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的周長是固定的,怎麼調整長和寬,才能讓它的面積最大

2020-12-11 專注小學數學

我們分析一下昨天文章結尾的那一道問題。把10拆成兩個自然數相加的形式,那麼這兩個自然數積最大是多少?積最小是多少?

相信最大值,大家都會想到,5×5=25。最小值是多少呢?可能有網友會說是9,估計也有人會說是0。

到底是9還是0?其實這個最小值是0。我們如果把10拆成兩個自然數相加,能拆成哪幾種情況?按照有序枚舉的方法,可以拆成:10=0+10=1+9=2+8=3+7=4+6=5+5。或許有些網友會說,10也可以拆成9+1和8+2啊。因為我們是算兩個數的積,根據兩個數相乘,調換順序積的大小是不變的,所以不必考慮。

因為0是最小的自然數,10=0+10這種情況我們不能遺漏。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只是題目比較少問這兩個數的乘積最小是多少?但是大家要有這個意識。如果題目說把10拆成兩個大於0的自然數,就可以排除這種可能性,此時兩個自然數最小的積就是1×9=9。

大家有沒看出,什麼規律呢?當我們把10拆成的兩個自然數,它們的差越大,兩數的乘積越小。當兩個數的差距越來越小,兩數的乘積卻越來越大。當這兩個數都等於5的時候積是最大。

當然以後我們做這樣的題目,不必每個數都全部枚舉拆開,來找它的最大值。最值問題的重要結論:兩個數相加和一定,差小積大。

這條結論最好是能背下來,當然如果忘記了,直接用某個數重新推導一遍也可以。

我們舉個例子來加深對這個結論的印象。

正方形是一種特殊的長方形

某校用48米長的鐵絲網圍成一個長方形,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我們知道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是:周長=(長+寬)×2。

面積=長×寬

根據兩個數的和一定,積要最大,兩數最好相等。長加寬正好等於周長的一半,48÷2=24(米)。假如長和寬相等的話,那麼此時長方形的面積最大。

可能有些小朋友會說,這是正方形啊,題目說的是長方形。在幾何圖形分類中,正方形是屬於長和寬相等的特殊長方形。

解:48÷2=24(米)

24÷2=12(米)

12×12=144(平方米)

答:這個長方形面積最大為144平方米。

某校有一道筆直的圍牆,該學校準備以圍牆為一邊,用一道長36米的鐵絲網,圍成一塊長方形生物實驗基地,這塊基地的面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求面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這題與上題有相似之處,也有一點點不同,大家算出的最大值是多少平方米?歡迎大家在評論中留下你的答案。

