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1997〕12號
各省、自治區、協調教育委員會、教育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委: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教委《全國教育事業「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關於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目標,促使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相協調,我委擬定了《全國幼兒教育事業「九五」發展目標實施意見》(以下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就「九五」期間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具體目標、措施保障等提出基本要求,希望各地根據《實施意見》並結合本地實際,做出相應規劃,提出具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在執行中有什麼經驗和問題,請及時報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
附件:全國幼兒教育事業「九五」發展目標實施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七日
附件:
全國幼兒教育事業「九五」發展目標實施意見
「九五」時期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偉大戰略的重要時期,也是幼兒教育事業逐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與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實現《全國教育事業 「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確定的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目標,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九五」期間幼兒教育事業發展指導思想和總目標
(一)「九五」時期,我國將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部署,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21世紀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幼兒教育必須適應這一要求並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必須以鄧小平同志關於「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來」的思想為指導。繼續貫徹國家、集體和公民個人一起辦園(班)的方針,多種形式地發展幼兒教育事業,為更多幼兒提供學前教育的機會。繼續深入貫徹《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全面提高保教質量,促進幼兒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九五」期間總目標是:到2000年,全國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包括學前班)率達到45%以上,大中城市基本解決適齡幼兒入園問題,農村學前一年幼兒入園(班)率達到60%以上。
二、「九五」期間幼兒教育事業發展具體目標
(三)分區實施要求:
——1996年已經基本「普九」及沿海經濟發達的省(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班)率達到75%以上;其中大中城市應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農村積極發展學前二年或三年教育。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合格學歷和教師資格考試合格的幼兒教師達到90%以上。
——1998年基本「普九」和經濟發展中等的省(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55%;其中大中城市應基本滿足適齡幼兒入園要求,農村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合格學歷和教師資格考試合格的幼兒教師達到75%。
——2000年基本「普九」和經濟欠發達的省(區)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35%左右;其中大中城市積極發展學前三年教育,農村鞏固和發展學前一年教育。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合格學歷和教師資格考試合格的幼兒教師達到60%以上。
(四)到2000年,全部在職園長(副園長)都應接受一次崗位培訓,達到國家規定的任職資格要求,做到持證上崗。
(五)到2000年,所有幼兒園(班)都要達到縣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辦園基本標準。
——省級示範性幼兒園應達到本省幼兒園總數的2%;農村絕大多數的鄉(鎮)應建立一所中心幼兒園,其中1/2達到省或地(市)規定的鄉(鎮)中心幼兒園的標準。
(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逐步建立和健全幼兒園(學前班)評估體系。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根據國家教委《學前班工作評估指導要點》的要求制定「實施方案」,分期分批地進行評估,爭取到2000年使絕大多數學前班符合《要點》的要求。
三、實現「九五」期間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目標的措施
(七)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幼兒教育的領導和管理
幼兒教育是我國學制的第一階段,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既為幼兒入小學做準備,也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奠定基礎,發展幼兒教育事業是關係到人口素質的提高和民族未來興衰的大問題。因此,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將幼兒教育工作納
入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每年抽時間專門研究和檢查幼兒教育工作,使其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及「普九」工作相適應。
