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設計靈魂」離職——他說過如果蘋果失去創新,我就會離開……

2020-12-11 Lens

52歲的蘋果首席設計官喬納森·艾夫爵士,宣布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離開蘋果,創辦自己的設計公司。

消息公布當天,蘋果的股價蒸發了約90億美元。

喬納森在29歲時就成為蘋果設計工作室的負責人,但當時的蘋果正瀕臨倒閉,他也一度想要回到英國去。恰好第二年、1997年7月,賈伯斯重返蘋果。

他們攜手完成了iMac的設計,打了一場翻身仗,然後是革命性的iPod、iPhone……

他成了蘋果設計風格的看門人,被視為與賈伯斯最像的人。

賈伯斯去世時,喬納森還被推測是接班人選,但「他本人對管理企業毫無興趣,只想繼續做設計。」《蒂姆·庫克傳》解釋說。

賈伯斯曾公開說,「除我之外,喬納森在蘋果比所有人管理權都大。」就是說,當時庫克也無權給喬納森下達

喬納森新公司將於明年正式成立,名叫「LoveFrom」——源於賈伯斯的一句話:

「對用戶的愛是我們設計產品的出發點。雖然我們永遠不會與那些用戶謀面。」

離開是個解脫?

2017年,蘋果新的總部 Apple Park 建成時,就有人預測喬納森要離開了——這個建築是喬納森與賈伯斯的最後一個項目。

科技記者史蒂芬·列維說,喬納森與賈伯斯的關係太親密了,他註定要離開沒有了賈伯斯的蘋果:「他現在為蘋果工作時,感覺一定像剛埋葬完一生的伴侶,然後獨自回到曾一起住的老房子裡。」

而賈伯斯曾經對傳記作家艾薩克森說,「喬納森比任何人都明白我們產品的精髓是什麼。如果說我在蘋果有精神伴侶,這個人非他莫屬。大多數產品都是先由我們兩個一起構想出來,然後再問別人,』嗨,你們覺得這想法怎麼樣?』」

《機器人總動員》中的伊娃也是喬納森設計的。

《連線》雜誌則評論稱,最近這幾年,喬納森自我表達的欲望越來越旺盛,他早已不再滿足於只為蘋果工作了。

而在著名科技專欄作家約翰·格魯伯看來,「失去了賈伯斯的喬納森,就像是失去了列儂的麥卡特尼,已經不再能做出像之前那樣的作品了。」

在後賈伯斯時代,喬納森掌管下的硬體與軟體設計確實都出現了滑坡,產品變得更輕更薄,但隨之也故障增多。格魯伯把這歸罪於喬納森對極簡設計的過度迷戀。

之前iPhone4的「天線門」,也是因為喬納森為了保證自己設計的純粹性不願妥協而埋下的麻煩:

他要在手機底部使用鋼圈,這樣看上去更為圓潤飽滿,並能部分充當天線。但這種設計容易造成信號部分損失,工程師建議在鋼圈外部噴上塗層來解決,但喬納森不同意。

他和賈伯斯都認為,傑出的設計能夠驅動工程師做出創新。蘋果那些革新性的產品都是這麼出來的。但那一次,他們沒能達到完美——因為產品高度保密,也沒有進行大量實用測試。

「設計高於工程」與「對產品高度保密」,是賈伯斯和喬納森一起為蘋果建立的文化——「總的來說,這樣做有好處;但是不受制約的權力是件壞事,而事情就是這樣的。」蘋果設計師託尼·法德爾後來評論說。

喬納森站在Apple Park的辦公樓裡。

他的辦公室也極為簡潔,以前貼有一張海報:「想想所有該死的可能性」。還有一張班克西的作品。

他還很喜歡汽車,開車總是很快,有一次還差點因為車禍送命。

他對做喜歡的事很執著:「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這非常棒,但這只是其一。其二,你要能夠全神貫注地不斷進行實踐。」

蘋果目前沒有為喬納森的即將離任安排新的首席設計官,而是讓設計團隊轉向營運長(COO)傑夫·威廉斯匯報工作。

格魯伯認為,首席設計官不應該是專為喬納森設計的職位,它的空缺是非常危險的信號。「比起喬納森的離開,沒人來接任才是真正的危機。」

對此,有人說,這是因為蘋果已經把重心轉向了流媒體和雲服務等領域,設計團隊的地位不再像之前那樣「特殊」了。

也有人分析,這是庫克在安排威廉斯成為自己的接班人。

設計理念從何而來?

