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電信服務2021年展望:乘新基建大勢 把握產業數位化紅利

2020-12-11 騰訊網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金公司

2021年是十四五元年,我們認為5G新基建和應用側創新將是產業鏈聚焦的兩條主線,以5G基站、IDC數據中心、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處於下遊需求驅動的高速擴張周期,社會數位化轉型、政企上雲的趨勢將帶動物聯網、邊緣計算、雲通信等細分賽道迎接高速發展。

摘要

新基建持續上升通道,構築社會數位化底座。明年,5G規模建設邁入第二年,我們認為市場對5G網絡價值的認知更加清晰,建立高質量的5G公網網絡、IDC數據中心、物聯網終端連接網絡、邊緣計算節點、車聯網充電樁等多層次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通過雲、AI、網絡切片等新技術賦能,發揮雲、管、端網絡生態優勢,以服務垂直行業場景,是實現產業數位化的前提。今年,5G已在全國340個地級市實現商用,明年有望進一步下沉,加深貼近需求側的覆蓋,我們預計明年將新增5G基站80-100萬。在5G網絡之上,IDC打通網絡能力和算力能力,承載海量數據擴張,我們認為IDC在十四五將保持高景氣增長,行業格局加快重構,頭部第三方IDC受益行業擴張和整合趨勢將享受增長確定性溢價。

運營商價值回歸,十四五聚焦產業網際網路。今年電信行業最大的變化是行業生態恢復,競爭回歸理性,三大運營商重視價值經營的戰略收穫成效,儘管疫情導致總體移動用戶規模增長停滯,ARPU降幅明顯收窄,基礎電信業務初現復甦。明年,我們認為5G將進一步提振ARPU,5G消息、智慧家庭新業態將助推基礎業務升級。產業網際網路側,5G網絡價值將最大化發揮,我們預計運營商以雲計算、IDC、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產業網際網路業務佔比在5年內將持續提升至相當比重。明年中,支持網絡切片、邊緣計算能力的全球5G R17標準預計凍結,我們認為技術標準的落地將推動5G專網業務,引導運營商在5G時代擺脫管道化定位,以高質量網絡服務重新定義高附加值業務模式。

把握產業數位化、垂直行業上雲窗口期。明年起,我們判斷產業創新將以政企端需求為重點,萬物互聯、政企上雲將帶動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能製造、雲通信等領域機會湧現。明年將是物聯網建立廣連接的高速發展期,智能控制側的終端將受益連接數增長,提供垂直解決方案賦能傳統行業的應用側將跑出細分龍頭;不同於C端流量天然向頭部平臺聚集的特性,B端場景的橫向複製具有一定的行業壁壘,因此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先天慢於移動網際網路,也意味著企業的遷移成本更高粘性更強,我們認為在初期堅持深耕垂直領域的公司將形成核心能力,同時,隨著物聯網生態成熟,連接價值提升,將造就新一代平臺型公司誕生。

風險

政策風險;5G下遊創新不及預期

正文

2021電信策略:乘新基建大勢,把握產業數位化紅利

兩大主線:建設與應用並舉,網力與算力聯動

展望十四五,我們認為電信板塊將繼續圍繞5G為核心能力,賦能數字新基建和產業數位化聯動發展。根據十四五規劃,建設高效、智能、綠色、可靠的現代化新型基礎設施是長期主旋律,我們認為一方面需重視推進5G網絡、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基建底座的建設,另一方面要推動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雲/邊計算等新技術與實體產業在新基建設施之上的融合發展,向數字經濟轉型升級。

明年維度看,我們認為價值傳導的鏈條將以5G生態建設為先,底層的數字基建板塊包括5G網絡、IDC、物聯網連接側將優先受益,同時多層次的網絡需求將推動雲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結合產業轉型具體場景落地,我們看好收益長期穩定、現金流優秀的網絡資產運營商和數據中心運營商,以及受益行業數位化轉型的細分領域,包括運營商產業網際網路業務創新、智能家居、智慧城市、雲通信、邊緣計算、超清視頻。

5G網絡建設側加快擴張。截至今年10月末,全國5G基站突破70萬站,我們認為明年5G基站新增建設量將達到80-100萬站,整體節奏適度領先;同時,我們判斷5G微基站與MEC邊緣計算結合的優勢將更加凸顯,為實現基站雲化、提供客戶多地數據上雲共享奠定技術基礎,5G建設將繼續以解決行業需求為導向,5G小基站、室分等貼近多元場景的多層級網絡體系將加快部署。我們判斷隨著移動廣電、聯通電信的共建共享進一步深化、新建站址比例及起租率的提升,明年值得繼續關注對5G基建上遊帶來的業績利好;投資組網角度,我們認為運營商資本開支將保持溫和上升趨勢,同時更注重對於投資結構的優化。

IDC作為算力中心,直接受益產業數位化。我們認為IDC數據中心是建立在能源、土地兩大稀缺資源之上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稀缺要素「數據」提供不可或缺的運算環境,構建起網力加電力轉化為算力的開放生態,IDC行業將長期享受數字經濟與科技變革賦予的beta。我們認為當前行業處在整合窗口期,頭部格局初定,明年至後年會迎來一輪洗牌,我們看好頭部第三方IDC服務商奠定的全國型平臺優勢,一線核心資產、深耕行業的全棧式技術方案、頭部雲+網際網路客戶體系三大能力缺一不可。

