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青年歌手王俊凱曾演唱過一首《明日歌》,此歌一經傳唱,便吸引了無數觀眾,再加上評委老師的精彩講解,也讓人們對這首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據說,這首歌在教育圈影響很巨大,在一些學校的開幕式上,都要播放王俊凱演唱的這首《明日歌》。
此時正值開學季,我們不妨重溫這首錢福的《明日歌》,感受歌中傳達給我們對時間的態度和正能量。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人生在世,總覺得很漫長,今天過後有明天,明天過後還有明天,「還有明天」也成了很多人做事情拖延的藉口:今天幹不完的事情,明天再幹唄,著啥急呢?
到了明天,我們身上的懶惰細胞又開始活躍起來,給自己找同樣的藉口,明天過了還有後天呢,日子還早著呢。
就這樣,我們就像那隻寒號鳥,得過且過,能懶則懶,最後將自己凍死。
很多人也曾有過得過且過的經歷。每天的工作總是不能按時完成而留到第二天,結果第二天的工作又拖延到第三天,就這樣,工作越積累越繁多,最後工作將我們壓的喘不過氣。
設想一下,如果每天都能按時完成工作的話,也不至於背負這麼多的「負債」。
我們等待和消磨時光的結果便是什麼事情都不會完成,最可惜的是我們讓大好青春歲月白白從指縫中溜走。
等到我們滿頭白髮的時候,才感覺到後悔莫及,原來我們荒廢掉了自己的一生,都是拜「還有明天」所賜。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活在當下」,我想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不應該只是膚淺的理解為享受當下的吃喝玩樂,還包括當下的不斷學習和奮進精神。讀上幾本好書,陪伴許久未見的父母,都是活在當下的表現。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今日事,今日畢,這對每個人都是適用的,這樣才能真正地活在當下,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快樂。
即便人生百年,又有多少個明天呢?聽了這首《明日歌》,或許會讓我們對時間的管理有了更新的認識和感悟。
我們再看看寫這首詩的人,他叫錢福,出生在明英宗天順五年,七歲能作文章,未滿30歲便拔得狀元頭籌。我想,他能有此成就,應該也是一個珍惜時間活在當下之人吧。
這首《明日歌》對於莘莘學子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在有限的青春歲月中,每一天都應該活得更加精彩更有價值。
想去做的事情,不妨就在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