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弗蘭肯斯坦》,尋找科幻最初的魅力
作者:胡不歸要說這幾年最有話題性的影視、文學類型,恐怕非科幻莫屬。而談起科幻文學,又不能不提它的開山之作——《弗蘭肯斯坦》。從風格上看,小說運用了當時十分流行的哥德式風格,恐怖、陰暗、荒涼、懸疑、毀滅等因素共同出現在《弗蘭肯斯坦》中,增加了可讀性,一步步引誘讀者深入,既在無形中戳中讀者的恐怖想像,又讓人慾罷不能。比如,在弗蘭肯斯坦剛製造出這個怪物的時候,作者寫到,「慘澹的月光透過百葉穿的縫隙擠進屋來。借著昏黃的月光,我又看到了那倒黴鬼——那個我親手製造的可憎的怪物。
-
《弗蘭肯斯坦》問世二百年:「鬼故事」是如何成為經典的
根據雪萊夫婦和波裡道利的日記記載,一般認為,聚會者在6月16日(或更早)決定進行一場鬼故事寫作比賽。而根據瑪麗在1831年第三版《弗蘭肯斯坦》序言中的描述,她一度為了故事的主題絞盡腦汁,靈感最終來自一場噩夢。在夢裡,一個瀆神的學生不可思議地將生命賦予了一具拼湊起來的身體。
-
恐怖片之王弗蘭肯斯坦,一場長達200年的噩夢
毫不意外的是,儘管入選這些榜單的影片各不相同,但總能看到一個高大的身影——「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為什麼這個誕生201年的經典形象經久不衰?為什麼人們對他的故事無法忘懷?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好萊塢電影裡的「弗蘭肯斯坦情結」。
-
《當代弗蘭肯斯坦》:瘋狂的科學家慢慢變成了瘋狂的科學
瑪麗·雪萊因1818年創作的《弗蘭肯斯坦》(或譯《科學怪人》)而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版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5月 《弗蘭肯斯坦》與啟蒙理性迷局 莫奈特·瓦克安在《當代弗蘭肯斯坦——誤入歧途的現代科學》中引導我們去凝視這樣一幅未來世界的可能圖景。瓦克安是法國精神分析學家、隨筆作家,這部作品是她的代表作,寫於上世紀80年代。2016年這部書出了增訂版,補充了近三分之一的內容,深化了對這個問題的反思:即科學、理性地瘋狂發展,是否給人類帶來了幸福?
-
弗蘭肯斯坦這個惡魔是機器美學達到的一個巔峰
導語:弗蘭肯斯坦這個惡魔是機器美學達到的一個巔峰對於弗蘭肯斯坦一角的化妝設計,皮爾斯堅持認為,是他所做的這些努力或多或少的合理結果。到1931年,程式化的、機器時代的美學成為實用美學的主導力量。在追溯威爾和皮爾斯為弗蘭肯斯坦設計造型的過程中,不難發現他們更多的是受了這種美學的影響,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設計方面的考慮。折中地從立體主義、表現主義和包浩斯建築學派的建築理論中獲得靈感的具有之字形風格的機器時代美學,很快就在世界廣告、裝潢和工業設計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
弗蘭肯斯坦 | 科幻經典解讀
作者 |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1797-1851)自然科學高速發展的18世紀,人們對新世界滿懷希望。羅伯特·沃爾頓在去北極探險途中救下奄奄一息的維克多·弗蘭肯斯坦,他向沃爾頓講述了自己傳奇的經歷,以警醒世人。弗蘭肯斯坦對鍊金術和電學充滿興趣,大學期間被現代化學折服,致力於解開生命的秘密。
-
科幻之外,閱讀《弗蘭肯斯坦》的幾種方式
1816年夏天,瑪麗·雪萊和珀西·雪萊夫婦在瑞士居住。在日內瓦湖畔,他們結識了鄰居拜倫爵士,並建立了友誼。白天,一行人泛舟湖上,夜晚或是天氣不佳的日子,他們則談天說地。1816年的夏天受一次火山爆發產生的火山灰影響,多數時候天氣不佳,於是談話的機會增多了。他們獲得了一本翻譯成法語的德國鬼故事集,或許是受這些故事的啟發,拜倫提議他們每個人寫一個鬼故事。
-
李鎮清研究組揭示個體差異和景觀異質性對物種共存的影響機制
物種共存和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是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當代物種共存理論將物種共存的機制歸結為形成生態位差異的穩定化機制(Stabilizing)和減少平均適合度差異的均等化機制(Equalizing)。
-
淺談舞劇《弗蘭肯斯坦》的改編
舞劇 《弗蘭肯斯坦》 英國皇家歌劇院 高清影像 導演:利亞姆·斯卡利特 廣州大劇院 實驗劇場 2019年10月13
-
弗蘭肯斯坦,人類孤獨和恐懼的鏡子
2019年歲末,中間劇場上演了原創話劇《弗蘭肯斯坦》,劇本改編和導演是來自英國的丹尼爾·高德曼。 《弗蘭肯斯坦》是英國作家瑪麗·雪萊於1817年春天創作的長篇小說,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被無數次搬上舞臺和大銀幕。小說講述了科學家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在探尋生命起源的過程中,用幾具屍體創造出一個碩大醜陋的人型怪物。當怪物真的擁有了生命,維克多卻恐懼得落荒而逃,遺棄了他的「發明」。怪物飽受人類的排擠和歧視,在恐懼中學會語言和仇恨,他找到「父親」維克多,渴望得到伴侶和關愛。