5G推動基礎電信業務復甦。今年以來,電信業最大的變化是行業價值復甦,政策端提速降費達到尾聲,行業恢復理性競爭,我們認為明年這一趨勢將持續。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5G用戶超過1.8億戶,滲透率超過12%,提前完成運營商年初目標。我們預計明年5G終端和應用創新更加普及,進一步加速C端用戶5G遷移,移動ARPU有望從今年的降幅收窄、邊際改善逐步轉正增長;同時,運營商積極探索管道化業務之外的新變現之路,大力發展智慧家庭、超清視頻直播、雲遊戲、5G消息等增值業態,我們認為將幫助重新定義5G時代運營商網絡和信息服務的商業價值。總體而言,運營商仍具備較強的抗風險屬性和邊際改善帶來的投資機會,投資者可關注股息率水平。

聚焦產業網際網路,細分領域現投資機會。明年,我們認為運營商與政企在垂直領域的產業數位化合作面臨機遇,核心是在技術變革期,數字經濟轉型離不開5G獨有的網絡能力,網絡是一切技術發展的基石。技術上,運營商今年4季度開放了5G SA獨立組網商用,5G獨立組網中有兩個最重要的關鍵能力,邊緣計算和網絡切片。明年,我們認為將繼續強化5G輕量化獨立核心網的點狀部署,貼近場景側,在製造、交通、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開展無人駕駛、視頻監控、數據採集等業務,我們判斷新型5G專網將為運營商帶來新的增長機遇,運營商將統籌上遊基建商、設備商與下遊客戶的需求適配,發揮總包能力,逐步擺脫管道化定位,提供高附加值的網絡優勢。在此過程中,新興技術在細分領域融合發展,物聯網推動設備互聯,建立新型的廣連接網絡,邊緣計算推動雲邊協同,在線化、數位化需求將推動各領域加速上雲,雲通信、雲辦公、雲管理進入高速發展期。

新基建大勢不改:5G持續上升通道,數字基建加速擴張

5G網絡已經進入實質性的商用化規模建設與應用並行階段

5G商用一周年,全球滲透率分化明顯

據GSMA預測,2025年全球將有411個運營商在119個國家和地區商用5G,全球用戶數將達到18億戶,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佔總用戶數近45%。目前歐美韓的5G用戶發展仍在千萬級,我國已近2億戶,我們認為中國的5G發展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適度領先的建設節奏。

圖表: 全球5G商用情況(截至2020年11月中旬)

資料來源:GSA,愛立信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國5G建設:全面覆蓋與重點加密同步

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已累計開通超過70萬5G基站,覆蓋範圍從首批40個商用城市發展到全國近300個地級以上及重點縣市,5G獨立組網初步實現規模商用。我們認為,網絡能力是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們認為明年的5G建設將貼近場景、以把握行業需求為導向,在2020年完成全國所有地級市覆蓋的基礎上,實現全國市、縣城區及部分重點鄉鎮的進一步下沉覆蓋。

圖表:中國5G商用城市密度:圍繞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為建設重點(單位:個)

資料來源:各省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5G基站建設:明年持續上升周期,重點區域仍是建設主線

我們預計4季度三大運營商將新增建設10萬5G基站,年末5G基站將近80萬站,明年將新增80-100萬站,繼續圍繞重點區域加快部署,同時在偏遠地區上量低頻段5G覆蓋。

圖表:5G基站建設預測(單位:個)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5G資本開支預測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運營商共建共享持續深化

從合作模式上,我們認為運營商共建共享將進一步深入,從兩家延伸到四家運營商的合作,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推廣至第三方領域。

運營商天然具備共建共享基因。4G時代中國鐵塔的成立即是統籌運營商站址資源,在同一站址上加掛各自基站設備,有效分攤了運營商建設與運營的成本,推動基站全國大範圍低成本建設。

5G時代頻譜資源共享加深。電信與聯通5G基站共建共享的可行性已得到驗證,今年五月,移動與廣電也宣布了5G共享合作協議。我們認為明年通過資源與頻段的共建共享,將推動加速建設覆蓋全國的精品5G網絡。

探索多方共建共享新可能。我們認為運營商在頻譜、建設側共建共享之外,5G基站高功耗下的費用消耗可能會催化運營商與電力、公用設施、交通等部門進行共建共享的探索。5G單站功耗是4G單站的2.5~3.5倍。三大運營商面臨運營貴的癥結,更高的用電功耗疊加更大的基站密度,將顯著增加電信運營商用電成本,在此背景下,多方共建共享或能成為降低一次性投資成本和後續運營成本的可行方案。

圖表: 三大運營商5G頻譜分配與合作

資料來源: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標準落地,技術配套,產業應用創新推動5G網絡價值變現

標準側。今年7月,國際電信標準制定組織3GPP宣布5G R16標準正式凍結,與R15基礎標準相比,增加了對海量機器連接(mMTC)和超可靠低時延(uRLLC)的技術支持,對時延精度和可靠性敏感的工業級應用和遠程服務如工業自動化、智能製造、遠程醫療等具備發展條件。2021年6月,3GPP有望凍結R17標準,進一步完善5G在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方面的能力,推動垂直行業應用的進一步升級。

技術側。4季度,電信宣布5G SA獨立組網規模商用,移動和聯通也已實現5G SA組網,5G SA使5G核心網和5G基站結合,能夠實現5G低時延、高帶寬、廣連接的特性。

