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事情發生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火車南站時,被一位記者記錄了下來。
照片上,是被日本侵略者轟炸過後的火車站,原先完好的站臺已經變成了幾堆廢墟,站臺前的景象更讓人慘不忍睹,鐵軌上堆滿了被炸毀了瓦片,在破碎的瓦片下躺著中國人的屍體。
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在廢墟裡,看著周圍血肉模糊的屍體,驚恐的瞪著眼睛,張著嘴拼命的哭喊著:「媽媽!媽媽!我要媽媽!……,可是,他的媽媽再也不能聽到他的聲音了,她被日本人的炸彈奪去了生命。
小男孩的傷口在流血,在疼痛;我的心裡也在流血,在疼痛。我們有爸爸媽媽,有溫暖的家,可是小男孩卻被戰爭奪走了一切,變成了一個可憐的孤兒。
這個小男孩以後的生活將會如何?也許,他會被一位好心人救走,也許,他也會被炸彈奪去生命,也許,他會被餓死在街頭……
這張舊照片不僅記錄了一個孩子的命運,也記錄了中國人的恥辱,我們新一代的中國人一定要發奮努力,研究出更強大的科學武器,讓中華民族強大起來,再也不會被外國人欺負。
評語:這篇敘事的文章向我們描繪了一張拍攝於日戰時的相片。文章立意高超,主題積極向上,對相片的描寫細膩準確,感情真摯感人。文章結尾點明主題,是本文的點睛之筆,耐人尋味,讓人深思。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時,一名記者拍下的真實照片。
斷裂的天橋、扭曲的鐵路,還有殘破的房屋和滿地的磚瓦碎片……還有一個僅僅兩三歲的小男孩最在廢墟中號啕大哭。
我想,那一天,小男孩一家在售票廳買回家的火車票。在擁擠的茫茫人海中,人們都爭著離火車門最近的位置。突然,一陣「隆隆」的聲音從天空中傳來,人們不約而同地往頭上看:啊,日本軍的轟炸機來了!一顆顆飛彈宛如流星似的落下來。小男孩正在小樹邊玩,突然,一顆飛彈瞄準了那個幼小的生命。他的父母不顧安危,迅速地奔向自己的孩子,將他推開。小男孩揉了揉眼睛,看到了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他的爸爸和媽媽已經倒在了血泊之中。「轟隆隆」!隨著幾聲巨響,火車站頓時硝煙四起……
人們死的死,傷的傷。小男孩不知所措,一屁股坐在地上,緊緊地抱著媽媽,大聲地呼喊,可是他的媽媽永遠不能再回應了。
沒人會知道這個小男孩的命運:或是乞討、或是偷盜……
想到這裡,我真狠那些日本侵略者,他們讓多少幸福美滿的家庭破碎,他們讓多少原本可以快樂生活的孩子成為孤兒!相比起來,我們的生活幸福多了。讓全世界都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評語:這是一篇看照片引發的感想,「照片」讓歷史定格,讓時間逆轉,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渴望和平是多少代人共同的心願,看著你的文章讓老師感慨頗深。文章語言流暢自然,是一篇不錯的習作。
一張舊照片,可以回憶起自己童年時快樂的情景,而今天我要展示的舊照片,會讓你想起多年前那場慘無人道的戰爭。
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被記者拍下的真實情景。
這一天,上海還像往常一樣川流不息,突然,從遠處傳來「隆隆」聲,原來是敵人的幾架戰機,他們像野獸搬朝那飛去,3歲大的小明和爸爸媽媽想坐火車逃亡,剛買好票,只聽轟轟幾聲響,幾顆飛彈從飛機上降落。叫喊聲哭聲,充滿了火車站,轉眼間,火車站就變成了廢墟,天橋踏了,人們都倒在了血波中,大聲哭喊他的爸爸媽媽為了保護他已經死了,他不知道他的父母在那兒,他更不知道他從今以後將變成孤兒。滿身是血的他還在那兒哭著喊著……
這張舊照片讓我們感受到日本鬼子的無情,也告訴我們,如果國家不強大起來,這段歷史準會重演,也會失去更多無辜的生命。
評語:這篇文章,主要敘述了關於一張舊照片的故事。文章對照片內容進行描寫,寫了日本鬼子的殘暴、沒有人性,寫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告訴人們如果國家不強大就會挨打的道理,是篇不錯的文章。
這張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站時,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
照片中,一個遍體鱗傷的小男孩兒,坐在廢墟中號啕大哭。他的臉上沾滿了灰塵和鮮血,樣子十分可憐!