幼兒教育事業具有很強的地方性和群眾性。發展這項事業必須由地方政府統一領導,堅持國家、集體和公民個人一起辦的方針,按照「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原則,在地方政府舉辦幼兒園同時,仍應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街道居委會,農村鄉、鎮和村委會,公民個人舉辦幼兒園或捐資助園。其形式可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在努力辦好幼兒園的同時,可採取巡迴輔導站、幼兒活動站、計時制幼兒班、遊戲小組等非正規教育形式,讓更多的幼兒接受一定程度、一定期限的學前教育,以滿足家長的不同需求。
要重視幼兒教育法規建設,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建立和健全地方性幼兒教育規章,堅持依法治教。凡未制定《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實施辦法(或細則)或相應規章的應抓緊落實,爭取到本世紀末,全國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與之配套的實施辦法或規章。
各級政府應重視教育行政部門中幼兒教育機構的設置,教育行政部門內應設有幼兒教育機構或配備專職幹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增強主管意識,充分發揮主管作用,重大問題及時協調有關部門研究解決,各有關部門應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密切合作。同時還要積極爭取各級婦聯、工會組織及其它群眾組織的大力支持。
(八)深化幼兒園辦園體制的改革
幼兒教育既是教育事業,又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特點。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應積極穩妥地進行幼兒園辦園體制改革,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辦園模式和內部管理機制,逐步推進幼兒教育社會化。幼兒教育發展方向應該是建立以社區為依託的、適應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正規與非正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實現幼兒教育社會化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可在部分大中城市和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試點。在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社區服務體系尚不配套的地區,主辦單位不能將幼兒園一步推向社會。
需要強調的是,地方政府仍有責任辦好教育部門舉辦的幼兒園,使其逐步成為當地的骨幹和示範。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還應繼續辦好所屬幼兒園,不得隨意關、停、並、轉。對於部分不具備獨立辦園條件和具備了分離幼兒園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可本著平穩過渡原則,在政府統籌下,將所辦的幼兒園交給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規劃、或由社區辦或由具備條件的團體、個人承辦,多形式地繼續辦好。
各地還應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管理,探索民辦幼兒園的發展機制。要根據國家教委《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的要求,加強對中外合作辦園的領導和管理。
要加強農村幼兒教育的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制定農村事業發展規劃,定期檢查、指導並注意發揮縣示範幼兒園的示範作用。鄉(鎮)應努力辦好中心幼兒園並充分發揮中心園的示範、輻射以及對村辦園(班)的指導和管理作用。
(九)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保教質量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引導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深入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進一步轉變觀念,牢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注重幼兒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教師的保教技能,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承擔試點任務的省(市)應根據《幼兒園課程標準》試行)要求,制定「課程綱要或細則」,以指導本地區幼兒園教育活動。
要加強對農村地區幼兒學前班的領導與管理,端正辦班指導思想,防止「小學化」傾向。要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組織一日(半日或其它形式)教育活動,切實為幼兒入小學做好準備。
要重視幼教教研和科研工作,加強指導,建立、健全相應的機構,充實力量,積極研究幼教領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課題。
(十)切實加強幼兒師資隊伍的建設
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相對穩定的幼兒教師隊伍是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應制定和完善幼教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培訓規劃,使之與當地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相適應。認真貫徹國務院頒布的《教師資格條例》及配套規章,做好幼兒教師的資格過渡及認定工作。要根據農村幼兒教師的實際制定相應的辦法,保證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
要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在職教師的業務培訓,教師資格制度實施後,尚不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的教師,應採取措施限期取得教師資格;已經具備教師資格的應不斷提高專業技能水平。並有計劃地逐步地使大專以上學歷佔一定比例並注意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幼兒教育專家。
