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到田間地頭開家長會

2020-09-09 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石埠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20年之久一直所處的末位,上升到鄉鎮同類學校第二名;從每年流失100多名學生,到最近一年來回流近300名學生。是什麼力量讓家長和學生「用腳投票」肯定了這所學校?石埠學校的老師們說,這得益於姜勇校長到任後,帶領大家腳踏實地開展「家校社共育」辦學治校理念的實踐。

辦起「家長夜校」

2008年,姜勇剛上任昌邑市圍子街道宋莊初中校長時,就遇到了非常棘手的問題:學生流失嚴重,教學質量也在末位徘徊,社會滿意度低,學校瀕臨撤併。

把脈尋方,對症下藥。通過深入調研走訪,姜勇發現,家校溝通不暢、矛盾突出,一直是制約學校發展的癥結所在。

針對這一問題,姜勇想了一個辦法,在當地創造性地開設了「鄉村家校共育講座」,鼓勵和引導農村的家長參與到學校教學育人工作中來,和老師擰成一股繩,一起教好孩子。

「白天家長們沒時間,那就晚上開家長會;家長們來不了學校,那就把講座搬到田間地頭。」姜勇說。面對一些農村學生家長農活忙、不重視、不願到學校來等問題,姜勇堅持「送教上門」,還成立了鄉村第一個家庭教育家長學校,辦起了「家長夜校」。

剛開始,他的做法也曾飽受質疑。但很快,新穎的形式、實用的內容,姜勇的講座受到了家長們的歡迎和追捧。一個冬天下來,有四位學生家長一直跟著姜勇,聽了他10場講座。姜勇走到哪個村,他們就聽到哪個村。

「不怕您笑話,我之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也不得法,不是放任不管,就是一生氣就拽過來打罵。可是聽了您的講座,我覺得我必須要改變了。」「農村不比城裡,我們要的就是您這樣接地氣的指導活動。」時間一久,這些家長開始吐露心聲,積極配合學校教育。

形成「治理法寶」

為什麼如此重視家庭教育,並能準確找到學校發展的癥結所在?這也和姜勇多年來紮根農村學校的經歷有關。在長期的農村教育研究和實踐中,他清晰地看到了一些農村家庭教育觀念、社會環境對孩子成長的不利影響,也逐漸孕育形成了他「家校社共育」的鄉村學校治理理念,成就了他改變落後農村學校的法寶。

「為什麼這麼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家長的力量?就是為了引導農村家長多和老師交流,多學怎樣支持孩子學習成長,將家校合力擰成一股繩。」姜勇認為,「把學校教育和家庭社會有機結合起來,推進家校社共育,既是鄉村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最美鄉村教育的基石。」

「你對老百姓的好,他們都會銘記在心,有時他們樸素的回饋方式更讓你感動。」姜勇說。有一天,姜勇到集市上買菜,突然,一位50多歲的農村婦女從背後叫住他,說:「校長你忘了?你到俺村兒開過家長會,俺是靜靜她媽!」

姜勇一下想起了那個因為家庭變故一度輟學的孩子,在他的幫助下重新回到學校,後來又考上了高中。「校長,謝謝你,這是俺自家種的,一棵白菜,兩個地瓜,你別嫌棄,就當姐姐送給你的。」這位家長接著說。

這位家長樸實的舉動,一下子戳中了姜勇的淚點。「孩子的家長把我當弟弟、當親人,只是因為我們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也正因有了如此融洽的關係,我們的教育才有可能做好。」

堅持「校長必修課」

2017年,濰坊市教育局出臺文件,專門向全市教育系統推廣宋莊初中家庭教育工作的典型做法。中共濰坊市委教育工委也專門發文號召向姜勇同志學習。到2018年離開宋莊初中轉任石埠學校校長時,歷經十年,姜勇帶領的家校育人團隊,累計行程一萬多公裡,足跡遍布學校轄區的38個村莊社區,作了2600多場大小報告和讀書會,幫助400多名貧困學生完成了學業,學校教學質量也成為當地鄉村教育的一面旗幟,實現了連續七年學生零輟學、管理零投訴、群眾滿意度百分之百的「奇蹟」。

「家訪是校長的必修課。」姜勇說,「去年我家訪了60多個家庭,每個家庭情況雖然不同,但老百姓對孩子的期待都是共同的。」到了具有類似校情的石埠學校,姜勇和老師們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同時,依然開設「新父母講堂」,定期深入農村學生家庭家訪,了解學生和家長的訴求建議,將教育理念送到農家小院,將家長會開到田間地頭。