我們認為在R17標準和5G SA的雙重推動下,智能製造、智慧安防、智慧電網、車聯網、遠程醫療等應用將最大化發揮5G網絡的效率和價值。隨著5G生態發展,網絡結構會日益多元和複雜,我們認為微站、室分等新型覆蓋方式將為5G基礎設施服務提供長期增長動力。

IDC:未來5年將是算力基礎設施擴張期,看好頭部IDC公司加速行業整合邏輯

十四五趨勢

從需求端看,未來5年數據生態帶動的底層需求擴張為IDC行業提供長期動能。IDC是數據時代除網絡之外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是承載海量算力的基石。我們認為隨著5G發展,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應用將推動產業網際網路蓬勃生長,帶動數據生態擴張。據諮詢機構IDC預測,2018至2025年全球的數據量將增長5倍以上,中國的增長快於全球(期間CAGR達27.8%)。

同時,我們認為未來IDC的擴張將取決於能源供給,IDC的核心價值本質上是提供將網力和電力轉變為算力的服務,能源作為稀缺資源,是提供5G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擴張的直接驅動力。目前我國數據中心用電量約佔全社會用電量不到1.5%,對比美國3~4%的佔比還有提升空間,我們預測2025年IDC用電量佔比將達到4%左右,能耗的需求反映了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產業創新在算力驅動下高速發展的體現。

從行業格局看,中國第三方IDC市場面臨洗牌,兼併整合將成主線。當前中國的IDC市場具有一線需求集中、格局分散的特點:1)北、上、廣三個網絡核心節點周圍分布了密集的IDC資源(佔全國份額超過60%),因為一線城市IDC可以提供時效性更強的優質服務,需求密度決定區位分布;2)IDC作為能耗大戶,一線城市對IDC的擴張嚴格管理,從建設指標到能耗指標均作出限制,未來趨勢是IDC單項目體量逐漸變大,引導PUE持續下降,超出大量長尾、區域型中小IDC服務商的資源、資金、運營能力圈,頭部公司尤其是在一線核心區域具備先發優勢的公司將整合市場。

市場需求進一步分層,東西向市場擴張並行。我們認為IDC市場將進一步出現需求的兩級分化:一線城市及周邊地區將聚焦高時效性的需求,提供附加值更高的IDC服務,包括在線支付、高頻交易、自動駕駛、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中西部地區將建設超大型數據中心,憑藉規模優勢和地理優勢提供更經濟的存儲為主的冷數據服務。我們預計第三方IDC公司將聚焦一線城市及周邊,憑藉高效的運營能力、領先的雲網融合技術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把握網際網路、金融、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紅利。

圖表: 中國IDC市場規模預測

資料來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我國數據中心用電量預測

資料來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國家級骨幹直聯點增長到13個

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明年

從行業發展趨勢上,我們判斷明年起會有三個方面明顯的變化,主要邏輯是看好頭部恆強:

政策層面對一線城市數據中心的能耗指標繼續收緊。從供給看,一線及周邊區域IDC資產是長期稀缺資源,優質資源向頭部集中的趨勢明年更加明顯。頭部公司在一線市場核心區域重點打造集群優勢;同時具備在二線市場提前挖掘需求並進行布局的能力,在全國形成平臺型先發優勢,並伴隨雲計算客戶的全國部署,在跨地域數據中心之間打造互聯互通的網絡能力,在數據中心內部形成多雲連接生態,後來者難以複製追趕。

IDC規模升級,大型、集約化、低能耗數據中心逐步淘汰落後產能,同時頭部公司有資金能力和資源優勢尋求行業內收購機會,今年一大批中小項目公司受新基建熱潮湧現的冗餘供給將被清理出市場,明後年將出現一波整合,行業競爭趨向有序化發展,市場向頭部公司集中確定性強。

社會數位化需求升級,網際網路、金融、製造業對IT部署的需求量和複雜度在快速提升,成為接替頭部雲計算客戶的第二波需求增量來源,頭部第三方IDC面臨技術升級、服務升級背景下的運營和服務優勢將被放大,部分雲廠商自建對其並不具備明顯衝擊,反而加速行業洗牌。IDC公司更應重視建立獨特的資源壁壘、全棧式技術方案能力,給予客戶高價值、差異化、不可替代性強的服務。

如何看待明年IDC板塊投資機會?我們認為龍頭公司享受確定性溢價。從儲備資源角度,我們預計頭部公司均將在三年內較目前體量翻倍,相比第二梯隊公司具備更強的擴張實力和下遊訂單的確定性,在高基數下仍能保持30-50%高速增長。目前板塊估值水平在2021年20-35倍EV/EBITDA之間,對比EV/EBITDA倍數和EBITDA增速,目前行業頭部公司估值基本與增速匹配,從投資角度應放眼更長的時間維度,未來增長主要看穩步的業績擴張;第二梯隊中,建議關注基數較低、成長性較強的標的。

圖表:第三方IDC公司北上廣地區市佔率

資料來源:工信部,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基建亟待多元化融資渠道支持

據我們測算,IDC行業未來5年將新增超過300萬機櫃,涉及6000億元以上資金量,預計約有超過3,500億元的資金缺口。如何通過市場化方式,與銀行、保險、政府基金以及產業界合作,引導機構資金長期深耕IDC並持有資產,並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協同發展,是幫助行業良性發展的關鍵。2020年,證監會和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中國REITs試點的通知,旨在解決新基建發展中的融資成本問題,更好地發揮盤活存量資產為後續建設輸送血液的作用。我們認為,明年往後看,在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在REITs政策的股權及稅收優惠、基礎設施、指標調控、能源供給等配套環節還有多方面探索的空間。

