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國有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政策解讀

2021-02-19 很雜很雜的知識庫

2021年1月11日,市政府第8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大連市國有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將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前置到土地出讓前完成,使地下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同時降低了企業投資風險和運作成本,進一步優化了我市營商環境,有利於實現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的協調發展。

一、起草背景

2020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就加強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要做好考古工作。2018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8〕54號)中規定「完善基本建設考古制度,地方政府在土地儲備時,對於可能存在文物遺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不得入庫」。在土地儲備入庫前依法完成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屬於國家頂層設計,同時國內許多城市包括我省瀋陽市已經按照國家政策精神,研究出臺了關於考古前置的地方配套政策,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二、起草過程

為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精神,按照市領導的批示,市文化和旅遊局認真研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在借鑑鄭州、南京、成都、瀋陽、廣州、西安等地區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組織起草了《管理辦法》,先後兩輪徵求了各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和相關委辦局意見,同時通過市政府網站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組織了專家論證和座談會,並通過了市司法局合法性審查。

三、主要內容

《管理辦法》全文共十九條,現就主要內容說明如下:

(一)本辦法適用的範圍。本市行政區域內國有建設用地出讓或劃撥前,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的,適用本辦法。

(二)考古調查勘探的範圍。包括五類情況:一是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二是地下文物埋藏區內;三是建設項目區域化評估評審區域內;四是在生產建設中發現文物的區域;五是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以上地塊。

(三)考古調查勘探業務實施主體。由國家文物行政部門頒發考古發掘資質的單位或省級文物行政部門頒發考古勘探資質的單位實施。

(四)考古工作流程。一是考古調查勘探申請,由申請單位提前向市文物行政部門申請。二是考古調查勘探的條件,申請單位應當提供的邊界樁點、土地清表、權屬問題等條件。三是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的實施,對考古申請批准意見、工作時限、考古勘探或發掘報告、組織專家驗收等進行了明確。四是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結果的運用,以市文物行政部門出具的意見書,作為申請單位辦理後續用地手續的必要條件。

(五)考古調查勘探發掘費用保障。政府徵轉用地由所在地的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承擔;政府儲備用地由承擔土地儲備任務的單位支付;以劃撥方式進行建設的地塊,由用地單位承擔。

(六)本辦法適用範圍之外的情況。針對本辦法實施前,已出讓或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且涉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或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地塊,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在開工前仍要進行必要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其考古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相關焦點