相關焦點

  • 三年級數學:知道長方形的周長和寬,怎麼計算它的長?
    三年級數學:知道長方形的周長和寬,怎麼計算它的長?26 來源:四夕老師成長課 原標題:三年級數學:知道長方形的周長和寬
  • 周長與面積
    (二)周長與面積公式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對公式的理解,必然要讓學生經歷每個公式推導的全過程,還有由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來推導出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這種由一般——特殊的思考方式。
  • 小學數學易混淆知識點——長方形周長與面積公式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因為小正方形的個數=行數×列數,而行數和列數又正好是長方形的長和寬,所以長方形的面積=長×寬1、周長是長度,單位用長度單位,不帶平方;面積則要用面積單位,帶平方。只有單位相同的量才可以相加減,同樣以釐米為例,「長+寬」單位仍然是釐米,2沒有單位,只是表示個數,「(長+寬)×2」依舊是釐米,所以說它只能是周長公式。
  • 一塊長方形木板長為2m,寬的長度等於長的倒數,這塊木板的周長
    題目一塊長方形木板長為2m,寬的長度等於長的倒數。這塊木板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普通學生思路:由「寬的長度等於長的倒數」可知,寬是1/2m。根據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列式。後進生策略:由「寬的長度等於長的倒數」可知,寬是1/2m。
  • 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相等嗎?看本文如何探究
    一、問題提出學習完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關知識,在練習題中經常遇到考察周長與面積關係的問題,小學生只知道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裡面具體的關係是什麼呢,今天帶領小學生探究一番。
  • 三年級下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應用題,附答案
    周長:1200÷3=400(米)面積:400÷4=100(米)100×100=10000(平方米)6、把一張長36釐米,寬18釐米的長方形紙片,剪成兩個最大的正方形,其中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生: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都相等。生:長方形比較長的邊叫做長,比較短的邊叫做寬。正方形的的每條邊都叫做邊長。二.探究新知師:同學們對周長知識掌握較好,通過預習也進一步鞏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小組代表匯報:預設生回答:生1:我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一條一條的加起來,就得到了它的周長。方法:長+寬+長+寬=長方形的周長。
  • 三年級數學周長、面積、體積公式和定理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3.(重點)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  2×圓周率×半徑1.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3.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4.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5. 梯形的面積=(上底 下底)×高÷26.
  • 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什麼比例 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怎樣...
    當長方形的面積一定時,長方形的長與寬成反比例。按照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麼在長方形的面積一定時,如果長增加時,寬就會減少,如果寬增加時,長就會減少。所以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與寬成反比例。
  • 試講|長方形周長
    師:這位同學說,算出圍成圖形的邊的長度就可以了,三角形周長就是三條邊之和,四邊形就是四條邊之和,六邊形就是六條邊之和。師:怎樣才能知道邊的長度呢?師:我聽有的同學說可以拿線繞一圈,再量出線的長度;有的說可以直接拿尺子量一量。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可以計算出小的圖形的周長。但如果圖形有操場那麼大,該怎麼計算他的周長呢?
  • 寒假作業: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面積應用題,附答案
    三四年級的小朋友可能會遇到倍數關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問題,大部分的小朋友是無法理解題意導致的錯誤。在做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題目時,一定要先畫出圖形,再列出算式計算。相關視頻: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和關係》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組合圖形的周長》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平移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組合圖形周長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等量代換法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組合圖形的周長
  • 以圍牆為一條邊,用36米長的鐵絲網,圍成的長方形面積最大是多少
    它的面積就是12×12=144(平方米)。這個面積還不小,之前我們用長48米的鐵絲網圍成的正方形最大面積才144平方米。那麼144平方米是不是這個長方形的最大面積呢?其實不是,為什麼這麼說?大家想一下,我們這裡的和確實是36,但是這個36是長方形的長與兩條寬的和,相當於3個數相加了。而差小積大的結論,只適用於兩個數相加的情況。
  • 夏永立:《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說課
    首先,讓學生在實際感知籃球場周長的基礎上,通過設問「如何計算籃球場的周長」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明確只有知道了長和寬才能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也就是先量後算;然後,教師告訴學生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度,小組合作研究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 三年級數學培優練習一:面積和周長問題1
    三年級數學面積與周長問題(一)課後綜合檢測一、填空題1、用兩個邊長是5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比原來兩個正方形的周長的和減少( ) 釐米。2、如圖, 將長為32釐米、寬為24釐米的長方形彩紙剪成四塊同樣大小的小長方形,每塊小長方形彩紙的長是( )釐米, 寬是( )釐米,周長是( )釐米,面積是( )平方釐米。3、下圖是一個樓梯的側面圖,此圖形的周長是( )米。
  • 三年級數學上冊:圖形(周長、面積、體積)計算公式和定理+專項練習!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3.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4.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5. 梯形的面積=(上底 下底)×高÷26. (重點)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27. (重點)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8.
  • 《小陳老師講數學》五年級奧數教材第三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第3周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同學們都知道,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只能用來計算標準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思路導航 把截掉的192平方釐米分成A、B、C三塊(如圖),其中AB的面積是192-4×4=176(平方釐米)。把A和B移到一起拼成一個寬4釐米的長方形,而此長方形的長就是這塊木板剩下部分的周長的一半。176÷4=44(釐米),現在這塊木板的周長是44×2=88(釐米)。
  • 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練習題
    1、長方形的面積(      )×(     ),正方形的面積(     )×(     )。  2、一個長方形長是5釐米,寬是3釐米,面積是(    ),周長是(    )。 3、正方形的邊長是(    )分米,面積是4平方分米,周長是(     )分米。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預設:拿繩子圍一圈看誰比較長。預設:測量出兩個圖形的周長,再對比就可以知道了。預設:量一下邊看看誰的邊比較長.看來大家都知道了,要比較輸贏就是要比較這兩個圖形一周的長度,也就是他們的周長。他們的周長怎麼求呢?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貼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例題4,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有了系統的認識,會計算他們的周長。在學完本單元例題1後,學生理解了面積的含義,認識了面積單位,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進行了區分。通過大量的舉例和實際操作,直觀感受到了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這三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 三年級第五單元——長方形周長
    本課需要掌握長方形周長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材第48頁問題一:量一量,算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說說你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