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相等嗎?看本文如何探究

2020-12-11 小明100分數學

本文希望通過一個小問題的探究來啟發小學生的思維,讓小學生明白建立模型探究問題的一般過程,從而幫助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

一、問題提出

學習完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關知識,在練習題中經常遇到考察周長與面積關係的問題,小學生只知道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裡面具體的關係是什麼呢,今天帶領小學生探究一番。

二、問題發現

先來幾個具體實例,看看有什麼發現。

例1、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10釐米和8釐米,正方形的邊長是9釐米。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長方形的周長:(10+8)×2=18×2=36(釐米);

長方形的面積:10×8=80(平方釐米);

正方形的周長:9×4=36(釐米);

正方形的面積:9×9=81(平方釐米)。

例2、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20釐米和2釐米,正方形的邊長是11釐米。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長方形的周長:(20+2)×2=22×2=44(釐米);

長方形的面積:20×2=40(平方釐米);

正方形的周長:11×4=44(釐米);

正方形的面積:11×11=121(平方釐米)。

例3、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3.5釐米和2.5釐米,正方形的邊長是3釐米。求長方體、正方體的周長和面積。

長方形的周長:(3.5+2.5)×2=6×2=12(釐米);

長方形的面積:3.5×2.5=8.75(平方釐米);

正方形的周長:3×4=12(釐米);

正方形的面積:3×3=9(平方釐米)。

總結以上三個具體實例,我們發現:

1、在這三個題目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都相等;

2、面積大小情況:在例1題中,長方形的面積(80平方釐米)<正方形的面積(81平方釐米),在例2題中,長方形的面積(40平方釐米)<正方形的面積(121平方釐米),在例3題中,長方形的面積(8.75平方釐米)<正方形的面積(9平方釐米)。

於是,我們嘗試總結: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非正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

三、問題驗證

上面,我們總結出了結論,那麼結論正確與否還需要嚴格的證明。下面,小編嘗試給出小學生能夠明白的證明方式。

證明:

設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a和b,與這個長方形的周長相等的正方形的邊長為k。

所以,2(a+b)=4k,

所以,a+b=2k,

所以,k是a和b的平均數,

所以,一定有這樣一個數x滿足:a=k+x,b=k-x,

所以,求長方形的面積如下計算:

S=ab=(k+x)(k-x)=kk-kx+kx-xx=kk-xx。(本計算過程,小學生可以用分配律來嘗試理解)

而,正當形的面積是邊長×邊長,也就是kk,

所以,長方形的面積就是正方形的面積減去xx這個數,

所以,周長相等時,長方形(非正房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

四、問題拓展

上面,我們得出結論,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非正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較大。那麼,將這個結論能否推廣到長方體和正方體呢?稜長之和相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的表面積又存在什麼關係呢?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先嘗試一下,具體的探究咱們明天不見不散哦!

