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畢業季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
還沒來得及好好告別校園生活
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就已經接踵而至
不要慌,貼心的「粵省事」小程序
早已為你們準備好這份「畢業大禮包」
一篇文章讀懂畢業後需要了解的
報到證、檔案、個稅、社保等7件大事!
(文末有彩蛋!一定要看到最後鴨~)
剛踏出校門,辦理入職手續時,你一定會用到這個證件——就業報到證。
就業報到證全稱「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由教育部印製,分上下兩聯,上聯交畢業生本人報到使用,下聯裝入畢業生檔案。
>> 就業報到證的用途主要包括:
就業報到證的用途主要包括:
① 是教育主管部門正式派遣畢業生的憑證;
② 是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報到的憑證;
③ 是用人單位接收畢業生的重要證明;
④ 是人才中心、檔案管理機構接收畢業生檔案的證明;
⑤ 是用人單位給畢業生落戶、接管檔案的重要憑證;
「就業報到證」這麼多重要的用途,在往年萬一弄丟就麻煩了。但從今年起,就業報到證就有電子版啦,廣東高校畢業生再也不用擔心弄丟!
從今天起,廣東省2019屆高校畢業生可通過「粵省事」小程序關聯電子就業報到證,隨時隨地刷臉識別登錄系統查閱、出示和驗證。
關聯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電子證明:從「粵省事」微信小程序首頁「我的證照」進入,搜索「報到證」,並一鍵關聯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
關聯成功後可點擊「查看詳情」 查看個人報到證的主管單位、畢業學校、所學專業、學歷等信息;出示電子就業報到證左下角二維碼,可供企業單位掃描查看籤章信息進行核驗 。
1、如查詢不到電子報到證信息,請與學校就業工作部門聯繫(各高校就業工作部門聯繫電話請關注「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微信公眾號查詢了解);
2、如遇系統技術問題,請致電020-87607080諮詢。
除了「就業報到證」,「檔案」對每個畢業生來說也同等重要,畢業的時候一定要處理好,千萬不能大意!
畢業生檔案是學生畢業前家庭情況、學習成績、身體狀況等的文字記載材料,是用人單位選拔、聘用畢業生的重要依據,在校時叫學籍檔案,畢業後叫人事檔案。
>> 檔案有什麼作用?
除了供用人單位考察錄用人員之外,檔案也是維護個人權益和福利的憑證,無論是工作調動、考研、公務員招考,還是職稱評審、考資格證、工齡認定、社保辦理、住房補貼發放、入黨、辦理退休等,都需要用到檔案。
目前「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支持2006-2016屆辦理過暫緩就業的本省本專科及研究生查詢高校畢業生檔案去向,後續將陸續覆蓋支持2019屆應屆畢業生。
畢業生檔案去向查詢:關聯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後,可點擊「畢業生檔案去向查詢」,可查詢接收單位、寄出日期、寄出方式、寄出信息(2019屆畢業生檔案去向需學校錄入後才能查詢到)。
其他查詢入口:
(1)從「粵省事」微信小程序首頁「專區」-「教育服務專區」-「高校畢業生服務」進入;
(2)從「粵省事」微信小程序首頁「服務」-「人才與就業」-「畢業生服務」進入。
剛剛領到第一份工資的你,在興奮之餘,有沒有好奇為什麼工資單上會有兩筆扣除費用?——它們就是個人所得稅和社會保險費。
根據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從原來的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即每年6萬元),並在基本減除費用基礎上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 個稅不會算?看下表!
(悄悄告訴你:「粵省事」微信小程序「個稅計算器」一鍵計算更方便哦~)
注1: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新個稅法第六條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
注2: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換算後計算應納稅額。
社會保險費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根據2019年3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的意見》,生育保險基金將在2019年底前併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 社會保險按社保參保類型分為城鎮職工社保(包含靈活就業個人參保人、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職工參保人)、省直職工社保以及城鄉居民社保。
>> 社會保險費怎麼繳納?
