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陰陽邪正及其對立統一的條件:

2021-02-12 經方臨床

常說陰陽對立統一,既對立,又統一,又互相滋生,互相轉化。其實這種說法是概念不清,含糊其辭。陰陽什麼時候互相對立?互相消耗?什麼時候互相統一?互相滋生?其實都是有條件的。都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含糊的。

先講陰陽的對立問題:

當陰陽有一方為邪氣的時候,他們才是對立的。比如吃煎炒炙煿,燒烤火鍋,高溫酷暑,及寒邪入陽明之裡,化熱太過的白虎證承氣證,邪入上焦化熱的梔子豉湯證,邪入少陰化熱的黃連阿膠湯證,等等。此時就說是陽盛傷陰,陰陽對立。其實質,就是說,這些熱邪會損傷人體的氣血津液。所以必須儘快消滅這些陽邪。這些陽邪,有似共產黨裡的左傾機會主義者,會給革命帶來損失。而不是說人體的陽氣(能量)多了,會傷陰精。其實陽氣(能量)旺盛,只會化生更多的陰精。

至於說陽虛陰盛,陰來跟陽作對立面的時候,是把陰字代表陰邪:比如一切寒涼食物:冰凍生冷食物,牛奶茶水,涼性水果,及不避風寒,露乳露臍著涼,電扇貪涼,多喝水,等等,都可視為陰邪。不加注意,無不大傷陽氣。並不是說陰精血液多了,會傷陽氣。

打個比方,統治者,跟老百姓,也是一對陰陽。易經稱乾為天,為君主,為統帥,為純陽之卦;坤為地,為老母,為眾人,為純陰之卦。乾上坤下為否,為天地不交,為兇。為什麼?因為統治者高高在上,不以百姓為念,只圖自己逍遙快樂,所以天下必亂。坤上乾下為泰,為天下太平之象。為什麼?因為統治者甘居民眾之下,一切為民著想,甘做人民公僕,不讓自己先富起來。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官兵一致,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故能無敵於天下。在抗美援朝中打敗列強聯軍。讓中國人民揚眉吐氣,好不快哉!所以老子說:「江海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

在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這對陰陽矛盾中,統治者,達官顯貴,高高在上,眾望所歸,當然為陽。為民的官,與愛國的百姓,是互相統一、相生相長的關係,不存在互相對立的問題。但是如果只想著讓自己先富起來,撈到幾萬億之後,就攜款跑到美國去做裸官,跟人民大眾肯定是相對立,不和諧的。只好發展警察隊伍,以作截訪維穩之用。實際上在加深官民之間的陰陽對立。所以現在反貪官的鬥爭,實有必要。

現在中醫教材的陰陽理論中,經過假中醫修改後的陰陽學說,只講到陰陽既對立,又統一。但是什麼時候對立?什麼時候統一?根本就沒有講清楚。無條件的統一,等於敵我不分,認敵為友,認賊作父,取消鬥爭,有似階級鬥爭息滅論之意。把初學者弄得一頭霧水。

再打個比方,一對夫妻,如果互相恩愛,互相支持,會有多少對立?妻借夫榮,夫借妻貴。女人助男人成功,男人讓女人高貴。如果碰上浪子蕩婦,才互相拆臺。比如不少二奶,就讓那些貪官紛紛落馬。

代表正氣的陰陽雙方,陰陽是互相滋生、統一和諧的關係。陽旺者能吃能喝,消化力強,滋生的氣血津液必多。血多津足者,陽氣必旺,精力充沛,能吃苦耐勞。正如物理能跟化學能的互相轉化,存在互相滋生的同一性。

但在陰陽這一對矛盾中,中醫說「陽生陰長」,「陽主陰從」。二者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主次之分。國家大計,決定國民之興衰強弱。這符合毛主席《矛盾論》中所說的,事物的性質,由事物的主要矛盾方面所決定的英明論斷。正如熱帶地區,產物必多,資源豐富。以其溫度高,陽旺(能量多)能生陰(物質)之故。南北極,寒冷地帶,動物植物少,資源不足,陽虛不能生陰也。