「喬納森的終極目標就是,從產品上徹底抹除設計的痕跡。如果用戶使用他的產品時能完全不會被產品本身所分心,這個來自英國辛福特的羞澀男孩就會感到由衷的高興。」《喬納森傳》裡如此寫道。

2012年元旦,喬納森被封為爵士

和賈伯斯一樣,喬納森小時候患有閱讀障礙,他更沉迷於拆解和組裝各種物品。這種愛好受到了父親麥可的鼓勵和引導。

麥可是一個出色的銀器匠人,他沒有像別的父母那樣,著急把孩子培養成神童,他安靜而富有耐心。這種性格顯然也被喬納森繼承了。

「他們太像了:害羞,但非常專注,從來都是不聲不響地就把任務完成了。」喬納森的第一個老闆格雷評價這對父子說。

喬納森站在Apple Park的辦公樓裡。

他的辦公室也極為簡潔,以前貼有一張海報:「想想所有該死的可能性」。還有一張班克西的作品。

他還很喜歡汽車,開車總是很快,有一次還差點因為車禍送命。

他對做喜歡的事很執著:「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這非常棒,但這只是其一。其二,你要能夠全神貫注地不斷進行實踐。」

喬納森16歲那年,格雷就發現了他的才華,資助並建議他入讀紐卡斯爾綜合性工程技術學院。

這個學校深受德國包浩斯學派的影響,強調「高品質、高科技和簡約主義」,同時又有英式的開放——把不同設計方向的學生放在同一棟大樓裡學習。這深深影響了喬納森後來在蘋果組建團隊和工作的方式。

喬納森深受博朗設計總監迪特·拉姆斯的影響

喬納森大學實習時設計的TX2鋼筆,在日本熱銷了很多年。

喬納森在1992年、25歲時加入蘋果,設計了幾個讓人驚豔的產品,比如第二代牛頓掌上電腦、麥金塔彩色經典、TAM機等,但受限於工藝和銷售策略,這些產品並不成功。

1996年,設計主管布倫納因對蘋果失望而離職,但臨走前,他強烈建議讓29歲的喬納森代替他的職位。

他覺得喬納森雖然年輕,但內心強大,富有野心,而且有「全面思維」——「他精確地了解每一個螺絲是怎麼運作的。」

喬納森和他的設計團隊成員

在這段低沉的時期,喬納森招徠並保護了不少設計師,這些人後來和他並肩戰鬥多年,甚至家都安在一起,甚少離職,這在科技企業界極為罕見。

一段混亂的日子過後,1997年7月賈伯斯重返蘋果。他精簡了公司的產品和人員,準備尋找世界一流的設計師加盟。

害羞的喬納森意識到需要讓賈伯斯看到他的團隊。他把他們最好的設計作品裝訂成了小冊子,邀請賈伯斯去工作室看一看。

賈伯斯被震驚了,他看到屋子裡擺滿了模型,還有數控銑床和CAD團隊,這正是他想要的那種充滿創造力的氛圍。

這裡會放起吵鬧的電子音樂,這種氛圍讓神經緊張的賈伯斯反而會感到更放鬆,更健談。

他馬上任命喬納森為工業設計團隊的負責人,而且一有空就到這個工作室來。

「當你感覺到你解釋這個世界的方式頗為與眾不同,感到有一種被放逐的孤獨感時,我們倆卻發現,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是相同的。」喬納森這樣描述他與賈伯斯的友誼。

他是如何工作的?

