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研究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設計(20190827)

2021-02-15 一課研究

提問:你想做什麼形狀的牌子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長方形的認識

1.觀察猜想

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長方形大膽猜測一下,長方形會有什麼特點?

預設:生1: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相等。左右兩條邊相等。

生2:長方形長的兩條邊一樣長,短的兩條邊一樣長。

生3: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大家的猜想對不對呢,下面我們通過動手操作來驗證一下吧。

2. 分組合作探究,驗證猜想。

在合作驗證之前,請先討論討論用什麼方法來進行驗證,從哪幾個方面來驗證?比比看哪個小組合作的好?請同學們從信封中拿出長方形,四人一小組進行合作探究。

出示合作要求: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驗證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徵?角有什麼特徵?

學生分組驗證,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三種不同的情況

3. 匯報交流,得出結論

我們一起來看這幾位同學的是怎麼驗證的。

邊的特徵

量一量

預設:生1  老師,我是用量一量的方法進行驗證的,我量的上邊是12釐米,下邊是12釐米,說明這一組對邊相等,左邊是9釐米,右邊也是9釐米,說明這一組對邊也相等。

你說的真好,表達的真完整,哪一組同學來說說你的看法。

生2,我量的上邊是18釐米,下邊是18釐米。說明這一組對邊相等,

我量的左邊是12釐米,右邊也是12釐米,說明這一組對邊也相等。

生3  我量的上邊是10釐米,下邊是10釐米。說明這一組對邊相等,我量的左邊是7釐米,右邊也是7釐米,說明這一組對邊也相等。

師:你的也說明了對邊相等。好,我們一起看過這三個長方形,你發現了什麼?

生:他們的大小不一樣。他們都是對邊相等。

這幾個同學都是用測量的方法來驗證邊的特徵,除了測量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

折一折

用折一折的方法小組匯報:學生操作學具,上臺演示對摺的方法。

預設(我們組是把這個長方形上下對摺,這兩條邊完全重合,左右對摺,左右這兩條邊也完全重合,從這裡就證明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他的方法你看明白了嗎?你覺得他這種方法怎麼樣?

同學們真棒,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的兩組對邊相等。

角的特徵:

剛才我們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那麼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你們又是如何驗證的呢?

我是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比一比來驗證的。請你來說明驗證方法。

這個同學是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和這長方形的四個角分別來比一比。都完全重合證明了長方形中的四個角都是直角。跟他的方法一樣的,請舉手。

同學們太棒了。還有跟他不一樣的嗎?

預設:我是上下對摺後再左右對摺,只比一個角。這樣就更簡單了,

同學們通過觀察驗證,我們研究出了長方形的角的特徵:四個角都是直角。

經過同學們自己猜想驗證,你發現長方形有什麼特徵?

    結論: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認識長和寬

為了便於把長方形的兩組對邊區分開來,通常我們把長方形長邊的長叫做長,短邊的長叫做寬。

課堂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研究出了長方形的特徵,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我們研究的過程,首先我們通過猜想得到了長方形的特徵,然後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進行驗證,最後確定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從而得到結論。你們能夠按照我們研究長方形特徵的過程,自己探究正方形的特徵嗎?敢不敢嘗試一下。

(二)正方形的認識

同學們能夠按照我們研究長方形特徵的過程,自己探究正方形的特徵嗎?敢不敢嘗試一下。

請選擇一種你們喜歡的方法,同桌合作研究一下正方形有什麼特徵?比比看誰發現得快?

1.  自主探究,分組合作。

2. 匯報交流得出結論,誰來說出你們的發現?(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同意他們的說法嗎?師板書:四條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結論:正方形的特徵:四條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3.認識長方形的邊長:

  正方形的每條邊的長,叫作邊長。

(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比較

親愛的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你覺得他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請同學們思考後回答。

相同點是:四條邊有四個直角兒,

不同點是: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相等。

(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

同學們,喜歡變魔術嗎?下面老師要變一個魔術,想看嗎?這是一個什麼圖形?長方形。

這是長方形的長,這是長方形的寬。仔細觀察長方形的長有什麼變化?

變短了。這是什麼圖形?

如果長方形的長再繼續變短變短,圖形發生了什麼變化?

        也就是說,正方形具備長方形所有的特徵。當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時,長方形就變成了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四、鞏固練習:

1.小小魔術師

同學們,不僅老師會變魔術,你們也會買變魔術,想不想親自來變一變。那麼現在請你拿出一張長方形紙,你能想辦法把它變成最大的正方形嗎?親手試一試吧。

意圖:練習設計的目的在於鞏固、強化特徵,加深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更是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充分感受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應用的廣泛性、實用性和簡便性。變魔術的創設更是為了製造學生思維的衝突,不僅激趣更是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2.現在請同學們在做題紙的點子圖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警示牌圖樣。

同學們判斷一下他們畫的都是長方形嗎?為什麼?看來只要符合長方形的特徵,不管大小粗細長短都是長方形。做判斷要看本質啊。

3.猜一猜。

我的信封裡有一張紙片,你覺得有可能是什麼圖形?它有四條邊。它還有四個直角。四條邊還相等。

看來要求越具體,目標就越明確。大家就越容易完成任務。

4.在方格紙上畫出格數相同,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

意圖:三種層次的設立,層層遞進,層層深入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更是讓學生經歷從淺入深,從觀察猜想到動手操作驗證到最後得出結論的研究學習的過程,讓學生的抽象思維、形象思維能力,進行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結論的科學的學習方法,發展創新能力。

五、回顧反思,感悟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什麼?

