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候,成語、詞語誕生的時候,它們都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但由於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詞語其中的含義,通常都是發生著一些改變。就是我們說的「古今異義」。順應著時代的潮流發展,我們發現了現代社會也是逐漸創造發明了一些所謂的網絡用語,在古時候,這些詞彙不存在,在今後的時代發展裡,也許它們也會被賦予上其他的一些含義。
而這些來自於一朝一代的詞彙,其中也能夠讓我們作為後人的,看到當時的社會是怎樣的,當時在一些特定的人物身上,又是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也許這也算是文化賜予我們每個人的價值。那麼,今天,我們要探究的這個詞彙是什麼?顧影自憐。
顧影自憐,我們先從文字的表面來做拆分:顧,是回頭的意思,就是回頭看看;而影,自然就是影子;自憐,則是自我憐惜的含義。那麼,貫穿起來,顧影自憐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自我憐惜。而這個動作所傳達的這個人內心的情感,其實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孤獨失意,一種則是相反的自我欣賞。
前者是古代人慣常使用的一種情感,孤寂。因為社會不安定的關係,導致人非常在意自己的內心感受,悲情色彩的詞彙就常被使用了。
可以類比我們現在經常說的「安全感缺失」。而後者的自我欣賞,其實也非常好理解,因為沒有鏡子可以看看自己,所以回頭瞧瞧落在身後地上的影子,就是一種最好的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方式了。
那麼,說了顧影自憐的釋義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其中的典故出處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又是出自於何種情形。在東漢末年,一個戰亂頻繁的年代,南方有人進獻了一隻山雞給曹操。
曹操這時候便要領著眾臣子前去觀看,而且曹操還要山雞開屏鳴舞。這時候統治者要求臣子做的事情,臣子們哪有不做的道理。但讓一隻動物聽自己的話,這不是荒唐嗎?於是大家都沒轍了。
這時候,作為從小聰明仁愛的曹衝,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曹衝,相信大家聽到這個名字,都覺得挺熟悉的吧。就是經典故事「曹衝稱象」的主人公。
那這時候,曹衝要怎樣讓面前的這隻山雞開屏呢?曹衝就在它的面前放了一面銅鏡。山雞看到了銅鏡裡面的自己,不知道那就是它自己,於是拼命開屏鳴舞,想跟鏡子裡面的「另一隻山雞」一比高下。這時候,曹操看到了山雞開屏,自然是樂了。
而顧影自憐這個成語,也就從這裡誕生了。雖然一開始並不是指的人,並不是形容人的自我欣賞,不過典故中這隻鏡前開屏的山雞,不也如同很多自我欣賞的人一樣嗎?那不知道大家了解了這個成語典故之後,是否對自己平日的所做所言進行一些思考。顧影自憐,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呢?你是如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