在得到賈伯斯的信任後,喬納森開發了一套整合設計的方案,成為蘋果至今仍大體沿用的開發流程。他們給從調研、概念直到設計和生產的所有步驟做上標記。

他還將模型製造車間併入了設計工作室。

每周會開兩到三次的頭腦風暴,所有人必須到場,每次三小時左右,要有具體的討論事項,所有人在討論手繪,事後再對手繪稿進行整理細化。

和賈伯斯一樣,喬納森組建的是緊湊的A級團隊——有段時間,只有16名設計師。相比之下,當時三星在全球擁有超過1000名設計師。

而喬納森辦公室擺設的風格,以及外面展示原型機的大木桌,都激發了賈伯斯設計蘋果專賣店的靈感。

那也是賈伯斯最喜歡待著的地方。他不斷地感受那些模型,在這裡,他至少看到了公司未來三年的發展。

喬納森不斷挑戰工藝的極限。這讓他和當時的上司魯賓斯坦屢有衝突。

有一次,圍繞PowerMacG4上用來固定提手的螺絲,喬納森堅持要對螺絲進行拋光和塑形,但魯賓斯坦認為,這樣會嚴重超支、超時,否決了他的想法。喬納森就繞過他直接找了賈伯斯。

多次嚴重衝突後,喬納森對賈伯斯說,「選我還是他。」賈伯斯最後選擇了讓自己的老朋友魯賓斯坦離開。

「跟喬納森聊天,回憶起克服某個設計障礙、解決某個問題、或發現某種材料時,他的眼睛會閃閃放光。」設計師理察·鮑威爾回憶說。

他不斷地挖掘新的生產材料和生產方法。

比如「一體成型」的加工工藝,就是喬納森關注了很久,考察過包括手錶製造商在內的諸多工藝,最後說服蘋果在這方面賭博式地投入巨資。

他把「一體成型」視為縮小iPhone、iPad和MacBook體積的關鍵。這後來也在高科技製造行業引起了一場革命。

2012年生產的iMac,跟刀一樣薄的邊緣採用了摩擦焊接,同樣是在喬納森採用後,引發了製造行業的革新。

喬納森與賈伯斯,2002年

非典的時候,喬納森曾經在中國的工廠宿舍裡住了三個月,就為了改進陽極電鍍鋁板的流程。

「其他人認為不可能做到,但是我想做,因為賈伯斯和我都覺得陽極電鍍鋁能夠真正讓產品完美起來。」

為了iPhone的玻璃屏幕,他和賈伯斯又四處尋找,最後選擇了康寧公司。

「我會給喬納森展示相似的玻璃材料,他僅憑感覺就能知道這些玻璃不一樣,」康寧的CEO溫德爾·威克斯說,「只有我們公司的研究負責人能做到這一點。當你給史蒂夫展示的時候,他當下就會表示喜歡或討厭。但是喬納森會擺弄它,進行思考,找到這個東西的微妙之處和潛在用途。」

2005年,喬納森與賈伯斯

喬納森就像是賈伯斯夢想執行者。賈伯斯的天賦是他的品味和直覺,可以給出是或否的判斷,但不會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這個難題要由喬納森去解決。

比如,iPhone最初設計的是將玻璃屏幕嵌入鋁合金外殼。

有一天,賈伯斯走到喬納森面前說:「我昨晚一夜沒睡,因為我意識到我就是不喜歡這個設計。」

「過去9個月你們為了這個設計拼死拼活,恨不得殺了自己,但是我們要改掉它。」賈伯斯對喬納森和他的團隊說,「如果你們願意,我現在就給你們發幾把槍,把我們全乾掉。」

當然,沒有人拒絕修改。喬納森也很快找到了問題所在——把金屬外殼和屏幕並重,太男性化了。

在開發iPad時,也有一次,賈伯斯看著模型,覺得不夠自然和友好。喬納森很快就想通了問題所在:邊緣的底部應該再圓潤一點,這樣人們拿起來時就會很舒服。

隨著默契的日益加深,他們不僅建立了特殊的私人關係——有很多只有他們兩人談話的時刻;而且,賈伯斯很看重喬納森的想法, 有時營銷會議也帶著他——雖然那不歸喬納森負責。