聚焦產業網際網路創新,物聯網、雲通信、邊緣計算大有可為

運營商:基礎電信業務迎來春天

2018年至今,電信行業收入同比增速持續下探,相應的三大運營商股價走勢與恆指分化加劇。今年開始,儘管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注意到電信業收入開始回暖,三大運營商ARPU降幅逐月收窄,一方面由於提速降費政策見頂,運營商回歸理性競爭,價值經營戰略成效明顯,另一方面受益於4G用戶向5G遷移,貢獻更高ARPU。我們認為明年隨著5G滲透率提升,應用帶動需求崛起,運營商基礎電信業務將迎來存量修復和業務升級雙重利好。

圖表: 電信業務收入今年起逐步回暖

資料來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運營商相對股價走勢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移動ARPU企穩回升趨勢明顯

政策上,我們認為利空已趨近底部,2020年電信行業總體價值在回歸,運營商基礎電信業務最關鍵的指標,明年移動ARPU有望從今年的降幅收窄、邊際改善逐步轉向回暖。

我們認為運營商ARPU企穩有三點驅動因素:1)5G手機出貨量持續提升,價格持續下探,為5G終端用戶遷移提供硬體支持;2)5G用戶數上升,從需求端拉動5G套餐升級;3)5G套餐費用或趨於穩定,運營商從價格之爭轉向價值之爭。

圖表: 我國移動用戶總數預測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註:預測數據來自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三大運營商移動業務ARPU預測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註:預測數據來自中金公司研究部

5G手機成出貨量主流,千元機問世推動用戶遷移

我們注意到,今年以來5G手機出貨量佔總手機整體出貨量之比逐月攀升,6月後比例維持在60%以上,成為智慧型手機消費中的優先選項。2020年1-10月,國內5G手機累計出貨量為1.24億部,佔比約為49.4%。

圖表:我國5G手機出貨量(2019.8-2020.10)

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海內外5G手機平均單價均呈現下探趨勢。今年2季度,海外市場的5G手機均價達到837美元,中國市場均價僅為464美元,不管是橫向與海外市場比較還是縱向與歷史價格比較,價格下探明顯催生了國內對5G購機需求。國內主流5G手機廠商的價格從高位下行,除了蘋果和三星的產品依然維持在5000元以上,其他廠商都開始進行全區間覆蓋以觸達更廣闊的用戶群。

5G手機價格親民化將加速5G滲透率提升。對比2020年1季度和3季度的5G手機市場份額,華為、OPPO、vivo、小米憑藉廣泛的產品定位和價格區間佔據了較大市場份額,值得注意的是realme異軍突起,在3季度佔據了1%的市場份額,截至3季度累計手機出貨量超過5000萬臺,單季度出貨量突破1480萬臺,是全球最快突破5000萬臺出貨量的品牌,體現了中低價位段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圖表:5G手機平均單價趨勢

資料來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全球3Q20各廠商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中金公司研究部

用戶總量飽和,5G驅動結構升級

當前我國移動用戶總量增長式微,用戶增長紅利期消退,4G市場接近飽和,我們認為,隨著4G用戶逐步向5G遷移,以及攜號轉網引導,整體移動用戶滲透率的增長會更加緩慢。三大運營商的資源爭奪將從搶佔用戶轉變為差異化5G移網加固網服務、產業網際網路創新兩大領域,為未來的業務增長尋求新動力。

目前我國5G用戶超過1.8億戶,滲透率超過12%,提前完成運營商年初目標,我們預計2020年底移動用戶規模達到16.05億戶(全年新增約100萬),2021年底達到16.15億戶(全年新增約1,000萬);預計2020年底5G用戶滲透率達到15.9%,2021年底達到30.3%。

5G套餐資費仍較堅挺,大流量應用可期

對比三大運營商官方5G套餐與4G套餐,我們發現兩大變化:1)最低套餐資費變高,移動和電信最低4G套餐資費78/79元,最低5G個人版套餐128/129元;中國聯通的大王卡套餐僅需19元,5G最低套餐為129元。2)流量單價下降。以中國聯通199元套餐為例,同樣包括1000分鐘通話,4G的199元套餐提供40G流量,5G的199元套餐提供60G流量,流量單價下降0.825元/G;如果對聯通399元套餐採取同樣計算,流量單價下降2.65元/G,即套餐價格越高,對應的流量單價下降得越多。往後看,我們判斷5G在超高清視頻、雲遊戲、VR等大流量應用中將進一步發揮對ARPU的強勁推動,初期的低流量單價能幫助促進用戶體驗、培養用戶習慣(如升級流量包)。

經我們在部分省市調研,5G套餐實際資費均有所折扣,以資費打折(普遍不低於7折)、贈送流量、贈送手機或消費券、贈送靚號等方式吸引新客戶辦理或老客戶升級。我們認為,運營商的部分讓利也是為了推廣5G套餐、培養用戶粘性,為聚集高ARPU用戶做積累。

我們認為總體上,5G套餐資費仍較為堅挺,明年價格大概率不會明顯下降,運營商將堅守用戶價值,推動移動業務ARPU企穩。

針對運營商數據流量、語音和簡訊三大業務,我們分別作出預測:

數據流量:隨著2C網際網路迭代節奏放慢,流量增速從2018年起急轉直下,跌至當前30%低雙位數水平,我們注意到,3季度起,我國流量增速出現環比小幅回升。我們認為明年隨著5G滲透率提升,升級的移動娛樂體驗將刺激用戶數據流量二次增長,我們預計2020年底DOU達到12.7GB,2021年底達到20.9GB。

圖表: 月均用戶流量DOU(2015-2021E)

資料來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註:預測數據來自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數據流量總量(2015-2021E)

資料來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註:預測數據來自中金公司研究部

語音業務:我們認為明年MOU月均通話時長相比今年將有所回升。2020年上半年,話務總量觸底,我們預計明年將反彈至去年同期水平。

簡訊業務:我們預計受益於移動端軟體的身份認證、登陸服務需求增加,未來三年移動簡訊業務量將持續增長,其中個人簡訊業務量將持續下滑,企業簡訊將快速增長。我們預計明後年總業務量增速維持在25%左右。

圖表: 月均通話時長MOU(2015-2021E)

資料來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註:預測數據來自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移動簡訊業務量(2010-2022E)

資料來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註:預測數據來自中金公司研究部

智慧家庭服務提振2C端傳統寬帶業務

隨著移動用戶規模增長觸頂,我們認為運營商將在固網寬帶業務領域更多發力,我們預計寬帶用戶規模保持穩定增長,2020、2021年底分別達到近4.9/5.1億戶,明年家寬業務重點將圍繞智慧家庭服務升級展開。

在移網對固網的替代效應下,寬帶ARPU面臨下行壓力。我國的移網和固網市場都已相對成熟,隨著網速持續提升和流量單價下行,我們認為移網對固網的替代作用或更明顯。

家庭寬帶升級趨勢或可緩解ARPU下行壓力。今年,我們注意到運營商在家寬領域開始注重對用戶的技術賦能,以增值服務加強用戶粘性和單客價值。IPTV滲透率在快速提升,截至10月,IPTV總用戶數達3.12億戶,同比增長6.2%。同時運營商與第三方內容供應商和頭部平臺形成了廣泛合作,不斷迭代更新產品內容,豐富家庭娛樂場景,我們認為明年圍繞家庭端的「大屏經濟」將成為寬帶業務新增長點。

圖表: 寬帶業務ARPU預測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預測數據來自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寬帶光纖滲透率

資料來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2B+2C雙輪驅動:運營商業務在5G時代的全面升級

2C領域全面布局,推動服務升級

近年來隨著提速降費政策影響,三大運營商的移動ARPU逐年走低,2019年平均流量價格約5元/GB,僅為6年前的1/20。我們認為,5G將推動大流量應用普及,流量單價將不可避免持續下降,運營商亟需在流量變現外開發溢價能力更高的增值服務以拓展商業變現路徑,將流量費、信息通道費轉變為按信息價值收費,有望帶來對電信業收入模式的重塑。

5G時代,網絡能力的差異逐漸收窄,內容服務成為運營商差異化競爭點,同時運營商的競爭環境也拓寬至和頭部網際網路巨頭的比拼和合作。在視頻彩鈴、視頻直播、AR/VR、雲遊戲等領域,運營商需重視形成可持續的內容聚合和分發鏈條,建立內容生態優勢。

5G消息重新定義信息服務價值

今年4月,三大運營商聯合發布《5G消息白皮書》,本質上,5G消息並不依附於5G技術,但是5G為5G消息提供了恰當的推廣時機。5G消息的出現將助力打造MaaS(消息即平臺),發揮運營商海量用戶與網絡互聯互通的優勢,利用運營商生態中立的特性,介入商家側流量運營和管理,擺脫業務管道化的桎梏。

目前5G消息已進入大範圍測試階段,部分手機廠商如華為、小米、OPPO、vivo、三星等均已通過5G消息的功能測試,多款小米旗下手機已支持中國移動用戶使用5G消息,華為也計劃對現網中國移動用戶版的手機升級5G消息功能,或將年底商用。

2B端商家合作是發展重點。中國移動5G消息產品內測顯示,5G消息點擊率為傳統簡訊的14-40倍、微信公眾消息的11倍,效果較傳統渠道顯著提升。5G消息減少了信息跳轉,明顯提升轉換率,能有效應用於垂直業務場景,形成業務閉環,提升商家客戶的獲客和經營效率,有望推動5G消息業務形成按佣金或交易量收費的定價模式。

傳統IM即時通訊或受衝擊,促進雲通信發展。5G消息可以為行業客戶提供更直接、便捷的溝通渠道,行業客戶可向自身用戶提供更直觀豐富的信息,用戶可以進行實時諮詢和反饋。我們認為5G消息的普及對客戶已有的即時通訊業務需求或產生衝擊,但具備多模塊產品和技術能力的雲通信服務商將通過與運營商合作,共同受益政企通訊上雲的紅利。

2B端:未來5年聚焦產業網際網路機遇

我們認為,未來5年,5G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將催生更多元的顛覆性商業業態。4G之前主要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5G將推動萬物互聯、算力互換,為傳統企業解決降本增效的難題,目前運營商主要的產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集中在智慧港口、智慧礦山、智慧電網等領域,也反映出產業端對5G的訴求,以及新技術對傳統行業的強大賦能。我們判斷2021-2025年運營商的產業網際網路業務收入佔比將持續提升。

