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一課研究之《面積單位》教學實錄與反思

2021-02-14 一課研究

 大家好,我是嚴警,來自湖北省武漢市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城小學,是朱樂平名師工作站第1組的成員。在一課研究的微信平臺中,期待與您相遇共同探尋一課研究之路。

本期內容主要圍繞《面積單位》這一課設計實錄與反思。

(1)聽一聽,《深入淺出,平易近人 ——怎樣測量長度、面積和體積》。

(2)讀一讀,《巧用數學活動  發展空間觀念》。

(3)思一思,《數學好玩:布雷炸敵艦》。

《深入淺出,平易近人——怎樣測量長度、面積和體積》

 ——選自《小學教學(數學版)》2014年第9期張奠宙教授文章

課前,我一直在思考:三個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學生究竟有怎樣的認識?學習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就這樣的三個單位,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它們的大小,讓學生真實建立三個面積單位的表象呢?如何讓學生順利地從一維的點、線過渡到二維的面,發展空間觀念呢?

 小學數學十大核心概念中關於空間觀念是這樣描述:空間觀念表現為對現實世界裡的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變化及相互關係的理解與把握。結合本教學內容,需要發展的空間觀念即:「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1平方釐米需要建立的表象是「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就是1平方釐米。」同理,建立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那如何讓學生將面積單位與正方形的大小建立起聯繫呢?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已經通過自主探索和操作,明確了選用正方形做面積單位來測量面積最為合適。但究竟用怎樣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呢?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在上課初,與孩子們做了一個數學小活動——"比大小"。

師:我們來玩個遊戲吧,請男生閉眼趴桌上,女生,看,這個長方形有幾個面積單位? 

女生:6個。

師:男生睜眼,女生閉眼趴下。男生,看,這個長方形,有幾個面積單位?

男生:24個。

師:剛才我們用耳朵聽到了一個長方形有24個面積單位,另一個有6個面積單位,你們猜一猜哪個長方形面積會大些?(請2人說。)

男生:我們看到的大。

女生:我們看到的大。

師:坐端正(做動作)。一起來驗證一下吧,看!這是女生看的,這是男生看的,哪個大一些?

生:一樣大。

師:真的一樣大嗎?我們比一比。不對啊,既然面積一樣大長方形,怎麼一個用了6個面積單位,一個用了24個面積單位呢?

生:因為他們選用的測量的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樣。

師追問:看來我們在測量面積時,不僅要用統一的圖形——正方形來測量,還要統一正方形的大小,不然結果會不一致。那麼數學中規定用多大的正方形做統一的面積單位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常用的面積單位。

在認識到需要統一面積單位後,教師直接向學生介紹有這樣一個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

直接拿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紙片。讓學生自己來思考,這樣的一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我們可以怎樣研究?

學生們有說拿尺出來量正方形,這裡老師繼續追問,用尺量正方形的什麼?學生思考,量正方形的邊長,邊長是1cm。這裡也會有學生說4cm。在這裡,追問研究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從一維到二維轉化的過程,學生用尺量出來的是邊長,即線段的長度,有學生說到的4釐米,是正方形的周長,在這裡製造了認知衝突,教師用手比劃,摸著一條邊說這是1釐米,摸著4條邊,這一周長度是4釐米,那哪裡是1平方釐米呢?通過不斷的追問,讓學生進一步明晰,這個正方形的大小才是1平方米,是面的大小。在這裡通過一連串的活動「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的數學活動,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和感受1平方釐米究竟有多大,初步建立1平方米的表象,並通過「估一估」的活動感受幾平方釐米,進而理解平方釐米這個面積單位。

1.量一量

師:拿出桌上最小的正方形,這個就是我們數學中規定好的面積單位之一。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這個正方形。

師:看到這個正方形,你們準備怎麼研究?

生:量邊長。

師:拿出尺子來量一量。

生:邊長是1釐米。(板書: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

師:邊長為1釐米,那面積是多少呢?這是面積?(指某一條邊)這是面積?(四條邊長呢?)

生:不是。是邊長,4釐米是周長。

師:看來面積和周長是不一樣的,可見,面積不能用釐米做單位。在我們數學中規定,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課件演示)(課件完後,貼上板書「面積為1平方釐米」。)  

師:來齊讀一遍。

2.摸一摸。

師:1平方釐米有多大呢?來,我們來摸一摸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3.找一找,生活中1平方釐米的物體。

師:通過剛才摸一摸,你腦袋中有1平方釐米是多大的感覺了嗎?

師:認真思考和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

生1:小字本一個格子。

生2:骰子的一個面。

  .