相關焦點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生: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都相等。生:長方形比較長的邊叫做長,比較短的邊叫做寬。正方形的的每條邊都叫做邊長。二.探究新知師:同學們對周長知識掌握較好,通過預習也進一步鞏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怎樣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課件出示自主探究要求)請同學們利用老師給同學們準備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先測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及正方形的邊長,再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兩個圖形的周長。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有一定的認識,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 邊長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相等,學生為什麼容易判斷錯誤?
    邊長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相等學生為什麼容易判斷錯誤,僅僅是因為馬虎嗎?邊長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相等學生為什麼容易判斷錯誤,僅僅是因為馬虎嗎?我想不僅僅是馬虎的原因。考點無非:1.正方形的周長是指圍成正方形四條邊的總長度,正方形的面積是指圍成正方形的大小。兩者意義不同,無所謂誰大誰小;2.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4,正方形的面積是邊長×邊長。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掌握周長計算方法以及認識面積的含義,形成了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實際大小表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
  • 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練習題
    1、長方形的面積(      )×(     ),正方形的面積(     )×(     )。  2、一個長方形長是5釐米,寬是3釐米,面積是(    ),周長是(    )。 3、正方形的邊長是(    )分米,面積是4平方分米,周長是(     )分米。
  • 周長與面積
    (二)周長與面積公式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對公式的理解,必然要讓學生經歷每個公式推導的全過程,還有由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來推導出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這種由一般——特殊的思考方式。
  • 《小陳老師講數學》五年級奧數教材第三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第3周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同學們都知道,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只能用來計算標準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如何應用所學知識巧求表面上看起來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圖形的周長,還需同學們靈活應用已學知識,掌握轉化的思考方法,把複雜的問題轉化為標準的圖形,以便計算它們的周長。例1 有5張同樣大小的紙如下圖(a)重疊著,每張紙都是邊長6釐米的正方形,重疊的部分為邊長的一半,求重疊後圖形的周長。
  • 孩子不會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可以看看這個視頻!
    本課的視頻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例3和例4,主要講解周長的意義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什麼是周長?周長就是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計算不規則圖形周長有兩種方法。(1)化曲為直先拿一條線,接著繞著圖形圍一圈,最後量出線的長度。(2)平移階梯型、L型,經過平移之後,都會變成規則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知識點4: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如果用S表示長方形的面積,用a和b分別表示長方形的長和寬,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b2.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 試講|長方形周長
    師:看到大家疑惑的眼神了,不要著急,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如何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活動一:初步感知,形成概念師:大屏幕上給大家畫出了一個長方形,已知長5釐米,寬3釐米。請大家獨立思考,算出他的周長,並說出你的理由。師:看大家都算完了,我請同學來說一下答案。
  • 深度研究 能力提升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實踐與思考
    師解釋:我們只是做一個探究實驗,推導出公式,以後我們計算面積的時候直接用公式就可以了。生:你這個探究方法雖然比一組的好,但是我們的方法更好更方便。答:是嗎?那就請你們小組上來,讓我們看一看!【評析:第二小組只在長和寬上擺小正方形,就推導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減少了拼擺,增加了推理和計算,相對第一小組來說更簡便、更科學。
  • 小學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
    一、說教材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紐帶,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這節課的內容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二節,是學生在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認識。它為以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以及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作奠基。
  • 稜長之和相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
    一、問題提出昨天的文章中,我們探究了「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關係,得出了結論: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非正方形)和正方形相比,長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那麼,我們將二維的平面圖形推廣至三維立體圖形,稜長之和相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又存在什麼關係呢?今天,小編帶領小朋友一起來探究。二、問題發現還是先來幾個具體的實例看看有什麼發現。
  • 《小陳老師講數學》五年級奧數教材第四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邊減少18釐米,結果得到一個與原正方形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原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3,把一個長方形的長增加5分米,寬增加8分米後,得到一個面積比原長方形多18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求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分米?
  • 夏永立:《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說課
    》是2012年經過教育部審定的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第三課時的內容,教材通過主題圖「籃球場的周長」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再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自己嘗試探究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在交流的基礎上逐步完善。
  • 長方形的周長是固定的,怎麼調整長和寬,才能讓它的面積最大
    正方形是一種特殊的長方形某校用48米長的鐵絲網圍成一個長方形,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分析:我們知道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是:周長=(長+寬)×2。面積=長×寬根據兩個數的和一定,積要最大,兩數最好相等。長加寬正好等於周長的一半,48÷2=24(米)。假如長和寬相等的話,那麼此時長方形的面積最大。
  •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3.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學習數學的興趣,在通過自主探究得出結論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教學重點:       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難點:       學生學會自行探索,概括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 三年級上冊數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專項練習+單元綜合測試卷!
    今日分享,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單元知識歸納和單元綜合測試卷。第七單元內容回顧:1、認識四邊形,掌握四邊形的特點,記住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公式的逆向應用,給出長和周長可以求出寬。給出邊長可以求正方形的周長。
  •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例題4,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有了系統的認識,會計算他們的周長。在學完本單元例題1後,學生理解了面積的含義,認識了面積單位,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進行了區分。通過大量的舉例和實際操作,直觀感受到了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這三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 一課研究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設計(20190827)
    預設(我們組是把這個長方形上下對摺,這兩條邊完全重合,左右對摺,左右這兩條邊也完全重合,從這裡就證明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他的方法你看明白了嗎?你覺得他這種方法怎麼樣?同學們真棒,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的兩組對邊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