忽然,我的腦中出現了這樣一幕情景:1937年8月28日那天,小男孩兒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看望親戚。在放行李包的時候,小男孩兒的父母讓他火車門前等候。等著等著,小男孩兒看見了一隻昆蟲。因為他的好奇心,小男孩兒快步向昆蟲走去。只聽「轟—」的一聲,小男孩兒轉身一看,背後的火車早已變成廢墟!天橋斷得不成樣子,鐵路也變得歪歪扭扭。小男孩兒哭著向廢墟奔去。雖然離火車很遠,但小男孩兒還是被炸得遍體鱗傷。可是,小男孩兒似乎忘了疼痛,繼續向廢墟奔去。由於跑得太快,小男孩兒摔了一跤。他爬起來,坐在歪歪扭扭的鐵路中號啕大哭:「爸爸媽媽,你……你們在哪兒?」一名記者看見了,他這一情景拍了下來,並把小男孩兒抱回了家……
我想對那些日本侵略者說:「你們也是父母生的,也是有血有肉的。假如你們沒有了父母,沒有了家園,沒有了依靠,你們會是這樣的感受?請你們不要再傷害那些無辜的孩子了。」為了和平,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讓那已經能夠聽到腳步聲的21世紀,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評語:「這張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站時,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直接入題,簡潔明快。「忽然,我的腦中出現了這樣一幕情景:」插敘事情起因,想像豐富合理。本文以轟炸場景做背景襯託,又直接寫小男孩的奔逃號哭,充分表現戰爭的慘烈,好。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站時,一位美國記者把當時的情景拍了下來,一個可憐的小孩坐在鐵道中間無助的痛哭。
看到照片,我就想到了一個場景,一個小孩依偎在父母身邊,慢慢地走進火車站,突然幾十顆碩大的炮彈落入了火車站,孩子的父母身受重傷,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把孩子推到了鐵道中間,希望他能活下去,可還沒等他們跟自己的孩子說再見,就被活活的埋在了廢墟裡,孩子叫著「爸爸,媽媽。」可眼前再也沒有出現媽媽那張溫柔的笑臉和爸爸那有力的手臂。
孩子無助地叫著,那叫聲撕心裂肺,叫人難以不悲痛,似乎是在說「可惡的侵略者!你們好殘忍,奪走了我們祖國的領土,還要把那麼多人的生命奪去!他們都是無辜的呀!我痛哭,是因為你們竟然還無情的殺死了我那無辜的父母!」
說到這兒,我想到了:現在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比如說利比亞,許多兒童都死於戰爭……
制止戰爭,維護和平,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一個充滿鮮花、陽光和愛的人類家園!
評語:文章布局合理,開篇點題,然後敘述了作者由此照片聯想到的照片背後的故事,敘述條理清楚,語言流暢自然,文章最後深化主旨,呼籲哦我們要愛好和平,很好,希望作者繼續努力吧!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車南站擁擠的人群中,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一個大約三歲的小男孩正準備上火車。年輕夫婦背著沉重的行李。突然,一聲劇烈的警報聲伴隨著飛機的轟鳴聲響起。人群騷動起來「轟-」人們的前方已經冒起了濃煙。只聽見有一位年輕人大叫:「快跑呀!日本鬼子轟炸到這裡啦!」
人群如遇到地震似地逃跑。一時間車站裡只能聽見婦女的尖叫聲、小孩子和男人的叫喊聲。慌亂中,年輕夫婦與三歲孩子擠散了。年輕夫婦的隨身行李也不見蹤影了。「轟-!」又一個炸彈從天而降,鐵軌斷成兩截,斷裂的鐵軌向上翹著;天橋塌下來,只見橋上的行人跌落下來。他們張著大嘴,大聲的求救聲被淹沒在隆隆的炸彈聲中。幾秒鐘的時間,昔日人來人往的上海火車南站成了血的海洋。
爆炸聲還在不斷的響,人已經差不多跑完了,只留下一些和家人失散、跑不動的老人和孩子。在離鐵軌比較近的一塊空地上,一個三歲小男孩坐在滿是血汙的地板上哭著。旁邊躺著許多慘不忍睹的屍體,一連幾個炸彈還在小男孩的身邊發出巨響。這個小男孩的未來是生?是死?我真不敢想像。
現在,雖然人們已經步入21世紀,但地球上還有許多地方站或仍未停歇。戰爭,使孩子們失去了家園和童年,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失去了自己的親人,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我們渴望和平,我們希望世界不再有戰爭,不再有痛苦,不再有悲劇、不再有這可憐的哭泣的孩子……