  • 《關於國有建設用地考古勘察發掘前置工作的實施意見》解讀新聞...
    為統籌做好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利用,助力「文化濟南」建設,近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國有建設用地考古勘察發掘前置工作的實施意見》。為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情況,我們邀請到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市文物局局長郅良;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文物局副局長於茸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對《意見》進行解讀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先考古,后土地供應」!濟南國有建設用地考古勘察發掘前置工作的...
    近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國有建設用地考古勘察發掘前置工作的實施意見》。6月24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意見》進行解讀。發布會上,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市文物局局長郅良介紹了《實施意見》的有關情況。
  • 濟南出臺考古前置工作新政,三類區域在建前必須進行考古調查勘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日前,濟南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國有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工作的實施意見》。在24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三類區域必須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第三部分工作程序,包括六個方面:一是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作業的主體,調查勘探工作由具有國家文物局批准的考古發掘資質或者省文物局批准的考古勘探資質單位實施,發掘工作由市考古研究所實施。二是考古調查勘探的申請,由土地熟化主體向同級文物行政部門提出。三是考古調查勘探的條件,明確了申請單位應當提供的邊界樁點、土地清表、權屬問題等條件。
  • 濟南:佔地2萬平方米以上的土地供應,均需進行考古調查勘探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4日訊 今天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濟南市文物局局長郅良;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濟南市文物局副局長於茸就《關於國有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工作的實施意見》的相關政策情況進行發布並答記者問。
  • 平邑積極推進考古前置|確保文物安全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有關法規文件要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2020年11月24日,臨沂市政府印發了《關於推進國有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工作的實施意見》。
  • 考古工作成果豐碩!十三五時期,濟南發掘出土文物1200多件
    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4處,國有館藏文物20餘萬件,是名符其實的文物大市。在25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十三五」以來,濟南考古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一是考古調查勘探為保護地下文物打下堅實基礎。第一,積極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配合工程建設和文物保護規劃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工作。
  • 當前南方基建考古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楊一平)
    三、配合基建考古工作經費落實面臨的困難及對策目前,配合基建文物保護的程序一般是由省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出具初步的文物保護意見,在此基礎上由指定的考古發掘機構委派專業人員對建設用地進行初步調查後,按照國家文物局頒發的定額標準編制預算。相應的考古勘探經和發掘經費確定後,由考古發掘機構按照預算   金額同建設單位協商最終的文物保護經費。
  • 全省率先出臺政策!濟南將考古環節設置在土地供應前
    6月24日上午,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濟南市政府已於近期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了《關於國有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工作的實施意見》。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郅良介紹,為貫徹落實中央、省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相關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土地資源市場配置,建立基本建設考古制度,推進文物保護和城市發展協調共贏,根據文物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濟南實際,濟南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國有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工作的實施意見》。
  • 鼓勵開發文創產品,推進考古前置改革——解讀《關於加強文物保護...
    統籌發展與保護:突出規劃管控,推進考古前置改革對於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文物保護的永恆課題,《實施意見》秉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理念,探索新時代道路:突出規劃管控,健全完善考古工作制度,推進考古前置改革。
  • 【政策解讀】《廣州市工業用地項目土地利用績效評估辦法(試行...
    【音頻解讀】《廣州市工業用地項目土地利用績效評估辦法(試行)》的政策解讀   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根據《廣州市政策文件解讀工作實施辦法》(穗府辦函〔2017〕313號),對發布的《廣州市工業用地項目土地利用績效評估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的解讀材料如下:  一、《辦法》出臺的背景和依據是什麼?
  • 濟南國有館藏文物達20餘萬件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濟南市共有8項考古發掘獲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數量之多僅次古都西安。「十三五」期間,濟南市考古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濟南考古工作積極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配合工程建設和文物保護規劃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工作。先後組織國家、省、市考古勘探42項,總勘探裡程500餘公裡,勘探地塊面積600萬平方米,發現或複查文物點116處,既保護了地下文物,又促進了經濟建設的發展。
  • 關於《廣州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實施辦法》的政策解讀
    一、修訂背景和必要性2015年3月,我市出臺了《廣州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試行辦法》(穗府辦[2015]11號),首次在總體原則、規劃管理、供地管理、供後監管等四個方面為全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促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支持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
  • 【音頻解讀】《廣州市工業用地項目土地利用績效評估辦法(試行...
    【音頻解讀】《廣州市工業用地項目土地利用績效評估辦法(試行)》的政策解讀   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根據《廣州市政策文件解讀工作實施辦法》(穗府辦函〔2017〕313號),對發布的《廣州市工業用地項目土地利用績效評估辦法
  • 南京出臺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工作管理辦法
    為確保人居土壤環境安全,自2019年1月起,江蘇省南京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依法要求土地使用權人對相關建設用地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並試行調查報告評審工作。南京市生態環境局與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互配合,經評審符合用地條件的地塊才可上市交易,保障了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的環境安全。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處劉琉介紹:「2019年的管理實踐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主要是調查單位水平良莠不齊,過度調查、報告質量不高,各土地運作主體對場地調查要求不清楚等。」
  •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三)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3、《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4、《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   5、《《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規範(試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17
  • 2011年度七臺河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一)計劃編制的目的  為有效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科學安排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規範(試行)》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規定,制定本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 鎮江市市區工業用地轉讓管理辦法(試行)【2011年】
    鎮江(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市市區工業用地轉讓管理辦法(試行)  鎮國土資規發〔2011〕2號  第一章 總 則
  • 蕭山區規範工業用地管理政策發布,詳細解讀看這裡
    昨天,蕭山區出臺四個工業用地相關政策和一個安商穩商工作機制,這些政策機制對於推進蕭山工業經濟發展意義重大,通過對工業用地「拓新量,穩存量」,實現我區工業經濟的「提質量,擴總量」。政策二:《蕭山區規範工業用地二級市場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蕭政辦發[2020]42號)《實施意見》通過產業導向、達產履約監管等限制條件和程序,保工業用地存量,引導土地資源向高質量發展的工業企業流動
  • 綏稜縣2018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有效實施綏稜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根據《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規範》(試行)(國土資發〔2010〕117號)文件精神,綏稜縣國土資源局結合土地利用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制定了綏稜縣2018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