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把飲茶文化稱為茶道,這兩個字才是在中國的正確叫法

2020-12-20 茶藝小壺仙

什麼是茶藝?

「茶藝」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茶藝」的概念包括茶的種植、製作、品飲的技藝等;狹義的「茶藝」概念,僅限於「飲茶之藝」,所論及的內容主要是茶的品飲及與品茶相關的鑑賞茶葉、選擇茶器、泡茶鑑水、衝泡技法、品飲方式、品飲禮儀等。

什麼是茶藝六要素?

張源在《茶錄》中說:「茶茲於水,水籍乎器,湯成於火。」茶、水、器、火是構成茶藝的四項基本要素,如果加上茶藝的主體——人,和茶藝活動的場所——境,則構成茶藝的六要素。茶藝是人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所進行的習茶——選茶、備器、擇水、取火、烹治、品飲的藝術活動。

茶藝主要探討哪些問題?

茶藝主要討論泡茶、品茶的技巧、藝術。 泡茶的技藝主要包括茶葉的認知、識別,茶具的選擇,泡茶用水的選擇,泡茶的方法等;飲茶的技藝包括品嘗、鑑賞茶湯,分辨茶香,品味茶湯的色、香、形、味、韻,以及以茶待客的禮儀等。 泡茶品茶的藝術屬於實用美學、生活美學和休閒美學的範疇。茶藝之美包括境之美、水之美、茶之美、具之美和藝之美。針對具體的茶品,布置茶室、茶席,準備茶器,用最適宜的衝泡之水與合適的衝泡技法來衝泡茶品,聞香、觀色、品嘗滋味。茶藝的學問貫穿於品茗的全過程,涉及內容非常龐雜。

「茶藝」一詞是什麼時候開始廣泛使用的?

關於「茶藝」一詞的產生與廣泛使用,範增平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有比較詳細的說明,早在20世紀70年代,臺灣省回歸傳統文化的風氣漸濃,茶文化復興之風日盛。1977年,一批以婁子匡教授為核心的茶飲愛好者,提出恢復品茗的民俗,有人提出使用「茶道」一詞,但有人認為,「茶道」雖然產生於中國,但已為日本專美於前,如果現在提出「茶道」,恐怕引起誤會,以為是把日本的茶道搬到中國。

另外還有一個顧慮,是怕「茶道」這個說法過於嚴肅,在中國人心中,「道」字特別莊重,認為「道」很高深,要人們很快接受可能不太容易,容易產生距離感。此時。有人提出「茶藝」這個詞,經過討論,大家都同意用這個概念,於是,「茶藝」一詞產生了。

