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過兩萬卻供不起孩子讀書,為了贏在起跑線,他們拼盡全力

2020-08-29 逆流旋魚

親戚在廣州經營地磅生意,月入過兩萬。昨天去他們家玩時,聽他們說快供不起小孩讀書了!我很意外,畢竟月入兩萬在廣州收入不算低,怎麼會供不起小孩讀書呢?

原來親戚的小孩今年適齡讀小學,夫妻倆幾番考察之後,決定咬咬牙送小孩去貴族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聽說貴族學校學費一學期超5萬,但妻子下定決心:即使節衣縮食,也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親戚夫妻倆出身普通家庭,初中畢業就出社會闖蕩。學歷不高的遺憾和賺錢的艱辛,讓他們不惜重本也要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從小孩上幼兒園開始,就各種藝術班、興趣班不停地報,學費雖然不菲,但咬牙總算堅持過來。如今隨著學費的節節攀升,親戚也倍感壓力山大!

望子成龍,是絕大多數中國父母心中的美好企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被大多數家庭奉為金科玉律的話,也催生了瀰漫全社會的「起跑線焦慮」。名校是孩子的起跑線,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眼光和格局是孩子的起跑線,仿佛哪個環節跟不上,孩子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前不久,知乎上一位網友的帖子被推上熱搜。這位網友表示,自己身處三線城市,月入6千,房貸每年3萬,孩子保險7千,一年下來所剩無幾,但老婆卻想要兒子讀5萬的幼兒園,作為爸爸的他表示很無奈很為難,直言太累!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勒緊褲腰帶也要送孩子進貴族學校,這種入不敷出的「投資」真的明智嗎?旋魚認為未必!

1、瘋狂的「起跑線教育」,父母受罪,孩子受累,效果卻未必如人意
電影《長江七號》中,周星馳把兒子小迪送進貴族學校後遭同學歧視和排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父親在工地上做苦力,生活原本已經窘困,但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他硬著頭皮把兒子送進了貴族學校。像絕大數父母一樣,影片中的父親篤信只要孩子能夠出人頭地,自己即使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儘管在工作中,這位父親受盡了包工頭的嘲諷和不屑,但他還是默默忍受。

只是父親的付出與犧牲,並沒有得到他期盼的結果。兒子在貴族學校不僅受到同學和老師的排斥和嘲笑,甚至因為善良幫老師撿起地上的鋼筆時,卻被老師嫌棄渾身臭氣。小迪因此變得鬱鬱寡歡、無心向學,甚至後來還學會了攀比和撒謊,同學有的玩具,他自己也會跑回家找父親要,完全體會不到父親賺錢的艱辛。
當父親拿著兒子滿分的試卷在工地上招搖過市,以為自己含辛茹苦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時,卻被現實狠狠地打了一記耳光:那不過是孩子為了哄爸爸開心所篡改的試卷,以及兒子在學校裡的好玩和攀比。

作為工薪階層的父母,想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條件本身並沒有錯,但強行將孩子送入貴族學校卻並非明智。

孩子處於這樣與自身家庭條件落差巨大的圈子,要麼自卑敏感,要麼產生攀比虛榮的心理,嚴重的還會讓小孩因為自己家庭條件不如同學而埋怨父母,失去了積極樂觀的心態,結果得不償失。

2、進入貴族學校讀書未必就能贏在起跑線上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似的長跑,總會有領先和落後,剛開始跑的快的,未必就能贏在終點,因為過程充滿了變數。所謂起跑線並不僅僅是好的學校,它還包括人脈、圈子,以及最重要的實力。

有些父母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初衷除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想讓孩子融入更優質的圈子,結交更多的人脈,以方便日後尋求幫助。然而,這種想法許多時候只是一廂情願,也容易被現實狠狠打臉。圈子是具有排他性的,實力懸殊的兩個人,很難玩在一塊。說句扎心的話,圈子之內的幫助是相互的,許多時候不過是等價交換,你想別人幫助你,首先也要讓人覺得值得,換句話說,你也要有能回饋幫助的實力。

