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陰陽對立統一,既對立,又統一,又互相滋生,互相轉化。其實這種說法是概念不清,含糊其辭。陰陽什麼時候互相對立?互相消耗?什麼時候互相統一?互相滋生?其實都是有條件的。都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含糊的。
先講陰陽的對立問題:
當陰陽有一方為邪氣的時候,他們才是對立的。比如吃煎炒炙煿,燒烤火鍋,高溫酷暑,及寒邪入陽明之裡,化熱太過的白虎證承氣證,邪入上焦化熱的梔子豉湯證,邪入少陰化熱的黃連阿膠湯證,等等。此時就說是陽盛傷陰,陰陽對立。其實質,就是說,這些熱邪會損傷人體的氣血津液。所以必須儘快消滅這些陽邪。這些陽邪,有似共產黨裡的左傾機會主義者,會給革命帶來損失。而不是說人體的陽氣(能量)多了,會傷陰精。其實陽氣(能量)旺盛,只會化生更多的陰精。
至於說陽虛陰盛,陰來跟陽作對立面的時候,是把陰字代表陰邪:比如一切寒涼食物:冰凍生冷食物,牛奶茶水,涼性水果,及不避風寒,露乳露臍著涼,電扇貪涼,多喝水,等等,都可視為陰邪。不加注意,無不大傷陽氣。並不是說陰精血液多了,會傷陽氣。
打個比方,統治者,跟老百姓,也是一對陰陽。易經稱乾為天,為君主,為統帥,為純陽之卦;坤為地,為老母,為眾人,為純陰之卦。乾上坤下為否,為天地不交,為兇。為什麼?因為統治者高高在上,不以百姓為念,只圖自己逍遙快樂,所以天下必亂。坤上乾下為泰,為天下太平之象。為什麼?因為統治者甘居民眾之下,一切為民著想,甘做人民公僕,不讓自己先富起來。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官兵一致,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故能無敵於天下。在抗美援朝中打敗列強聯軍。讓中國人民揚眉吐氣,好不快哉!所以老子說:「江海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
在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這對陰陽矛盾中,統治者,達官顯貴,高高在上,眾望所歸,當然為陽。為民的官,與愛國的百姓,是互相統一、相生相長的關係,不存在互相對立的問題。但是如果只想著讓自己先富起來,撈到幾萬億之後,就攜款跑到美國去做裸官,跟人民大眾肯定是相對立,不和諧的。只好發展警察隊伍,以作截訪維穩之用。實際上在加深官民之間的陰陽對立。所以現在反貪官的鬥爭,實有必要。
現在中醫教材的陰陽理論中,經過假中醫修改後的陰陽學說,只講到陰陽既對立,又統一。但是什麼時候對立?什麼時候統一?根本就沒有講清楚。無條件的統一,等於敵我不分,認敵為友,認賊作父,取消鬥爭,有似階級鬥爭息滅論之意。把初學者弄得一頭霧水。
再打個比方,一對夫妻,如果互相恩愛,互相支持,會有多少對立?妻借夫榮,夫借妻貴。女人助男人成功,男人讓女人高貴。如果碰上浪子蕩婦,才互相拆臺。比如不少二奶,就讓那些貪官紛紛落馬。
代表正氣的陰陽雙方,陰陽是互相滋生、統一和諧的關係。陽旺者能吃能喝,消化力強,滋生的氣血津液必多。血多津足者,陽氣必旺,精力充沛,能吃苦耐勞。正如物理能跟化學能的互相轉化,存在互相滋生的同一性。
但在陰陽這一對矛盾中,中醫說「陽生陰長」,「陽主陰從」。二者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主次之分。國家大計,決定國民之興衰強弱。這符合毛主席《矛盾論》中所說的,事物的性質,由事物的主要矛盾方面所決定的英明論斷。正如熱帶地區,產物必多,資源豐富。以其溫度高,陽旺(能量多)能生陰(物質)之故。南北極,寒冷地帶,動物植物少,資源不足,陽虛不能生陰也。
歸納之,陽虛陰盛,是指體內熱能少,陽氣少;陰盛,是指體內寒邪多,水氣多。而不是說陽氣虛了,津液精血反能旺盛。陰虛火旺,是指氣血津液不足,邪熱慾火太多,而不是說津液少了,體內能量反多。
至於陰陽統一滋生的關係,失血失精,大汗吐瀉,可引起亡陽。大勞傷陽,陽虛可引起出血失精盜汗等陰液不攝的現象。所以正氣的陰陽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關係。
鑑於陰陽雙方,邪正相害的原理,水為陰邪,為寒邪,大能耗傷熱能,也叫做耗傷陽氣。熱能被耗,陽氣不足。水多火衰,正衰邪盛,敵強我弱。於是百病叢生,其生不永矣。
今有菜某大師者,為國內大名醫。雖名貫天下,卻昧於陰陽二氣有邪正攸分之理,故有《扶陽必耗陰》之「傑作」。實為中醫界之邪說,頗能惑眾,誤導後學,讓明眼人竊笑。
民間中醫陳彩聲,記於2020,5,27。修改於2020,12,8,下午。微信號ccs1386026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