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CRISPR技術重啟地貧患者γ珠蛋白表達

2020-12-17 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等
CRISPR技術重啟地貧患者γ珠蛋白表達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李大力和劉明耀團隊與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授馬燕琳、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賴永榕合作,研究證實通過CRISPR/Cas9或者單鹼基編輯技術,高效編輯HBG1/2啟動子上的BCL11A結合位點,能夠重新開啟β地中海貧血患者細胞內γ珠蛋白的表達,顯著改善患者紅細胞的成熟,有望成為治癒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治療手段。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細胞研究》。

地中海貧血(以下簡稱地貧)是最常見的單基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之一,依據不同的致病基因分為α和β地貧。正常情況下,人體在胎兒期主要依靠γ珠蛋白與α珠蛋白形成胎兒血紅蛋白四聚體(HbF),到成年後β珠蛋白開始表達而γ珠蛋白基因(HBG)逐漸沉默。然而大量研究發現,很多β地貧患者由於攜帶其他突變,造成HBG在成年後仍然激活,高表達的γ珠蛋白能替代缺失的β珠蛋白與α珠蛋白形成HbF,使病人不表現出明顯的貧血症狀。因此,通過在成人紅細胞中激活胎兒期的HBG表達,彌補β珠蛋白表達不足,是治療β地貧的重要策略之一。

研究人員成功建立了具有臨床轉化價值的造血幹/祖細胞基因編輯技術體系,通過電轉Cas9 RNP高效編輯HBG啟動子,為重症β地貧患者提供了有望徹底治癒的新方法。同時,該研究率先證明單鹼基編輯器編輯技術對於治療β血紅蛋白病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研究人員表示,後續研究將進一步提高該位點的單鹼基編輯效率,為臨床應用提供更安全的策略。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22-019-0267-z