《衛報》評論說,喬納森有種天賦,能「讓之前毫不起眼的東西引起人們無限暇想,賦予科技以魅力十足、令人嚮往的人性化外表。」

iMac是賈伯斯重回蘋果後全力押注的產品。

喬納森第一次給賈伯斯看這個雞蛋形狀的機器時,賈伯斯拒絕了。但他沒有放棄,改善了之後,再一次給賈伯斯看時,後者發瘋似地喜歡上了它。

這個一體機用塑料製造,但又不能顯得廉價。喬納森要讓他成為「理直氣壯的塑料產品」。最後想到了半透明的方案。

為了找到合適的顏色,他們又找來各種透明物品。從寶馬汽車尾燈到各種廚房用具、野餐餐具等等。後來是在一隻深藍色的暖水瓶上找到了靈感。

喬納森還給它加了一個把手,是為了鼓勵用戶去觸摸它。把手很費錢,但賈伯斯看見了之後,沒等喬納森開口解釋,就說「這很酷!」

「他知道,這就是蘋果一體機友善、好玩的地方。」喬納森回憶說。

當工程師提出意見,覺得設計無法實現時,賈伯斯露出了他暴君的一面:「我是CEO,我說能做到就是能做到。」

後來,在發布會上,賈伯斯驕傲地說:「它看上去像是來自另一個星球,一個非常神奇的星球,那裡的設計師更加優秀。」

這款產品不僅挽救了蘋果,也讓喬納森首次為公眾所知。

歷代iMac進化圖

但當時,很多人覺得iMac的外形是為了標新立異、引起關注才這樣設計的。連比爾·蓋茨也說,它的「唯一貢獻是引領了顏色潮流。不久以後我們就會趕上」。喬

納森反駁說,iMac的外形不是有意為之,而是設計過程的必然結果:「很多人起初都把設計看作一種有力的區別手段,能將自己的產品與其他產品相區別,我實在討厭那種觀點。那只是以企業為本,而不是以消費者和人為本。我們的目標不只是要突出自己的產品,而是要創造出在未來會受到人們喜愛的產品,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的目標實現之後,結果必然就會與眾不同。」

喬納森執意將最初的Pod設計成白色,一開始賈伯斯並不同意。

但喬納森認為,白色「不僅僅是一種顏色,還是一種中立態度。」而且白色不像當時流行的黑色科技產品那樣,帶給人一種被科技支配的感覺。

這個產品在2001年剛剛發布時,並不轟動。它價格昂貴,不能兼容windows。直到兩年後,銷量才飆升上去。

但喬納森和賈伯斯卻從一開始就確信iPod是蘋果公司精髓的體現。

「如果說曾經有一款產品催化了蘋果公司存在的理由,那就是iPod。因為它結合了蘋果公司不可思議的技術、奇妙的簡單操作和一級棒的設計。它把這三樣東西都融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所做的努力。所以說,如果有人曾經疑惑為什麼蘋果公司會存在,我會給他舉這個成功的例子。」賈伯斯說。

而且,iPod為蘋果後續的許多產品確立了標準:密封的外殼、緊湊的設計、簡單的操作。後來也成為整個行業的標準。

iPod發布後,喬納森對於締造蘋果企業文化的作用顯然越來越大。他相信電腦和音樂播放器應該使用簡便,外形美觀。這一觀點促成了蘋果公司的許多決策,這些決策不僅推動iPod不斷進化,還影響著iMac和iBook的新機型發布。

2007年,初代iphone

2003年末,在MacBookPro觸控板的研發中,團隊成員提出了多點觸控輸入技術的構想。喬納森很看好,但也很謹慎,沒有立刻給賈伯斯看。他擔心如果被賈伯斯否定,會打擊團隊的積極性。

他選擇了一個私下的時刻去向賈伯斯介紹。結果,賈伯斯興奮地說,「這就是未來。」並認為這可用來解決手機界面的問題。

於是,他們兵分兩路,一組人馬基於iPod nano研發滾輪手機,代號P1;另一組人馬研發多點觸控螢幕手機,代號P2 ——由喬納森領導。P2方案勝出後,再合併兩組精銳繼續推進,喬納森負責工業設計部分。他沒見過作業系統,軟體工程師也沒見過手機原型,他們就這樣同時從零開始了可能是蘋果史上最艱難的開發。

喬納森相信,iPhone的設計重點是它的屏幕。但具體方案,更換了很多輪,從塑料走到玻璃。「我們每走一步都在掙扎,每一步都是如此。在過去的兩年半時間裡,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掙扎中度過。」蘋果一位高管後來總結說。

