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點讚中國「海綿城市」:街道變綠 能對抗洪水

2020-12-22 海外網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 英國《衛報》2017年12月28日刊登作者海倫·羅克斯伯格的文章,題為《中國「海綿城市」讓街道變綠,以對抗洪水》。

文章稱,上海一小塊地方正在變綠,一條街又一條街。

在臨港地區,人行道邊上種著一排排樹,街心花園和公共廣場種滿了植物。豎在吊車與建築工地之間的規劃圖顯示,新建築包圍在公園、溪流和水景之間。

文章稱,臨港有一項任務。作為上海的「海綿城市」試點區,它正在嘗試一種生態方案,以便在這個長期面臨海平面上升風險的沿海城市,取代傳統的防洪和排水系統。

文章稱,中國水泥森林的迅速崛起導致不可滲透的堅硬路面經常會阻礙水流的自然走向,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海綿城市」概念重點是要建設綠色基礎設施,例如溼地、屋頂植物和雨水花園。

凱迪思中國區水管理主管哈文梅說:「在自然環境下,大多數降雨會滲透到地下或收集成地表水,但大規模堅硬路面的出現破壞了這個過程。現在,城市中只有約20%的雨水滲透到地下,因此打破了自然水循環,造成水澇和地表水汙染。」

在臨港,寬闊的街道都修建了可滲透人行道,可以讓水流進土壤裡。中央隔離帶用作雨水公園,填滿了土壤,種上了植物。巨大的人工湖滴水湖有助於控制水流,建築物也修建了綠色屋頂和水箱。

文章稱,2015年國家提出建設「海綿城市」倡議,16個城市成為試點,之後將擴大至30個城市,其中包括上海。

同濟大學教授李輝說:「首先要做的是儘量保護或恢復自然水系,這是降低水澇風險的自然途徑。例如,在武漢,主要問題是許多河流在建設過程中被填埋。臨港地區有一個好處,這裡仍有大量農田和一個人工湖,有能力在強降雨時蓄存更多的水。」

「過去,人們從水那裡奪走土地。現在,我們需要把土地還回去。」

文章稱,臨港地區可以將新的發明引入城市結構,但改造上海老舊地區則很困難。最近的重建工作包括使用可滲透材料和增加人行道面積,讓地面自然「吸水」。

但增加新的綠色空間很難。李輝說,就連現有的公園基本上也是一個錯失的機會,因為它們通常高於路面,無法為大量水流提供自然通道。最重要的是修建綠色屋頂——上海市政府想要新建40萬平方米的屋頂花園——或逐步改造人行道。

文章稱,到2020年,政府希望每個試點城市20%的建成區具備海綿城市功能,這意味著至少70%的雨水能被儲存、再利用或被地面吸收。到2030年,每個城市要有80%的面積能滿足這一要求。(編譯/盧荻)