想要了解更多茶文化知識,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茶藝小壺仙】每天介紹最專業的茶葉知識,分享傳統的飲茶文化!有任何關於茶的問題歡迎留言或私信我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李唐年間「茶道」文化傳至日本,在日本茶道包含著多少中國文化?
    即為"茶道",從廣義上講這種茶道是中國古人的一種深刻的飲食文化。但是它又不僅僅如此,在"飲茶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它逐漸與中國的儒、釋、道三家產生融合,吸收了他們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慢慢的"茶道"文化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 中國茶文化: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很喜歡茶,中國的茶道文化源遠流長。家裡來客人,喝茶聊天、聊人生,節日送親朋好友。茶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被稱為美的哲學。每個地方的茶文化是不同的。一起來看下臺灣文化中,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吧。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
  • 中國茶道文化的內涵是什麼,這讓茶在平時生活中具有怎樣的地位?
    提到中國傳統飲品,最為人熟知的除了中國酒之外,就當屬茶葉了。在清朝的時候,茶葉甚至成為了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成為了中國的名片之一,這足以看出茶在我國歷史上的強大影響力。傳說從西周時期開始,周公姬旦便意識到了茶的價值,不過在秦漢時期,茶葉一般被當做藥材來使用,直到魏晉時期,茶葉才逐漸變成了一種飲品,並逐漸流行開來。
  • 喝茶,還得看我中國茶道,日本茶道就往後稍稍吧
    雖未學窮生死訣,人間豈不是神仙中國是東亞地區文化的先祖,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都是被周邊的朝鮮,日本等國所學習,追捧。茶道更是當中最閃亮的一顆明珠之一。在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道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摘要]日本飲茶之風已興起七百多年,才由村田珠光從中悟出『道』來。至千利休時,日本茶道的體系始告完成。中國沒有日本的那種茶道,中國自唐以來,即稱「茶為食物,無異米鹽」。再如織部窯茶碗,是在茶人古田織部( 1544—1615年)的指導下生產的,這種茶碗造型扭曲歪斜,被稱為「馬盥型」。他如「鞋型」、「洲濱型」、「山道口型」、「多舌口型」等茶碗,器形都比較怪,其審美情趣與中國傳統茶具大不相同。不僅如此,用中國的眼光看起來,日本茶道中還有不少難以理解之處。
  • 中國文化中的茶道禮儀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是中國的國飲,認為飲茶利於健康。在中國傳說裡,茶是5000多年前的神農氏發現的,神農氏是農耕先祖,被稱為「三皇」之一。Shennong Shi tasted hundreds of plants and got poisoned.神農氏嘗百草,身體中毒。
  • 日本茶道是日本人藉由飲茶活動的一種修行方式
    日本茶道是日本人藉由飲茶活動的一種修行方式環境包括了自然環境與工作環境兩種。例如益子地區在1980年代就有所謂的「再十年」這樣的宣言,這是益子地區對材料資源不足發出了警訊,1989年還有「益子土無盡藏」宣言,再次對材料資源不足發出了警訊,這都是大量無止境開採所帶來的後果,值得我們。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但是我們接觸過中國的茶文化後,再去比較一下日本的茶文化,就會發現兩者的差異簡直太大了,如果是同一種起源,又或有傳承關係,那麼為何產生了這種天差地別呢?中日文化交流中斷很長時間之後,南宋時期才開始重新交流,宋朝的抹茶經過來華學習的僧人重返日本,鎌倉、室町、安土桃山時期,為茶道形成期。到了江戶時代以後就是茶道的成熟期了。我們按這個時間線索來講述,比較容易看明白些。
  • 為什麼綠巨人又被稱為浩克,哪個叫法才是正確的?
    為什麼綠巨人又被稱為浩克,哪個叫法才是正確的?對於這個問題,如果是漫威資深粉,或者經常接觸漫威的小夥們來說,應該都會覺得這個不算什麼問題,不過對於剛接觸漫威,或者準備入坑漫威的童鞋,可能就會有些疑惑,下面筆者就來簡單解釋一下這個問題吧。
  • 茶道文化的概念和內涵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漢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如,飲茶待人而逐漸形成茶文化。