在開發iPhone的同時,喬納森的團隊還在秘密設計開發平板電腦。

上網本的湧現加速了它的到來——賈伯斯不喜歡上網本,但蘋果又必須正視市場的變化,這時,喬納森提出可以用平板電腦應對上網本。

他的想法立刻吸引了賈伯斯,批准他將其從技術原型轉化成實際產品——這就是iPad。

2010年發布iphone 4的時候,為了演示視頻會議功能,賈伯斯在發布會現場和喬納森視頻通話

設計得與失

喬納森曾經說,設計師很重要的素質是「好奇心、想像力和不怕失敗」。他自然也不乏失手的時刻。英國《衛報》就評選了他在蘋果的「8得8失」。

點讚之作

iMac G3 - 1998

iPod - 2001

Apple iPod耳機 - 2001年

iPhone - 2007

MacBook Air - 2008

Apple Watch - 2015

Taptic Engine震動馬達 - 2015

AirPods - 2016

失手之作

Hockey Puck滑鼠 -1998首款USB滑鼠,設計感很強,但體積太小,形狀不符合人體

Apple G4 Cube - 2000外觀晶瑩剔透,但排熱口設計失誤,且價格昂貴

iPod Hi-Fi - 2006 過於笨重,iPod插上後容易被撞到或損壞。也有人認為它主

iPhone 5C - 2013作為沒有Touch ID指紋掃描儀的廉價iPhone推出,但市場

Mac'Dustbin'Pro - 2013 升級困難,散熱問題嚴重

Force Touch / 3D touch - 2015在iPhone 6s上首次推出時被寄予

蝴蝶鍵盤 - 2015年對輕薄的追求使得鍵盤的鍵程過短,手感很差。而且,落入灰塵就會導致它無法使

Magic Mouse 2 - 2017充電接口放在了底部,無法邊充電邊工作

離開賈伯斯之後

賈伯斯去世後,喬納森掌管了蘋果所有重要產品的軟硬體界面——那正是賈伯斯以前的職責。

他主導iOS7和 OS X Yosemite 開啟的「扁平化」設計,又一次引領潮流。

AppleWatch則是第一款沒有賈伯斯參與的重要產品。

他的團隊還推動了一個自動駕駛系統……

喬納森為蘋果實體門店設計了新的裝潢風格:單色調巖磚、綠植和更人性化的商品陳列方式

2015年,喬納森被擢升為首席設計官。

但與此同時,他的管理職責又被轉交給兩位設計副總裁,對產品開發的參與度大為降低。

彭博社說,從那時起,喬納森就開始剝離蘋果業務了。也就是初代 Apple Watch 剛剛發布後。

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的工作上。

這座新總部是賈伯斯的「遺作」——賈伯斯想建一座「降落在地表的宇宙飛船」。

對賈伯斯來說,新總部對他有特殊的意義。這片土地上原先是惠普公司的辦公大樓,12歲那年,賈伯斯在這裡獲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Apple Park建設時

喬納森是這一項目的主要負責人,監督整個園區的建設。

他把對細節的嚴苛要求帶到了工程上。

工程承包商說,如何使用木頭的指導手冊,就足足有30多頁。即使是那些沒人能看到的地方,例如天花板的背面,喬納森也要求他們仔細打磨,就像打磨正面時那樣。

因為覺得通用的消防標誌太醜,喬納森要求把所有的消防標誌重新設計,除了實用,它們還要符合蘋果的審美理念。

為了能通過消防局審批,蘋果和消防局開了15次會,把消防局長都搞煩了。

Apple Park員工食堂

類似的返工貫穿了建造全程。

為了得到想要的會議室門把手,蘋果讓施工方返工了1年半,等到完成的時候,對方的負責人都已離職。

除了苛求細節,喬納森還在設計中加入了更多的蘋果元素和賈伯斯的審美趣味。

他要求電梯按鈕看上去像iPhone Home按鈕。為了建造瑜伽室的牆面,他從堪薩斯州最好的石場運來石頭,讓工匠把它打磨成賈伯斯喜歡的樣子。

喬納森與庫克在蘋果新總部工地

整個工程花了蘋果50億美元,成了全世界最貴的公司總部。

Apple Park建成後,就有不少人猜測,了卻夙願的喬納森要離開蘋果了。

但2017年底,蘋果突然宣布喬納森回歸一線,重新直接管理產品設計團隊。

不過,兩年後,他還是選擇了離開。

無論賈伯斯在或不在,喬納森都是那個擁有很多特權的人。

他的工作室高度保密,有些房間只有頂級高管才被獲許進入。他的年薪在2011年時達到3000萬美元,並獲贈時值2500萬美元的股票獎金。但後來就不再披露他的薪酬了——他是蘋果唯一享受這項隱私保護的高管。