各級政府和主辦單位要妥善解決幼兒教師的工資、教師職務評定、醫療和住房等問題。特別對農村幼兒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其報酬可參照當地小學教師工資水平或不低於當地人均收入的水平而定,並有所增長。工資必需及時兌現。農村幼兒教師參加小學教師職務評聘,對成績顯著者要及時宣傳、表彰。各地還應注意研究制定農村幼兒教師社會保障等有關政策,使其安心從教。
(十一)拓寬幼兒教育經費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幼兒教育屬非義務教育,發展這項事業應堅持政府撥款、主辦單位和個人投入、幼兒家長繳費、社會廣泛捐助和幼兒園自籌等多種渠道解決。各級政府應保證教育部門舉辦的幼兒園的經費開支,支持開展有關教學試驗、評估、表彰、扶助貧困地區幼兒園等,以推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仍要積極扶持和增加幼兒園的投入。要大力提倡和鼓勵社會各界和港、澳、臺地區同胞以各種形式資助幼兒園,資助主要用於改善辦園條件。
家長送子女入園應當承擔費用,其收費項目、標準和辦法,應考慮幼兒教育成本、當地物價水平和群眾承受能力。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地(市)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各級各類幼兒園都要堅持勤儉辦園,努力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並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與監督,管好用好資金。
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幼兒教育事業「九五」發展指標統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幼兒教育事業「九五」發展指標統計
(一)第一片九省、市
內容 地區 | 到本世紀末,35周歲幼教事業發展目標 |
北京市 | 到2000年,全市3歲以上兒童入園率達到90%;逐步滿足城鎮地區3歲以下兒童的入託要求;農村3歲以上兒童入園率達到80%。 |
天津市 | 到2000年,全市城市36歲幼兒入園(班)率達75%,農村在普及一年教育的基礎上,學前兩年幼兒入園(班)率達90%。 |
遼寧省 | 到2000年,全省36歲幼兒入園率為69%;農村學前二年普及率為75%,學前三年普及率為30%。 |
吉林省 | 到2000年,全省幼兒入園(班)率為65%,城市學前三年入園率為85%,農村學前一年入班率為85%。 |
上海市 | 到2000年,全市36歲幼兒入園率達95%。 |
江蘇省 | 到2000年,全省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80%以上。 |
浙江省 | 2000年幼教事業發展目標是:全省學前三年入園率為80%,學前一年入園率為95%。 |
山東省 | 到2000年,全省城市市區及部分經濟發達的農村,35周歲幼兒入園率達85%以上,其他農村地區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學前一年幼兒入園(班)率達90%以上。 |
廣東省 | 到2000年,全省學前三年入園(班)率達到70%。 |
(二)第二片十三省、市
河北省 | 到2000年,全省35周歲兒童入園(班)率達到50.1%,農村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入園(班)率達到97%。 |
山西省 | 到2000年,全省46歲幼兒入園率達到55%。 |
黑龍江省 | 到2000年,全省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班)率達到70%。其中城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班)率達到90%;縣鎮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班)率達到80%;農村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班)率達到55%。 |
安徽省 | 到2000年,全省幼兒入園率將達到35%,其中省轄市幼兒入園率達90%;縣鎮達85%;農村學前一年達65%。 |
福建省 | 到2000年,全省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70%。 |
江西省 | 到2000年,全省35周歲兒童的入園率達到35%以上。 |
河南省 | 到2000年,全省35周歲幼兒毛入園(班)率達到50%左右,農村學前一年幼兒入園(班)率達到70%以上。 |
湖北省 | 到2000年,全省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50%左右,農村學前一年入班率達70%。 |
湖南省 | 到2000年,全省35歲幼兒入園率達到50%,其中農村幼兒學前一年受教育率達到88%以上。 |
海南省 | 到2000年,全省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將達到50%。 |
四川省 | 到2000年,全省35歲幼兒入園率達到54%,農村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 |
陝西省 | 到2000年,全省35周歲幼兒入園率(含學前班)擬達到50%。農村學前一年幼兒入園(班)率達到65%。 |
重慶市 | 到2000年,全市36歲幼兒入園率達到70%。 |
(三)第三片九省、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 到2000年,全區46歲幼兒入園率將達到40%,如果將接受非正規教育的幼兒算在內,46歲幼兒入園率將達到42%。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到2000年,全區36歲幼兒入園(班)率基本達到50%。 |
貴州省 | 到2000年,全省學前三年入園(班)率將達到50%。 |
雲南省 | 到2000年,全省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班)率達30%左右。 |
西藏自治區 | 到2000年,全區35歲幼兒入園率達35%。 |
甘肅省 | 到2000年,全省46歲幼兒入園(班)率將達到34.80%。 |
青海省 | 到2000年,全省35歲學前幼兒入園率將達35%。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到2000年,全區36歲幼兒入園率將達到35%。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暫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