歸納之,陽虛陰盛,是指體內熱能少,陽氣少;陰盛,是指體內寒邪多,水氣多。而不是說陽氣虛了,津液精血反能旺盛。陰虛火旺,是指氣血津液不足,邪熱慾火太多,而不是說津液少了,體內能量反多。

至於陰陽統一滋生的關係,失血失精,大汗吐瀉,可引起亡陽。大勞傷陽,陽虛可引起出血失精盜汗等陰液不攝的現象。所以正氣的陰陽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關係。

鑑於陰陽雙方,邪正相害的原理,水為陰邪,為寒邪,大能耗傷熱能,也叫做耗傷陽氣。熱能被耗,陽氣不足。水多火衰,正衰邪盛,敵強我弱。於是百病叢生,其生不永矣。

今有菜某大師者,為國內大名醫。雖名貫天下,卻昧於陰陽二氣有邪正攸分之理,故有《扶陽必耗陰》之「傑作」。實為中醫界之邪說,頗能惑眾,誤導後學,讓明眼人竊笑。

民間中醫陳彩聲,記於2020,5,27。修改於2020,12,8,下午。微信號ccs13860262364。

相關焦點

  • 資料:對立統一
    對立統一規律包含以下基本內容:①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 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雙方所固有的兩種屬性,同一性表現為對立面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貫通的性質,鬥爭性表現為對立面之間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質。②矛盾的統一性和鬥爭性是相互聯結的。統一是對立面雙方的統一,它是以對立面之間的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矛盾的鬥爭性寓於矛盾的統一性之中。
  • 對立統一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唯物辯證法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①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普遍聯繫的實在內容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它是聯繫和發展的實質;②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辯證法的其他規律、範疇的中心線索,是各個規律和各對範疇的實質;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把握對立統一是辯證認識的實質;④是否承認對立統一學說是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對立的實質。  2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辯證關係及其方法論意義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
  • 《矛盾論》脈絡梳理篇,深刻認識矛盾的對立統一法則
    《矛盾論》的篇幅比《實踐論》要長很多,對矛盾規律做了充分的闡述與論證。矛盾 釋義矛盾是事物之間既對立(相互排斥)又統一(相互聯繫)的關係。兩種宇宙觀形上學觀和辯證法觀。辯證法是否排除外部條件呢?並不排除。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如: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成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矛盾的普遍性數學中,正和負,微分和積分。
  • 2014考研政治模塊化衝刺:對立統一規律專題複習
    唯物辯證法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規律和範疇,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中的實質和核心。原因在於: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普遍聯繫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它是對事物辯證認識的實質;此外,是否承認對立統一學說是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對立的實質。  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
  • 用哲學的對立統一規律來解讀家庭矛盾紛爭
    哲學的三大規律之一,對立統一規律是認清事務矛盾最好的工具。在對立統一規律的闡述方面,《矛盾論》無疑是精華的文章,散人曾多次反覆閱讀,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悟。今天散人簡單地選取《矛盾論》部分觀點,將其應用到家庭關係的處理之中。
  • 高二政治教案:《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二政治教案: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
  • 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的對立與統一
    形式邏輯是一門以思維形式及其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涉及一些邏輯方法。辯證邏輯是關於辯證思維的規律、方法和形式的科學。二者的共同點的都認可思維是有規律可循的,思維的形式和內容是可以作為對象來進行科學研究的,而不同點在於具體內容上、規律和作用方面有著根本的分歧。
  • 「感恩節」之際,看美國分裂之「對立統一」
    這,大概是理解美國當下的「分裂」及其內在「對立統一」的第一要點和出發點。2020年大選結果,自由精英們盼著等著的拜登大勝,沒有出現。真正出現的是令他們尷尬的險勝,以及民眾之間更為明顯的分裂。伴隨著拜登團隊邁向白宮的腳步聲,是川普看似奇葩的拒絕認輸。不過,明眼人懂得,那是「懂王」做給支持者看的。
