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循環利用 垃圾也能變廢為寶

2020-12-14 四川新聞網綿陽頻道

編者按:綠色發展重在觀念,貴在行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人人參與,共建共享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綿陽。

近日,綿陽環保世紀行組委會組織由綿陽日報、綿陽晚報、綿陽電視臺等多家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就我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及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發現問題整改、保護飲用水源地等方面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進行採訪。即日起,本報推出「美麗綿陽,我是行動者——2018綿陽環保世紀行」專欄,展示各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好做法、好經驗。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 鄧娟

垃圾被稱為「放錯位置的資源」。每天,綿陽城區產生的生活垃圾約1200噸。如何讓這些資源重新歸位?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建起綿陽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通過垃圾焚燒發電等處理方式,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100%。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涪城區玉皇鎮的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中科·綿投循環經濟產業園,只見垃圾通過全封閉垃圾車運進這裡後,依次經過卸料、堆放……在操作手的控制下,只見垃圾從進料口進入後,落入爐前推料器上方的水冷溜槽,併到達推料器的推料平臺上。之後推料小車把垃圾「一口一口」地送進焚燒爐,經過乾燥預燃、燃燒一段、燃燒二段和燃燼……最終完成發電和無害化排放。「每天有1050噸垃圾這裡焚燒發電處理,可發電40萬度,產生的衍生物都將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綿陽中科綿投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羅耀均說,如爐渣中含有一定數量的鐵、銅、鋅、鉻等重金屬物資,「這些可都是寶貝啊,有回收利用的價值。」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些生活垃圾在焚燒處理過程中,通過成熟的焚燒技術及汙染治理技術,有效分解了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垃圾堆放發酵時產生的滲濾液以及生產廢水,經生化和膜工藝處理後全部回收使用,對外實現零排放。同時,為有效防止二次汙染,綿投循環經濟產業園還在煙道的末端裝有煙氣在線監測系統,與市環保局聯網,隨時接受環保部門和市民的監督。

過往,我市對城市垃圾的處理方式以填埋為主。去年7月27日起,綿陽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期)建成運營,結束了綿陽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簡易填埋的歷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年處理生活垃圾36.5萬噸,年發電量1.089億千瓦時,可滿足3萬居民一年的生活用電需求,年節約標煤6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4萬噸。」該負責人說,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後,體積量減少95%,與垃圾衛生填埋方式相比,30年內綿陽城區可少建2-3個500萬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

據介紹,目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正在積極推進中。另外,在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可利用垃圾焚燒發電的餘熱建設市政汙泥處理、餐廚垃圾處理、醫療廢棄物處置等項目,集中無害化處理固體廢棄物,實現固體廢棄物的物流、能流有序循環,最終達到固體廢棄物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的目的,目前項目正在加緊推進中。

綿陽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我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積極創新實踐,規範化管理,從垃圾產生、運輸、處置等環節「全鏈條管控」,促進資源利用提檔升級。中科·綿投循環經濟產業園模式在全國尚屬首例。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建成後,必將產生較大的環保和社會效益,同時也將成為我市重要的環保參觀和教育基地,對保護綿陽生態環境,促進綿陽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都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綿陽日報)

