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的最後一天了,新舊更替,也意味著春節不遠了。
春節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節日。
忙碌了一年的上班族,和異地求學的學子們,即將開始千裡歸家的熱潮。
滿滿都是大家心底對闔家團圓的期盼。
每年此時,也有很多小夫妻避無可避的為「去誰家過年」而激烈的爭吵。
小佳和老公是新婚夫妻,第一次面對過春節的問題。
他們是大學校友,一個家在兩廣,一個家在湖北,畢業後一起留在讀書的城市工作 ,打拼了五年方才安定下來。
戀愛時,每逢春節很自然的各回各家,待到收假,再各自回到工作地。小佳自然認為,婚後會一切如舊。
誰知,在12306開放訂票之前,老公提出今年要一起回婆家過年,讓小佳留心火車票開售時間,訂雙人的。
小佳一臉懵地表示:咱們都是異地工作的,像原來一樣各回各家,陪父母過團圓年不好嗎?
誰想老公為這事急了,他的意思是:以前沒結婚也就算了,婚後第一個新年,小佳不跟他回去,親戚必然要議論,爸媽會不高興,讓他的面子往哪擱?
兩個人卻為這事大吵了一架,他們吵得很兇,老公氣勢逼人,小佳寸步不讓,倆人連領了不到半年的結婚證都翻出來拍在餐桌上,互相叫板。
其實「去誰家過年」這個問題,對於在本地工作,或是雙方父母在同一個座城市的小夫妻來說,不會成為太大的問題。
但對於小佳他們這樣離家打拼,兩家相距甚遠,只有過年才能回去和父母親人團聚的小夫妻來說,確實是個大問題。
網紅papi醬曾講過他們夫妻即使在婚後,也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
這個方式,我個人很贊同。並認為,對小佳他們這樣狀況的小夫妻來說,是最優解。
但這種方式被很多持傳統觀念的人詬病。
很多人表示:對已婚夫妻分開過年,無法理解,也難以接受。
於是很多和小佳夫婦情況類似,卻堅持兩口子不能分開的小夫妻,也會用其它的方案。
比如,最常見的是:今年一起去你家,明年一起去我家。
或者把假期分兩半,先乘高鐵去你家,在馬不停蹄地飛去我家。
再或者,把雙方父母都接到自己的小家來國家,大家一起團圓。
當下正值婚育年齡的小夫妻,都是80後和90後獨子。
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總有一家父母要孤單冷清的。在外打拼的年輕人,餘生能陪伴父母的日子本就不多,自然不願意落下任何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
而兩地跑,對於假期充足,經濟條件尚可,父母居住地交通發達的情況來說,是一個可以選擇的方案。
這個方案唯一要爭論的,就是先去誰家,畢竟大年三十有人陪和初五初六有人陪,對父母來說還是不一樣的。
把雙方父母都接到小家來,也需要有足夠的條件支撐。
首先是雙方父母都未及年邁,身體健康,能夠承受旅途的辛苦;
再者是小夫妻在工作的房子要能住下這麼多人,而不會尷尬;
還需要雙方父母能相互遷就對方的習慣,接納和親家同住一個屋簷下的不自在。
上面談到的幾種方案,都有不盡人意之處。但至少是建立在夫妻雙方平等的基礎上的。
千千萬萬的小夫妻,都是包容著其中的種種小問題,在用這些方案來調和解決春節的矛盾。
我們回到小佳夫婦的矛盾上,就會發現,他們的矛盾,不在於方案好不好,而在於:小佳丈夫提出的要求,是不平等的。
歸根到底,他認為小佳在婚後就有了陪他回家過春節,給他撐面子的義務。
小佳對父母一年的掛念,敵不過他親戚的議論,他父母的不高興,以及他在親戚眼中的一點面子。
說到底,還是傳統觀念裡:」你嫁給我,就是我家人,就得以我家為先「的糟粕在作祟了。
小佳理應據理力爭,寸步不讓。
去誰家過年?
這個問題只要在互相尊重,足夠平等的基礎上好好商量,兩個人能達成共識,怎麼都好。
有人認為小夫妻不該分開。
但其實,能遇到這個矛盾的,都不是擁有」一碗湯的關懷「的年輕人。
他們小兩口,一整年都守在一起;兩個人卻都是一年半載都見不上父母一面。
既然不能兩全其美,必然要做取捨。
結了婚,並不意味著兩個人要做連體嬰,形影不離。
雖然有很多人接受不了,我還是認為」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是最適合離家工作的小夫妻的過年方式。。
畢竟,這是最簡單,最公平,也最舒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