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功老兵隱姓埋名36年!他說的這句話令人動容...

2021-02-07 人民網

「老爺子,這一輩子後悔過嗎?」

「不後悔!打那麼多仗,我那麼多戰友死了、殘了,我還活著!」

「幾十年了,沒人知道你是上甘嶺戰役的英雄,遺憾嗎?」

「我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國家和人民也給了我不少,沒得啥子遺憾的。」

這段跨越了時空、跨越了生死、跨越了榮辱得失的對話,發生在7月3日。對話的主角叫蔣誠,一位說話都不利索的91歲老人,現居重慶合川區隆興鎮廣福村。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在上甘嶺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用鮮血和無悔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七月三日,合川區隆興鎮廣福村,著一身綠色衣褲的蔣誠在老伴攙扶下散步。

初心

解放全中國

白髮、禿頂、滿臉老年斑,喘著粗氣的他即便拄著拐杖,挪動小碎步都會全身顫抖,這就是現在的蔣誠。

唯一稍顯他老兵印記的,是他那條肥大、破舊的綠軍褲,只是到處都是縫補的痕跡,尤其是膝蓋處,補在內裡的補丁都已外露。

然而,就是這個看起來顫顫巍巍的老人,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在右腹部腸子被炸出體外的情況下,以重機槍殲敵四百餘名、擊毀敵重機槍一挺,並且奇蹟般地用機槍擊落敵機一架,榮獲一等功一次,後又獲三等功一次。

64年前,他退伍復員回到偏遠的家鄉,以普通退伍軍人身份參與地方建設。

31年前,因為地方志的修撰整理史料,當年的「立功喜報」重見天日,他也因此成為「全民職工」。

只是,那一年,他年逾60,距他立功受獎已過去了整整36年。

如今的他口齒不再清晰。只是,說起曾經的戎馬倥惚,他的眼神依舊會霎時閃亮。

7月3日,合川區隆興鎮廣福村,蔣誠說起擊落那架敵機時的細節,眼神有光。

蔣誠生於1928年,整個青少年時期都是在戰火與動蕩中度過。入伍前,蔣誠全家僅有「土二畝、佃房二間、牛一頭」,這麼點家當,卻要養活父母、兄嫂、弟、侄等七口人。

1949年12月,在解放成都的隆隆炮聲中,21歲的蔣誠加入解放軍。

「解放全中國!解放全中國!」採訪中,大部分時間由蔣誠的家人和村幹部介紹情況,坐在一旁、耷拉著腦袋似乎半睡半醒的蔣誠,突然睜開渾濁的雙眼,一邊用拐杖使勁地頓地,一邊嘴裡含糊地以濃重的重慶方言反覆嘟囔。

「解放全中國!」或許,這句話正是蔣誠當年入伍時最樸素的初心。

執念

消滅所有敵人

蔣誠入伍後成為11軍31師92團1營機炮連戰士。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1951年1月,蔣誠所在部隊編入志願軍第12軍建制,並於3月由長甸河口入朝參戰。

也就在入朝參戰的3月,時年23歲的蔣誠被火線提拔為機炮連副班長,與戰友一道,扛著他心愛的機槍,唱著「雄赳赳氣昂昂」的軍歌,跨過了鴨綠江。

記者輾轉找到的蔣誠士兵檔案顯示,入朝不足1年,蔣誠便在「一九五二年六月於朝鮮金城由張雲介紹入黨」。

時隔近70年,蔣誠在異國的戰場經歷了怎樣的血火考驗,才能在1年內實現火線提拔、火線入黨,已無法找到當初的見證人,而他本人也無法清楚敘述入朝參戰後的種種過往,但戰史卻忠實記錄了蔣誠所在部隊經歷的連番血戰。

據《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史》等史料記載,1951年4月22日至1951年11月,蔣誠所在的12軍先後參與第五次戰役、金城防禦作戰等大小戰鬥400餘次,並重創土耳其旅。

