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立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2020年高考命題秉持「立德樹人、服務選材、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增強德育時代性,將疫情防控內容巧妙融入試題,突出文化立意和能力立意,傳承民族文化,弘揚中國精神,體現『以考育人』『立德樹人』,彰顯鮮明素質教育導向。從高考對中學教學的反饋來看,以下四點顯得尤為重要。
加大回歸教材和回歸課堂的行動力度,體會重基礎和友好性
2020年高考命題重點考查教材主幹知識、採取分步設問方式提升學生做題的感受度和體會試題的友好性。在語文試題中有的閱讀材料與課文作者相關,使學生感到親切、熟悉。化學重點考查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無機物的製備及其應用、實驗基礎與科學探究、有機合成及應用等主幹內容,使基礎知識紮實的學生更有獲得感和成就感。如何讓學生體會試題的友好性和做題的獲得感呢?學科教師要積極踐行新課標理念,重視教材內容,回歸課堂本質,夯實基礎知識,做到教材無盲區。高三備考要把握好新高考備考方向,要強化教材備考,從忽視基礎知識和重視教輔的備考思維上轉向重視教材基礎知識和教材備考的新思維,讓學生真正走進教材,全面掌握基礎知識。
加大學以致用和活學活用的結合力度,體會考能力和發展性
2020年高考,一是強調了考查學生關鍵能力,聚焦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和關鍵素養。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中,近半要求學生以應用文文體完成,如發言稿、演講稿、書信、主持稿等,體現學以致用,要能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提供助力;二是多學科均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三是體現學科知識整合,凸顯活學活用。有鑑於此,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是要引導學生走向問題型學習,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二是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圍繞問題開展討論、對話學習活動,學會相互質疑和交流,敢於發表自己見解,逐步形成高質量的思維品質和能力,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三是要指導學生掌握高級思維學習方法,培養高級思維能力。
加大生活事件和社會責任的融合力度,體會拓視野和時代性
2020年高考將重大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體現時代特色和發展成就,一些考題聚焦於個體對社會的責任與價值,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心懷家國。如高考生物試題有機融入新冠肺炎疫情素材,從措施、原理以及疫情所致的生活方式改變和影響等方面進行考查。由此看出,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是要引導學生關注科技創新動向,關心時代發展成就,讓學生不僅關注書本知識,還要與時俱進,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二是引導學生關注人類未來,拓展課程視野、國際視野,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
加大素材選取和體美勞教育整合力度,體會查全面和素質性
在考查方式上,通過選取能夠融合學科內容的素材,2020年高考命題將體美勞教育的引導和考查內容、要求、情境有機結合,自然呈現在試題當中。如對體育健康意識的考查,主要是通過創設與體育運動相關的情境,增加現場感和真實感,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是要強化全面德智體美勞的和諧成長意識;二是在各科教學中要創設與勞動、與體育、與人類優秀作品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研究其蘊含的原理,培養健康意識、勞動意識和審美意識;三是著眼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不僅關注高考考試科目的學習質量,更要關注高考科目所蘊含的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提升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27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