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廟,聽起來是一座很高大上的古老的廟宇,當初自己太天真,沒有提前備好功課,認為這僅僅是拜佛吃齋的老寺廟,直到我到達了目的地,我才發現,這還是一個為吃貨花錢而設置的旅遊景點,大家來到這裡要記得捂好錢包,適當消費,因為這裡的小吃非常有本地特色。
首先來了解一下這個景點的背景,上海市城隍廟,道教廟宇。不是佛教,是道教。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是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邸之一,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風雨倉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廟也歷經興衰。
上海城隍廟的歷史悠久,傳說是三國時吳主孫皓所建,明永樂年間,改建為城隍廟。前殿祭祀金山神漢大將軍博陸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誥封四品顯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後殿乃寢宮。現門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戲臺為1865年建。
來到城隍廟還是要在廟中逛一逛看一看,城隍廟殿堂建築屬南方大式建築,紅牆泥瓦,現在廟內主體建築由廟前廣場、大殿、元辰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組成,進去之後會有請香的地方。走出城隍廟,就是小吃街,走在這裡還是能給人別樣的感覺,景致細膩但又有些擁擠的閣樓,像是走進了古裝劇中公子小姐相遇的街邊樓宇,路邊有來來往往的旅人,嘈雜熱鬧有集市的感覺。
逛一上午時間足夠了,到中午就該尋覓午餐了。第一個,我吃的是蟹黃大湯包。它其實就像是平時吃的大號包子,大約拳頭大小,裡面有濃鬱的湯水,包子口上會給你插上一個吸管,一般是先快樂的將湯汁吸完,再將包子餡兒和包子皮夾在一起一口一口地吃掉。價格是三十元左右,說實話作為一個包子,它應該屬於黃鑽貴族了。
第二個,上海生煎。這個來到上海可不得不吃一次,六七個生煎被整整齊齊地擺在一起,一口咬下去,酥脆的包子底,同時在聽覺和嗅覺上同時滿足你,有的裡面還有湯汁,吮一吮,再將整個給吃掉,小的生煎比大的生煎更好吃,因為可以一口一個,湯汁不會到處流出,根據口味還可以蘸醋,我的口味有點重的朋友還會蘸醬油。
第三個,小餛飩。餛飩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有叫抄手的,具體有什麼區別我沒看出來,但是都挺好吃的。八個或者十個餛飩一碗,上面漂浮著一些紫菜,先喝一口湯,再就著湯吃一個餛飩,皮包餡兒多,鮮美誘人。
我吃的東西不算多,只吃了這幾樣,如果還想吃其他的朋友可以再逛一逛,如果覺得價格不划算,也不一定必須得在景點吃,畢竟景點就只是吃個熱鬧,有機會可以去居民常吃的地方尋覓一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