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易從央企國企辭職,看懂這3點,「安穩」才是稀缺資源

2020-12-12 職場火鍋

【此文為職場火鍋7月15日首發WK問答,半天閱讀240萬,全網抄襲太多,導致原創主無法聲明原創,凡是看到署名不是職場火鍋的,都是抄襲抄襲。】

去年吧,我的一個央企朋友,因為受到上司的批評,就覺得待在央企沒意思,大腦皮層就活躍了,找我說要辭職,我根本攔不住。

在這個階段裡,他的大腦皮層裡全是上司對他不好,央企那些好的方面都屏蔽掉了,說啥也沒用。

他自己明目張胆地開始找工作,也不避諱同事,故意氣上司。正好有家私企看他是大央企的主管,就答應接收他,讓他當個什麼總監。他一聽要「當官」,比上司的名銜還響亮,第二天就交了辭職報告,收拾東西回家了。

期間單位上司還託人做他的思想工作。但他已經去私企報到了,只好把辭職報告批了。

前不久,單位電話通知他來轉組織關係,才發現那家私企找不到他了。原來那家私企一共就幾十個人,所謂總監頭銜,就像美髮店裡的理髮師一樣,是個人都報「總監價」。低薪很低,年薪吹的很高,但你掙不出20倍的利潤根本拿不到。

據說,他去私企後,由於水土不服,以前在央企裡當「大爺」,到那裡都是「孫子」,不創造高額利潤就沒有任何地位,最後一算年收入,連央企的三分之一都拿不到,而且啥福利都沒有,連張紙都不好意思拿回家用。後來,也不知道他辭職去哪裡了。

第一,先用客觀數據來說明這個問題,不要輕易從央企(含優質國企)辭職。

根據今年應屆生就業意願統計,央企排名第一(綜合收益高),歐美知名外企第二(年薪高),地方優質國企(性價比高)第三,知名高薪民企(如BAT華為頭條等),第四是日韓外企,等等。

離職比例最低的前兩名是:倒數第一的還是央企,倒數第二是優質國企。

離職後後悔率最高的前兩名還是:第一是央企,第二是優質國企。

在的時代變幻莫測,穩定且長期穩定,反而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你們看國考這麼熱就知道了,有的熱門崗位報名和錄取比例最高為20000:1,兩萬個名校生爭一個崗位。

老百姓90%的都是芸芸眾生,並不奢望大富大貴,只求長期安穩。央企、優質國企像公務員事業編一樣,具有長期安穩性。

第二,從綜合性價比來看,央企、優質國企的綜合收益要高於其他企業。

根據統計數據表面,2018年度全國社平工資中,國企的社平工資大於8.4萬元,私營企業的社平工資不到5萬。

從大概率上來看,國企的社平工資遠遠高於私企。可能有人說,人家網際網路公司和華為等科技公司,人均年薪70萬呢。就算真的這麼高,但不能代表私企整體水平偏低的事實。

我們「解剖麻雀」吧。

某央企,技術骨幹年薪20萬,記住一個事實,當央企員工說我年薪20萬的時候,往往只說他的工資性收入(再多加上年終獎),這個收入不包含補貼、津貼、單項獎、實報實銷的費用、先進獎、項目獎、活動獎等等任何收入。寫篇小宣傳稿件,還有幾百元稿費呢。

打開央企的財務報表:

人工成本預算中,人工成本是員工拿到手的工資的1.6倍到2倍。這個概念懂不懂?央企的員工的總收入,除了工資獎金性收入之外,還有超過60%甚至100%的福利性收入。

比如,正規私企的五險一金,(記住很多私企都不給上社保,或者最低標準上社保),到了央企,可能變成七險一金。多增加了補充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還有一項是企業年金。企業年金大約是工資總額的6%,你繳2%,單位繳4%,一個月高的上千元。

補充醫療保險,舉例,某央企為員工買了4000元一年的,這樣你大病之後,報銷不了的,拿回單位,再報銷95%,也就是說,大病的99-95%都可以報銷了。

打開央企的人工成本結構:

人工成本裡要計提的幾筆費用,這是從工資總額裡計提的,什麼意思?就是從人工成本裡已經列支出來了,就是要反饋給員工身上的。

舉例:教育培訓經費2%-2.5%。央企員工的培訓是很嗨的,不花錢還賺錢,有的送出國培訓一年,這筆錢單位捨得出。你放在私企,老闆不心疼死。

會費2%。這筆錢主要用於,一是過節的生活福利,有的企業逢年過節發東西,簡直要用小車拉。二是文化體育活動經費,企業搞健步走、文體比賽、興趣小組活動,買服裝、球鞋、球具,一年你不用花錢買運動服裝了。平時去遊泳、打羽毛球、打籃球,場地費都是單位給報銷。三是走訪慰問費。你住院了,單位、部門、小組、上司都來慰問,這筆錢都可以報銷。四個慰問金就大幾千元呢。

如果央企、國企,有自己的工廠就更好了,城市擴建,把工廠遷出去,這塊地就給職工蓋房子了,市場價2萬,職工內部房2千。一套房子就抵一輩子工資了吧。

第三,千金難買尊重,萬金買不來一輩子安穩。

以上都是物質化的論證,還是心理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東西呢。

一是事業心和成就感。央企規模大,平臺大,大工程大事業,你想要幹事,有舞臺有機會,人浮於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確實面臨大機會大舞臺的,那些大事業一般都是央企承擔的啊,那些院士、科學家也是從央企實踐中成長起來的。

二是社會地位較高。比不上公務員、事業編,但比其他企業還是要高的。雖然取消行政後,你看央企大型地方國企是不是還有行政化,廳局級、縣處級、鄉科級,有沒有?絕對有的。央企的中層去地方上,是局級的,市長也要出面。是處級的,也和縣長打成一片。

三是尊重感較高。在央企和大型國企裡工作,你是有身份感的,沒人能辭退你。上司即使批評你,也不敢罵你滾蛋。私企老闆真的可以讓你今天在明天就滾蛋的。上司語言重了,你還要反映一下呢,上級還要抓抓他的作風建設呢。

四是長期安穩性。這個是金錢買不來的。看看私企的女性職員有多麼慘就知道了,某東女副總裁懷孕了都不敢告訴東哥,東哥知道了說,你也休息休息吧,給手下讓讓路。國企裡的女性職員,懷孕了就是「娘娘」,哪個上司敢瞪眼,想來就來,想休多久就休多久。有個女生入職後,四年生了二胎,上司換了好幾茬了,她生完二胎,晃晃悠悠來上班了,上司還要給慰問金。單位規定生孩子,某會要去慰問1000-2000元。管中窺豹吧。

綜上分析,總結結論:

無論從客觀實際,還是從主觀感受,央企、大型地方國企,都是就業意願最高的。千萬不能說央企國企不重視人才,真正的人才很多都是從國企一線打拼出來的。央企和國企的薪酬一定不是最高的,比不上知名的外企和民企,但它的綜合性價比較高,長期安穩性較好,這是體制機制的優勢,既適合幹事創業,也適合歲月靜好。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要輕易從電廠辭職,特別是國企、央企等電廠?
    正好有家私企看他是大央企出來的人,覺著素養高,就答應接收他,並且崗位上升不少,第二天就交了辭職報告,收拾東西回家了。 期間單位領導還託人做他的思想工作。但他已經去私企報導了,只好把辭職報告批了。 前不久,單位電話通知他來轉組織關係,才發現那家私企找不到他了。
  • 為什麼不要輕易從國企、央企辭職?
    辭職出來十六年了,一直在民企打工,四海為家、四處漂泊著。你問我後悔嗎?我說後悔,後悔有用嗎?我說不後悔,不後悔什麼呢?看看別人,在職的,拿著5000千多的穩定的收入,夫妻團聚、家庭和美的,享受著天倫之樂,吃喝不愁,輕鬆過著日子;內退的,也有3000多的保障和該有的保險、福利,日子也滋潤著呢。
  • 為什麼說不要輕易從國企辭職?同事親身經歷:這4個錯覺不忍直視
    前不久,有篇網文挺火的,大意是:在某國企年薪30萬的小張,因為看不慣上司做派,被私企老闆年薪50萬挖走,本意是利用小張在國企人脈和資源做生意。小張從國企辭職後,人走茶涼,根本拉不到單子。老闆一點情面都不給,直接降級降薪,小張只能辭職,才明白自己錯把平臺當能力。
  • 為什麼別輕易從國企辭職?過來人親身經歷:別信這4個誤區
    小吳想著憑藉自己的資源和能力,一定可以獎金拿到手軟,單子籤到前任領導眼紅,職位還比前任領導高,於是接下了橄欖枝。本來前任領導還委託同事勸小吳不要離職,但是小吳火速辦理了辭職手續。前段時間,原單位打電話給小吳現單位,通知他們轉移小吳的組織關係,得知小吳已經不在這家公司了。
  • 不要輕易從央企國企辭職,很多人都留言:我不止一次後悔過
    所以當他們的子女在找對象的時候,這些家長們就會要求必須要找一個國企或央企單位的,這樣子,以後兩個人生活才會幸福。其實老一輩的眼光也不是沒有說法的,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呆在國企和央企這樣的單位,這次疫情的影響相對會少一點,而那些個體戶,那些私人企業,這次受到的創傷,應該來說比較大的一次。
  • 為啥說不要從國企辭職?外行人說瞎話,內行人算好這4本「帳」
    作為國企、央企、私企都工作過多年的老HR,眼睜睜看到無數人「勇敢」地衝破「體制」的「圍城」,夢想著一飛沖天,然後衣錦還鄉,「亮瞎」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老上司老同事。告訴你一個殘酷的現實,大多數從國企尤其是央企跳槽的人,都折戟沉沙了,少有飛黃騰達者。有幾個底層邏輯,這裡要說幾點乾貨,直接戳中跳槽人的「盲區」和「痛點」。為什麼不要從央企辭職?
  • 為何說不要輕易從體制內辭職?過來人經歷告訴你:別信這四個錯覺
    網友一 前不久,有篇網文挺火的,大意是:在某國企年薪30萬的小張,因為看不慣上司做派,被私企老闆年薪50萬挖走,本意是利用小張在國企人脈和資源做生意。小張從國企辭職後,人走茶涼,根本拉不到單子。老闆一點情面都不給,直接降級降薪,小張只能辭職,才明白自己錯把平臺當能力。
  • 一個40歲的人給你提個醒:千萬不要輕易離開國企!從這3點講透
    ,不能只看表面基本工資,其隱形福利才是重點國企月薪2500元,確實相比不少社會公司比較差。最後勸你,壓力大,那麼有本事就辭職找高薪工作,要麼咬著牙努力拼搏,儘快提高職位和薪酬。抱怨有什麼用呢?國企分為很多種,有的是央企,有的是地方國企,還分省屬國企、市屬國企等;有的是壟斷型國企,有的是競爭性國企;有的是國企總部,有的是國企在小城市的分部。
  • 一個37歲職場人給你提個醒:千萬不要輕易離開國企,從這4點講透
    對於此,我勸他不要衝動祼辭,也不要輕易離開國企,「衝動一時爽,一直衝動火葬場」,很多時候不能只看工資的高低,而武斷的離職。即使再沒落的國企,很多部門也會有不少名校出身,碩士博士的技術大牛坐鎮,裡面有更多的聰明人和牛人,而創業型公司更多的資源和利益,都被老闆和家族收割了,他們只需要有人給他們做事,把錢賺到手就行,至於你是不是人才,發展得如何,這不是他們關心的,逐漸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剩下的都是一群天天坐等下班,混吃等死的駐蟲而已。
  • 為什麼要從國企央企辭職?因為他們和一般企業,沒區別
    要說國企有什麼不好,小毛病不少,但要說大事,也確實沒什麼。畢竟哪家企業,還沒有點小毛病呢。很多人說,在國企、央企的人不會離職,那是不知道國企央企究竟有多少,更不知道什麼樣的企業就可以稱之為國企央企。事實上國企央企很多,大的幾千上萬人,小的一兩百人都存在,它們被按上了國企央企的名字,不過是因為投資方裡,存在國企央企的資金罷了。這麼一說想必很多人就清楚了,沾點邊的也叫國企央企,又有什麼用呢?工資福利和外面比起來,也好不到哪去,只是相對來說更穩定一些,因為投資人的關係,不敢隨便就垮掉。
  • 央企和國企有什麼區別?