就像網絡作家羲和清零在《助理建築師》中說:「人脈固然重要,都比不上自身實力重要,因為實力才是交朋友的資本,否則即便有人脈也是白搭。」

想要擁有更好的起跑線,無論家庭還是個人,首先都要充實自己的實力。

3、沒有好的起跑線未必就沒有精彩的人生
湖南省瀏陽市沙市鎮的秧田村,位處深山,這裡沒有大城市裡天花亂墜的輔導班,也沒有所謂的貴族學校和名校,有的只是一雙手,一支筆,每年卻誕生出不少的碩士和博士。
自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以來,這裡已經有800多個孩子考出了農村,其中包括26名博士和176名碩士。
他們的事跡激勵世人:沒有好的起跑線,一樣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哲學上,外因對事物的發展起推動作用,但內因才是起決定作用。「好的起跑線」並不能最終決定孩子的終點,但是實力卻能夠決定起跑線的起點。這種實力包括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學識修養、眼界格局等,而這種實力的獲得不是僅僅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就能輕易獲得的,這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自律優秀的父母。想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父母應該先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我是,關於孩子的教育,你們還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討論。喜歡這篇文章的夥伴記得關注點讚哦

相關焦點

  • 沒窮過的人,別去嘲笑那些為了生活拼盡全力的人
    有點畸形,考上北大並不意味著這孩子有精彩的人生。3. 封建糟粕4. 北大現在不如以前了,出社會也不一定就能出人頭地學生時代拼盡全力,在力所能及的時候獲得了一個好結果,可能給家庭和周邊帶來正向的效應的,憑什麼被嘲諷。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告訴你香港的教育有多拼
    《沒有起跑線》這部片子主要就是記錄了香港家庭們如何在寶寶出生的時候給Ta進行教育,在幼兒園到上小學這段期間,費盡心思給孩子安排各種學習,為了獲得「完美簡歷」。在紀錄片裡面,有一個媽媽叫Irene那年27歲,二胎5個月。
  • 從子宮開始準備:看香港紀錄片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瘋狂?
    近日,香港TVB紀錄片揭秘香港幼升小有多拼:「從子宮開始準備」。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中,香港家長為了孩子「幼升小」,從懷孕開始準備。名校只收一月份出生的孩子,所以要算好月份什麼時候懷孕。爸爸為讓孩子進好幼兒園,放棄自己工作去面試當校工。妥妥的「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
  • 新時代的望子成龍:為了讓孩子成為普通人,我們也必須拼盡全力
    可是家長有的工作忙、有的受限於教育方式的,輔導作業成了家長頭痛的難題,所以網上才有那些因輔導作業心臟病發作的段子,只有輔導過孩子作業的家長才知道其中的酸楚和無奈。 所以,即使學校三申五令不要在校外補課,卻屢禁不止。而據我周圍孩子上中學的家長們說,補課的情況更加嚴重。
  • 《沒有起跑線》:為了讓孩子贏在子宮裡,連懷孕時間也要算準
    一到四月底五月初,很多人都為孩子幼升小的事情很頭疼。我身邊一個朋友的兒子剛好今年下半年就要升小學,這些天她非常焦慮。這份焦慮不僅來源於自己,也來源於身邊其他家長,都在盡全力給自己小孩找最好的小學,也不斷拉著孩子四處上補習班。無意間發現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展現了大部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作為一個媽媽,什麼時候你最焦慮?
  • 為了孩子,請拼盡全力做智慧型父母
    ,你卻沒有看到他為了取得好成績是多麼的努力,他需要有人教給他正確的學習方法。孩子頂撞了一個前輩你打了他,這是你幼年時頂撞母親時必遭受的懲罰,而你會不會想到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衝突,他為了忍耐這個前輩內心有多大的掙扎。所有的思考和感知,只有通過不斷學習,認真對待你的孩子,才能一點點認識等到。養育孩子,是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長的過程。
  • 「贏在起跑線」傳遞給孩子什麼情緒?
    他們一個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千方百計地想讓孩子們「贏在起跑線」,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就像填鴨子一樣,填滿了孩子的時間表。為了孩子的成長,疲憊的父母們都十分的焦慮,不知道他們是否想過,焦慮的父母會給孩子傳遞什麼?
  • 為了孩子拼盡全力,孩子卻拼命想逃離,究竟錯在哪
    父母為了孩子可以說是拼盡了全力,用盡了心血,可是孩子卻拼命地想逃離。這究竟錯在哪了?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愛孩子並沒有錯,錯就錯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上面。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希望孩子能夠聽話懂事,學習優秀,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殊不知道這樣的高期待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讓孩子心生畏懼。
  • 不拼父母!你靠什麼跑贏人生
    家長的焦慮,從孩子出生就開始了。從六條不同起點的起跑線開始,所有孩子們拼盡全力向籃球室跑去。那些起跑線落後的孩子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衝到別人前面。這些家長的焦慮,似乎是中國所有家長的縮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不顧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不顧一切」的理念
