學士和文學學士雙學位。先後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班主任之友》發表教育教學文章數篇。並被《班主任之友》評為2017年度優秀作者。

相關焦點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掌握周長計算方法以及認識面積的含義,形成了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實際大小表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
  •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有了初步的認識,剛剛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探索麵積公式計算的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運用了「猜想——驗證」這一思想方法學讓學生通過質疑實驗發現,總結驗證應用等過程。
  • 【小學數學說課】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聯繫舊知解決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概括分析和比較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等學習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興趣,體會成功的快樂。【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 《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在動手操作、交流、討論等活動中,經歷探索長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2、知識與技能:理解並掌握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拼長方形和利用語言描述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 深度研究 能力提升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實踐與思考
    生:課桌的表面,是長方形的。【評析:通過學生現場觀察、動手感知等活動,激起他們對物體表面、形狀、面積和面積單位等有關概念的複習和進一步感知,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研究和交流做好鋪墊。】二、分組匯報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研究成果師:課前各小組已經對如何計算長方形面積進行了研究並有了自己的結論,各小組研究方法不同,得到的結論是否相同呢?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課件出示自主探究要求)請同學們利用老師給同學們準備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先測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及正方形的邊長,再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兩個圖形的周長。學生先自主完成計算填寫導學案,再小組討論(10分鐘)(一)匯報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師:請匯報你們小組的方法。學生用自己的學具操作演示。
  • 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練習題
    1、長方形的面積(      )×(     ),正方形的面積(     )×(     )。  2、一個長方形長是5釐米,寬是3釐米,面積是(    ),周長是(    )。 3、正方形的邊長是(    )分米,面積是4平方分米,周長是(     )分米。
  • 夏永立:《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說課
    》是2012年經過教育部審定的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第三課時的內容,教材通過主題圖「籃球場的周長」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再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自己嘗試探究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在交流的基礎上逐步完善。
  • 小學奧數-巧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
    1、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2、有的圖形是由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在求這種圖形的面積時,我們常常通過「割」「移」「補」的方法,把複雜的圖形轉換成簡單的圖形,再計算它的面積。
  •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無論採用哪種方法,在同一題中標準應統一。易錯點:比較圖形的面積時,受圖形形狀的影響而判斷錯誤。判斷:用4個面積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比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積大。知識點4: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如果用S表示長方形的面積,用a和b分別表示長方形的長和寬,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b2.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 長方形面積等於什麼 長方形面積怎麼計算
    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會遇到長方形、正方形等的面積怎麼計算,每一個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都不一樣,你知道長方形的面積等於什麼嗎?其實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很簡單,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以寬,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S=ab,其中S為長方形的面積,a為長方形的長,b則為長方形的寬。其中長方形的長和寬是相對的,在長方形中長的為長,短的為寬。
  • 動手實驗做數學——長方形面積計算
    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學習了許多關於長方形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長方形的新知識,即長方形的面積計算。你們覺得長方形的面積和什麼有關呢?不著急,我們一起動手來探究。我們可以發現每排擺的個數等於長方形的長,擺的排數等於長方形的寬,長方形的面積等於一共含有小正方形的個數。所以,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就是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 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相等嗎?看本文如何探究
    一、問題提出學習完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關知識,在練習題中經常遇到考察周長與面積關係的問題,小學生只知道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裡面具體的關係是什麼呢,今天帶領小學生探究一番。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有一定的認識,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 教學設計,第3課時,長方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探索活動從估測3個長方形的面積開始;然後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發現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聯繫,從而建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觀察、操作、歸納、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教學重難點1、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2、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複習:1、什麼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
  • 《小陳老師講數學》五年級奧數教材第四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第4周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專題簡析: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掌握並能運用這兩個面積公式,就能計算它們的面積。但是,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已知條件比較隱蔽、圖形比較複雜、不能簡單地用公式直接求出面積的題目。這就需要我們切實掌握有關概念,利用「割補」、「平移」、「旋轉」等方法,使複雜的問題轉化為普通的求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問題,從而正確解答。
  • 寒假作業: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面積應用題,附答案
    三四年級的小朋友可能會遇到倍數關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問題,大部分的小朋友是無法理解題意導致的錯誤。在做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題目時,一定要先畫出圖形,再列出算式計算。相關視頻: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和關係》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組合圖形的周長》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平移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組合圖形周長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等量代換法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組合圖形的周長
  •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有點難?以下訓練題趕緊練,全做對就能拿高分
    以下專項訓練題趕緊練,全部做對就是準學霸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會學習到面積公式,在做題的時候會遇見面積計算題,面積計算題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比較簡單,感覺只要套用公式就可以解出來,對於一些簡單一點的面積計算題還行,但是對於難一點的面積題,記住公式只是做題的第一步,要想把題解出來,還需要進行深入思考。
  • 小學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拼接及拆分題型的解題技巧及方法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第一個轉折點,語數兩科難度加大,還增加了作文和英語,也是數學第一次學習規則圖形題——長方形和正方形。只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基礎題型,比較簡單,但是在這一部分還有一類題,就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拼接和拆分題,同學們常常覺得不容易做出,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及反思
    1.讓學通過自主探究,進一步鞏固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認識及周長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2.讓學生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學習運用畫圖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自主探究,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培養空間觀念。讓學生經歷探索活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