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重視抓好新文科建設成果豐厚

2020-12-12 中國高校之窗

「要善於積勢蓄勢謀勢,識變應變求變,在創新中求突破,推動文科教育創新發展,構建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學科專業發展新格局,新文科建設才能上水平、上臺階 」。這是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近年來在深化專業改革,提升新文科內涵建設上的經驗體會。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人工智慧時代的發展,社會需要更多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設要從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入手,不能各自為政,故步自封。對此,培養超越現有專業局限與學科局限,專業素養高、學術能力精、綜合實力強、有創造視野的新人才刻不容緩。近年來,我校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價值導向性,堅持立德樹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提高了大學生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他們立足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新文科的改革與發展路徑,打破院系專業之間、學科之間、學科與社會之間的壁壘,不斷優化學科與專業布局,形成五大特色專業集群。其中,藝術類專業群(覆蓋9個專業、相同學科內交叉)、語言類專業群(覆蓋6個專業、相同學科內交叉)、經濟管理專業群(覆蓋6個專業、相近學科間交叉)、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群(覆蓋8個專業、文理學科交叉)、汽車電子與服務工程專業群(覆蓋5個專業、學科內交叉)。他們以新文科理念為引領,創新文科專業「一專多能多元化」的育人模式,突破了傳統文科單一的固化模式,將人才培養的著眼點聚焦在複合型、時代性、融通性、特色化等方面,依據新文科內涵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基於知識結構、能力要求、專業素養有效融合的培養規格,確定了文科專業「一專多能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打破年級壁壘和專業壁壘,構建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實現「一專多能」;通過「分類培養+分類卓越」,實現「多元化」目標。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學校已獲批吉林省本科人才培養改革項目A類1個、B類1個;特色高水平專業2個、一流專業3個;校內培育一流專業6個。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堅持以產教協同共享為途徑,構建文科專業「雙主體」的實踐育人體系,通過企業與培養方案對接、企業與課程建設對接、企業與課堂講授對接、企業與實習實訓對接、企業與科研對接等五種對接形式,實施「2.5+1.5」「3.0+1.0」的實踐育人模式,建立了校企雙主體的實踐育人機制,打破了傳統文科重理論輕實踐的瓶頸,實現從認知實習、專業實習、頂崗實習到畢業實習的全覆蓋。

新文科的顯著特徵就是交叉融合,融合就是互動、創新和突破。為進一步培育文科專業的育人模式,我校以新興交叉學科為依託,構建了文文交叉、文理交叉、文醫交叉、文工交叉的平臺。2018年12月,福祉學科獲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新興交叉學科」,整合了校內醫、文、藝、管、理、法等多個學科資源,形成了「醫養結合、護養結合、管養結合、頤養結合」的多學科交叉融合人才培養體系。以新興交叉學科為輻射,構建了「跨學科、跨專業、跨院校」的「三跨融合」的育人平臺。國際學院通過學科內的交叉融合,打破專業壁壘,構建跨專業的選課平臺,形成「專業+教育」「專業+IT」「專業+國際營銷」「專業+跨境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方向;音樂舞蹈戲劇學院構建了吉林省乃至全國唯一以音樂、舞蹈、戲劇三個專業交叉融合、聯合培養人才的民辦高校,申報的傳承項目《東北秧歌》,成為吉林省唯一入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的高校;藝術學院通過文理交叉,以信息技術為依託,與社會福祉學院共同構建了藝術教育與福祉文化交叉的育人平臺;兒童福祉學院推出《兒童福祉學》特色課程,出版了涵蓋教育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醫學等多個學科的《兒童福祉學導論》,拓展了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內涵和外延;商學院通過經濟學、管理法、理學的交叉融合,成立了吉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吉林省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基地,聯合全國13所高校編寫出版了國內第一部融合管理學、醫學、心理學、信息學等學科的《健康企業管理》國家規劃教材;文學院與理工學院通過交叉融合,成立了「高校中文專業大數據教學研究中心」,也是吉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學校堅持以質量成效提升為目標,推進文科專業多措並舉,進一步深化了教學改革。新文科更加注重內化教育,以文化人,以德養人。2019年,學校啟動了「以培養學生為中心,堅守三條主線」的質量文化建設工程。一是通過統籌規劃、分類施策、提前培育、項目植入,強化專業內涵建設;二是通過賽教一體、研培相長、先進引領、名師護航,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三是通過校內循環、校外循環、評建共促、上下聯動,強化教學質量監控。通過創新抓好新文科建設,學校培養了一批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湧現出中國電影界的一顆當紅新星《我不是藥神》的電影導演文牧野、「全國百優志願者」梁鈳、「全國最佳人氣講師」李超滿、「吉林省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劉偉超、「吉林省十大創業先鋒」陳永利等一大批先進人物;一批「吉林好人」「長春好人」「吉林省百優大學生」「長春市優秀大學生」「吉林最美抗疫志願者」「長春最美抗疫志願者」等先進典型不斷湧現。

