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輔之,大器晚成的書畫家——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之一

2020-12-16 騰訊網

丁輔之,大器晚成的書畫家——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之一

丁輔之,是一位民國德高望重、才華橫溢的篆刻家、書畫家、鑑藏家、詩人,也是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之一,還與其弟共創方形聚珍仿宋版字模。丁輔之先生在印、書、畫、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

張大千在20年代中期成名不久,曾與鄭曼青攜作品專門赴杭州請德高望重的丁輔之和高野侯點評,有趣的是,當時丁輔之還沒有動筆學繪畫,可見丁輔之在當時藝壇的影響力有多大。

丁輔之在46歲之前主要學習書法,尤嗜甲骨文,嘗以甲骨文撰書楹聯編成冊,又喜篆刻,名印金石,代有收羅,尤以西泠八家印作為多。丁輔之學畫很晚,約46歲開始學畫,無師自通,悟性極高,自學成才,儘管從學畫到70歲去世只有26年的時間,但繪畫成就很高,讓人刮目相看。所以,他屬於大器晚成的畫家。

記得吳昌碩學畫也很晚,他自己說50歲學畫,曾拿作品去請教任伯年時,任對他石鼓文筆法去畫畫拍案叫絕,鼓勵他用此法去畫畫,並預言會成為海上畫派的中流砥柱,結果吳昌碩大獲成功。所以,學畫晚並不影響一個畫家的成功,有的畫家儘管學畫很早,但畫不出成就的那就太多了。

丁輔之是晚清著名藏書家"八千卷樓主人"丁松生從孫。其家以藏書、藏畫之豐聞名於海內。幼承家學,並從小受父輩督責,耳濡目染刻苦治學。在學畫之前,對詩文、書法、篆刻、古文字、鑑藏等已有很深的造詣和影響,要不然張大千、鄭曼青也絕不會拿著畫去請教他。

丁輔之學習繪畫主要源於家藏,他沒有老師,而是靠臨摹、感悟古代名跡;另外就是注重寫生。丁輔之最拿手的絕活是果品創作,這類作品來源於生活,平時十分注意觀察四季果品的結構、形狀、色彩,有的果品甚至畫得很透明,因而他筆下的蔬果能夠如此生動鮮活。尤其是學畫2年後即頒布潤例,可見丁輔之對自己畫作的自信。

早在1927年,學畫只有2年的丁輔之就制訂了"鶴廬畫松梅果品商卜文潤例",開始了以鬻畫、鬻書為生。從他頒布潤格看,潤格限制較多,特別是尺幅較大的不畫,導致今天市場上幾乎見不到他四尺整紙的作品,一般以2—4平尺作品居多。

儘管如此,喜愛他的書畫大有人在,民國時期賣畫如此,當今拍賣也是一樣。原因主要是丁輔之的畫實在是讓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甚至連老外藏家也青睞有加,像比利時大藏家尤倫斯曾多次出手購藏丁輔之的作品。