「就是不停打、打、打!要消滅所有敵人!」從蔣誠勉強可辨的話語裡不難發現,「消滅所有敵人」六字,貫穿了他所有的朝鮮戰場記憶。

1952年10月,入黨4個月後,蔣誠迎來了永生難忘的上甘嶺戰役,也正是在這場震驚世界戰爭史的殘酷戰役中,他獲得了一個中國軍人的至高榮譽。

1952年11月1日,蔣誠所在的12軍開始投入上甘嶺戰役。彼時,在上甘嶺負責第一階段戰鬥的志願軍第15軍45師,已在短短半個月的血戰中拼光了5600餘人。蔣誠與戰友們,就是在如此殘酷的戰況下衝上火線。

「我小時候最喜歡問爸爸打仗的事,他每次都是嘆氣,隨便說幾句就低頭不作聲了。」蔣誠的三子蔣明輝回憶,父親年輕時一般不主動提及那場戰爭,反而是在神智、口齒都不太清的最近半年,會經常嘮叨大家都聽不懂的戰場情況。

英雄老去,青史猶存。12軍戰史清楚地記載,1952年11月8日,蔣誠所在的92團到達上甘嶺,旋即被上級要求3天準備,11日發動反擊。

彼時,上甘嶺537.7高地已陷入最危急境地,該高地4個連日血戰後,僅剩24人退守七號坑道,並且連續11天斷水斷糧。

蔣誠所在的92團,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站上了朝鮮戰場最危險的火線。

就是在這場事關整個朝鮮戰局走向的殘酷血戰中,蔣誠創下了奇功,以手持輕武器擊落敵機一架。

「一架敵機要轟炸我們,它衝下來,我就打它的頭;它飛過去,我就打它的尾巴……」神智、口齒已不清的蔣誠,說到擊落那架敵機時的細節,卻表達得異常清楚。

按照蔣誠的回憶,當時突遭敵機轟炸時,作為機槍手的他,在戰友們都在緊急尋找掩蔽時,扛著機槍跳進了一處深坑。

「我站在溝溝底,把機槍架在溝溝上頭,就開始打,也不管打不打得著。」老人雙手不停顫抖著比劃,那一刻他的眼神無比閃亮。

傳奇

一人殲敵四百餘人

比蔣誠的回憶更具說服力和震撼性的,是他的立功受獎說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於上甘嶺戰役中,配合反擊堅守五三七點七高地戰鬥裡,該同志發揮了高度的英勇頑強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帶領班裡在嚴密敵炮封鎖下,熟練地掌握了技術……擊落敵機一架……」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份立功受獎說明裡還詳細地記載了一項在整個人民軍隊戰史上都堪稱奇蹟的輝煌戰果:「以重機槍殲敵四百餘名,擊毀敵重機槍一挺,有力地壓制了敵火力點,封鎖了敵運輸道路……」

「我是他弟弟,但我真的不知道,他居然有殲敵四百多人的戰績,要不是親眼看到這些檔案記錄,我都不敢相信。」年屆80歲的蔣啟鵬看著泛黃的檔案,感慨萬千。

往事並不如煙,即便是相隔半個多世紀,從這份早已泛黃的立功受獎說明字裡行間中,仍能感受到那場戰事的慘烈。

也正是在這場戰鬥中,蔣誠身負重傷。

「他原來說過,腸子被打穿了,他就自己把腸子揉進去,還要打!」蔣誠的老伴陳明秀說起這些時,嘴角仍會止不住地抽搐。

在蔣誠右腹部,赫然有一道6釐米的深凹進去的傷疤。無從猜度蔣誠在腹部出現開放性傷口,腸子都流出來的情況下,是以怎樣的悍勇把腸子塞回體內,又是以怎樣的堅毅,裹傷再戰。