-
幻書啟世錄弗蘭肯斯坦怎麼樣?弗蘭肯斯坦技能介紹
純愛切割:以渴望愛意的雙刃,進行攻擊。將對愛的渴望灌注於雙刃,造成42%(每級+3%)傷害,並彈射最多2個額外的目標。和其他館主對戰時,登場冷卻回合數:2 弗蘭克斯坦算得上是T1級別的幻書,作為最強持續大範圍輸出幻書,強勢的彈射機制讓弗蘭肯斯坦面對任何地形時都保證輸出的穩定性。
-
劇評| NTlive《弗蘭肯斯坦》:治癒西方焦慮症的上古良方
小說作為現代經典聲名日隆,弗蘭肯斯坦甚至成為了現代西方文化的新象徵,人們在很大程度上便忽略小說的副標題——「現代普羅米修斯」了。小說採用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敘事,開篇第一個字便奠定了年輕科學家弗蘭肯斯坦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為了貫徹這一「人類」的立場,作者甚至在小說的最後一章硬生生地加入了聽故事的英國船長沃爾頓這一「天上掉下來的」新角色。如此一來,即便在科學家的弗蘭肯斯坦死後,怪人得以以「我」的口吻,毫無遮攔地剖白自己曾經的無辜、受排擠的苦衷等心路歷程時,讀者仍舊不會轉而站到怪人的立場上去。
-
《弗蘭肯斯坦》,悲慘的科幻恐怖故事
今天就由我為大家介紹這位瑪麗·雪萊的成名之作《弗蘭肯斯坦》。如果說出故事的主人公,大家應該很熟悉,科學怪人(也被稱為弗蘭肯斯坦,圖為其雕像)。 《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是由英國作家瑪麗·雪萊(1797-1851)於1818年1月1日在倫敦匿名出版的科幻恐怖小說。她的名字首次出現在1823年出版的第二版上。
-
《弗蘭肯斯坦》首曝預告片
影片講述年輕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為追求和利用當時的生物學知識,從停屍房等處取得不同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拼合成一個人體,並利用雷電使這個人體擁有了生命。然而,卻無意間創造出了一個怪物。與之前改編作品不同的是,本片將借Igor的視角看弗蘭肯斯坦的成長,他是如何從一名醫科學生變成傳奇人物。同時也將聚焦他兩之間的友誼。
-
遊點意思:教你正確的「造人」方式 從普羅米修斯到弗蘭肯斯坦
電影《維克多·弗蘭肯斯坦》(下簡稱為《弗蘭肯斯坦》)講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比起原著賦予的創造再毀滅的深意,電影更像是一部親情泛濫的溫情片,再配上最後科學怪人的五毛特效(這版本的科學怪人甚至還沒有1931年的那部看起來更真實可怕),乍一看會讓人覺得這是一部粗製濫造的片子,豆瓣和IMDb的評分更是出乎意料的一致:6/10,對於一部擁有如此豪華陣容(詹姆斯·麥卡沃伊+丹尼爾·雷德克裡夫
-
弗蘭肯斯坦帶給我們的啟示
不由得想到19世紀的英國作家瑪麗·雪萊曾創作過一部名著《弗蘭肯斯坦》,說的是一個教授在實驗室裡不小心造出了一個怪物,想不到這是一個惡魔般的怪物,他來到人間後,作惡多端。作者原本揭示的是這樣一個主題:一個本可以成為天使的人,為何卻成了惡魔。弗蘭肯斯坦也可說是一次事故的產物,由於教授的失手,他不幸成了一個醜陋的怪物,他自問:「我是什麼?
-
一本關於伴侶機器人的當代小說——《弗蘭肯斯坦:愛的故事》
儘管《弗蘭肯斯坦:愛的故事》的標題引人注目,但它顯然不同於瑪麗·雪萊在19世紀出版的著名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愛的故事》是一部於2019年5月發行的由珍妮特·溫特森撰寫的小說。
-
FGO人物誌:弗蘭肯斯坦(BERSERKER)
其書的主角弗蘭肯斯坦,則能夠稱為人造人界的「亞當」。不過,以型月那群創作大佬的腦洞,如今簡單的人造人肯定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於是,在他們的二次創作下,型月中的弗蘭肯斯坦誕生了,沒錯,一定是個女的。由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創造的人工生命體,即名為弗蘭肯斯坦的人造人。
-
《我弗蘭肯斯坦》曝首發海報 艾克哈特造型拉風
搜狐娛樂訊 由派屈克-塔託普洛斯(Patrick Tatopoulos)執導的《我,弗蘭肯斯坦》(I, Frankenstein),今日發布了第一批海報:由艾倫-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扮演的「亞當」,之前曾半裸著出現在第一張劇照中,現在這個畫面被重新處理成素描
-
英國TNT劇院《弗蘭肯斯坦》
2015年11月17日-12月12日北京、武漢、廣州、深圳、蘇州、上海、杭州、南京《弗蘭肯斯坦》又名科學怪人,根據英國小說家,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妻子瑪麗•雪萊同名小說改編。弗蘭肯斯坦為研究生命起源,在古老的實驗室裡拼湊出一個巨大的科學怪物,從此掉進恐懼和痛苦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