對於城鎮職工社保單位參保人來說,社保費用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是法定強制險。五險繳費基數及費率標準廣東省內各地市有所不同,每年均有一定幅度的調整,具體需參考當地人社局官網。
想了解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費更加詳細的繳納情況?現在通過「粵省事」微信小程序「稅務」服務就能查詢啦,還有「個稅計算器」等實用小工具!(提示:稅務服務暫不支持深圳地區,敬請知悉。)
在「粵省事」微信小程序首頁選擇「稅務」服務,查詢辦理相應服務。
個人所得稅服務:點擊「繳納明細」,可查詢指定周期的個稅記錄;點擊「個稅計算器」,選擇所得項目,輸入收入金額,可計算應納稅額;點擊「開具電子稅票」,可開具2019年以前的完稅證明及納稅清單,發送到郵箱或郵寄快遞,
特別說明:計算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時,需點擊「綜合所得」,填寫全年收入、全年專項扣除、全年專項附加扣除、全年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等具體項目,計算得出全年應繳稅額(提示:因現行個稅法實行預扣申報、年底彙算清繳的形式,即使企業按月代扣個稅,也會有可能存在稅額誤差,最終計算結果僅供參考)。
社會保險費:點擊「繳費明細」,可查詢指定周期的繳納記錄;點擊「開具電子稅票」,可開具完稅證明發送至指定郵箱
「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支持關聯二代實體社保卡後,查詢繳費明細、定點醫院等信息,部分地市還支持開通醫保支付後查詢個人醫保帳戶餘額~快去「粵省事」微信小程序「社保」服務體驗更多功能!
(進入小程序首頁並在左上角切換城市後進入「社保」服務)
在「粵省事」小程序首頁點擊「我的證照」—「全部」,實名關聯自己的社保卡。
關聯社保卡成功後,在社保卡信息卡頁面點擊「開通支付」,按流程完成驗證。
開通醫保支付後再打開社保卡,就能看到自己的醫保帳戶餘額啦。
從「粵省事」微信小程序首頁進入「社保」服務,也可以查詢社保繳費明細,還能查詢定點醫院、定點藥店,了解五險繳費狀態等信息。
1、目前廣州、潮州、肇慶、清遠、珠海的用戶可在「粵省事」成功關聯社保卡後查詢醫保餘額;
2、廣州、深圳還可實現醫保掃碼支付,直接用手機刷醫保,現在包括廣東省人民醫院、深圳中醫院在內的廣州和深圳部分醫院、深圳1000多家海王星辰藥店已開通了移動醫保支付。
工作以後,你每個月還會收到一筆除工資以外的「收入」——住房公積金。公積金有什麼作用?它是如何繳納的呢?
>> 公積金有哪些用途?
除了購房以外,公積金還可用於建造/翻建大修住房、租房、父母給兒女購房、銷戶提取全部餘額、納入低保或特困範圍的提取使用、治療重大疾病等用途。
>> 公積金怎麼繳納?
住房公積金為企業和職工共同繳納。以廣州、深圳2019年度最新規定為例,單位及個人的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下限各為5%,上限各為12%,具體繳存比例由單位和個人自行選擇;職工個人公積金繳存基數每年應該按照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重新進行設置,不低於本市現行最低工資標準,不高於本市統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
你的公積金「存款」有多少?「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支持關聯個人公積金帳戶,目前支持全省(除東莞、惠州),關聯成功後在「公積金」服務主頁查詢繳存信息和繳存明細,部分地市還支持提取服務辦理及查詢。
(進入小程序首頁並在左上角切換城市後進入「公積金」服務)
查詢公積金繳存信息:以廣州為例,在「粵省事」微信小程序首頁選擇「公積金」服務,點擊繳存信息即可查看個人公積金帳號、個人帳戶餘額、月繳存金額等信息 。
公積金在線提取:廣州、深圳用戶首次提取,需要通過「粵省事」小程序進行「前臺提取預約」,根據頁面提示,攜帶相關證件及材料前往預約服務網點辦理預約提取;如果已到公積金網點辦理過提取,則可直接在線進行二次提取。
1、廣東省內其他地市用戶請進行前臺提取預約,併到公積金服務辦理網點提取。「粵省事」正在積極與省內各地市合作推進,實現公積金在線提取服務,詳情請關注「粵省事」微信公眾號,留意後續通知。
2、不同地區支持辦理的公積金服務數量及事項入口名稱會有不同,請以當地頁面展示的服務為準。
畢業以後,很多畢業生選擇留在廣東工作打拼。沒有「居住證」,辦理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及便利。
>> 哪些人可以申領居住證?