關於離開蘋果的原因,他只是說「的確有自己的抱負」。

但5年前,他接受英媒採訪時曾說:

「如果蘋果失去創新,我就會離開……但我不認為這樣的事情會發生。」

去年接受安娜·溫圖爾的採訪時,喬納森則說:

「如果你失去了那種孩童時期的興奮,我想是時候做點別的了。」

#新公司要做什麼?

老東家蘋果會是喬納森新公司LoveFrom 的第一個客戶。

在蘋果的公告裡,庫克說:「我期待在未來,能與喬納森一起合作很久。」

對於新公司的業務範圍,喬納森沒有介紹太多。他只是含混地把新公司描述為「創意的集聚地」,除了設計,還會涵蓋很多不同的專業領域。

「我對再創立一家設計機構沒有興趣,」他說,「重要的是價值觀……是一小群人也可以做出一些非凡的事情。」

他說自己會繼續研發可穿戴設備和醫療健康領域的產品設計。這兩個領域也是蘋果一直以來的戰略重點。

喬納森與搭檔馬克·紐森

喬納森在蘋果的老搭檔馬克·紐森將會加入新公司。喬納森說,他們將一起繼續在蘋果開啟的事業。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最近一段時間,喬納森一直投身於AR眼鏡的研發。

「我身上的一個特質,就是近乎狂熱的好奇心。從事創造性工作,好奇是基礎,但如果沒有空間、沒有工具和基礎設施,許多時候也沒有辦法追求內心的好奇。」

他已經在蘋果工作了近30年,有了很多技術的積累,現在,他很想去探索其他一些感興趣的領域。

一個時代的結束,或許正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啟。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daringfireball.net/

