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超導領域的「中國符號」

2020-12-11 中國科學院

1月8日,趙忠賢院士與學生在實驗室裡討論問題。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40多年前,中國的高溫超導研究剛剛起步,與國際發達國家差距甚遠;而今,中國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高溫超導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從追趕到領跑,趙忠賢功勳卓越。他帶領團隊在世界兩次高溫超導研究突破中勇立潮頭,兩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國際公認的超導研究權威,中國高溫超導研究的領軍人。

  研究震驚世界

  超導,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當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一定數值時,電阻會突然消失,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被稱為超導體,它在信息通訊、生物醫學、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巨大應用潛力。

  在幾近一窮二白的條件下,趙忠賢的一系列研究震驚了世界。

  1974年,趙忠賢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接觸到了世界超導研究最前沿。一年後回國,他立志要做高臨界溫度超導體。

  「初生牛犢不怕虎。」經過縝密思考和實驗,1977年,他在《物理》雜誌上撰文,指出結構不穩定性又不產生結構相變可以使臨界溫度達到40—55K,並提出複雜結構和新機制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達到80K。挑戰由經典理論推導出的麥克米蘭極限,以至於當時不少人認為「趙忠賢膽子實在是太大了」。

  1987年2月,趙忠賢帶領團隊在鋇-釔-銅-氧中發現了臨界溫度93K的液氮溫區超導體,並在世界上首次公布了元素組成,颳起了一陣研究液氮溫區超導體的旋風。短短幾個月,趙忠賢從一名中科院物理所普通研究人員,變成了國際超導研究領域代表中國的符號。他和團隊也因此榮獲198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集體一等獎。

  趙忠賢及其團隊的工作極大提升了中國物理學界的國際地位。1987年,他受邀參加美國物理學會三月會議,是僅有的5位特邀報告人之一。當時,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有如此高的待遇極為罕見。

  20年冷板凳

  趙忠賢40餘年的高溫超導研究歷程並非一番風順。國際上第一次高溫超導熱潮中的主角——銅氧化物,是一種很脆材料,難以大範圍普及應用。上世紀90年代,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熱潮過後,全世界科學家對超導材料的探索一度陷入迷茫,一些團隊甚至解散或轉向研究其他領域。

  在困難面前,趙忠賢矢志不渝,從沒想過要跟著去做熱門研究。「雖然遇到了瓶頸,但我堅信,高溫超導研究有潛力,未來有可能有重大突破。我們必須堅守這塊陣地。」他帶領團隊一幹就是近20年,一直為將來可能的科學突破準備。

  趙忠賢提出了高溫高壓合成結合輕稀土元素替代的方案,並組織團隊全力以赴,很快將鐵基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提高到50K以上,創造了大塊鐵基超導體55K的紀錄並保持至今。

  只是個普通人

  超導,是趙忠賢40多年的研究生涯的主題。上世紀80年代,他曾應邀到美國做研究,但他腦子一直惦記著高溫超導體,不久就回國。

  他的團隊成員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董曉莉由衷的敬佩:趙老師對超導歷史很熟悉,他不僅記得像元素組成、超導溫度這些重要參數,很多超導體他隨口可以報出發現年代、發現者的名字,可謂如數家珍。

  專注,也是趙忠賢總結自己研究工作最喜歡用的一個詞。他常說,選擇了科研道路,就要安下心來,不能心猿意馬。

  榮譽等身,趙忠賢從未自滿。他常說,自己就是個普通人。榮譽歸於國家,成績屬於集體,自己只是其中的一份子。他還常常提醒前來採訪的記者:「別光報導我,多看看我身後那些沒露面的人,別把我報導成勞模。」面對媒體的聚焦,老先生坦率而誠摯。

  (原載於《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1-10 12版)