    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央企肯定是國企,但是國企不一定是央企。只要是國有控股的企業都可以稱之為國企,不管這個背後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而只有中央控股的企業,才可以稱之為央企,地方政府控股的企業,只能叫做國企。
  • 國企和央企一些的員工,工資待遇實際並不高。可為什麼不離職?
    有網友問:「國企和央企一些的員工,工資待遇實際並不高。可為什麼不離職?」我在央企工作已有18年,就拿身邊人的事說起,來回答這個問題。幹得好時,工資遠遠高於在國企的收入;幹得不好時,不僅顆粒無收,而且負債纍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位同事辭職養豬,因不懂技術且不善經營,至今窮困潦倒。一位很有本事的同事先做大生意,賠了錢後,到南方種甘蔗,仍收入不行。留在國企和央企工作,有著穩定的收入,就可為三代人——老人、自己、孩子的生活質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 勸你不要輕易辭職!特別是公務員,原因很現實
    身邊有很多同學最近都在問我:自己在公務員單位、國企裡面已經工作了六七年,每月領的三四千的工資,天天的工作日常都是一樣的,感覺自己的未來幾十年都能一眼望到頭,身邊都是80後、70後的老員工,不論是從工作環境還是從升職加薪來說,都不是特別的滿意,該不該辭職呢?
  • 一個35歲職場人給你個忠告:年輕人,不要盲目從國企辭職
    你不會自己給自己點壓力嗎?明明是優勢,非要說成「溫水煮青蛙」,即使被煮了也是因為你自己的問題。辭職不辭職,不是取決於工作是否清閒、工資高低,而是要分析多種因素,不要衝動辭職,不然後面後悔都來不及,況且你現在的清閒工作,還能給你帶來很多好處呢。
  • 央企國企面試,穿衣服要「高大上」嗎,3句話為你解答
    在央企國企面試中,穿衣服非常重要嗎?或者說,所穿衣服的款式、檔次,會影響面試的成績嗎?這方面的議論是較多的,但是很多考生無力買那麼「高大上」的「裝備」去參加央企國企面試,註定面試會失敗嗎,小編在此就針對央企國企面試禮儀相關事項進行介紹。進入國企我們就是職場人員,所以同學們的形象應該是端莊正式的,這樣才更有說服力。所以,在面試服裝的選擇上,職業套裝是首選,並且保持乾淨、整潔。
  • 大型國企、央企布局環保產業的三大路徑
    如果混合所有制企業歸為國企,截止到2017年,國企與民企的垃圾焚燒業績的總份額佔比約為7:3,如果將混合所有制的企業算做民企,則國企與民企的比例約為6:4。在前期高歌猛進的業績前,還是有部分央企高度認識到僅僅依賴施工這樣簡單的商業模式,即便因為PPP獲得短暫的市場增量,也很難為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力和持久轉型的方向。因此,才出現了設立環保公司,聚焦運營能力的部分企業的謀求轉型的情況,而且從水務,有些還擴展到了固廢和農村等新的政府付費的環保運營領域。這個是相當值得鼓勵的,無論是對PPP的健康發展而言,還是對企業本身。
  • 央企和國企的區別是什麼?央企的福利待遇到底好不好
    經常有人問,央企和國企的區別是什麼?央企的福利待遇到底好不好?怎麼才能進入央企工作從而獲得長久的保障呢? 一、央企和國企的區別 1、國企是全民國有制企業的簡稱,央企是中央直屬企業的簡稱。
  • 在穩定的國企工作後,工資低,幹活心情煩躁,到底要不要辭職?
    可是,當很多人在國企幹了幾年以後他們才發現,他們曾經的想法確實是太天真了。在國企發展,光靠一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突然有一天,有的人覺得自己不能繼續在國企待下去了,他們想跳出國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一動才發現,他們的確是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本事,他們已經被各種條條框框限制住了,他們做選擇時並不能再像年輕人那麼自由了。
  • 除非滿足這3點,否則不要輕易「裸辭」
    除非滿足這3點,否則不要輕易「裸辭」臨近年末,除了需要迎接即將到了的春節之外,很多人也考慮著想要換一份工作。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是實行起來卻可能沒有那麼容易,甚至可能遇到處處碰壁的情況。既然想要在春節之後換工作,那大概率春節之前就會選擇辭職,估計很多人更是「裸辭」,不然就沒有時間去尋找新的工作。
  • 這3種工作,再苦再累也不要輕易辭職,熬出頭前途無量
    不能因為太苦太累就輕易不想幹,換行業換公司,沒有好幹的行業,掙錢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就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苦熬,有些事情苦過累過才知道,有苦才知道珍惜才能成長。如果正在從事這三類工作,請不要輕易放棄,可能起初待遇不是那麼的高,也不要輕易的離職,這當你的積累完成之後,可能你一年就能掙回十年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