評語:這是一篇看圖作文,小作者想像豐富合理,把敵機轟炸上海火車南站慘景描述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表現了戰爭的慘烈。「現在,雖然人們已經步入21世紀,但地球上還有許多地方站或仍未停歇。戰爭,使孩子們失去了家園和童年,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失去了自己的親人,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我們渴望和平,我們希望世界不再有戰爭,不再有痛苦,不再有悲劇、不再有這可憐的哭泣的孩子……」小作者由古到今展開聯想與思考,表現了人類對和平渴望,卒章顯志,好。
今天,我又翻出了四年級那張陳舊的老照片。我的心情格外沉重,淚水奪眶而出。
這張照片記載著1937年8月28日。在上海火車南站,日本侵略者轟炸火車南站時的真實情形。當人們得知日軍要來時,都一群接一群地趕到火車站,想坐上火車去別的地方躲避戰爭,他們急切地等待著火車的來到。其中一對中年夫婦也等待著,他們抱著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十分可愛,他穿著一個紅肚兜,手裡抱著一個洋娃娃 。 這時,日軍的飛機「嗡嗡嗡」地飛來,火車也同時倒來,人們像受驚的羊群一樣向火車門裡擠。有的人從窗裡翻進去,有的甚至把孩子先從窗戶裡仍進去,他再從門裡往裡擠,日軍從空中仍下幾顆罪惡的炸彈,「轟隆隆」的幾聲,炸死了大半人,接著又仍下了幾顆炸彈,那對中年夫婦用衣服緊捂著孩子,夫婦兩人被炸死了,那個孩子幸運地活了下來。火車站已面目全非,變成了一片廢墟,大坑、小坑、深的、淺的到處都是,高架橋已被炸塌,碎瓦、鋼筋…撒了一地,呻吟聲,叫喊聲,哭聲,死人滿地。血流成河,斷臂,殘腿隨處可見。孩子見到眼前的一切號啕大哭,也許是因為恐懼,也許是因為矢去父母,這時,他手中的洋娃娃是他唯一的親人。
我們一定要記住歷史,這樣才能保持現在的和平。人類不會發起戰爭。
評語:本文小作者向我們描述了一張老照片,敘述詳細具體,細節描寫生動逼真,感情卻真摯、充沛、感人。文章在結尾處集中表達了情感,點明了主題,總結了全文。
這幅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我國上海火車南站時的情景。啼哭的嬰兒,倒塌的房屋,使我們不由得仿佛又回到了我們中華民族遭受欺凌的屈辱年代。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這時本應當是學生上學,工人上班,老人和孩子在房前屋後小憩和玩耍的時候。可是由於日軍的狂轟亂炸,上海城內的學校和工廠很多已被炸毀,人們已不能正常的上班和上學。
這時的上海火車站,由於北站已成為戰區,交通被切斷,南站就成了交通的惟一出口,所以上海火車南站,人流擁擠不堪。
忽然空中傳來飛機的轟鳴聲,日本敵機飛來投下大量炸彈。上海火車站頃刻間變成了一片廢墟,車站,天橋月臺以及鐵軌被炸得稀爛。站內的人們死傷無數,地上躺滿了橫七豎八的屍體。火光中,父母焦急的呼喚著孩子,孩子哭喊著尋找著親人,炸傷的人們痛苦的呻吟著,廢墟中幼兒悲慘的啼哭聲更是讓人心痛。
幾分鐘前,這個嬰兒可能還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撒嬌,手裡還玩著爸爸親手為他做的玩具。幾分鐘後,侵略者的炸彈頃刻間將這美好的一切都毀滅了。敵機投下炸彈的瞬間,孩子的母親努力用自己的身體為孩子遮擋住紛飛的瓦礫和彈片,孩子的母親被炸彈奪去了年輕的生命。
僥倖活下來的孩子已認不出血肉模糊的母親,他大聲的哭喊著。可是眼前沒有出現媽媽慈祥的笑臉,更沒有爸爸平時那有力的雙手來抱起他。孩子那稚嫩的哭聲似乎在質問侵略者:你們為什麼要這樣的殘忍,奪走我父母的生命,奪走我幸福的童年,我這麼小,我以後將怎樣生活啊!是呀,是戰爭使原本繁華的街市變成了廢墟,是戰爭摧毀了人們原本幸福的家園,是戰爭打碎了孩子們童年的夢想。願這樣的歷史悲劇永遠不再重演,讓全世界的兒童都能擁有幸福美好的童年,讓世界永遠充滿幸福和歡笑。渴望和平,杜絕戰爭,那是我們全人類的夢想。
評語:這是一篇描寫戰火中的孩子的文章,這篇文章是由一張照片而引發的感想,從你的文章中老師知道了你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孩子,老師很贊同你的這句話「渴望和平,杜絕戰爭,那是我們全人類的夢想」。全文語言流暢自然,較為生動,是一篇不錯的習作。