圖表: 中國移動:十四五產業網際網路收入預測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預測數據來自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中國聯通:十四五產業網際網路收入預測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預測數據來自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中國電信:十四五產業網際網路收入預測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預測數據來自中金公司研究部

雲通信:企業通訊上雲窗口期,行業整合催生龍頭

產業數位化推動各垂直行業加速上雲是未來5年確定性的大趨勢,我們認為雲通信作為雲服務的細分領域,受益於政企通訊上雲的剛性訴求,市場空間大,滲透率相較美國有顯著差距,競爭格局分散,頭部優秀企業有整合空間。

圖表:雲通信產業鏈

資料來源:iResearch,中金公司研究部

從需求端看,雲通信服務能幫助企業客戶避免傳統通訊方式涉及的繁雜的技術投入、終端設備採購、維護管理等費用,方便地接入多種通信服務包括簡訊、電話、即時通訊、音/視頻會議,同時靈活地提供公有雲、專有雲、私有雲環境,打通企業已有應用或系統,隨時擴容、快速迭代,滿足客戶定製化的通信需求。

從行業增量看,根據海外諮詢機構Juniper預計,全球雲通信市場未來5年將實現29%的高複合增速,我們認為國內當前滲透率更低、數位化轉型加速的背景下,雲通信行業將迎來快於全球水平的高速發展。雲通信的增長主要來自於CPaaS(通信平臺即服務)、CC(雲呼叫中心+雲客服)、UC(融合通訊)三大領域,我們認為AI、視頻應用等新技術的賦能、以及垂直行業多樣化通訊的訴求推動後兩者面臨更快的需求增長機遇。

雲通信市場目前仍較分散,頭部網際網路企業如阿里、騰訊、頭條憑藉強大的平臺和生態優勢以免費、標準化產品主導通用市場;傳統硬體設備廠商如中興通訊、億聯網絡等不具備PaaS和SaaS基因,向雲通信領域轉型面臨障礙,傳統話機將退出市場;外資設備商在國內市場水土不服也在逐步退出;大量創業公司在細分行業布局,具備全產品線通訊雲服務的頭部公司有望整合市場。

圖表:全球CPaaS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Juniper Research,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中國企業級視頻會議市場規模佔比(2018)

資料來源:iResearch,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雲通信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數據截至2020年11月

物聯網:從建立連接網絡向應用賦能演進,細分行業湧現龍頭

5G落地,為物聯網提供技術支撐,向高連接價值領域發展

5G落地為萬物互聯提供了基礎支撐網絡。5G之前,物聯網的發展缺乏廣連接的技術支持,在5G高性能的網絡連接場景下,物聯網得以切入城市管理、公共事業、交通、製造、能源等細分行業,催生車聯網、遠程醫療、工業製造、電力信息化等顛覆性的應用,構成數字經濟生態。

消費物聯網:智能家居最先探索平臺化接入能力

我們認為在面向C端的物聯網領域,AIoT智慧空間面臨發展機遇。物聯網為人、設備、環境之間的交互提供感知、監控、反饋的基礎,實現了個人到家庭體驗場景的消費升級,智能家居在此基礎上率先起勢,在規模上對傳統家居品類產品產生替代效應的同時,也在單品價格上賦予品牌智能化升級的溢價,我們認為在建立物聯網連接規模的初期,終端設備將優先放量擴張,同時逐漸形成支持跨設備連接的平臺型公司。

我們認為需關注流量從手機端向大屏端、家庭端遷移對C端需求品類的重塑,新的產品將在品類升級中實現彎道超車,尤其是超清視頻領域,如智能電視、智能影音系統、智能屏等,而依託智能硬體的升級,衍生出雲通信、雲辦公、雲遊戲、雲健身、雲教育等應用,推動家庭、辦公模式的變革。中短期看,國內智能家居產業鏈的增量來自電動化、智能化驅動的對核心部件智能控制器的需求。

具備跨廠商、跨設備的連接閉環能力、縱向協同產業鏈標準、橫向連接跨場景需求的平臺型公司將建立競爭壁壘。在通過終端上量建立廣連接的基礎上,隨著智能產品的規模化,不同品類互聯是必然趨勢。作業系統是物聯網生態系統的基石,由於物聯網標準、協議和網絡的不統一,使用場景高度碎片化,物聯網目前還未出現類似安卓和iOS之於手機端的統一作業系統,存在整合空間。目前各平臺普遍採用開源模式,我們認為系統研發領先、在物聯網生態布局更完善的平臺型公司有望脫穎而出,誕生管理億萬級設備量的巨頭。

產業網際網路:5G規模部署催化應用迭代,智慧城市場景先行受益

5G催化產業網際網路從試點應用轉向規模部署。在5G的高帶寬、低延時的特性下,海量數據的實時傳輸得到保障,為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等行業側創新提供技術支持,包括對車輛密集區域更實時的車況更新,對遠程設備進行更高效監控和快速反饋,對生產環節更快速排查以提高產品良率和生產效率。我們認為2021年垂直領域的產業網際網路創新將從試點過渡到規模部署階段。

圖表:全球消費物聯網和產業物聯網連接數預測

資料來源:華為、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018-2023年全球各垂直行業物聯網支出複合增速