https://www.ft.com/content/a663d80c-98e7-11e9-8cfb-30c211dcd229

利恩德·卡尼《喬納森傳》

沃爾特·艾薩克森《史蒂夫·賈伯斯傳》

利恩德·卡尼《蒂姆·庫克傳》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蘋果首席設計官宣布離職!iPod、iPhone、iMac都是他的傑作
    每經編輯:鄭直6月28日消息,蘋果公司於美國當地時間周四宣布,該公司首席設計官喬尼·艾維將離開公司。消息傳出後,蘋果股價在當天盤後交易中下跌了1%。蘋果公司股價走勢艾維被認為是蘋果公司最重要的「靈魂」人物之一,負責工業設計和所有主要蘋果產品的觀感,包括iPhone和iMac。他於1992加入蘋果,在蘋果工作了27年。
  • iPhone設計的靈魂人物 蘋果首席設計官Jony Ive將於今年離職
    美國當地時間6月27日,蘋果公司宣布,其首席設計官Jony Ive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離職。受此消息影響,蘋果公司股價在美股盤後交易中一度下跌1.5%至197.44美元,市值蒸發約90億美元。不過Ive的離開,並不代表著他與蘋果分道揚鑣。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他就提到自己將與好友Marc Newson合作創建一家名為LoveFrom的設計公司,並且出於「個人情感」,蘋果的可穿戴技術和醫療保健產品將成為這一新公司優先發展的項目。
  • 蘋果首席設計官離職!這個被稱「強納腎」的人,設計無數蘋果產品
    但現在,加盟27年後,喬納森·艾維正式離職蘋果,宣布solo,會組建一家獨立設計公司LoveFrom——名字同樣來自賈伯斯。「賈伯斯接班人」喬納森離職,消息突然,但內部顯然早已準備周全。他先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宣布將正式離職蘋果,下一步組建設計公司LoveFrom,並會繼續以外包公司形態參與蘋果業務,蘋果將是其第一個客戶。而蘋果官方也同步上架聲明。蘋果CEO蒂姆·庫克說,喬納森因為個人追求而離開,但與蘋果的合作還會繼續。
  • 蘋果首席設計官喬納森·伊夫將離職,曾策劃眾多知名產品
    綜合美國媒體6月28日報導,二十多年來幫助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英國人喬尼艾夫爵士將離開蘋果,創辦自己的公司。喬納森爵士是iMac、iPod和iPhone的設計師。他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離職,創辦一家名為LoveFrom的創意公司。
  • 蘋果首席設計師的離職透露著對CEO蒂姆·庫克的沮喪?
    再離開蘋果前,喬納森·艾維參與最重要的一項設計無疑是蘋果位於庫比蒂諾的新總部——Apple Park。  喬納森·艾維離開蘋果後將成立一家設計公司——LoveFrom。喬納森·艾維表示新公司名字「LoveFrom」同樣源起賈伯斯,數年前賈伯斯跟員工談到「初心」,認為打造產品要對用戶心懷感激,滿懷愛,即便你永遠不會跟他們見面,但用愛做事,才是源動力。
  • 出走的蘋果首席設計官
    也是通過在「柑橘」的工作,艾夫參與了蘋果著名的筆記本系列產品PowerBook的設計,也因此獲得機會,從「柑橘」來到了蘋果。或許也正是因為蘋果和賈伯斯對設計師的重視和尊重,艾夫得以充分發揮設計的才能,並得到軟體和硬體部門的支持。他在蘋果工作近30年時間,見證和參與了這家企業憑藉創新的設計研發改變了大家的生活。
  • 庫克回應蘋果設計師離職:華爾街報導太荒謬 目前設計團隊比以往更...
    庫克回應蘋果設計師離職:華爾街報導太荒謬 目前設計團隊比以往更強大  Evelyn Zhang • 2019-07-02
  • 蘋果高層Automator締造者離職 Mac的未來將去向何方
    他說,之所以那麼長時間一直為蘋果效力,是因為自己堅信「計算機的真正力量就掌握在使用它的人的手裡」。可惜的是這位功勳卓著的老將已經離開了蘋果,而且他原先領導的整個部門據說也已經被關閉了。索霍安並沒有詳細說明他的職位被為什麼會被蘋果砍掉,只是在博文中寫道「最近我被通知說因為業務上的原因」。索霍安上世紀 90 年代主要工作於出版業,並發現了用戶自動化的強大。
  • 蘋果首席設計官將離職 曾是賈伯斯的精神夥伴
    蘋果宣布其首席設計官喬尼·艾維將在年底離職。喬尼·艾維1992年加入蘋果,如今已經為這家科技巨頭工作了27年。在此期間,他曾協助推出了包括iPhone在內的多款世界知名科技產品。此外,艾維還參與了蘋果軟體的設計,在2013年他協助推出了iOS 7,並對桌面軟體macOS進行了重新設計。不僅如此,Apple Park也是他的傑作。     據了解,艾維與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賈伯斯建立了密切關係。甚至有媒體報導,賈伯斯曾經將艾維視為在蘋果公司的精神夥伴。在蘋果公司內部,艾維也曾擁有僅次於賈伯斯的影響力。
  • 蘋果的離職創業者:包括EA安卓創始人
    如果想證明蘋果人才濟濟,只需要看看他們的員工離職後都創辦了哪些公司即可。蘋果前員工涉足的領域多種多樣,從雲計算到遊戲,再到家電,可謂包羅萬象。以下就是蘋果前員工離職後創辦的12家公司:法德爾2008年從蘋果離職,後於2010年創辦了NestLabs,該公司重新定義了恆溫器行業。蘋果最近還與該公司合作,在網上商店銷售這款恆溫器。  2、Android創始人最初供職於蘋果  安迪·魯賓(AndyRubin)的職業生涯始於上世紀90年代,他當時是一名蘋果工程師。後來,魯賓離職創辦了開源行動作業系統公司Android,並最終被谷歌(微博)收購。