但他的立功受獎說明,直接證實了這一驚天動地的細節:「……身負重傷,還不願下火線,配合步兵完成了任務,對戰鬥勝利起了重大作用。」

此役畢,蔣誠被授予一等功,通令嘉獎。

只是,如今的蔣誠,在低頭摸過自己那道傷疤時,只會憨憨地笑說一句:「我打的敵人還多些、還多些……」

復員

退伍返鄉當農民

1953年12月,一等功臣蔣誠升任志願軍第12軍31師92團1營機槍連班長。

隨著朝鮮戰事結束,1954年,在朝鮮戰場徵戰4年的蔣誠隨部回國。

據浙江省《江山市志》記載,回國後的31師駐地正是江山市。因各部營房緊缺,1954年5月,華東軍區指示全區所屬部隊儘快著手興建各自的營房。

蔣誠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建設中,再立新功。

「班長、黨員蔣誠同志是上甘嶺戰役中的功臣,他在這次營建任務中,保持和發揚了過去的榮譽,表現得吃苦耐勞,肯鑽研技術,對工作負責,真正起到了一個班長的作用。」這是當年組織上對蔣誠的總體評價。

而在「立功事跡」一欄,甚至用了洋洋灑灑近500字,細緻記錄了蔣誠的功績。

蔣誠負責的是鋪夯石工作。在「不顧疲勞、埋頭工作」的鑽研下,他從每天鋪不了合乎要求的5平方米,激增到每日保質保量鋪設12平方米,而這是「兩個人一整天的工作定額」。

1954年12月,蔣誠因貢獻突出,再獲三等功。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部隊嶄新的營房建好了,蔣誠卻沒來得及住上一天,就於1955年2月10日復員退伍返鄉。

士兵檔案顯示,蔣誠退伍時帶回家鄉的只有5樣物品:便衣一套、鞋襪各一雙、毛巾一條、肥皂一條、布票16尺。

回到家鄉,這個在血火戰場上悍勇無比的英雄,重新成為了一個農民。

「我們就曉得他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不曉得他立過那麼大的戰功!」蔣誠64歲的親侄兒蔣仁先,對於伯伯曾經輝煌的歷史,也是一無所知。

七月三日,合川區隆興鎮廣福村,蔣誠和他的紀念章。

「爸爸的幾個獎章我看過,但都是紀念章,沒看到軍功章。」蔣明輝如是說。

即便是記者窮盡了各種可能的方式全力搜尋,但蔣誠從1955年2月退伍到1964年4月這近十年的履歷,皆屬空白。

「就是當農民唄!」陳明秀一語道破,原來復員返鄉後的蔣誠,壓根沒有找過任何部門,而是完全以一個普通農民身份務農,閒暇時參與修建鐵路等。

「爸爸性格好,話很少,總是沉默,不與人爭。」蔣明輝幼時的記憶中,父親總是像山一般沉默,沒有任何人想到,他曾是共和國的一等功臣。

直到1964年4月,蔣誠因有一手拿手的蠶桑養殖技術,臨時到隆興鄉從事蠶桑工作。而這份臨時性的工作,他一幹就是24年。

整整36年的時間裡,曾經上甘嶺戰役的一等功臣,就這樣以最樸實的方式,安心務農,靜靜勞作。

傳承

兩代人默契的「父債子還」

復員返鄉後的數十年間,蔣誠把自己的蠶桑技術傳遍了十裡八鄉,經常一出門傳授技術就是四五天不回家,這也使得他連前妻去世都沒見上最後一面。

1983年,蔣明輝眼中「山一般沉默的父親」,幹了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說實話,那件大事,當年差點把我壓垮。」時至今日,已是51歲的蔣明輝回憶此事,依舊眼神複雜甚至略帶痛苦。