今年11月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未來,學校將以區域發展需求為導向,以新變化與新問題為牽引,以學科整合為途徑,構建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學科專業體系,推動傳統文科轉型提升;以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為手段,以交叉複合為途徑,探索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交叉學科,激活文科專業的新的生長點,進一步加快高校新文科創新發展,為全面助推吉林省地方經濟發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紮實理論保障與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賦予新的動能。(通訊員:宮春豔 解克兢)

相關焦點

  •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堅持在創新中求突破 新文科建設成果豐厚
    中國教育在線 訊 「要善於積勢蓄勢謀勢,識變應變求變,在創新中求突破,推動文科教育創新發展,構建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學科專業發展新格局,新文科建設才能上水平、上臺階 」。11月23日,記者在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採訪時,校長呂英華教授在介紹學校深化專業改革,提升新文科內涵建設上取得的成果時信心滿滿。
  • 推進新文科建設:上海師範大學成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
    基地之聲④ || 推進新文科建設:我校成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社科處 上師大社科在線 1周前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研究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文科教育創新發展舉措,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數字人文是國際學術界的前沿領域,也是一個目前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交叉學科,旨在以數字、技術方法介入人文學術研究,促進其學術創新與知識生產轉型。
  • 建設面向未來的新文科
    每所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與新文科建設的時代契機相結合,積極繼承並發揚中華優秀文化與文明,努力成為新時代理論創新的引領者。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談到,經濟全球化、融合發展、國家需求,是新文科建設的三重背景。我們需要對人文學科專業進行重新設計,將中華優秀文化的價值更自然、更深入地滲透到文科教育當中,在新文科建設中彰顯中華文化的內涵。
  • 新文科 新人文 新徵程∣中國傳媒大學「面向未來的新文科建設線上...
    (論壇現場)新文科建設是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任務,此次論壇以「新文科、新人文、新徵程」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中國傳媒大學校長、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副組長廖祥忠教授出席論壇並講話。校內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人文學院(新文科建設研究平臺)相關領導及骨幹教師參加研討。論壇開幕式由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人文學院院長張晶主持。
  • 中國傳媒大學舉辦「面向未來的新文科建設線上高端論壇」
    來自北京語言大學、北京電影學院、首都師範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武漢大學、上海師範大學、遼寧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專家學者出席線上論壇。校內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和人文學院(新文科建設研究平臺)全體人員在明德樓參加了研討。論壇開幕式由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人文學院院長張晶主持,校內外師生近兩百餘人參與了此次論壇。
  •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版《coincidance》!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版coincidenceSHOW TIME!!!「抖肩舞」之前已經有很多高校拍攝過了,有不少學校抖肩舞視頻下的評論裡真誠地@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這就促使我們產生了來拍攝一個自己的「抖肩舞」的念頭。
  • 大力推進新文科建設,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1月23日報導:數字人文國際高峰論壇暨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11月23日在上海師範大學徐匯校區舉行。來自哈佛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博物館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文博機構的數十名專家學者受邀出席會議。
  •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擬轉設民辦學校!
    近日,吉林省教育廳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轉設的公示》信息。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擬轉設為民辦院校。基本上,出資人為民辦企業或個人的獨立學院,最終絕大多數都會轉設為民辦院校。這符合資產的合規性合法性。
  • 【pick me 2020】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系介紹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期待每一位有志青年的到來! —▼— 社會工作專業簡介 社會工作專業創建於2010年,是我國高等院校社會工作專業第一個以「社會福祉」命名的集「本科學歷教育、職業認證教育、福祉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新型優秀教育教學團隊,創辦人是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董事長穆樹源教授