  • 茶迷的修養|這些國外飲茶文化一定要知道
    雖說茶通天下,但終究一方水土養一方文化,老外的飲茶文化可能跟我們的不太一樣呦。為了有機會和國際友人切磋茶藝時,做個舉止得體的東道主,和十三夷一起來學習老外的飲茶文化吧!日本茶道日本的茶道最先源於我們中國,現在分為了抹茶道和煎茶道兩種,不過茶道一詞特指的是較早發展出來的抹茶道。
  • 茶是我國特有的飲品,唐朝時期飲茶盛行,講究煎茶技巧與茶道
    茶是我國特有的飲品,唐朝時期飲茶盛行,講究煎茶技巧與茶道飲茶在唐朝已成為全國上下普遍風氣,由此講求茶的品種、製作、煎煮,講求茶具的精緻風雅和水質的好壞也就成為嗜茶者勢所必至的要求了。他天資聰穎,有文學修養,尤其擅長茶道。著有《茶經》一書,系統地介紹茶的產地、品種、製作,煎煮時的湯火之候,飲用水的產地以及盛茶的杯盞器具等,是一部對飲茶考索周詳的專門著作。陸羽的名聲廣傳中外,死後世人尊其為「茶聖」。《唐國史補》記載:河南鞏縣以產陶瓷器聞名,店家售賣時,多做「瓷偶人」,即稱其名為「陸鴻漸」。若人們多購買茶瓷器,便奉贈一個瓷偶人。
  • 明治維新150年︱被激活的文化:日本茶道走向世界
    進入明治時期後,原有的上流階層消亡,曾經作為必需的武家禮儀的茶道,自然失去了市場;而商人茶道的弟子來源——都市平民男性,在這一時期他們的關注點自然很難集中於茶道。所以,茶道已經不被男子需要,這為茶道從男性文化朝向女性文化發展提供了條件。加之,如前所述,由於裡千家在教育機構的推動,一些女子學校開始把茶道正式設為教養課程,女子主持和參加茶會,漸成風氣。
  • 傲慢與謙卑的對抗:日本茶道文化裡折射出的日本民族矛盾性格
    日本茶道雖來源於中國,受中華文化影響頗深,但與中國茶文化卻出現了十分不同的樣貌。在日本文化中,茶道藝術具有很高的地位。日本的茶道在演變的過程中,逐漸變成具有日本民族精神的綜合性文化體系。一、茶文化在中國形成,通過佛教傳入日本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日本茶道發展的起源地。
  • 中國茶道理論思想和精神內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茶有德,飲茶人有茶德。茶作為大自然的產物,深得自然的秉性,經過幾千年歷史,茶文化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沉澱下來了優良的茶德(即:茶道精神),具有美好的品性,被歷代人們所推崇。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中國茶道的理論和茶道精神(即:茶德)。
  • 過小年請市民品茶嘗燕窩糕,這正宗的中式茶道,你一定沒有見過?
    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能夠將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現更是寥寥。安徽蕪湖,這樣一場正宗的中式茶道,你一定沒有見過?中國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燻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
  • 原來這6種小點,才是港式飲茶的經典!
    導讀:原來這6種小點,才是港式飲茶的經典!北方人對於港式飲茶的接受度很高,但真正香港人眼中的「飲茶」真相是什麼?茶樓?茶餐廳?傻傻分不清楚?茶餐廳:結合中西飲食文化,吃得到面飯類和菠蘿油、三明治等,是香港人一天三餐都能在此解決的地方,重點是「快」。廣東飲茶這樣來飲茶發源自中國廣州省,起因是賣茶處旁同時有人叫賣點心,便逐漸形成喝茶配點心的習慣。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中國茶業事業的恢復和「文化熱」的興起,以及海峽兩岸文化界人士,尤其是兩岸茶文化界人士之間交流的增多,中國大陸開始出現一種對茶文化關注和研究的自覺,「茶文化」這一新名詞也應運而生,並不斷有專家、學者、研究人員以及其他各界有識之士對其概念、內涵與外延進行闡釋、界定。
  • 超星學習通《中國茶道》章節測試答案
    B、吳覺農C、陳宗懋D、莊晚芳我的答案:B8、【單選題】8 、陸羽在《茶經》中提到茶具有哪種品德()A、性儉B、忠貞C、長壽D、仁和我的答案:A9、【單選題】9、關於「茶道」一詞描述不正確的( )A、茶道是含豐富文化內涵的茶飲質量技術標準。
  • 中醫養生和茶道文化
    你們對茶的歷史文化有過了解嗎?那麼,經常喝茶還會對人身體有哪些健康養生方面的好處,你們都知道嗎?希望通過本次醫師的講解,能夠使你們對中華傳統茶道文化與中醫養生方面的知識有所掌握,並且自願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志願者,向你們周圍的親朋好友傳播自身所學到茶文化與中醫養生知識,讓更多的人在自身文化素養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在身心健康方面掌握更好的養生調理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