1983年冬,當地決定修建隆興鄉到永興鄉的道路,自認有些修建技術的蔣誠,居然拋下蠶桑技術員的活不幹了,主動請纓牽頭修路。

上世紀80年代初的鄉村修路,絕不是什麼包工程賺錢的概念,牽頭人沒有報酬,修路的也全是本地村民,然後按工分兌現工錢。

路修到一半,錢沒了。村民們放下鋼釺撿起鋤頭,跟蔣誠扭捏地表示想回家幹活了。向來不怎麼抽菸也寡言少語的蔣誠,據說當時連抽三根煙,末了扔下煙屁股,甕聲甕氣地說了一句:「大家繼續幹,錢我去想辦法。」

蔣誠話極少,一旦他開口,那就必定是一個唾沫一個釘,大家聞言又篤定地放下鋤頭撿起了鋼釺。

很快,工錢來了,甚至連每天的工分標準也沒降低。修路工程得以順利推進,直至完工。

「8年後,爸爸把我叫到跟前,告訴我,當年修路的錢,是他以個人名義向農村信用社貸的款。」看著父親嚴肅而又閃避的眼神,蔣明輝心頭一沉,直愣愣地問了一句,「貸了有多少錢?」

「應該有2400多塊……」蔣誠的話,如巨石砸在蔣明輝心頭。

那一年是1991年,蔣明輝年僅23歲,參加工作3年省吃儉用才存了1000多元。而在蔣誠貸款時的1983年,2400元更是一筆「巨款」。

「父債子還……」父子倆沉默許久後的第一句話,竟然是一模一樣的這句「父債子還」。

彼時,蔣明輝有一個已經談了3年多的女友,正籌劃著結婚。面對這樣的情況,蔣明輝不敢對女友說,偷偷把自己的房子賣了換得400元錢,住進了集體宿舍,然後又借了一部分錢,才還掉了這筆貸款。

如此大事自然瞞不住,女友質問蔣明輝原因,他只是反覆念叨「那是我爸的名字貸的款嘛,父債子還嘛,天經地義嘛」。

「錢一分沒得了,房子也沒得了,你還想結婚?我看你是腦殼昏!」女友一氣之下,遠赴重慶主城打工去了。

事後,蔣明輝還是靠著真情感動了女友,兩人最終喜結連理。但是,因為沒了房子,婚後的小兩口只有住進了女方家中。

「在農村,我這種情況叫倒插門。」蔣明輝坦言,這些年他為此忍受了不少風言風語,「但沒啥後悔的,父債子還,天經地義。」事隔28年,蔣明輝的回答,依舊是當初的那幾句話,原來時間不曾改變本心。

「爸爸話少,但跟我們幾兄妹說話時,說得最多的就是『老老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蔣明輝繼承了父親沉默寡言的性格,更繼承了父親低調踏實的作風。

事實上,蔣明輝兄妹五人,除他自己當年因為招工擁有城市戶口外,其餘兄妹至今仍是農村戶口,包括後來退伍回鄉的大哥蔣仁君。

「送我去部隊前,爸爸只交代我3句話:當兵就要準備犧牲;在部隊嚴格要求自己;不要給組織添麻煩。」蔣仁君回憶。

信仰

「國家」二字永遠高於一切

1988年,埋首鄉野36年的一等功臣蔣誠,毫無徵兆地迎來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一份陰差陽錯塵封了36年的《革命軍人立功喜報》,因為一個極其偶然的因素被發現。