流動人口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可以按照規定申領居住證。廣東省公安廳自2019年1月1日起推出便民服務,現在只要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在申報居住登記後申辦居住證,不受登記滿半年的限制:(1)近一年內在居住地所屬轄區內繳納社保累計滿半年的;(2)居住在本人或直系親屬具有合法所有權的房屋滿半年的;(3)在全日制小學、中學、中高等職業學校或者普通高等學校就讀滿半年的。
面對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居住的用戶, 「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提供在線申報居住登記、申領居住證、籤注居住證等服務,幫助用戶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務及便利。
在「粵省事」微信小程序首頁選擇「戶政(治安)」 服務,點擊申報居住登記、申領居住證或籤注居住證,按指引填寫資料完成服務辦理。
(1)申報居住登記:在「戶政(治安)」主頁點擊「申報居住登記」,填寫登記申請信息,上傳申請證明材料並提交。
(2)申領居住證:在「戶政(治安)」主頁點擊「申領居住證」。
①填寫申領人信息,並進行申領資格校驗。如「申領條件」選擇「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需滿足居住登記滿半年的申領條件,若居住登記未滿半年,將提示「校驗不通過」。
②「申領條件」一欄若選擇「繳交社保滿半年」或「本人或直系親屬自購住房」「連續就讀」,根據規定,選擇該申領條件後不需要校驗居住登記是否滿半年,校驗到有有效居住登記信息後通過提供材料提交業務申請(提示:廣州、佛山、中山、深圳暫不支持在線辦理)。
按照提示上傳相關證明材料,並確認申請信息(具體所需材料,請以界面提示為準)。
最後進行信息的確認和提交即可,提交申請後,請及時關注「粵省事」公眾號,留意審核結果推送消息,辦理情況可在「我的事項」中查看(提示:廣州、佛山暫不支持在「我的事項」中查看,如有最新進展,居住證業務部門工作人員將會致電聯繫)。
(3)籤注居住證:在「戶政(治安)」首頁點擊「籤注居住證」,填寫辦理人信息並進行籤注資格校驗,按照提示上傳相關材料,提交確認申請信息即可。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尤為重要,即將入職的公司是否正規?是不是有不良記錄?如何避免「被坑」?這時候摸清楚企業的「信用底細」就尤為重要了。
企業信用信息主要包含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級評價類、榮譽類、司法裁定類、欠稅欠費類等信息。
>> 企業信用查詢有哪些作用?
對於企業及個人用戶來說,查詢企業信用信息可了解當前法人、企業狀態是否正常(譬如為開業、存續、遷出、吊銷)、有無行政處罰或欠稅欠費類信息,幫助用戶特別是求職者甄別企業是否正規。
在確定入職前,畢業生可通過「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查詢廣東省內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信用主體公共信用信息,了解企業有無行政處罰、司法裁定記錄;並可點擊訂閱,長期追蹤企業信用信息變更。
信用信息查詢:在「粵省事」微信小程序首頁選擇「信用信息」服務,點擊「信用查詢」,輸入主體名稱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得出查詢結果列表頁,選擇需查信用主體,可查看相關信用主體的相關信息。
信用信息訂閱:在信用主體信息詳情頁,可點擊「訂閱」,訂閱後續信用信息變更狀態,關注「粵省事」公眾號更可獲取提醒信息。
初入職場沒有社會經驗的畢業生,即便被公司「坑」了也只能吃啞巴虧?提前了解「勞動調解、仲裁」相關知識,關鍵時刻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勞動權益!
>> 根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下列爭議可申請仲裁:
(一)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之間,以及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其建立勞動關係的勞動者之間,因確認勞動關係,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二)實施公務員法的機關與聘任制公務員之間、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與聘任工作人員之間因履行聘任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事業單位與其建立人事關係的工作人員之間因終止人事關係以及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
(四)社會團體與其建立人事關係的工作人員之間因終止人事關係以及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
(五)軍隊文職人員用人單位與聘用制文職人員之間因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處理的其他爭議。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及《勞動人事爭議辦案規則》,發生勞動人事爭議時當事人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二)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三)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四)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其中,仲裁是提起訴訟的必經前置程序。
(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動者一方在十人以上,並有共同請求的,可以推舉代表參加調解、仲裁或者訴訟活動。)
遭遇職場勞動爭議時,畢業生可在「粵省事」微信小程序辦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仲裁審查確認等相關服務,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申請調解:點擊申請調解,可進入申請調解服務界面,根據指引可進行1-9人個人或10人以上的集體申請;
申請仲裁:點擊申請仲裁,可進入申請仲裁服務界面,根據指引可進入1-9人個人或10人以上的集體申請;
仲裁審查確認:點擊仲裁審查確認,可進入申請仲裁審查確認,選擇1人或2人以上集體申請。
同時支持了解辦理流程、辦事須知及加班工資計算器、年休假計算器等部分實用工具。
看完這些
剛剛還一頭霧水的你
是不是已經不再迷茫啦?
聽說機智的廣東畢業生
都在用「粵省事」微信小程序
點擊圖片立即體驗
除了「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提供的多項畢業生相關服務指外,大家還可以前往就業中心官方網站、「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微信公眾號體驗更多優質就業服務,如生源上報、派遣方案上報、改派方案申請、就業創業信息上報等。
主管&策劃單位: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出品: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
來源: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稅務、廣東人社、廣州人社、人民日報、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廣州來穗局、廣東省公安廳治安管理局
編輯:冉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