  • 拼盡全力爬起來的人,最後過得怎麼樣了?
    脾氣暴躁的白糖,心比天高個性又強,為了生活給人搓腳,動不動就被客人老闆一起折磨,日子過得渾渾噩噩。唯一堅持跳舞的芊芊,卻把芭蕾舞換成了鋼管舞,每天還得賠笑陪酒,回到家裡,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她照顧伺候。拼盡全力爬起來的人,最後過得怎麼樣了?生活的挫折層出不窮,被揍趴的時候,有些人會一次次爬起來,為喜歡的東西拼盡全力,直到贏一次。艾倫曾分享他畢業後的辛酸跑組經歷——每天印一沓厚厚的A4紙資料和照片,各個組地跑,嚮導演自薦。
  • 拼盡全力贏中考,卻倒在高考終點上,家長:誰來拯救孩子們
    本文作者:若欣老師,心理諮詢師,專業熬製教育秘籍,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關注我,您有育兒難題,我有解決方法。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備受社會及家長們的重視,應試教育下,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一路堅持取得勝利。
  • 贏在起跑線上,搶跑,是為了孩子,還是家長的焦慮為了得到緩解
    導讀:贏在起跑線上,搶跑,是為了孩子,還是家長的焦慮為了得到緩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翟天臨事件,贏在起跑線卻輸在了終點?
    子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他們終有一日會從贏了「起跑線」變成輸在「終點線」。緣木求魚 家風才是家庭的不動產當前,關於中國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的爭議甚囂塵上,網上不少關於父母帶孩子趕場培訓班的段子,打了雞血的中國式父母拼盡全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下血本、拼盡全力」英語怎麼說?
    下一場比賽當中你將會和州冠軍對決,所以如果你想贏,你得拼盡全力了。 eg: We went all out and it wasn't appreciated at all.我們拼盡了全力,客戶卻並不領情。 eg: I had to go all out to limit my losses.
  • 好氛圍,好狀態 2020,他們正拼盡全力
    12月過半,我們即將為屬於自己的2020畫上句號,對於志臻學子來講,有個好氛圍、好狀態至關重要。濃濃班級文化風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級凝聚力,提高學生自信心、自豪感和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
  • 教育最大的謊言之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界揠苗助長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超前教育的提出知道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是誰嗎?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他們把教育比喻成賽跑,誰贏在了起跑線就會贏在終點。在杭州,一名老師對1000個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佔了50.28%,超過一半。等他們上了小學後,優勢也僅僅保持在三年左右,最後優勢也只高出6.55%。而隨著年級的增加,這種優勢最終會消失不見,甚至是倒退。
  • 中國父母為了孩子上學到底有多拼?
    為了孩子,爭取好的學校、好的老師,甚至是能上好的補習班、課外班,無疑不在拼。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印度電影《起跑線》,整部影片,以「為女兒擇校」這樣一個極小的角度切入,電影叫做《起跑線》,名字起得相當傳神。因為,我們都熟悉一句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趣的是,看來很多印度人也認同這個觀點。
  • 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父母盡最大努力, 只能送你到這裡!看哭...
    人生也許本來就不太公平,有些人拼盡全力才能得到的一切,對於某些人來說,是與生俱來的。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決定一個人起跑線的,其實就是他的原生家庭。「那些前排的學生之所以能夠站在前面,和自身的努力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 十年寒窗不如一本護照,就是累死我也要把孩子送去海外讀書!
    要想通過高考跨入這兩所最高學府,十載寒窗,打敗百萬人才能入讀,說的一點也不誇張。而當無數高三學子為了那個遙不可及的名校夢挑燈夜戰的時候,卻有另一批人彎道超車,將絕大多數普通學生死死地按在了起跑線上。千千萬萬來自最普通家庭的孩子,背負著全家的希望,挑燈夜戰,贏得高考,才有機會贏得通往外部世界的門票,為此,他們拼盡全力。衡水、毛坦廠中學的孩子們,嚴格地執行著早上5:30起床吃早飯,晚上22:50回來洗漱、睡覺的規律作息,有些勤奮好學的孩子,還要額外看書到凌晨一兩點才休息,如此周而復始。
  • 《奇蹟男孩》:他們拼盡全力,不過想要成為普通人
    看了豆瓣上一些別人的影評,發現相當一部分講的是身邊的特殊人群的故事,才想起小學時我也有過這樣一個特殊的同班同學。我這才明白,像主人公奧吉這樣的特殊人群,他們小心翼翼、拼盡全力,不過是像要做一個普通人——沒有歧視,沒有赤裸裸地注視,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交友。這個對普通人來說連願望都算不上事,卻是他們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