屬於蔣誠的被塵封了三十六年的《革命軍人立功喜報》(複印件)。

那一年,原合川師範學校校長王爵英負責修撰《合川縣誌》,查找檔案資料時發現一份《革命軍人立功喜報》。

《喜報》載明:「貴府蔣誠同志在上甘嶺戰役中,創立功績,業經批准記一等功一次,除按功給獎外,特此報喜。恭賀蔣誠同志為人民立功,全家光榮。」

對原合川縣而言,這是一份珍貴史料。但王爵英發現,這份《喜報》「備考」一欄,被註明「由八區退回,查無此人」。

回頭查看投送地址,寫著「四川省合川縣四區興隆鄉南亞村」。巧的是,當時的合川,恰恰既有隆興鄉也有興隆鄉;更巧的是,王爵英恰恰又是蔣啟鵬多年前的老師。

「會不會誤將『隆興鄉』寫成了『興隆鄉』,從而導致『查無此人』?」王爵英主動聯繫上蔣啟鵬,並與相關單位核實。

此事隨後得到各方驗證,埋首鄉野36年的蔣誠,正是當年在朝鮮戰場立下奇功的一等功臣。

第二件大事,就是隨著這份《革命軍人立功喜報》的面世,蔣誠迎來了一份由當時的合川縣政府在1988年9月23日籤發的通知,這份通知名為《關於蔣誠同志收回縣蠶桑站為工人享受全民職工待遇的通知》。

《通知》中認定「蔣誠同志曾在朝鮮戰場立過功,復員回到地方,不管幹什麼工作,他從不居功驕傲,總是謙虛謹慎,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為黨工作,工作中做出了貢獻……同意蔣誠同志從一九八八年九月起,為蠶桑站正式工人,按全民職工對待,工資定為80元。」

從1952年上甘嶺戰役立下一等功,到1988年「落實政策」成為「全民職工」,時間流淌了整整36年。

36年間,蔣誠沒向任何一級組織透露過自己曾經輝煌的功績,也沒找任何一級組織提出哪怕是正常安排工作的請求,只是以一個農民的身份默默勞作,甚至個人舉債修路,為兒子留下一筆「巨債」。

而就在成為「全民職工」的1988年9月,蔣誠已60歲零8個月,因超過了退休年齡,他正式退休。

英雄老去,傳奇仍在。

2015年,蔣誠所在的廣福村脫貧攻堅發展油橄欖種植項目,已是86歲高齡的蔣誠,全村第一個帶頭將全家的土地流轉出去,並自告奮勇給其他村民做勸導工作。

「老爺子這麼些年對村裡貢獻不少,年紀雖老但威望極高,經他勸導的村民,全部都同意流轉土地。」廣福村黨支部書記楊元蛟說,在蔣誠神智尚清時,村裡棘手的村民矛盾,只要蔣誠出馬,基本都可以調解。

「我是國家的人,我還要為國家做事的!」這是老伴勸蔣誠換下那條早已千瘡百孔的綠軍褲時,蔣誠倔強的話語。

對這個老兵而言,「國家」二字,永遠高於一切。

大家都在看

2元和98元的維生素C有什麼區別?醫生的話扎心了

可別憋尿了!這可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壞事...