資料來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們認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正逐步從政府主導信息化,向政府+市場雙重驅動、到全社會場景滲透演變,意味著付費方從政府拓展到全社會多方參與,以車聯網、智慧停車、智慧水務、智慧安防、智能電網等城市治理為代表場景的物聯網應用,從終端監測、視頻監控、計算機視覺識別等功能入手,在建立用戶數據連接的初期將快速放量。

在電網信息化領域,建議關注十四五電網改造主線,物聯網技術是建設智能化電網的基礎技術,國網、南網在十四五期間將釋放電網改造增量需求,每年資本開支規模達5000億元,尤其在配電網側有明顯的擴張趨勢。截至9月,國家電網連接設備終端超過5億臺,計劃5年翻倍,利好控制器、傳感器、智能電錶、監測儀等終端,建議關注智能電網領域的代表公司威勝信息。

隨著萬物互聯推動數據放量,我們認為數據的開發、收集、利用將呼喚對數據安全的管控,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應重視規則和標準的制定,完善統一的數據監管、共享平臺,保護個人、政企、國家的數據安全。

2020年電信市場回顧:5G建設上量,產業網際網路驅動增長

2020年是5G基站規模化建設的一年,據工信部,截至2020年3季度,全國累積5G基站建設數量近70萬。從運營商前三季度業績看,1-9月移動通信收入同比下降0.6%,降幅較持續收窄,固網通信收入同比增長11.5%,較前8個月基本持平,主要受益於智慧家庭寬帶業務轉型以及固定增值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在收入回暖的同時,5G網絡產生的電費、運維等費用對運營商利潤短期內產生了較明顯的衝擊,3季度電信、移動、聯通的EBITDA率分別同比下降1.7/3.4 /0.5個百分點。

圖表:移動基站數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移動業務

截止2020年10月末,我國移動用戶數達到16.05億戶,較2019年末小幅增加121.6萬戶,用戶數量受疫情影響在年內略有下降,3季度逐漸回升;4G用戶滲透率環比提升0.1個百分點至80.9%,較去年末提升0.8個百分點;5G用戶滲透率達到12.5%,較今年1月提升12.1個百分點。

圖表:移動業務用戶變化情況(2018.10-2020.10)

資料來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三大運營商移動用戶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寬帶業務

截止2020年10月末,我國網際網路寬帶用戶數達到4.51億戶,較去年年末增加2,831萬戶。其中,中國移動保持用戶規模強勁增長,在大部分月份中新增用戶數量都超過了總體增長量的50%,市場份額遠超中國電信、中國聯通。

圖表:寬帶業務用戶變化

資料來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三大運營商寬帶用戶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相關焦點