責編:朱簫

31228077,.英媒點讚中國「海綿城市」:街道變綠 能對抗洪水,.2018-01-07 03:54:19,.204232,.朱簫

相關焦點

  • 我來說說:新變化 新感受 | 「會呼吸」的「海綿城市」引市民點讚
    這樣的海綿城市建設願景,在我市21.61平方公裡的試點區域內已成為現實。如今,部分住宅區、辦公單位、道路廣場、公園綠地等「海綿城市」建設工程獲得市民的紛紛點讚。綠化帶花木蔥蘢、湖水碧波蕩漾、溼地綠草茵茵,從城市主幹道到街頭巷尾,從居民社區到公園綠地,我市的每個角落都因為海綿城市而悄然發生著變化。市民趙紅梅住在城西區文匯街道,平常喜歡帶著孫子到家附近的西寧湟水國家溼地公園玩耍,對於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改變,她連連稱讚。
  • 百湖之城:中國創紀錄的「海綿城市」,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百湖之城:中國創紀錄的「海綿城市」,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沿著中國中部城市的樊湖路或水果湖街漫步,你很難看到任何大的水泊,除非雨下得很大。位於長江和漢江交匯處的這座地勢低洼的湖北省省會城市,一直以來都容易發生洪水,特別是在夏季季風月份。街道名稱常常是湖泊和水池被填滿的紀念,但在2016年,經過一周的暴雨後,它們再次充滿了水。
  • 俞孔堅:恢復天然河道 建設海綿城市
    俞孔堅:恢復天然河道 建設海綿城市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如何讓城市告別「看海」的困境?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提出要依靠「海綿城市」的思路,建立城市綠色海綿系統,已定型的城市向海綿城市轉型,建設中的新城和縣城應當避免重蹈覆轍,構建起美麗中國的水生態基礎設施,來系統應對雨澇問題。
  • 中國關閉美駐成都大使館,獲德媒點讚,感嘆:時代真的變了
    這件事讓我們看到了世界已經不再是一超多強的局勢,慢慢地,中國也變得強大起來,就像華為一樣,從當初的全面制裁到最後逐漸開拓,立足海外市場,中國和國企不會被美國的制裁嚇到,反而能激勵我們越來越強。中國關閉美國大使館獲德媒點讚7月24日,美國突然對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出手」,要求中方人員全部撤離,頓時引起譁然大波。
  • 【世界水日】2050年全球57億人飲用水短缺 中國海綿城市獲點讚
    例如,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通過森林保護項目以及為鼓勵農民採取環保做法而向其付費,紐約保護了向城市供水的三個最大流域。據估計,如果採用更加綠色的水資源管理做法,全世界農業產量可能增加約20%。與此同時,「綠色」基礎設施還有助於對抗侵蝕、乾旱和洪水風險,同時提升土壤質量並增加植被。
  •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於近日印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旨在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 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斷提升雨洪水回補能力,將 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 2020 年,建成區 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 圖文並茂 連續報導 英媒聚焦中國「十一」黃金周
    圖文並茂 連續報導 英媒聚焦中國「十一」黃金周 2020-10-06 12:52:52   來源:央視網
  • 英媒:研究稱若海平面持續上升 美國海岸線將因洪水頻發而無法居住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導 英媒稱,一項新研究警告,逐漸升高的潮水將「徹底改變21世紀的海岸線」,如果海平面上升趨勢得不到遏制,美國人原本一生中難得看到一次的大洪水可能會成為美國絕大多數海岸線上「每天都會發生的現象」。
  • 合肥路街道投入百萬資金 打造集賢山海綿公園
      在集賢山海綿公園的休閒平臺上,附近居民於曰康正在鍛鍊身體。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這裡以前根本沒法兒上來玩,破破爛爛的,就是一處土山頭。現在一整治,成了我們周圍好幾個小區健身娛樂的好地方了。」12月24日,家住福嶺小區的李文勇感慨道。
  • 發自靈魂拷問:汕頭未來將是「海綿城市」,落雨浸水能成為過去式嗎?
    在全球城鎮化進程中,水是一個城市發展重要的制約因素,缺水喊渴和暴雨內澇並存。如何解決城市「缺水內澇水髒」的難題?中國給出的答案是——建設「海綿城市」。 這一建設理念,也早已列入汕頭的城市規劃中。
  • 1931中國大洪水:漢口變威尼斯,災害人數8000萬 | 歷史
