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訊 (吳貽夥)據安徽省檢察院消息,至今年7月底,該省檢察機關摸排出來的27件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掛案」已全部清理完畢,其中監督公安機關撤銷案件23件,督促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後移送審查起訴4件。另有1件為某被害公司不服檢察機關不起訴決定的刑事申訴積案,經承辦人耐心釋法說理,申訴人現已撤回申訴。
所謂「掛案」,簡單地說,就是一些案件在辦理過程中,既不了結又不向前推進,出現「疑案從掛」的現象。據了解,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掛案」和刑事申訴積案清理專項活動開展以來,安徽各地檢察機關通過查閱臺帳摸清底數、調閱卷宗實體審查的方式,共摸排出27件「掛案」和1件積案。
據介紹,上述27件「掛案」均滯留於公安機關偵查環節,其中屬於立案偵查滿兩年未依法處理的有15件,屬於解除強制措施一年後未依法處理的有12件。所涉罪名均系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類犯罪和侵犯財產類犯罪,包括虛開發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職務侵佔以及合同詐騙等類案件。之所以會形成「掛案」,其主要原因在於案件事實未查清和法律適用方面存在爭議,即罪與非罪不清。
為做好「掛案」的清理工作,安徽省檢察院對每一起案件都建立起清理時間表,實行掛圖作戰。對於清理進展緩慢的地方,則直接發出督辦函,要求市級檢察院的檢察長親自督促指導。此外,還將「掛案」清理列入該省檢察院領導集中調研督導的重要內容,以幫助協調解決清理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為杜絕再次出現「掛案」、積案現象,安徽省檢察院著眼於長效機制建設,專門下發《關於建立涉民營經濟刑事案件辦理相關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舉一反三,加大檢察監督力度,定期對相關案件進行排查梳理,一旦發現有超期未辦結的案件必須及時清理,確保案件處理及時、高效。同時主動加強與公安、法院溝通協調,探索建立涉民營企業犯罪案件辦理進度定期通報機制,著力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以做到預防「掛案」在先,切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來源:安徽檢察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