  • 「新時代 新文科:全國藝術類學科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辦
    他表示,2020年是新文科建設的重要一年,上個月教育部新文科教育工作組專門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從共識、遵循以及任務三個方面對新文科的建設進行了全面的部署,藝術門類下的設計學、美術學、藝術學理論以及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五個專業教指委快速響應,大家互相支持、協同,促成了本次研討會。希望大家藉此機會充分對話與交流。
  • 中科大大手筆發展新文科,周忠和院士獲聘人文院長
    中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是中科大「新文科」建設的主力學院,為了推動人文學院發展更上一層樓,中科大近日引進了一個強援,聘請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周忠和擔任院長。、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成果、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 戲劇與影視學:新文科語境下戲劇影視學科發展建設
    2020年11月22日,「新文科語境下戲劇影視學科發展建設——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在四川成都的望江賓館隆重召開。此次會議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四川師範大學主辦,四川師範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承辦。
  • 「新文科」的來源、特性及建設路徑
    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組長、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認為:「2017年美國西拉姆學院率先提出『新文科』概念,他們所闡釋的新文科主要是專業重組,不同專業的學生打破專業課程界限進行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11]類似的表述還有很多。然而,打破專業界限進行跨學科學習絕非美國西拉姆學院的首創。早在1926年,「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一詞便在美國出現。
  • 南寧師範大學:探索新文科建設跨界育人新模式
    在南寧師範大學,有一間計算傳播實驗室備受業界關注。在這裡,新聞傳播專業與計算機專業融合教學,前者把握傳播規律和內容,後者提供高效算法。這是目前廣西區內高校唯一的計算傳播實驗室,也是該校推進新文科建設的代表作之一。
  •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與琿春一中、長春一五零中學建立優質生源基地
    中國教育在線 訊 為促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效銜接,更好地發揮中學與大學雙方人才資源的整合利用,共同致力於培養高素質人才,做好招生宣傳工作,全面提高生源質量,近日,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招生辦分別與琿春市第一高級中學、長春市一五零中學建立優質生源基地。
  • 「獨立學院轉制」公示: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擬轉設民辦本科院校
    2020年下半年是我國獨立學院轉設方案密集出臺的時間段,本期世紀(教育)在線給大家分享的是位於長春的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它的轉設方向很多人都非常關注吉林省獨立學院剩餘情況目前,吉林省還有5所獨立學院,分別是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吉林師範大學博達學院、長春大學旅遊學院。
  •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召開2021年招生工作部署會議
    12月4日,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召開2021年招生工作部署會議。副校長宮春豔、各基層學院院長,各系系主任、招生辦全體人員參加了會議。會上,宮春豔副校長對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2021招生工作作了規劃,她指出,各基層學院在學校新的發展機遇下,要有新謀劃、新措施,要加強專業內涵建設,突出專業特色,加大宣傳力度,建立科學有效的招生宣傳工作機制,建設穩定的、專業的招生宣傳工作隊伍,積極應對新高考改革新政,為學校2021年招生工作作出貢獻。
  • 「新文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傳統文科重視專業培養,專業劃分明顯,學科建設任務清晰,但是人才培養難以博通,容易形成專業壁壘,制約人才全面發展」,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童文勝直言,「在學術研究上,我國文科教育學術原創能力不強,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觀照現實不夠,使得傳統文科在某些領域未能實現超越和創新」。
  • 探索新文科背景下藝術管理學科建設路徑
    如何理解新文科的豐富內涵?新文科建設採取什麼樣的舉措?如何運用新文科理念進行藝術學科的人才培養?新文科視野中的藝術各個學科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是怎樣的?要如何建立健全藝術學科人才培養、藝術學科建設的綜合創新的發展體系?以上種種問題都亟待探討解決。近期,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論壇上,與會學者就藝術管理學科建設展開討論。
  • 理工類高校新文科建設應「特色凸顯、有所不為」
    近十年來,我國理工見長高校在推進「雙一流」建設進程中,學科建設的整體實力與布局不斷優化和充實,一方面圍繞學校辦學特色和行業優勢,既有理工類學科進一步夯實,得到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幾乎所有的理工見長高校都將建設特色新文科作為邁向「綜合性」、促進「雙一流」和改革發展的重要手段,並且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實效。總體上看,我國理工見長高校的文科經過近些年的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