相關焦點

  • 超導領域的「中國符號」:2016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40多年前,中國的高溫超導研究剛剛起步,與國際發達國家差距甚遠;而今,中國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高溫超導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從追趕到領跑,趙忠賢功勳卓越。他帶領團隊在世界兩次高溫超導研究突破中勇立潮頭,兩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國際公認的超導研究權威,中國高溫超導研究的領軍人。研究震驚世界超導,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
  • 人民日報海外版嚴正聲明
    本報近日接到有關方面反映,日本日中新聞社網站(http://www.infochina.jp/)還在盜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名義。人民日報海外版已於2012年8月29日向株式會社日中新聞社發出《終止合作通知》的告知函,終止與其合作出版《日本周刊》的協議。同時,明確告知禁止日中新聞報和網絡版以及工作名片、公司介紹、資料手冊等印刷品、數字音像電子產品等使用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名和標識。本報並於2012年9月28日、2016年4月7日兩次發出聲明。
  • 「超導鬥士」趙忠賢:國際物理學界代表中國的符號
    「超導鬥士」趙忠賢:國際物理學界代表中國的符號 1997年擔任第5屆國際超導大會主席。2011年擔任第26屆國際低溫物理大會主席。2018年還將擔任第12屆國際超導大會的主席。趙忠賢自己也從未想到,有一天,他會變成國際物理學界代表中國的符號。將近76歲的趙忠賢目前仍在堅持高溫超導研究,這位「超導鬥士」跨域半個世紀的追逐,讓高溫超導紮根中國,躋身國際前列。
  •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中國堅定捍衛多邊主義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中國堅定捍衛多邊主義 蘇曉暉/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11-23 06:24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看到賽場上唇槍舌劍的崔香,很多人不相信她的辯齡還不到一年,而且她和辯論的結緣純屬巧合——在韓國,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教育處每年都要舉辦「全韓中文辯論賽」。這個賽事的特別之處在於,要求參賽的4個人當中必須要有一名韓國人。幾年前,崔香抱著「試試吧」的心態報名參賽,順利加入了當時正在組建參賽隊伍的延世大學辯論隊,奪得亞軍的好成績。
  •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推出特別增刊號 促中日經濟互助雙贏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編輯部 比如,進一步取消貿易、投資壁壘,進一步放寬不動產跨國交易,進一步促進人員流動,如何把中國的「價優」與日本的「質優」相結合等。 日前,《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推出中日文雙語特別增刊號——《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促中日經濟互助雙贏》。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居民休閒意識顯著增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居民休閒意識顯著增強本報電 (文 嫻)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等聯合發布的《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
  • 《人民日報》海外版聚焦鬥南:花越賣越好,生活越來越好
    鮮花是雲南的一個特殊符號由於獨特的氣候環境雲南四季常青鮮花常開雲南人以花為榮以花為福以花為業全國近七成鮮切花在鬥南交易11月3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聚焦昆明建設花卉特色小鎮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鬥南花卉市場 楊靜 攝有誰能想到這個如今堪稱中國花卉市場風向標和花卉價格晴雨表的花卉市場在上世紀90年代還只是個散賣鮮花的街市呢?在鬥南花卉大賣場,花農正在整理上市交易的非洲菊。
  •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員:堅持系統觀念,「十個指頭彈鋼琴」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員:堅持系統觀念,「十個指頭彈鋼琴」 劉少華/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11-26 06:25
  • 老外心中的中國符號:毛主席、中文、剪紙、京劇
    -08-27 10:44:15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2016年08月27日 10:4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符號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符號,比如中國結、書法等。那麼,外國人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符號是什麼呢?  來自北京語言大學的泰國留學生杜坤康說,她最先想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符號當數毛澤東主席。她認為,中國人民對他非常尊重,並為之驕傲。「從中國人民對他的態度,我能意識到他非常了不起,可以說,他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領導人之一。
  • 中國電子登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小E為您分享全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2020年04月30日 01版)第一針,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啟動;73.98米,中核集團「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建造新高度;載重近22萬噸,全球首艘23000箱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試航
  • 《人民日報海外版》:全球淡水資源短缺
    按地區分布,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等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約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全新麗
  • [人民日報海外版]理工科留學申請量逐年上升為哪般
    日前,啟德教育發布《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報告》,報告顯示,理工科留學申請量逐年上升,計算機科學為理工科留學十大專業之首。另據數據顯示,2015-2020年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前六大目的地為美國、澳大利亞、英國、中國香港、加拿大、德國。報告指出,理工科學生更傾向於在碩士階段留學,其次是本科與博士階段。2020年,理工科留學碩士階段佔比達到81.17%,而本科階段則下降至16.62%。理工科留學六大目的地中,除加拿大外,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中國香港的碩士申請佔比均在70%以上。
  • 人民日報海外版批臺當局扭曲課綱:操弄歷史終將被歷史操弄
    人民日報海外版批臺當局扭曲課綱:操弄歷史終將被歷史操弄 吳亞明/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08-15 07:49
  •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蘇貞昌你敢說句真話嗎?!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蘇貞昌你敢說句真話嗎?! 2020-02-27 07:41:2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詩堯
  • 人民日報海外版:如何糾正越發「瘋狂」的錯別字?
    2016-04-16 11:40 來源: 澎湃新聞 凌波/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有媒體報導,北京國子監大街的一處院子口門匾「聖人鄰裡」被誤寫成「聖人鄰裡」,並且就這樣掛了近10年。
  • 【人民日報海外版】科學「鴻鵠」飛向臨近空間
    宮澤奇攝  2019年7月5日,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牽頭的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臨近空間科學實驗系統」(鴻鵠專項)在青藏高原地區啟動系列科學實驗。截至目前,首批試驗設備及科研人員已到位,計劃從7月15日起正式實施首次飛行實驗。
  • 美國綠卡算不了什麼,中國天才少年回歸,給石墨烯超導領域帶來巨大動力
    如今,在石墨烯超導領域取得驚人成就的天才少年曹原算得上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贏得了美國很多的榮譽之後,這位天才少年放棄了在美國的優越條件,驕傲地喊出:美國綠卡算什麼?我是中國人,我要回國!其實在出國留學之前,曹原在國內求學道路上取得的成就已經足夠驚豔:用短短3年時間便完成了小學六年級,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總共7年的課程;14歲參加高考,以669分的高分順利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更是直接入選了專門培養物理領域領軍人物的「嚴濟慈物理英才班」,在絕大部分同齡人還在讀初中的年紀就已經上了大學。
  • 超導材料:歷史的選擇?
    有人說是能源領域:核的可控聚變;也有人說是計算領域:量子計算;還有人說是生物領域:基因突變等等……現在先說說一位革命老將的故事最早被認為能引起工業革命的技術應該是:超導技術。結果這傢伙不給力,革命到現在革到現在,依然還需要眾人前赴後繼的往前推進。
  • 雲南保山「滇西小哥」登上《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
    編者按:近期,中央各媒體密集關注和報導保山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紛紛走進保山,採訪報導保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和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