  • 中金公司建築行業2021年展望:製造業投資復甦 「三化」變革深化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需求端製造業投資有望順周期加速增長;且建築行業工業化、數位化、智能化的「三化」變革帶來的效率提升在逐步深化,存量房的累積、集中度的提升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疊加行業估值位於歷史底部,我們認為建築行業2021年仍有較多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可供挖掘
  • 產業數位化轉型紅利持續釋放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將發揮關鍵性作用劉烈宏在致辭中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產業數位化轉型紅利持續釋放,以5G、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蓬勃發展,信息通信業呈現廣泛融合、智能演進、加速創新的發展趨勢。
  • 中金公司傳媒行業2021年展望:內容為王 平臺助力 技術創新驅動行業...
    :需求集中化、模式創新化、產業數位化。2020年是網紅經濟爆發的一年,直播帶貨、KOL合作等新的營銷方式也為廣告代理公司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部分頭部營銷公司開始從單純的廣告代投,深化到MCN角色的全鏈路整合。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改變營銷行業形態,提升廣告投放效率並打通線上線下營銷場景。
  • 2021年展望
    因此,2021年經濟活動整體表現將類似於2004年和2010年。 從經濟驅動力來看,如果歐美疫情因為疫苗的推廣而得到控制,需求將顯著回升,這對中國出口將構成拉動作用。從經濟結構來看,房地產市場將在調控中平穩運行,製造業投資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成為重點,成為驅動2021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 中金公司化工行業2021年展望:行業新格局與內外雙循環共振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展望2021年,根據中金宏觀團隊的研究,年初新冠疫苗有望落地,保需求的政策效力有望逐步體現,全球經濟可能呈現共振復甦態勢。我們預計,化工行業景氣度有望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驅動下持續提升。
  • 中金醫療健康2021年展望:創新驅動成長 品質驅動消費 本土走向國際
    來源:金融界網站展望2021年,我們依然看好醫藥賽道,建議加大醫藥行業配置。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雖然醫保控費每年都在進行,但我們預計醫保支出未來仍將保持雙位數增長,行業長期成長性無憂。展望未來,「網際網路+醫」、 「網際網路+藥」、「網際網路+險」全面進入數位化基建時代,人、處方、藥品、醫保等數據有望在同一網絡中集成,我們預計醫藥產業全域數據網絡有望形成;同時,科技龍頭加快入局健康產業,基於傳感器發展的物物相聯場景有望形成「載體-技術-服務」的全面跨界融合生態,個人健康管理走向家庭健康管理,健康數據全面互聯互通,開啟數字健康時代。
  • 中金醫療健康2021年展望:加大醫藥行業配置,關注三大方向投資機會
    展望2021年,我們依然看好醫藥賽道,建議加大醫藥行業配置。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雖然醫保控費每年都在進行,但我們預計醫保支出未來仍將保持雙位數增長,行業長期成長性無憂。從機構配置角度來看,經歷了2020下半年的調整,機構醫藥持倉都處於低位,隨著創新藥醫保談判的結束,板塊見底,我們預計後續整體配置有望持續提升。
  • 百分點公司榮登「新基建產業獨角獸Top100」榜單
    同期,「新基建產業獨角獸 TOP100」 榜單重磅發布,百分點公司憑藉在大數據領域多年的專業技術積累和完善的解決方案成功上榜。 百分點公司總裁高體偉受邀參會,作為開場嘉賓在大數據專場就「新基建賦予智慧城市新內涵」話題進行了深度分享。
  • 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助推產業數位化轉型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將發揮關鍵性作用 劉烈宏在致辭中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產業數位化轉型紅利持續釋放,以5G、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蓬勃發展,信息通信業呈現廣泛融合、智能演進、加速創新的發展趨勢。
  • 中金公司:服務貿易的春天越來越近
    近些年東南亞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迅猛,中國企業可以向這些地區出口雲服務、雲平臺、個性化定製的網際網路服務等,既擴大市場,也有助於推動「數字一帶一路」發展。我們預計服務貿易還會產生海量的跨境數據流,提升對「新基建」的需求。在數據中心和海底光纜方面,我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 中金航空航天科技2021年展望:十四五「新周期」,供需共振高成長
    展望2021年,需求端的旺盛將轉化為供應端的景氣。信息化:信息化是裝備技術未來主要對發展方向之一,是實現「2027建軍百年目標」和「2035裝備現代化」的主要途徑之一。新材料:「一代裝備、一代材料」,新材料對裝備性能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 馬化騰:以新基建為契機,加快共建產業網際網路
    從騰訊來看,自2018年宣布戰略升級以來,我們就開始積極投身新基建,通過「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逐漸成為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數位化助手」。過去兩年的探索和實踐,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新基建是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兩個強國」建設的共同支撐,產業網際網路是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位化的重要載體。新基建與產業網際網路是不可分割的系統。
  • 中金公司證券行業2021年展望:中資國際一流投行的起點和遠方
    經濟動能切換、推動直接融資發展:20世紀80-90年代,美國處於產業結構升級時期,裡根總統、柯林頓總統均大力推動美國信息和IT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經濟產業成為美國經濟增長新引擎——1980年至2000年美國新經濟產業佔GDP比重提升6ppt/舊經濟佔比下降10ppt,與此同時新經濟的發展依賴於資本市場的配合,帶來美國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的大發展
  • 使命必達,決戰2021 ——紫光雲公司全員大會
    2020年歲末之際,12月25日,紫光雲公司全員大會召開,大會以"使命必達,決戰2021!"為主題,回顧2020年全體紫光雲同仁團結共進,以雲與智能融繪數字未來的奮鬥徵程,並對未來紫光雲發展戰略重點規劃作出展望。
  • 入局超算中心,世紀華通迎接「新基建」發展紅利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當新基建投資步入快車道時,網際網路企業爭相布局,近日,騰訊宣布未來五年投資5000億用於布局「數字新基建」,隨後,世紀華通也宣布參與到騰訊長三角AI超算中心的建設中來,擬發行57億可轉債,以智慧雲實業為投資平臺
  • 中金公司:從十四五規劃看未來十五年科技行業投資的三大主線
    《建議》共分為十五個方面,其中兩個方面與科技行業高度相關——第三個方面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和第四個方面「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我們認為,美國人工智慧體系較為齊全,從晶片到算法框架到算法到應用都處於領先地位,科技巨頭推動人工智慧多場景落地;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發達,積累大量用戶數據,部分算法(比如與漢語有關的語義識別等)領先美國。展望未來,中國擁有更多的數據、工程師紅利、政府更大力扶持、資本熱捧。(美國對AI的投資已經理性化,更多體現為現有公司利用AI完善現有服務,提升效率。)
  • 「新基建」潮起,中國電信決定這樣幹好物聯網
    覽潮網 5月20日訊(記者  葉菁)曾經風風火火的消費級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產業也正在人口紅利殆盡的背景下發展逐漸變緩。如今,無論是消費級產業還是工業級產業,都在等待下一個刺激經濟爆發的契機。
  • 中國電信北京公司助力行業數位化轉型 成功發布PERFECT京品專線
    >北京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電信」)以「乘勢而上,智贏未來」為主題,在北京召開2020年中國電信特色的信息基礎設施,本次北京電信帶來的「京品」專線,是又一次技術突破,將推動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邁入新賽道。  會上,北京市通管局二級巡視員黃平充分肯定了北京電信在首都網絡建設中的顯著貢獻,本次發布的高容量、低時延、高安全、高可靠的精品專線將為首都的新基建成果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新基建、新產業、新機會」論壇:五大話題,暢談新技術應用的挑戰...
    在下午的圓桌對話「新基建、新產業、新機會」中,WIFI新連接創始人郭雪紅主持,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學部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凌至培,網易杭研院執行院長汪源,創世夥伴CCV創始主管合伙人周煒,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慧系主任楊洋參與。 話題一:跟傳統的基建相比,新基建「新」在哪裡?
  •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在全產業數位化轉型的大形勢下,對於這個政府會在今後力推的項目,又焉有不跟之理?機會與利益面前,任何組織都想搭上這列紅利專車。一時間,全面皆談「新基建」。但,到底什麼是「新基建」?又該如何參與其中?到底什麼是「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