說到指甲蓋的面積時候。

師:你真會利用身上的尺子,比如我們的指甲蓋的寬為1釐米,我們的手伸展可以表示出1米。你們還在身上找到了1平方釐米。真會利用資源。

生:指甲蓋的面積。

師:同學們觀察真仔細,找到了這麼多面積為1平方釐米的物體。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請大家看看。(課件演示)

4.估一估,幾平方釐米的物體,你估的準嗎?(作業單:出示課本上做一做第2題。)

師:我們已經知道1平方釐米有多大。帶著1平方釐米的印象,來估一估,下面的兩個長方形有幾平方釐米呢?請看作業單的第一題。

生估。

師:你們估的準確嗎?用手上的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吧。

匯報結果。

(估3平方釐米和書上做一做第2題。)

在認識平方釐米的基礎上,讓學生用1平方釐米去測量學生課桌面的大小,製造衝突,發現用平方釐米做面積對於桌面而言小了,這個時候讓學生自己猜測會是什麼面積單位。學生在長度單位的認識基礎上,可以類推出平方分米。就勢讓學生開始小組活動,自主研究1平方分米。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會是哪個面積單位呢?

生:平方分米。

師:怎麼想的?

生:長度單位中比釐米大點的就是分米。

師:你真會抓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之間的聯繫,那你們覺得1平方分米有多大呢?我們小組合作自主研究1平方分米。來,看看合作要求,我們要完成哪些任務?(問一問問題)

合作任務:

量一量:什麼樣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分米?

摸一摸:摸一摸手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約為1平方分米?

估一估: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桌面的面積大約是______平方分米。

師:下面請用「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估一估」的方法,小組合作研究一下1平方分米吧。計時4分鐘。

小組匯報。(請一組匯報。學生要匯報完,追問是怎麼估的?)

師:同學們真棒,用「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估一估」的方法自己認識了面積單位——1平方分米,真了不起。

師:你們覺得還有更大的面積單位嗎?

生:有,平方米。

師:那1平方米是個什麼樣的正方形呢?

生: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

師:那1平方米有多大呢?老師準備了一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你們來看看1平方米有多大。

1. 找生活中1平方米的物體——地磚。

2. 活動:1平方米的正方形內能站下多少名同學呢?

在認識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三個活動中,雖說都是活動,但是教師的引導卻是有所不同,在教學平方釐米時,為了更好地突破學生空間思維的發展,教師一系列的追問、一系列的活動,都是教師步步為營,到平方分米教學時,更多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研究,到平方米時完全由學生充分感悟和認識。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講到底,不分層次。而本課中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驅動下,一環扣一環,層層深入,學生在各個活動中,充分建立起三個面積單位的表象,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圖1所示的7×7方格的海域中,布設著敵方的潛水艇,潛水艇的形狀如圖2所示。現在請你來給我方布雷,問:至少要布設多少枚深水炸彈才能保證命中敵艦?

由於敵艦的形狀佔四格,所以我方在布雷時,應注意在橫行或豎列四格的範圍內布下一枚深水炸彈,這樣才能保證命中敵艦。通過嘗試,下面兩種布雷方案(見圖3和圖4)都是可行的,至少要布置12枚深水炸彈(×處表示炸彈所在的位置)。

試一試,在同樣的7×7方格的海域中,如果敵方的潛水艇變成如圖5所示的形狀,又該怎樣布雷呢?

