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拖延事情的時候,大到可能下周才需要交的PPT,小到在家宅著的時候家人叫快點去洗澡。
拖延症對於很多人來說確實是想解決又很難根治,歸結原因,就是對自己痛的不夠徹底,今天純粹和大家聊聊具體方法,戰勝拖延症,行動起來。
1、每天寫下今天要完成的事,標註上具體執行時間
在講拖延症前,不妨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出發,確定可行性的一天目標,可以把我們這一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來,建議可以寫5-6件事,可以是工作生活中的事,寫出來,完成它,在完成這些事的時候寫下具體的執行時間,告訴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不允許任何人的打擾,專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2、認識到自己拖延症的問題
我們在認識拖延症的時候,必須要首先確認察覺的到我們這一件事是在拖延,只有知道了我們拖延的這個行為才能夠去行動改變這個處境。用通俗的話說既是本來要完成的事情,非要拖到第二天或者最後一天才完成。
通常情況下我們稱這種拖延叫做期限性拖延:自己即將錯過最後的期限,以及認為自己可以通過衝刺而趕上這個期限。
而我們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分心不專注的情況,如果出現了分心拖延,不妨可以在原地的桌子上呆上5分鐘,什麼事情都不要去做,冷靜下來,把心靜下來平復心情,5分鐘的時間進行調整再重新回到專注的事情上。
3、調整拖延思維的ABCDE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發明的ABCDE方法,這個也是我看了那麼多心理學中認為比較好的方法之一。
A(aversive or activating),誘發性事件,或者說是計劃內的事情,例如我們需要寫一份報告。
B(believe),當我們遇到誘發性或者計劃內事件的時候,我們通常情況下,會對這件事有一個明確的看法,解釋和評估它。
例如寫一份報告:我們會認為明天再來寫,因為明天下午才交,今天先不寫。而我們的理性思維告訴我們就是立即行動,現在就安排上時間寫。
C(consequences),在特定情景下的結果。往往迫在眉睫的不愉快的任務在明日再做的思維下,無可奈何地就被拖延改期。
D(disputing),對拖延思維進行勸導幹預,樹立對立的立場理念,代替原來的想法。簡應該用「立即行動思維」來對抗「明日再做的」拖延思維;
E(effect),效果,及對抗拖延思維後產生的效果。簡可將「立即行動」與「明日再做」的結果進行對照,選擇就應該非常明確。
4、時間管理四象限方法
之前我們在聊自我管理的過程中的時候,我們聊過時間管理四象限的問題,就是在我們計劃寫出最重要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找出最重要的事情來做,根據事情的主次之分,立即行動,把手中的事情做好。
我們聊了那麼多戰勝拖延症的方法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執行,好的方法只是前人有所過的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次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專注專心不分心,給自己營造一個不錯的環境,放下手機調成靜音,把時間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我是劉東,大家都叫我東哥,從事營銷的第八個年頭,分享營銷、汽車、攝影和生活,期待你的點讚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