2018年,昌邑市教體局專門成立了「姜勇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工程導師工作坊」,請鄉村學校的18位校長參加工作坊,進一步帶動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姜勇主持制定了「工作坊校長治校育人量化評價標準」,通過能力展示、學校特色、質量檢測、滿意度測評、經驗推廣等,定期表彰推出優秀校長,讓原本各自為政的鄉村學校「死水」,變成了相互交流學習的「活水」。而這些鄉村校長,也更加堅定了走專業化道路、提升辦學水平的信心。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09日第6版

作者:本報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焦玉棟

相關焦點

  • 姜勇:到田間地頭開家長會
    通過深入調研走訪,姜勇發現,家校溝通不暢、矛盾突出,一直是制約學校發展的癥結所在。針對這一問題,姜勇想了一個辦法,在當地創造性地開設了「鄉村家校共育講座」,鼓勵和引導農村的家長參與到學校教學育人工作中來,和老師擰成一股繩,一起教好孩子。「白天家長們沒時間,那就晚上開家長會;家長們來不了學校,那就把講座搬到田間地頭。」姜勇說。
  • 走在田間地頭,依舊美好
    美好,或許就是走走停停于田間地頭所見的一花一木。這些野生植物,它們的不經意生長,在述說著:看,我多麼頑強,有風雨陽光,我便可以漫無目的地生長」。小時候很愛這田間地頭的野果香,父母也會帶我們來地裡,於是他們勞作,我們小孩就地梗邊扯這些野果吃,童年也因這些而美好。如今,我帶上我的孩子,似乎我不再貪吃這些野果,反而我的孩子也別得像我小時候那樣,滿地的野果似乎可以吃一天,玩一天。花兒,也可以讓孩子們玩一天,開心一天。
  • 永寧縣望洪鎮:「微黨課」到田間地頭
    採訪中,望洪鎮北渠村村民劉中元告訴記者,平日裡村民們大都忙碌在田間地頭,這段時間在搶抓農田水利建設,開展清除雜草、修整田埂的工作,所以平日裡坐下來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而這樣的「微宣講」利用休息時間,用農民們想聽、愛聽、聽得懂的語言,直接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人民的親切關懷送進了田間地頭,也種在了群眾的心裡。
  • 奔走在田間地頭的「平事兒官」
    原標題:奔走在田間地頭的「平事兒官」王中偉(左)在百姓家中調解。「案結事了」四個字看似簡單,做好卻很難。為了將每個案子背後的矛盾化解開,阿城區人民法院阿什河人民法庭庭長王中偉每年驅車上萬公裡,奔走于田間地頭,在為百姓調解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民間微案中,解決他們的棘手糾紛,成了村裡百姓信任的「平事兒官」。阿什河街平安村何某20年前因工受傷,當時在區勞動仲裁處理下得到一次性賠償款結案。
  • 優質稻培訓班辦到田間地頭
    近日,在萬安縣韶口鄉石坵村的田間地頭,來自省農科院的水稻專家舉辦了多場優質稻種植培訓班,該鄉石坵、南乾等7個村的貧困戶和種糧大戶共72人參加。這是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承辦的江西省科技特派團富民強縣工程——優質稻工程產業發展技術升級縣(市、區)巡迴培訓班中的一個鏡頭。
  • 後寮蔬菜基地:菜農田間地頭春耕忙
    戰「疫」中的春天 菜農田間地頭春耕忙 這幾天,東屏街道後寮蔬菜基地的菜農們頂著一絲寒意,熱火朝天地投入到田間地頭,開始新一年的生產勞作,呈現出農忙景象。
  • 「開學第一課」搬到田間地頭
    學生們來到田間地頭幹農活關山初級中學則將「開學第一課」搬到田間地頭,老師為孩子們講解農作物知識,92名學生下地幹農活。
  • 城固小學生走進田間地頭感悟糧食來之不易
    近日,城固縣老莊鎮潘張付小學「厲行勤儉節約,杜絕餐飲浪費」教育活動走進田間地頭,給孩子們上了難忘的一課。老師們帶領學生走進田間地頭,邀請在田間勞作的農民為學生講解稻穀從選種、發芽、育苗、插秧、治蟲除草到成熟收割、脫粒去殼的全過程,並手把手教他們收割稻穀。
  • 惠城蘆洲:黨員幹部齊發力 田間地頭抗旱忙
    為打贏抗旱保苗這場硬仗,將旱情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蘆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開展抗旱保苗、生產自救工作。在鎮黨委的號召下,廣大黨員幹部紛紛亮出身份,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奮戰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用實際行動帶領廣大群眾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切實打好抗旱保苗攻堅戰。抗旱保苗,調運用水,蘆洲黨員幹部奔走在田間地頭。
  • 田間地頭聽民聲解難題