1931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站時的一幕幕悲慘的情景,被記者拍攝下來,那一張張記錄著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深惡罪行的照片中,一個正在哭泣的小男孩的照片引起了我的興趣。
這個孤獨無助的小男孩坐在站臺上的一堆廢墟中,正張著嘴嚎啕大哭,他那。三,四歲的原本可愛模樣,不禁浮在我的眼前,使我想起他痛苦的童年。事實上照片的男孩頭髮燒得焦糊黑,衣衫襤褸,破爛不堪的衣服上還沾著不知是血還是泥的汙漬。再看看小男孩身後的景象,著實令我震驚:天橋上欄杆和鐵板晃晃悠悠,殘存的房屋上的瓦片搖搖欲墜,遍地的廢墟下面埋著無數人,血腥味四處瀰漫。鐵軌沒有一節是連上的,扭曲得不像樣。半死半活的人的呻吟聲,驚慌失措的人群的尖叫聲,尋找孩子的父母,和與父母失散的孩子的哭聲,混雜在一起,真是撕心裂肺。可所謂血流成河,硝煙瀰漫,屍橫遍地。
我想,這個孩子不是被眼前的情景嚇哭的,就是因為與父母失散而怕哭的。他的父母應該是為了救他而死的,那個男孩可能看到父母為了救他而獻出自己的生命絕望得哭了。我猜,他的父母在發現一枚炸彈後,為了讓孩子活下去,使勁推開了孩子,自己被炸死了唉,這個孩子不知失去父母后,還能不能夠健康的成長?
讓我們呼籲:停止戰爭!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母,為了父母不再失去孩子,為了世界不存在血腥和暴力,讓我們一起共創和諧家園,讓嬌嫩的和平之花,永遠綻放在人間!
評語:文中作者對日本轟炸上海照片中小男孩的形象進行了描寫,讚美了父母愛的偉大,作者呼籲:停止戰爭!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母,為了父母不再失去孩子,為了世界不存在血腥和暴力,讓我們一起共創和諧家園,讓嬌嫩的和平之花,永遠綻放在人間!本文行文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條理分明,結構嚴謹;文章敘事完整內容充實,語言流暢簡潔。
我看到這張照片,眼中浮現了當時的情景,這是一張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軍轟炸上海火車南站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一個可憐的孩子,坐在一堆廢墟中,傷心地用髒兮兮的手捂著臉大哭起來,他身旁的繁華在一剎那間變成了廢墟,他傷心極了。
那天,那位母親帶著孩子,來火車站給丈夫送飯,她的丈夫,是埋伏在上海火車站的抗日遊擊隊員,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飯正吃了一半,一位叔叔就滿頭大汗地跑來了,「在車站附近發現了一大群鬼子!快準備準備!他們這次準備炸毀這裡!所以,這次行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大家一定要努力!」爸爸從柱子下的洞中,摸出了武器,就匆匆出發了!這時的孩子,還什麼都不懂,還開心地在媽媽身邊玩石頭!過了會兒,從候車室那兒傳來了一陣陣的槍聲,「忽」,一顆炸彈,從遠處飛來,母親的腦海裡,一片空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把孩子投到遠處一片柔軟的草地上。孩子,毫髮無傷,可是,母親,卻被炸得粉身碎骨,屍骨無存!孩子呆呆地坐在廢墟旁,卻已不見了母親,在他眼前的,只有那熊熊的大火,和濃濃的煙霧,孩子傻眼了!他「撲通「一聲,攤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著,喊著:「爸爸!媽媽!」望著已成一處廢墟的火車站,他只能哭。
他被一位大媽收留了,漸漸成長,成了一位小八路,為他的父母報仇。
他憎恨戰爭,渴望著和平,企盼著和平!他希望,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沒有戰爭,只有歡樂,只有和平!
評語:這是一篇有血有淚的文章,運用了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將父親等人作為抗日遊擊隊員的錚錚鐵骨和母親對於孩子無私的愛深深地刻在我們心裡,孩子在失去雙親的情況下,內心獲得成長,最後點明主題:世界上再也沒有戰爭,只有歡樂,只有和平!是一篇優秀的看圖想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