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前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就診的尿床孩子明顯增多,關於尿床很多家長認為長大就會好,還有甚至認為是孩子太懶,不願意半夜起床所致。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要有兒科副主任醫師蔣屏介紹,其實,一個年滿5歲的孩子,如果仍然每周尿床2次以上,並持續3個月便可以診斷為「兒童夜遺尿」。
從醫學角度,夜遺尿就是一種疾病。這個病並不少見,有調查顯示,在4歲半的兒童中,每5個孩子中就有1個孩子每周發生小於2次的尿床。每12個孩子中就有1個會出現頻繁尿床,也就是每周大於3次的尿床。
目前現代醫學認為引起遺尿的主要原因有:尿多了,夜間分泌抗利尿激素不夠,導致夜間尿量多於正常人;膀胱小,夜間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小,這種孩子往往夜間尿床時尿印不會很大;醒不來,對膀胱充盈的睡眠覺醒功能障礙,也就是說膀胱充盈時不能喚醒孩子自主如廁,這種孩子往往在遺尿後不知自醒。
中醫認為本病屬於「遺尿」範疇,病位在膀胱,與肝心脾肺腎五臟皆有關,中醫辨證論治可以治療這個病。
蔣屏提醒,除了醫生專業的治療,家長也可以進行一些習慣培養和行為訓練來幫助孩子。下面將介紹幾種幹床攻略給大家,希望家長可以與醫生一起助力孩子早日實現幹床。
調整飲食及飲水習慣
調整飲水習慣
遺尿症患兒應該每天攝入充分的液體量,鼓勵患兒在上午攝入全天液體量的三分之二,下午攝入三分之一,晚餐後儘量不要飲水以及攝入富含水分的水果或飲料。
這種液體攝入的方式可以幫助患兒身體內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高峰在夜間形成,從而實現夜間尿量減少。
調整飲食習慣
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鹽少油,晚餐不要吃湯菜。不要吃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如西瓜、冬瓜、綠豆粥等。睡覺前不要喝夜奶,建議夜奶提前到睡前兩小時之前攝入。
養成良好的排尿、排便習慣
良好的排尿習慣
養成日間規律排尿(每日4~6次)、睡前排尿的好習慣。應該讓患兒晨起時排尿,在學校期間至少排尿2次,放學後、晚餐時和睡前各排尿1次。
正確排尿姿勢也很重要,讓患兒適當地脫下衣服,以臀部和足為支撐,安全地坐在馬桶上,女孩取舒適髖外展姿勢。舒適的姿勢有助於盆底肌肉的鬆弛。
建議遺尿症患兒白天儘量避免使用尿布或拉拉褲,否則可能干擾患兒夜間起床排尿的積極性。
良好的排便習慣
遺尿症患兒通常伴隨便秘,建議多食用纖維素豐富的食物,每日定時排便。對伴有便秘的患兒應同時積極治療便秘。
夜間不建議給患兒把尿
很多家長害怕尿床,經常夜間多次把尿,但是並沒有把孩子真正喚醒,很多孩子都是在半夢半醒狀態下排尿。其實,這種喚醒毫無意義,不能幫助孩子建立覺醒反射,反而還可能減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夜間尿量。所以建議遺尿患兒在治療期間,可以在夜間使用紙尿褲或尿墊防止溼床。
膀胱功能訓練建議
憋尿訓練
建議每天對患兒進行一次憋尿訓練,當孩子有尿意時,家長可以建議患兒暫時忍住不要上廁所,同時讓患兒集中注意力與自己的膀胱進行一次對話,跟它說「我們一起忍住,我們等會兒再去上廁所」。逐漸拉長等待時間,由五分鐘再到十分鐘再到十五分鐘。在這裡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來延長排尿時間;每天最多憋尿訓練1次;孩子一旦完成約定的等待時間,家長應給予獎勵。
膀胱控制訓練
尤其適合於白天有漏尿的孩子,當患兒排尿時,鼓勵時斷時續排尿,然後將尿排盡,以鍛鍊盆底肌肉。
多獎勵多鼓勵遺尿患兒
當患兒完成以上的各條行為及習慣訓練時,家長均應給予積極獎勵和鼓勵。當孩子出現尿床的時候,家長不應該批評、責罰甚至打罵孩子,我們應該把尿床當作咳嗽、感冒一樣的疾病來對待,耐心地幫助孩子戰勝疾病。
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蔣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