《中國科學報》 (2020-01-21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湘雅醫院成功採用「珠蛋白重激活技術」治療重型地貧患者
    經文獻檢索證實,此為全球首次通過CRISPR「γ珠蛋白重激活技術」治療β0/β0型重度地貧、全國首次通過CRISPR技術治療地中海貧血的成功案例。發布會現場。而國際公認的唯一根治地貧的方法是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但其只適用於一部分能等到合適配型的患者,且面臨植入失敗、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的風險。根據珠蛋白基因缺陷的類型不同,地貧主要分成α地貧和β地貧。β地貧患者是由於β基因缺陷,從而導致貧血。
  • 「珠蛋白重激活技術」成功應用,「地貧」男孩不再靠輸血續命
    今天,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與華東師範大學劉明耀教授科研團隊合作開展的「經γ珠蛋白重激活的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重型β地中海貧血安全性及有效性」臨床研究取得重大成果:2例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接受治療後脫離輸血依賴,至今已83天。
  • 幹細胞移植的新開端,我國首例基因編輯應用重度地貧患者成功出院
    2020年7月22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首次公布了關於「經γ珠蛋白重激活的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重型β地中海貧血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臨床研究」的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兩例接受移植的患者已擺脫輸血依賴,目前已成功出院,正在後續隨訪中。
  • 湘雅激活「生命種子」,讓7歲重型地貧患兒重獲新生
    7歲的涵涵(患兒均為化名)是β0/β0重型地中海貧血(以下簡稱地貧)患兒,自出生以來就依靠輸血治療維持生命。日前,涵涵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接受了自體造血幹細胞「γ珠蛋白重激活」治療,至今已經脫離輸血依賴83天,複查血紅蛋白維持在120克/升的正常值。
  • 我國首例基因編輯治療重度地中海貧血患者治癒出院
    在專注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地中海貧血這麼多年後,非常高興能見證基因編輯技術為患者帶來更加便捷、安全和確切的治療效果。與邦耀生物合作的臨床研究取得進展,證明我們有能力提供全新和完整的地中海貧血解決方案,挽救眾多因地貧致貧、致殘、致命的中國地貧患者家庭。」邦耀生物的基因編輯策略在人體胚胎期,血紅蛋白主要由γ珠蛋白(HBG基因編碼)與α珠蛋白形成四聚體(胎兒血紅蛋白,HbF)。
  • 新一代單鹼基編輯技術有望治癒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狀貧血症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根治「地貧」的方法,但花費巨大,且配型極其困難,使得基因治療有望成為新的治療選擇。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地貧)是一種由於β-珠蛋白(β-globin)亞基突變導致患者自身的成人血紅蛋白(HbA)異常的遺傳性疾病,是全球分布最廣、累及人群最多的一種單基因遺傳病。
  • CRISPR-Cas9技術可在人體實驗中有效治療SCD和TDT
    2020年12月5日,Sarsh Cannon研究所、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在《NEJM》發表了題為「CRISPR-Cas9 Gene Editing for Sickle Cell Disease and β-Thalassemia」的文章,表明利用CRISPR-Cas9技術編輯自體CD34+細胞,增加胎兒血紅蛋白表達量,可有效治療TDT和SCD。
  • NEJM:鋒芒盡顯,CRISPR基因編輯人類臨床試驗,治癒兩種遺傳性貧血症
    地中海貧血症和鐮刀狀細胞貧血症,均是由於表達β-珠蛋白的基因出現突變所致,之前的研究發現,γ-珠蛋白與β-珠蛋白功能相似,而γ-珠蛋白在人類成年後就會沉默不再表達。因此,如果能夠重新激活γ-珠蛋白基因的表達,就能夠彌補β-珠蛋白的缺失,從而緩解或治癒這兩種遺傳性貧血症。
  • 地貧防控,從婚前孕前開始
    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又稱海洋性貧血、珠蛋白合成障礙性貧血,因最早發現於地中海沿岸國家而得名。地貧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是由於珠蛋白基因( 地貧基因)的缺陷使血紅蛋白中的一種或幾種珠蛋白肽鏈合成減少或不能合成,導致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改變,繼而引發慢性溶血和貧血。
  • 新婚或計劃懷孕夫婦 可免費篩查地貧
    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又稱海洋性貧血、珠蛋白合成障礙性貧血,因最早發現於地中海沿岸國家而得名。地貧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是由於珠蛋白基因(地貧基因)的缺陷使血紅蛋白中的一種或幾種珠蛋白肽鏈合成減少或不能合成,導致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改變,繼而引發慢性溶血和貧血,根據血紅蛋白中珠蛋白肽鏈受損的不同,地貧主要分為α地貧和β地貧兩類。
  • 【協和科普】地貧防控,從婚前和孕前開始!
    2、每年有將近5萬多例致死性地貧患兒出生。 3、福建省是我國地貧高發省份之一,地貧基因攜帶率約4%左右,即平均25個人中就有1人攜帶地貧基因。 什麼是地中海貧血 地中海貧血概念 簡稱地貧(又稱海洋性貧血或者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是一種常染色體遺傳性、溶血性疾病。 由於珠蛋白基因的缺陷導致血紅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鏈有一種或幾種合成減少或不能合成。
  • 關注地貧 科學防治
    2012年以來,我市共為419445人進行地貧血常規初篩;78724對夫婦進行地貧電泳復篩;8958對夫婦進行地貧基因檢測;497位同型地貧需產前診斷孕婦進行產前診斷;121例重症地貧胎兒實施產前幹預終止妊娠。
  • 預防出生缺陷日|免費篩查地貧,海南在行動
    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又稱海洋性貧血、珠蛋白合成障礙性貧血,因最早發現於地中海沿岸國家而得名。地貧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是由於珠蛋白基因(地貧基因)的缺陷使血紅蛋白中的一種或幾種珠蛋白肽鏈合成減少或不能合成,導致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改變,繼而引發慢性溶血和貧血,根據血紅蛋白中珠蛋白肽鏈受損的不同,地貧主要分為α地貧和β地貧兩類。
  • 消滅地貧並不遙遠
    輸血祛鐵、脾切除等方案是中重度地貧的常規治療手段,但具有無法根治且年花費大,耗費大量血液資源的特點,據統計,中國地貧患者在僅在輸血祛鐵治療上的花費便高達10萬元每人每年,以40歲患者為例,累計花費將高達400萬元,不僅在費用上耗費巨大,更需要依託豐富血液資源,地貧患者每人每年耗費血液資源20000毫升,輸血40年將消耗80萬毫升血液,將需要由4000人次的獻血才能支撐一名地貧患者的生存
  • 地貧是什麼病 地貧具有五種食療方
    地中海貧血就是常見的貧血疾病之一,那麼地貧是什麼病呢?地貧的症狀有哪些呢?地中海貧血食療方又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地貧是什麼病由於基因突變導致血紅蛋白(Hb)的珠蛋白太鏈生成障礙,稱地中海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
  • 深圳孕婦可免費篩查地貧了!
    記者從深圳市衛計委獲悉,從2017年起,深圳市針對「地貧」的免費服務已從婚前、孕前篩查擴大到產前幹預,這意味著,如果孕婦不幸懷上了地貧寶寶,也可以接受免費終止妊娠治療。    地貧全稱為地中海貧血,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可分為α地貧與β地貧兩類,在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尤其是廣西、廣東和海南發病率較高。廣西的地貧基因攜帶率為24.5%,廣東約為16.8%,海南約為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