    其以細膩生動的密線木刻版畫和石印畫,以那個時代的技術條件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再現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隨著印刷水平的提升,《倫敦新聞畫報》逐步實現新聞繪畫向新聞攝影的轉換,漸漸以攝影照片取代版畫。畫報初始就對中華帝國表示密切關注,派駐大量畫家兼記者,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國發回了上千張關於中國速寫和幾十萬字的文字報導。
  • 「綠氫」即將迎來春天 英媒:低成本且環保
    原標題:「綠氫」即將迎來春天 英媒:低成本且環保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導路透社倫敦12月11日發表了題為《為什麼綠氫終於得到關注》的報導稱,氫在今年成為首選的未來綠色燃料,各國政府和企業都斷定這種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
  • 中國海綿城市工程建設的九個「千萬不要」
    ------編者:劉波(中國海綿城市及流域管理先行倡導者、反城鄉硬化運動發起人)摘要2016年國內工程界熱火朝天的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各行業摸索著找尋海綿工程的方向。原來進行中的一些工程,也冠上了海綿城市的頭銜。
  • 英媒:中國北方採暖打響「天然氣革命」 對抗空氣汙染
    參考消息網10月5日報導 英媒稱,當凜冽的寒風今年冬天橫掃中國北方時,姚光輝(音)很高興自己可以少幹一種活了,那就是給煤爐添煤。他在北京郊區的小房子一直靠煤爐採暖,而他最不愛幹的活就是在寒冷的夜晚跑到室外,給廚房的兩個大爐子運煤。不過,下個月,60歲的姚光輝只要打開天然氣鍋爐的開關,家裡就會暖和起來。
  • 武漢「上鋪下建」打造彈性海綿城市
    然而,不少城市卻有獨到的心得成為「不澇城」。8月10日,武漢首部《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開始實施,按照這部「法典」要求,以後武漢城市建設中地面必須能滲水、路面必須有坡度、地下45米打造排水「深邃」……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武漢的有利因素在於「天然海綿體」多,但仍然面臨地下水位過高、地下水難滲透等「自然難題」。武漢能否化害為利,讓硬邦邦的地面像海綿般輕鬆吸水、滲水?
  • 英媒:柬埔寨最大港口城市努力擁抱中國客
    這個港口城市彰顯日益緊密的柬中關係正如何改變這個國家。正如中國的援助和投資幫助柬無視西方批評,也把柬經濟更牢固地與中國綁在一起。  這裡是柬最大港口城市,經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沉淪後成為背包客和其他西方人享受陽光、大海和尋歡作樂所在。如今持續流入當地賭場的中國錢已擴大為有望改變這座城市的資金流。開發商們盛讚這裡是「一帶一路」沿線的第一停靠港。
  • 中國首宗海綿城市雨水資源水權交易鑑證書在長頒發
    1月7日,中國首宗海綿城市雨水資源水權交易鑑證書頒發現場。紅網時刻1月8日訊(記者 王婷婷)1月7日,由中國水權交易所確認的中國首宗海綿城市雨水資源水權交易鑑證書在長沙高新區頒發,長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慶年、湖南省貿促會副會長餘炳銳等領導出席。
  • "水城"威尼斯沒水了 英媒:"超級藍血月"惹的禍(圖)
    而英媒稱,缺水的原因竟然是近來備受關注的「超級藍血月」。152年一遇的「超級藍血月」吸引了全球關注,而這百年一遇的奇觀吸引人們關注的同時,還給義大利東著名旅遊城市威尼斯帶來了極寒天氣和低潮,而乾冷的氣候和低潮是導致威尼斯水道乾涸的主要原因。
  • 北京通州建成「海綿城市」
    北京通州在建設之初就規劃了城市的發展方向,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建成一個「海綿城市」,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城市才算是海綿城市呢?海綿城市又有什麼好處呢?而海綿城市的要求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湖、溼地、坑塘、溝渠等「海綿體」不受開發活動的影響;受到破壞的「海綿體」也應通過綜合運用物理、生物和生態等手段逐步修復,並維持一定比例的生態空間。」海綿城市「最主要的意義在於雨洪有效管理,也就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 城市成泥潭澤國 街道變汽車墳場 暴風雨重創美國馬裡蘭州
    美國馬裡蘭州暴雨成災,一個男子救人時被洪水衝走失蹤,水浸發生後一天,夾雜山泥的雨水仍未完全退去,多輛汽被被洪水衝至翻側,部分被困在泥濘中,救援人員出動鏟泥車協助清理。街道變汽車墳場須出動鏟泥車協助清理車輛被衝上人行道,多條道路被沖毀,災民返回家收拾,眼見家園盡毀部分人情緒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