  • 馬原導學: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2)
    「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知識點,本文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析,繼續幫助同學們掌握這一「對立統一規律」這一重要的規律。
  • 淺談相對性原理的對立統一,某種程度上與我國傳統哲學的「道」不謀而合!
    也就是說事物的所謂本來形象是空無的,其呈現都是依賴條件而言的。上述道理之所以必然成立,原因是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參考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經徹底否定了作為絕對靜止的絕對參考系的絕對時空觀念的成立。於是《金剛經》的名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有道理的。這裡所說的有為法,又稱因緣法,即有賴於緣起條件而相對成立的事物及法則。
  • 任志強「黨民對立論」用心險惡
    還說,「徹底的分為對立的兩個陣營了?當所有的媒體有了姓,並且不代表人民的利益時,人民就被拋棄到被遺忘的角落了!」   任志強發表譁眾取寵的言論不是什麼新鮮事,甚至他還博得了「中國少有的說真話的人」的名號。但任志強生造出「黨政府」的概念,搞出一套黨民對立論,絕不僅僅是譁眾取寵,其用心險惡。   任志強作為黨員,應該深知,黨性和人民性是統一的。
  • #學浪計劃##高考數學#對立統一規律
    公理是被幾千年的時間神聖化的偏見 ——埃裡克 T.貝爾在對立中思考,在博學中致知,在質疑中發現,在問題中創新,在統一中完善。當我們覺得已經把某件事物認識清楚了,這時候迅速換一個角度,甚至站到對立面去思考,爭論,就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經常自己跟自己打,即左右互搏,這應該是我們研究問題一種方式和思維習慣。
  • 談談書法經營布置中的五個對立統一關係
    書法美學界在對書法藝術的性質問題討論時,有人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書法是以富有變化的筆墨點畫及其組合,從二度空間範圍內反映事物的構造和運動規律所蘊含的美的藝術。而這裡所說的事物構造和運動的規律,從根本上說就是對立統一規律。
  • 馬哲專題:認識論
    對立觀點:唯心主義先驗論——認識是心靈的創造物。認識是內心自省的結果。天賦觀念,神賦觀念。認識是上帝的啟示或絕對精神的產物。從客觀方面看,事物的各個側面及其本質的暴露有一個過程;從主觀方面看,人的認識能力有一個提高的過程。認識發展的無限性是指,就事物發展過程的推移來說,人類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無限發展的。2.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認識運動中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
  • 高中政治篇146:政治中的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的知識提綱
    ,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體現了堅持「重點論」和「兩點論」的統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辯證統一的,①④符合題意;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同一性與鬥爭性),始終是不可分割的,②表述錯誤。
  • 教師招聘高中政治《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教案
    因此,今天中公教育的老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這一框題的教學設計,希望對考生有所啟發,有所收穫。一、教學目標1.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及其重要意義。2.學會分析一個複雜事物所包含的各種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馬克思主義「實踐生成論」及其本源意義
    二、「實踐生成論」的建構與闡釋  為了闡明實踐生成論及其本源意義,還需要解答兩個問題:究竟何謂「實踐生成論」?應從哪些方面建構並闡釋「實踐生成論」?  第三,就實踐生成論的機制而言,它包括方法邏輯、現實邏輯、決策邏輯、目標邏輯、革命邏輯、實現邏輯、歷史邏輯和創新邏輯。如上所述,實踐生成論關注的是實踐過程及其事物在實踐過程中的生成,它的內在生成機制包括諸多環節。
  • 矛盾論讀書筆記
    ,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認識事物及其運動規律,解決問題要學會抓主要矛盾,同時要明白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相互轉化6、矛盾的同一性:第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雙方,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
  • 中國傳統哲學的理想人格論及其現代意義
    其五,與個體所處的生存條件和日常生活實踐緊密融合,具有世俗性、日常性,是一種持續不斷的生成和實現過程。如儒家提倡「素位而為」,重視在所居之位為其當為:「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 對立與融合:論《莊子》與儒家思想
    在當代論者中,最流行的看法是,《莊子》與儒家是對立的,由此又衍生出儒道互補論來。  我的看法與上述看法都不同,我以為從傳世《莊子》文本的編排次序來看,莊子學派是先批判儒家思想,後又與之在一定程度上相融合的。茲略述之。  一  《莊子》對儒家思想的批判,《逍遙遊》篇已發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