相關焦點

  • 一課研究之《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20200525)
    我是「一課研究」第25組的學員王珍珍,來自寧波市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很高興與您在「一課研究」的平臺中相遇。聽一聽:發展兒童空間觀念能力之操作與思考讀一讀:《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樂一樂:面積發展兒童空間觀念能力之操作與思考——節選自吳正憲、劉延革主編的《發展兒童數學關鍵能力》一書1.經歷動手操作,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會求面積的圖形的過程,進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 《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在動手操作、交流、討論等活動中,經歷探索長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2、知識與技能:理解並掌握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拼長方形和利用語言描述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 新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自我反思的形式
    自我反思是課改中的教師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師在反思過程中,逐步養成善於研究的習慣,成為一個「研究者」,並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從而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對積累的經驗總結,以適應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和發展要求。
  • 新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自我反思
    是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用觀察、談話、測驗、問卷、查文獻的多種方法,通過課內、外活動、作業批改等多種渠道對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方式等多方面進行了解和研究,逐步減少對教學工作認識上的偏差,進行行動研究,不斷反思,從而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5.教學診斷「課程反思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反思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診斷的過程。
  • ...以科研促提升——《基於「課例研究」提升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
    本網訊(通訊員 曾英)10月13日20時,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重點課題《基於「課例研究」提升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行動研究》線上研討活動如期進行。本次研討活動由課題主持人邵東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小學數學教研員李麗主持,課題組成員全員參與。
  • 濱州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 作品上傳指南
    高中、初中、小學的作品內容必須包含 10 部分:(1)課堂實錄;(2)課件設計;(3)課標分析;(4)教材分析;(5)學情分析;(6)教學設計;(7)評測練習;(8)效果分析;(9)觀評記錄;(10)課後反思。
  • 20200711一課研究之「立體圖形的體積複習」教學實踐與反思
    生2:長方體與圓柱的體積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算。(二)自主整理,回顧推導       師:它們的體積是怎麼推導出來的呢?       生1:長方體的體積可以通過底面積乘高來算,因為底面積就是底面所能擺單位小立方體的個數,高就是擺的層數,所以底面積乘高就是單位小立方體的個數,個數多少,體積就是多少。
  • 一課研究之「三角形的高」教學設計
    我是「一課研究」第31組成員徐旭瑩,來自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西江小學教育集團,很高興能在「一課研究」微信平臺上與您相遇!在教學中,我們通常將「三角形的特性」中的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稱、三角形的高、特徵這些內容作為該單元的第一課時——「三角形的認識」進行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學習內容較多,上過這節課的教師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感受——我教得很辛苦、很趕,學生落實的卻不理想(特別是概念形成和高相關知識的認識上)。筆者收集了「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23篇,無一例外都將該節課的教學難點定位在和「高」相關的知識上。
  • 「面積單位換算」各路資源匯總
    關鍵詞: 面積單位換算、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綜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都圍繞「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兩個面積單位換算公式展開。如何推導公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有「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兩種教學思路。
  • 梯形面積的教學設計比較研究
    根據南欲曉老師課堂教學實錄整理而成。教學目標:1、使學生親身經歷梯形面積公式的探究過程,進一步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2、使學生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梯形面積。4、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精神及合作精神。教學重點:探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能計算梯形面積,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面積和面積單位》是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70至74頁的內容。教學目標:1.在實際情境中,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3.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學能力和估測能力。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 【教學設計-智障類】生活數學:面積單位-平方釐米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2—63頁的內容。教學要求: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的表象。康複目標:1、鍛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多讀多說,糾正發音。          2、鍛鍊學生手、眼、耳、口的多感官協調能力。教學資源:學生準備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學具卡片、釘子板。課件。
  • New Magic 課堂教學深度教研實錄分享(內含教學教學設計、教後反思、教學實錄等)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針對四年級學術班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經典繪本作為教學容,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不斷體驗、認真觀察、合作探索的空間,力求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發展學生觀察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 0910一課研究之估測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估測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這一內容在各套教材中以「分類數」和「轉化算」兩種算法為主,教師可在這兩種算法的基礎上,讓學生經歷撒綠豆的實驗過程,自主發現圖形內綠豆數量和面積之間的關係,探究估測不規則圖形的新方法。教學內容:圖中每個小正方形為1平方釐米,估計曲線所圍成的圖形面積。
  • 一課研究之小學數學圓柱體積教學策略
    (三)分門別類練一練-精講比多練有效傳統的數學教學一直強調精講與多練的結合。而生本教學觀則則認為,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他一方面強調了我們要研究學生的錯誤。也就是後測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讓教師能根據學生的錯誤更好地指導學生的練習,以免做重複不必要的練習。    針對單位錯,計算弱的情況教師可以理一理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進率等基本練習。
  • 面積單位
    面積單位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1頁例3及想想做做1-4題。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舉例等活動,初步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一平方釐米、平方米及平方分米,知道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義和實際大小。2、再具體的活動中感知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實際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實錄及評析
    2.通過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感悟到「對未知進行分析→聯想相關的已知→建立聯繫,進行轉化→問題解決」更一般的研究策略和方法。3.了解相關的數學歷史、文化,引導學生感悟超越數學的思想,數、德同育。分析問題,明確方向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面積」(註:下面加著重號的部分為教師板書內容)。師:看到這個課題,你認為我們主要研究和解決哪些問題?生1:三角形的面積怎麼計算?生2:怎麼研究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 教材教學|必修課古代文化常識(姓名字號與禮儀制度)反思探究課教學實錄
    必修課古代文化常識(姓名字號與禮儀制度)反思探究課教學實錄扶風縣法門高中語文組   高文強摘要: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之一。關鍵詞:古代文化常識  反思能力培養  探究教學目標:1、 搜集必修課文言文有關涉及到文化常識的姓名與禮儀制度中的典型範例,積累古文化有關姓名字號與禮儀制度的文化常識。2、 引導與培養學生在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識中的反思探究能力,使學生能識記與辨識古代文化常識。
  • 案例式教學反思——一種有效的教學研究方式
    前面連續分享了關於「真問題、證據與行為改進是教學反思的關鍵」主題框架下的三篇文章。其中在「問題驅動的深度教學反思」這篇文章當中談到了教學反思的兩種呈現方式:案例式教學反思和課例式教學反思。今天繼續分享「案例式教學反思」這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