原標題:資源循環利用 垃圾也能變廢為寶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神評論|垃圾分類舉手之勞,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郭傳靖 韓舟去年上海垃圾分類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全網關注。畢竟這是我國第一個實行強制垃圾分類的城市上海於2019年7月1日開始率先實行嚴格的垃圾分類規定,垃圾如何分類?如何投放?投放時間等等一度引發熱議。
  • 變廢為寶的垃圾回收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從垃圾產生到回收利用的整個過程中,垃圾分類是一大前提。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是對垃圾分流並有效利用的重要保證。我們最常見的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類。可回收垃圾是指那些可以循環再生的垃圾,如生活中常見的紙類、塑料、玻璃、金屬、織物及瓶罐等,這些垃圾都能通過重新加工處理被再次利用,從而有效節省了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不可回收垃圾基本上是指除了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如剩飯菜、瓜果皮核、動物內臟、盆景等植物的殘枝落葉等。
  • 河南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循環利用
    在這座城市,建築垃圾化腐朽為神奇,資源化利用率高達95%以上,與發達國家循環利用水平相當。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裴志揚介紹說:「建築垃圾是待開發的城市礦山,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河南是國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省,當下,河南正全面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為全國探尋經驗。」
  • 連雲港灌南:建築垃圾巧利用,變廢為寶成「金磚」
    近年來,伴隨著連雲港灌南縣棚戶區改造、農房改善工作的快速推進,遍地的建築垃圾成為政府及開發商的「老大難」問題,如果只是單純的填埋處理,不僅浪費了資源,也破壞了生態環境。如何把建築垃圾放在對的位置,變廢為寶呢?灌南縣堅持政策引導、市場運作原則,採取特許經營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築垃圾再生利用。
  • 上海記者調查:裝修垃圾能「變廢為寶」嗎?
    原標題:記者調查:裝修垃圾能「變廢為寶」嗎?  目前上海規定建築垃圾只能在本市消納,如何提高分揀效率,如何處置消納甚至變廢為寶,成為各區綠化和市容管理部門的"痛點"。不久之前,全市首套裝修垃圾自動分揀流水線試運行,目前每天能處理1500餘噸裝修垃圾,工作量能頂200多名工人。那麼這套設備能解決建築垃圾中最困難的裝修垃圾分揀問題嗎?
  • 湖南省發改委發布省資源循環利用典型案例(第一批)
    北極星固廢網訊:為深入推進用能單位節能改造、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加快綠色發展,湖南省發改委於2018年4月13日首次面向全省開展節能改造和資源循環利用典型案例徵集和評選工作,收到自願申報和單位推薦典型案例共46個。受省發改委委託,由湖南省循環經濟協會組織對資源循環利用典型案例進行評審。經專家評審、現場核實、省發改委審查,共9個典型案例(第一批)入選。
  • 你知道一些生活垃圾可以再利用變廢為寶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生活垃圾,你知道生活垃圾主要分為什麼嗎?生活垃圾主要是由廚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組成的,現在有些垃圾是可以二次利用的例如廚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你知道該如何變廢為寶嗎?
  • 變廢為寶!乳山循環農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威茗有機茶園使用的有機肥並非遠道而來,而是南黃鎮自產自銷,肥料的原料是從南黃鎮各村收集來的秸稈、滸苔、家庭和養殖場糞汙以及餐廚垃圾等。如何變廢為寶,靠的是南黃鎮引進的有機廢棄物綜合治理項目。項目投資建設單位乳山國潤中恆能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丁培建說,公司一天能處理500噸畜禽糞汙,一年可產有機肥2.3萬噸。
  • 三部門: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破解垃圾處置「鄰避效應」
    人民網北京11月3日電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加快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促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推動新型城市發展。 《意見》指出,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是破解垃圾處置「鄰避效應」的主要途徑之一。
  • 你是什麼垃圾?我是可循環利用的建築垃圾
    移動破碎機是一種新型破碎設備,採用了先進的車載移動技術實現了移動作業,將破碎、篩分、給料等設備組合安裝在船型鋼架上,形成一條獨立的生產線,可以將建築垃圾破碎成合適粒度,還能夠篩分出不同粒度大小,滿足用戶的多種生產需求,在其他行業重新利用,實現建築垃圾的重生利用,資源重新配置。
  • 「變廢為寶」產品沒銷路 上海最大利樂包循環利用生產線搬離
    原標題:「變廢為寶」產品沒銷路,上海最大利樂包循環利用生產線黯然搬離  北京奧運會比賽場館、上海世博會園區、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有一個共同點,它們使用的部分垃圾桶、長椅、景觀設施都是廢棄利樂包經循環利用製成,曾是環保領域的美談。
  • 開福區:環保跳蚤市場變廢為寶 引導居民自覺做好垃圾分類
    (7月26日上午,長沙市開福區湘雅路街道上麻園嶺社區舉辦了一場以「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為主題的以舊換新活動。)(社區通過打造 「環保跳蚤市場」,在以物換物同時,向群眾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節能低碳和資源循環利用知識。
  • 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的「上黨模式」
    2018年4月,長治市上黨區在長治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主動作為,因地制宜,在全區開展了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積極探索實施新路徑、提供新經驗,打造新模式。一年多來,上黨區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形成了多元共治、全民參與、全網覆蓋的局面,也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的方式和運行模式,取得階段性成效,為其他地區開展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 橫琴打造生態一體化休閒苗圃 促進資源循環再利用
    發展「生態循環」廚餘垃圾「變身」有機肥料橙子生態苗圃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把餐廚垃圾變廢為寶。目前位於苗圃內的橫琴新區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項目正加快建設中,在家居式的矩形立櫃內,成千上萬條黑水虻正努力地「工作」,將經過機器預處理的廚餘垃圾吃掉。
  • 變廢為寶,鄭州市垃圾回收利用準備這樣做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12月1日起鄭州市將正式實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那麼,鄭州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後運到哪裡?這些分類垃圾將如何變廢為寶?11月6日,大河網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實地走訪了正在加緊施工的鄭州市中原區生活垃圾分揀中心。
  •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環保「鮮花」巧手綻放丨小軍山社區創意手工活動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環保「鮮花」巧手綻放丨小軍山社區創意手工活動 2020-09-27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築廢棄混凝土變廢為寶 簡單加工可再次利用
    東方網10月18日消息:建築廢棄混凝土如何「變廢為寶」?在徐匯區由中建八局上海公司承建的上海國際航空服務中心(X-1地塊)項目場地北側,就有一個神奇的「建築廢棄混凝土循環利用中心」,利用兩條生產線——破碎生產線和砌塊生產線,可以將混凝土建築垃圾簡單加工,變成可以再次利用的砂石和磚塊,並「反哺」項目。
  • 鳳陽縣循環經濟產業園變廢為寶 拆解利用報廢汽車
    在我省鳳陽縣劉府鎮,有一座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報廢汽車循環經濟產業園,聚合報廢汽車拆解利用產業鏈,目標為建設中國規模一流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基地。記者近日到該產業園實地探訪。  行經寧洛高速鳳陽支線,從劉府出口一下高速公路,記者就看到「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高大標牌豎立路邊。在鳳陽循環經濟產業園管委會院內,十二生肖鐵藝製品立在路旁,栩栩如生。而這些工藝品,正由報廢汽車拆解廢鐵製成。
  • 金鳳區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手工製作比賽200餘名學生現場PK
    全文共1309個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為了讓學生從小養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和道德品質,提高學生合理利用資源、變廢為寶的環保意識。2月26日,由金鳳區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和銀川市實驗小學閱海第二校區聯合舉辦的金鳳區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手工製作比賽拉開序幕。
  • 記者觀察:建築垃圾如何變廢為寶-加強源頭分類減量 實現良性循環
    記者觀察:建築垃圾如何變廢為寶-加強源頭分類減量 實現良性循環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