相關焦點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案分享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案分享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80頁例1.做一做第1.第2題,81頁練習第3題。教學目標:1.教學重點:正確描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教學難點:小組成員運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有一定的認識,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及反思
    1.讓學通過自主探究,進一步鞏固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認識及周長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2.讓學生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學習運用畫圖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自主探究,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培養空間觀念。讓學生經歷探索活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2019年4月被評為趙城鎮中心校「教學能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掌握周長計算方法以及認識面積的含義,形成了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實際大小表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 小學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
    一、說教材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紐帶,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這節課的內容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二節,是學生在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認識。它為以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以及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作奠基。
  •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下冊7.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微課視頻輔導
    操作是這節課的主旋律,對於特徵的研究一定要讓學生動手量一量、折一折,甚至可以畫一畫、剪一剪,做一個長方形、正方形等,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才會加深對圖形特徵的認識。本節課的關鍵是把握好教學要求,既不能只對一年級學過的知識進行簡單重複,又不能拔高教學要求。
  • 20200301一課研究之《面積單位》教學實錄與反思
    在一課研究的微信平臺中,期待與您相遇共同探尋一課研究之路。本期內容主要圍繞《面積單位》這一課設計實錄與反思。(1)聽一聽,《深入淺出,平易近人 ——怎樣測量長度、面積和體積》。(2)讀一讀,《巧用數學活動  發展空間觀念》。(3)思一思,《數學好玩:布雷炸敵艦》。
  •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例題4,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有了系統的認識,會計算他們的周長。在學完本單元例題1後,學生理解了面積的含義,認識了面積單位,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進行了區分。通過大量的舉例和實際操作,直觀感受到了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這三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68頁例4及做一做。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有了初步的認識,剛剛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
  • 夏永立:《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說課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了線段、長度單位、長度測量和周長的概念,已經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要把這幾者結合起來,自主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方法,對於部分學生還有一定的困難;有些學生對周長的概念還不清楚,需要在教學中適時滲透;雖然有些學生已經具備了較高的學習起點,但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發展
  •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1)師:請同學們拿出學習單,看到第三大題的第1小題,在小組裡探究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生明確小組合作要求後,開始交流討論)(2)、小組匯報討論成果:生1:①長方形的周長=長+寬+長+寬6+4+6+4=20(釐米)生2:②長方形的周長=長+ 長+寬+寬             =長x2+寬x26 x2+4 x2=20(釐米)生3:
  • 深度研究 能力提升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實踐與思考
    生:電視屏幕的表面,是長方形的。生:黑板的表面,是長方形的。生:課桌的表面,是長方形的。【評析:通過學生現場觀察、動手感知等活動,激起他們對物體表面、形狀、面積和面積單位等有關概念的複習和進一步感知,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研究和交流做好鋪墊。】
  • 一課研究之《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20200525)
    我是「一課研究」第25組的學員王珍珍,來自寧波市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很高興與您在「一課研究」的平臺中相遇。聽一聽:發展兒童空間觀念能力之操作與思考讀一讀:《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樂一樂:面積發展兒童空間觀念能力之操作與思考——節選自吳正憲、劉延革主編的《發展兒童數學關鍵能力》一書1.經歷動手操作,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會求面積的圖形的過程,進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 《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難點:推導並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同學們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什麼叫面積?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這些面積單位又是怎樣規定的? 3.選擇要想知道學校操場的面積,你會選擇那種面積單位去量?
  • 【小學數學說課】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聯繫舊知解決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概括分析和比較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等學習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興趣,體會成功的快樂。【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 《梯形的認識 》教學設計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第三課時:梯形的認識。教學重、難點:        自主探究總結出梯形的概念,認識特殊的梯形。教學準備:        1號學具袋(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2號學具袋(透明三角形、長方形卡紙)教學過程:一、引入課題,初步感知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分別叫做什麼?有什麼特點?生: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都相等。生:長方形比較長的邊叫做長,比較短的邊叫做寬。正方形的的每條邊都叫做邊長。二.探究新知師:同學們對周長知識掌握較好,通過預習也進一步鞏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怎樣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預習
    結合觀察、操作活動,能夠用自然的語言描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通過折、畫、比量等多種認識圖形的方法,體會研究圖形方法的多樣性以及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畫法。下面我們一起預習《長方形和正方形》。問題⑴導入 長方形有什麼特點。
  • 一課研究之《認識百分數》教學設計(20200727)
    (一)生活見聞,導入新課出示生活中百分數出現的場景,讓學生說一說在哪兒見過的百分數,結合小學五年認識數的經驗,學生會從百分數的讀法、寫法、意義、生活應用等幾方面展開研究。對於百分數,要先讀百分之,再讀百分號前面的數。書寫時,直接在原來的分子後面加上%。
  •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正方形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數學教案:認識正方形   教學目的:   1.認識正方形,知道正方形的名稱和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