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從根本上克服拖延症和各種畏難心理的乾貨,會告訴大家造成拖延的根本原因和應該如何根治拖延症。比起那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這個方法將從根源告訴大家如何根治拖延症。
鬧心的2020年過去了一半多…… 這一年,疫情讓我們很多人意識到我們原來如此脆弱,整個世界都被一顆病毒輕鬆絆倒了。
可是不管發生什麼,生活還是要繼續,比如實現我們年初定立的個人目標,可是我估計大部分的目標都成了一句雞湯口號。
我的某個朋友曾經自嘲說:「我們定的目標,唯一價值就是到下一年拿出來當成新一年的目標」
除了年初定的目標變成了一個雞湯,我還記得蔡康永寫過: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而造成這一切的就是拖延症以及背後的畏難心理。
什麼是拖延症? 羅胖的《迷茫時代的明白人》中是這樣定義拖延症的: 拖延症其實就是你明知道這件事自己應該去做,但是你就是現在不想做,拖著不做,而拖著不做的同時呢,心中還有很強烈的焦慮感和負罪感。拖拉,焦慮,負罪,這三樣湊齊了,就叫拖延症。
拖延症造成的焦慮、拖延、負罪感,也迫使我們用各種方法去跟拖延症戰鬥,比如番茄工作法、分解任務法、自律等。這些方法論要不強調自控力,要不就是降低執行難度,但是卻沒從根本上找到拖延症的根本原因。結果就是很多人用起來實際效果的十分有限。
那造成拖延症的根本病因是什麼呢?又應該如何從根源解決拖延症呢?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只要我們遇到自我相關的問題,比如拖延、比如恐懼,都會想要用自控力,仿佛自控力就是萬能的。但是真實的情況不是如此。
真正造成拖延症的原因是壓力。
面對危機時,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會產生三種反應:逃避狀態、戰鬥狀態、僵持狀態。
戰鬥,逃避或者不知道是打還是逃的僵持,是很多動物都要做出的選擇。當壓力緩緩而來,避開它,是最本能的反應。野外,很多動物遇到人時,會主動避開,而不是直接攻擊;人遇到頭痛的事,想逃避,也是一樣的道理。
◐逃避狀態 就是我們常說的拖延症,我們不是不想去做,可是因為壓力太大,我們本能的選擇了逃避,因為的戰鬥的話太痛苦了。比如面臨一個高難度的工作或者去一個自己非常不喜歡的人溝通,很多人就會感到昏昏欲睡或者推卸責任,就是這種狀態外在表現。
◐戰鬥狀態 人在面臨壓力狀態下,選擇了戰鬥,比如面對衝突時表現的憤怒、面對任務截止日期的躊躇滿志或者立各種flag,不過壓力過大的狀態下,這種戰鬥狀態往往持續不了太久,這也是很多人半途而廢的原因。
◐僵持狀態 當壓力太大,讓人覺著無能為力的事情,並且不知道是該逃避,還是在戰鬥的時候,就會進入僵持狀態。比如人看到汽車向自己衝來的時候,都會本能的僵住。或者我們被老闆罵的時候,無法還擊也無法逃避的時候,都會陷入發呆等僵持狀態。
壓力所造成的逃避狀態、戰鬥狀態、僵持狀態。包含了拖延症所有能看到的外在狀態。那該如何做,才能克服壓力。改變拖延症呢?
拖延症的根本原因是壓力太大,如果改變壓力狀態,那拖延症也就自然不存在了。 就像是如果經常生病,最好的辦法不是找好醫生用好藥;而是要不斷提升身體素質,讓身體不再生病。
要想讓壓力回到正常的狀態,我們有三個非常迅速有效的方法。這些方法分別是
1、專注自身的感覺
2、和信任的人交談
3、冥想
不過就像我們小時候學習乘法口訣一樣,雖然這些方法看似非常容易和簡單,但是掌握依然需要不斷的練習和一定的時間投入。真的有效的方法,往往都不是速效的。
◐專注自身的感覺
通過自身感覺降低壓力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 比如面臨壓力的時候和他人擁抱,聽一些的舒緩的音樂;失眠的時候聽下雨的聲音;影視劇中,當主人公面臨巨大苦難的時候,往往會通過抽菸、吃東西或者搓手來緩解壓力。 我們的感覺包括看東西、聽聲音、嘗味道、聞氣味、觸摸東西或者動作等。 不過,感覺偏好因人而異,你需要去探索自己的感覺偏好,沒有兩個人的神經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因此也不會有兩個人的感覺偏好是一樣的。舉個例子,比如可以聞泥土香味、聽喜歡的音樂、看喜歡的顏色;通過不斷的嘗試發現那種對自己調節壓力最有效的方式。 雖然通過感覺改善壓力的方法顯而易見,但是很少有人去真的探索這個方法。如果應用一下的話,會發現這個方法非常神奇有效。
◐和信任的人面對面的交談
前段時間和我朋友閒聊,我跟她說,你們女生都愛八卦;結果她直接跟我說了句「聊八卦,可以長壽」,後來我查了資料,才發現女生聊八卦的過程就是在進行人際交往溝通,這種關係溝通確實可以有效調整人的壓力狀態,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所以找一個可以自己信任的人交談,這個人應該是一個鎮定且善於傾聽的人,他能帶著溫柔和愛意看著你。可以有效條橫內心的壓力
◐冥想
如果感受到壓力時,能夠保持平靜和專注的話,就擁有強大的力量的力量來控制壓力。而冥想可以讓思維安靜下來,放鬆身體,獲得專注。 冥想可以讓人在面對的壓力的過大或引起反射性反應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平靜和專注。 關於冥想的方法,《感受愛》當中給出了一個叫做「駕馭野馬」冥想方法。 「駕馭野馬」是一種心智知覺式的冥想方法。 這個方法無論是再安靜的環境還是活動的情況;無論是睜著眼還是閉著眼,都可以完成。哪怕你在路上,在工作中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冥想調整壓力狀態。 因為方法篇幅比較長,所以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私信我索取相關資料。
改善拖延症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只是大部分情況用錯了方法。
當你開始學著專注自身的感覺、和信任的人交談、冥想等來改變壓力的狀態,拖延症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這三個方法並不是都需要掌握的,也並不是非此即彼。就像是生病可以有很多治療方法,但並不是生一次病就要用所有的治療方法;也不是用了一種方法就不能用其他的方法。而是要根據自身情況,探索選擇最適合的方法。
碼字不易,覺得有啟發的話,可以幫忙點個讚呀~
關於作者 半江公子—九零後知識行者—專注個體成長與進化;不定期更新人生成長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