  • Jony Ive 的離開,讓蘋果下一任 CEO 浮出水面了
    日,蘋果公司在官網發布了一則官方聲明,宣布了該公司首席設計官(Chief Design Officer)Jonathan Ive(又稱 Jony Ive)的離職消息。包括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在內,幾乎各家科技類媒體都報導了這一消息;同時,作為蘋果公司二十多年來在 Steve Jobs 之外的另外一個靈魂人物,Jony Ive 的離開也被廣泛解讀為蘋果公司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外一個時代的開始。
  • 又有兩名副總裁離開蘋果 公司供應鏈部門失兩位大將
    2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公司最近失去了兩位經驗豐富的高管,他們曾在公司製造、供應鏈和運營部門工作,並參與了公司許多主要設備的生產。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負責製造設計的副總裁尼克·弗倫扎(Nick Forlenza)已經退休,另一位負責運營的副總裁杜科·帕斯穆瓦(Duco Pasmooij)正在討論近期的離職事宜。帕斯穆瓦在一年多前離開了運營團隊,轉而向公司的增強現實項目負責人匯報工作。
  • 蘋果設計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的?
    意思是,如果員工做好一項工作,並向他做出演示,賈伯斯會像顧客一樣回應,如同對待一件真正擺在商場裡的商品一樣。這時,如果你按下了G和H之間的空白區域,iPhone就會判定你按下的是G。因為ng是英文中常見的組合,而nh就不常見。英文以外的語言,也會依此進行調整。……為了做好產品,賈伯斯總是會將最優秀的人才集中在一起。
  • 蘋果失去Ive,俘獲千禧一代有新玩法|外媒頭條
    語音合成技術:標貝科技隨著創意力量的離開,人們對蘋果未來發展的質疑持續了很久,大部分是認為無人能夠取代喬納森·伊夫(Jonathan Ive)做出更加偉大的設計。本期推介文章作者Tim Bradshaw 卻認為,面對千禧一代的年輕消費者,人們的關注點應該發生改變。
  • iPhone設計之父Jony Ive正式告別蘋果!創辦LoveFrom繼續「設計夢」
    Jony Ive從1992年起,在蘋果公司工作了28年,曾是iPod、iPhone、iPad、iMac等多個系列產品的硬體產品設計負責人,與賈伯斯是知交好友。今年6月,蘋果首次透露Jony Ive即將離職的消息(重磅:蘋果首席設計官Jony Ive離職創業!賈伯斯人生知己,定義蘋果設計20餘年)。
  • 蘋果多元化和包容性事務副總裁離職
    來源:金融界網站北京時間17日消息,蘋果公司證實,其多元化和包容性事務副總裁克裡斯蒂·史密斯(Christie Smith)即將離開公司。據了解,史密斯曾在德勤工作16年,並於2017年加入蘋果,負責領導團隊,努力維持蘋果員工的多元化發展,其中包括增加女員工和少數族裔員工數量。和她的前任直接向蘋果CEO蒂姆-庫克報告不同的是,史密斯向蘋果零售業務和人力高級副總裁迪爾德麗-奧布萊恩(Deirdre O』Brien)報告。
  • Autopilot新任副總裁Chris Lattner:我為什麼離開蘋果,加入特斯拉?
    蘋果在業界也有著廣泛影響力,Chris Lattner又何必要在加入工作量龐大,要做許多開拓性工作的特斯拉? 「專利核戰爭」? 坊間傳言,Chris Lattner離開蘋果加入特斯拉是受專職工作之外的困擾太多,不勝其煩。
  • 蓋茨:賈伯斯是蘋果魔法師,我只是個小巫
    科技巨頭微軟的聯合創始人、億萬富翁比爾·蓋茨(Bill Gates)表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可以讓蘋果起死回生,是蘋果的魔法師(wizard),讓員工保持積極性並長時間工作。與其相比,他只是「小巫見大巫」。
  • 反種族主義緊要關頭 蘋果多樣性和包容性事務副總裁離職
    史密斯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7日消息,蘋果公司今天證實,公司負責多樣性和包容性事務的副總裁克裡斯蒂·史密斯(Christie Smith)將離職。史密斯在2017年加盟蘋果,此前她在諮詢公司德勤工作了16年。和她的前任直接向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報告不同的是,史密斯向蘋果零售業務和人力高級副總裁迪爾德麗·奧布萊恩(Deirdre O』Brien)報告。蘋果在一份郵件聲明中證實了這一消息。「包容性和多樣性是蘋果的核心價值觀。
  • 香港大學生設計「蘋果失去賈伯斯這一塊」圖標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蘋果公司的「蘋果咬一口」標誌,結合該公司前行政總裁賈伯斯的側臉剪影,這樣一幅圖標,在賈伯斯逝世消息傳出後,被全球網民熱烈討論及轉發,藉此表達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