高速上轎車自燃,司機竟用這東西把火撲滅!網友:果然敗火

責編:張素玲 | 編輯:喬梁

來源:重慶日報 記者:陳波

喜歡本文,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來賓一等功老兵故事】戰場上的「鐵腿」通訊員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7月29日,記者在興賓區五山鎮施村村委排墓村見到年近九旬的韋樹廉時,他正坐在輪椅上,與80多歲的妻子聆聽慷慨激昂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韋樹廉的兒女每逢周末都會回家陪父親,或聽志願軍戰歌,或看電影《上甘嶺》,以此追憶韋樹廉的從軍歲月。韋樹廉於1951年榮獲一等功。
  • 他一人殺敵400多餘人,隱姓埋名36年後,因2400元欠款暴露身份
    蔣誠就是這樣一位抗日英雄,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他曾以一人之力殺敵400多餘人。退伍後對此隻字不提,在平凡的日子中腳踏實地,隱姓埋名36年後,因為2400元欠款暴露了身份。當時的蔣誠被安排了一項十分危險又關鍵的任務,作為重機槍手,他負責壓制美軍火力。當美軍架起炮火的時候,敵我雙方的實力已經一目了然,蔣誠明知危險重重,但他沒有害怕,依然舉起機槍堅定的將槍口對準敵軍。這無疑是一場硬戰,美軍的火力分為陸空兩個部分,而我軍只能完全依靠陸地火力和防禦。
  • 27歲中超強援賽後公開感謝足協:1句話令人動容
    昨天下午在足協杯半決賽天津泰達與江蘇蘇寧的比賽中,中超27歲強援阿奇姆彭有非常不錯的發揮,在比賽當中他多次幫助泰達製造威脅進攻,面對蘇寧的強攻泰達更是表現的讓人非常敬佩。在這場比賽賽後,阿奇姆彭還公開感謝了中國足協,令人非常動容。
  • 他率五千將士硬抗三萬日軍,犧牲前留下一句遺言,聽後令人動容
    在十四年抗戰時期,在這中華民族萬分危亡的時刻,在經歷了多年內戰之後面對兇殘的日寇,骨子裡的民族血性被激發,在當時武器差距極大的情況之下,中國將士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氣,這都是值得可歌可泣的,可以說當年的先烈為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 史上最令人動容的臺詞!胡歌稱讚易烊千璽臺詞:這一句話,我服了
    史上最令人動容的臺詞!胡歌稱讚易烊千璽臺詞:這一句話,我服了近日,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的官方放出了預告片,預告片中的內容很充實,讓我們基本了解了這部片子要講述的是一個和病魔抗爭的故事,預告片中很多臺詞也很戳人,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很精湛,令人倍感震撼,就連胡歌都被觸動了,他大讚易烊千璽臺詞:「『我怕我剛把我的真心掏出來,我就死了…」就這一句話,我服了!
  • 「爸爸太忙了,我陪著媽媽生產」產房外,小女孩的舉動令人動容
    導讀:「爸爸太忙了,我陪著媽媽生產」產房外,小女孩的舉動令人動容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太忙了,我陪著媽媽生產」產房外,小女孩的舉動令人動容!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起暗殺慘案上熱搜,讓我明白了他們「隱姓埋名」的真相
    而我們現在為什麼覺得歲月靜好,國泰民安,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們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至此中國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力量。 而在成功背後,那群為了保護國家最高機密,選擇拋棄榮譽,隱姓埋名,不被世人所知的科學家,他們功不可沒。 從沒有輕易的現世安穩,只是有人為你耗盡年華。
  • 16歲上大學,36歲晉升教授,多次拒絕多項榮譽,他的事跡令人動容
    16歲時考上重點大學,36歲時評上了教授職稱。張建華教授1982年本科畢業後便來到西安石油大學工作,幾十年來一直在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在教學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績。滿懷熱情,卻不幸患病張建華1962年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他16歲時考入了中山大學物理系,1982年本科畢業來西安石油大學工作。在西石大工作期間,兢兢業業、教書育人,教學科研齊頭並進,36歲就評上了教授職稱。
  • 一起暗殺慘案上熱搜,讓我明白了他們「隱姓埋名」的真相......