    之所以『遍訪』這些鄉鎮,就是要打破『看材料、聽匯報』的檢查模式,到群眾家裡看實情、田間地頭找問題。」焦作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牛書軍表示。    調研前,為打好「有準備之戰」,走訪組提前備課,熟悉鄉情和村情,整理了貧困村信訪舉報有關情況,釋放出劍指扶貧領域、實施精準監督的強烈信號。    「今年你們處置了多少起扶貧領域的信訪舉報?」
  • 龐家鄉村振興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管春種工作
    為確保糧食和「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龐家鄉村振興服務隊分組分批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耕備耕、節水灌溉、藥肥噴施、麥田管理等情況,積極幫助解決現階段服務村春季農業生產需求。     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  魯網3月24日訊 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雖然給春季農業生產帶來了一些困難,但春耕到春時短
  • 從田間地頭到工廠車間 這堂「大課」入耳入心!
    浙江省組織青年宣講團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課堂講堂,依託縣級融媒體中心、農村文化禮堂等陣地,讓全會精神深入基層。目前,浙江開展各類宣講6000多場次,覆蓋幹部群眾超過1000萬人次。  浙江金華青年宣講團成員 鍾原:作為一名青年記者,只有走下去、沉下去,將黨的方針政策和老百姓面對面地宣講,才能夠更加入心入耳,這樣我們的新聞報導才更有溫度,更貼地氣。
  • 雙城田間地頭變身「大賣場」
    6日,雙城區永發村田間地頭變身「大賣場」,地裡種著黏玉米、水稻、黃瓜、豆角等作物,還有獨具特色的永發稻田泥鰍。家樂福當場採購4000斤茄子,哈爾濱臻心農樂園訂購5000穗鮮食黏玉米,大潤發計劃採購黏玉米、辣椒等農產品。
  • 【人勤春來早】後寮蔬菜基地:菜農田間地頭春耕忙
    【人勤春來早】後寮蔬菜基地:菜農田間地頭春耕忙2020年03月03日 17:23:00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這幾天,東屏街道後寮蔬菜基地的菜農們頂著一絲寒意,熱火朝天地投入到田間地頭,開始新一年的生產勞作,處處呈現出人勤春早的農忙景象。
  • 美食DIY、拔蘿蔔、做稻草人…金山這裡的田間地頭「趣」味滿滿~
    美食DIY、拔蘿蔔、做稻草人…金山這裡的田間地頭「趣」味滿滿~ 2020-12-21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印記】給村民「充電」,枇杷、桔子種植培訓走進田間地頭!
    【扶貧印記】給村民「充電」,枇杷、桔子種植培訓走進田間地頭!11月27日,屏邊縣科協邀請專家到新現鎮馬卡村開展枇杷、桔子種植技術培訓。唐老師深入田間地頭,從枇杷、桔子的生物學特性、對環境要求、土壤改良、肥水管理、花果管理、套袋、整形修剪、病蟲害綜合防治、採收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並實際操作,就日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村民進行交流,分享經驗,提出具體建議及管理細節。
  • 感受扶貧力量 這堂特殊的思政課「連」到了田間地頭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儘管工作忙碌,他仍然通過錄製視頻的方式在「雲端」開講,將思政課堂連線田間地頭,讓同學們身臨其境感受扶貧的力量。「駐村工作繁重,離家又比較遠,但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能為祖國的脫貧攻堅事業付出一份力量,我無怨無悔。」陳子琛在視頻中說。「希望南醫學子繼續發揚扶貧精神,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 藏在田間地頭的「天然鈣庫」,不花一分錢,鈣是菠菜的3倍
    藏在田間地頭的「天然鈣庫」,不花一分錢,鈣是菠菜的3倍。在農村的田間地頭裡有一種野菜,葉子很大,綠油油的,人們把它叫做「大葉菜」,學名叫野莧菜,這種野菜是可以食用的,而且營養還非常高,也可以入藥,有很好的清熱解暑、潤腸通便、補鈣等作用。
  • 【脫貧攻堅她力量⑫】聊城高唐杜立芝:「田間地頭是我人生的舞臺」
    「我和農民有感情,我最高興的事就是到田間地頭,解決老百姓的困難,讓老百姓輕輕鬆鬆種地,快快樂樂收穫。能為大家做點兒實事,我心裡踏實。」尹集鎮孔張村的婦女孔合俊在外打工,後來回家鄉,用打工積攢的錢流轉了1000畝土地,成立了家庭農場。在杜立芝的建議指導下,種了毛豆、小麥、玉米,還種植了杭白菊、玫瑰等。
  • 桃江縣牛田鎮:把人大代表活動組織到田間地頭
    早上7點多,二十多名人大代表比原定時間提前了近一個小時到了河邊,經過簡單的動員和任務劃分後,便一個個拿起鐮刀、鋤頭、割草機等各式各樣的工具開始了除雜草的勞動。「這樣的活動就是為群眾幹點實事,幹就得實實在在幹點成效出來!」觀莊村人大代表肖躍光提著一捆雜草邊走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