相關焦點

  • 丁輔之:無師自通,46歲開始學畫,2年後大成?為西泠印社創始人
    小生有畫說 | 畫外議論本期導讀:近來,看到網上有文章是這麼寫的,丁輔之,才華橫溢,無師自通,是天才畫師,46歲開始學畫畫,2年後大成,為西泠印社創始人。第二,這個觀點裡面的一點,小編覺得是不嚴謹的,丁輔之為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當然,說他是創始人沒有錯,只是觀點不夠嚴謹。本期遺留的議論是:丁輔之真的是46歲之後才開始學畫畫的嗎?歡迎看完文章後,在文章末尾留下你的觀點。
  • 同創西泠印社的「水果大師」丁輔之,筆下蔬果令人垂涎三尺!
    提起杭州西湖畔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第一任社長吳昌碩更是蜚聲中國畫壇。但提到同為創始人的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人,很多人印象淺淡。今天多藝堂就講一講這位擅畫花卉瓜果的浙派藝術大師丁輔之。
  • 西冷印社創始人丁輔之,誰的世界無人間煙火丨私享
    他是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但他的名聲卻遠未及第一任社長吳昌碩這麼響亮。也許大家對這位前輩的藝術成就很陌生,但事實上,他是民國時期印壇、書壇、畫壇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是印、書、畫、詩四絕的大家。由於社址設於丁氏幼年讀書處,比鄰西泠,因而定名「西泠印社」。
  • 西泠印社創辦者——丁輔之及其作品欣賞
    丁輔之,別名王仁(1879年8月14日~1949年7月12日),近代篆刻家、書畫家。浙江杭州人,系晚清著名藏書家"八千卷樓主人"丁松生從孫。其家以藏書之豐聞名於海內。嗜甲骨文,嘗以甲骨文撰書楹聯編成冊,又喜篆刻,名印金石,代有收羅,尤以西泠八家印作為多。並擅畫花卉瓜果,極其璀璨芳菲。
  • 國畫清風雅集:丁輔之——畫水果的名家
    提起今日「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 人們往往會想到第一任社長吳昌碩 而對創始人之一的丁輔之卻很陌生 實際上,他是民國時期印壇、書壇、畫壇叱吒風雲的人物 也是印、書、畫、詩四絕的大家
  • 朱浩雲:永遠不缺買家的丁輔之
    朱浩雲   提起今日「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人們往往會想到第一任社長吳昌碩,而對創始人之一的丁輔之卻很陌生。實際上,他是民國時期印壇、書壇、畫壇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是印、書、畫、詩四絕的大家。
  • 無師自通的丁輔之,開創西冷印社,在繪畫界影響尤為深遠
    作為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丁輔之在自己46歲的時候,才開始學習繪畫創作,對於一般的書畫家來說,這樣的年齡是非常晚的。不過因為悟性極高,同時又非常勤奮,丁輔之基本上達到了無師自通的地步,並很快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在之後的時間裡面,丁輔之也創辦了天下第一名社,至今仍然被人津津樂道。由此也可以看出,丁輔之的影響還是非常深遠的。
  • 西泠印社社長杯,一套茶具引起的收藏熱!
    近日,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杭州市委宣傳部、浙江大學和西泠印社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系列六集均已播出。不少網友感嘆,就像重溫了一個風流文雅,群英薈萃的年代。而今,西泠印社已逾百年,我們特意將七位社長的一生濃縮在一套茶器之中,希望每一個愛茶之人,懂印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一種契合與歸屬。【吳昌碩款】西泠印社初位社長,晚清重要書畫、篆刻家,『海派四傑』之一。世人皆知吳老愛梅入骨,五瓣梅花口,秀雅別致。
  • 丁輔之,被遺忘的大師,民國水果畫作的頂級大家
    丁輔之,被遺忘的大師,民國水果畫作的頂級大家說起天下第一名社"西冷印社",我們首先會想到第一任社長吳昌碩,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 西泠印社藏印選
    西泠印社,中國收藏印作、印譜最豐富、最珍貴的藏品單位之一,很多印作、印譜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其中不乏「文人印」開拓者何震的「放情詩酒」,皖派大家鄧石如的「子輿·燕翼堂·雷輪·古歡·守素軒」五面印、西泠八家創始人丁敬的「煙雲供養」等名印。
  • 【被遺忘的大師系列】丁輔之:46歲學畫,學畫3年即以此謀生
    【編者按】民國畫壇曾流傳過一則趣聞:某日,尚未出名的張大千和朋友鄭曼青特地跑去杭州找丁輔之品評畫作,丁輔之看過兩人的畫作後,並未說什麼。等他倆走後,丁輔之對朋友說「鄭曼青不得了,張大千一塌糊塗。」今年,西泠印社春拍中推出丁輔之晚年(64歲)為若瓢和尚作《梅花詩畫冊》218.5萬元成交,刷新了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雖然價格不高,但也值得探討一番 。
  • 紀錄片《西泠印社》完美收官,西泠印社的故事未完待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方寸印章見大千世界,全景記錄以求「西泠不冷」《西泠印社》擷取「西泠印社」這一具有浙江獨特印記的傳統文化經典符號,通過細緻入微的影像手段,傳神再現西泠印社歷代印石巨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鐫刻情緣,全景記錄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百年輝煌,深刻闡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不絕偉力,激發人們對中華文明更深刻的理解、更深度的熱愛、更深層的自信。
  • 饒宗頤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 饒氏白描當世獨步
    昨天,西泠印社召開第八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社長」一事終於塵埃落定  會議選舉產生了西泠印社的第七任社長,為現居香港、95歲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  執行社長則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劉江先生。
  •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
    11月12日,「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拉開序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一併舉行。本次系列展覽作為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的重要內容,分浙江展覽館和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兩個展區「並蒂花開」。
  • 華東師大創立印社,西泠印社發來賀信!
    西泠印社賀信華東師範大學:欣聞華東師範大學「大夏印社」成立,謹馳專函,致以熱烈祝賀!華東師範大學在2014年創設書法篆刻專業後,培養了不少在篆刻領域頗有成就的學生,不少學生在西泠印社等主辦的專業賽事中獲獎或入展,並已有多篇印學論文發表;還承辦了「全國大學篆刻大展」等系列活動,開啟了高校篆刻類活動的多項先河,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優秀篆刻藝術人才,推動高校篆刻藝術創作繁榮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藝鑑|湖山一片等你回:紀錄片《西泠印社》走近君子和大師的故事
    就是在這西湖邊最小的一座山上,坐落著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穿越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雲煙,從「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出發的西泠印社不僅於海內外金石書畫界享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更以其傳承的文化、堅守的信仰、不絕的風骨聞名於世,增加著孤山的精神海拔,印刻下「天堂之城」的人文厚度。
  • 西泠紹興秋拍重推丘子佩舊藏《百花圖卷》估價80萬
    「西泠印社(紹興)2016年秋季拍賣會」將於下周正式亮相紹興世茂皇冠假日酒店。預展9月27至28日兩天,9月29至30日拍賣。國慶節前夕,西泠拍賣千餘件藏品將如期亮相紹興。
  • 西泠印社地底石碑昨天「洗臉」 初現廬山真面目
    浙江在線04月27日訊 新聞閃回 十多年前,西泠印社將一批石碑埋入地底。前些日子,西泠印社將其中的三塊挖出。當時石碑上全是泥土,無法辨清碑上內容,只能依稀看到「錢塘翁又魯」字樣,後經考證,那個「翁又魯」原是錢塘小縣令。(見24日10版、25日8版報導)。  昨天專家鑑定後發現:  這些石碑果真是寶貝!
  • 華東師範大學創立『大夏印社』西泠印社發來賀信
    西泠印社賀信華東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