    年輕有為的郭永懷,在36歲時就已經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教。在美國,他有著優渥的生活和美滿的家庭,事業蒸蒸日上。可是當他聽說國家需要自己的時候,毅然決然地拒絕了美國優厚的待遇,燒毀了自己所有的手稿,帶著妻女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歸途。回到北京之後,領導人親自接見了他,他激動地說:「跟學森等同志相比,我已經回來晚了,只想儘快投入工作。」
  • 令人動容!消防員的朋友圈
    令人動容! 這是一個消防監督員的朋友圈, 消防通道=救命通道,一定不能「賭」! 這是一抹最靚麗的「橙色」身影
  • 當呼吸成為空氣:一名醫生的生死智慧,令人心碎動容!
    他為我們提供的對於生死、對醫療、對醫生責任、醫患關係的出類拔萃的見解,令人動容。當CT掃描完成後,我立刻開始看片子。診斷結果隨即出來了:雙肺大片包塊,脊椎變形。癌症!在我的神經外科生涯中,我曾和醫生同行們共同會診過上千張片子,確認手術是否能帶來希望。我會在病歷上匆匆寫下幾筆:癌症廣泛轉移——無手術指徵。
  • 茶山這位支教老師的故事令人動容
    茶山這位支教老師的故事令人動容 2020-09-10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外號女排「小老虎」 愛聽別人說她長得像父親?背後故事令人動容
    外號女排「小老虎」 愛聽別人說她長得像父親?背後故事令人動容排球類運動在中國社會中有廣大的普及面,而中國女排則是一支令眾多國人歡欣鼓舞、為之驕傲的「常勝之師」,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國際社會嶄露頭角到2016年重奪奧運會冠軍,期間湧現出一大批精英人才,像曹慧英、孫晉芳、郎平、李國君、趙蕊蕊、朱婷以及惠若琪等排球名將,在她們當中有位外號「小老虎」的女排功勳,她又是誰呢?
  • 女人不「吝嗇」對男人說這三句話,他會愛你入骨!
    都說好男人都是誇出來的,所以女人不吝嗇對男人說這三句話,他會愛你入骨。1、你對我真好,我發現我離不開你對男人來說,都希望得到自己身邊的女人的誇讚,會想要愛的人能夠依賴自己。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女人多表達一些對男人的愛,會讓男人對你更加上心。
  • 外媒:習近平新年賀詞親民接地氣鼓舞人心令人動容
    中國日報網1月1日電(嚴玉潔) 2015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辦公室發表新年賀詞,不僅在國內引發了強烈關注,也獲得了國際媒體的高度讚揚。僑報網贊習近平新年賀詞「接地氣兒」習近平往新年賀詞愛使用網友們喜聞樂見的網絡詞語,十分「接地氣兒」。
  • 女性一大難題,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事實上,它的背後有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是給女性的一大難題。人盡可夫的由來人盡可夫的原文是:「人盡夫也,父一而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人都可以是你的丈夫,但是自己的父親只有一個。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後面的故事是與父親和丈夫有關,而事實上,這其實是給女性的一大難題:父親和自己的丈夫你會怎麼選?
  • 中國科學家為何28年隱姓埋名?從法赫裡扎德被暗殺,終於知道原因
    但是他們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年輕的時候驚才豔豔,國際上都有他們的名字,可回到剛剛起步的新中國之後,卻從此隱姓埋名,直到大家都退休之後,甚至已經垂垂老矣之時,國家才會將他們的信息公開出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他的名字曾是中國絕密,隱姓埋名28年改變中國地位
    他叫于敏,在他1988年退休之前,他的名字曾是中國絕密。連他的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是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的。」他被大家稱為「中國氫彈之父」,但是於老連忙說:「研究氫彈原理的是一批科學工作者,參加設計、實驗的人就更多了,要說攻關,是集體攻關,我只是其中一個卒子。」
  • 因為這句話,他逃了足足10年
    2010年4月,在雲南省文山州邱北縣的一家小酒吧裡,何某光和朋友王某、趙某一起喝酒聊天。當晚11點多,坐在隔壁桌的客人喝得差不多了,一名女子站起來主動去買單。王某調侃:「幾個大男人喝酒,還叫一個女的去買單。」這句話,讓隔壁桌的幾個男人很掛不住面子,三言兩語,兩夥人扭打起來。
  • 這個雲南女孩的作文令人動容:我的扶貧工作隊員父親
    這是雲南一名女孩為駐村扶貧的父親袁明磊寫的作文中的一段話。這篇聲情並茂、令人動容的作文,被媒體轉發後,引發關注。  兩個父親  3月29日,天空飄著雨。雲南省宣威市田壩鎮石塘村塘子邊村民小組的一條500多米長的砂石路上,一位老人拄著拐杖緩慢行走。  這條小路曾泥濘不堪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