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身份證後刷臉時代」揭密照片為什麼無法破解人臉系統

2021-01-15 新智元

【新智元導讀】騰訊優圖實驗室已經成功研發並推向使用的一項人臉識別技術:光線活體。這項獨創技術被命名為Aurora Guard(極光守衛),通過閃光模擬實現多重隨機信息的編碼和解碼,使方法建立在密碼學的堅實基礎之上,是目前已知安全級別最高的技術之一。目前,光線活體識別在使用中正常通過率是98%以上。

離「刷臉時代」更近一步

隨著「微信身份證」開始試點,我們離「刷臉時代」又近了一步。

新智元11月27日在深圳北站和廣州南站體驗到,這兩個高鐵站已經開始採用「人臉驗票」技術,乘客手持身份證只需「刷臉」驗證即可進站,整個認證過程不超過5秒。我們在現場看到,刷臉進站過程還算流暢,不過需要工作人員一直在旁邊提醒,「大家請抬頭看鏡頭。」

除了刷臉支付、刷臉進站、刷臉解鎖手機屏幕外,我們也在銀行系統裡面也看到了刷臉驗證用戶身份的案列,這些構成了2017年最火熱的人工智慧落地方向之一。簡單地看來,刷臉是一個驗證身份的過程,所以最後跟個人身份證打通也是理所應當。

此前,新智元在走訪騰訊優圖實驗室時了解到,判斷畫面上呈現的是不是一個真的人臉,途徑和手段是可以非常多樣化的。要驗證是不是真正的人臉,光靠一個二維的模式識別,或者人臉特徵點的對齊都是遠遠不夠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騰訊優圖光線活體技術,為「刷臉」提供安全保障

一個簡單的假設:拿著一張照片能不能騙過攝像頭?

答案是肯定不行。現有的人臉識別/驗證中,活體早就作為一個基本的保障加入其中,比如大家熟知的 iPhone X 的人臉解鎖,就需要用戶保持張著眼睛等「活體」的動作,大多數的人臉識別在錄入用戶原始比對數據時,會採用「搖頭」、「眨眼」等動作作為活體的特徵。比如,我們在文章開始提到的,高鐵車站工作人員一直在提醒乘客抬頭看著攝像頭,也是出於這個目的。此外,較為典型的還有使用唇語、聲音識別、波紋等技術作為驗證方式。

就在上個月,新智元走訪了騰訊優圖實驗室,了解到了他們已經成功研發並推向使用的一項人臉識別技術:光線活體。這項獨創技術被命名為Aurora Guard(極光守衛)。

騰訊優圖光線活體技術是指在人臉身份驗證場景中,為「刷臉」提供安全保障的一項活體檢測技術。目前,極光守衛作為安全級別最高的技術之一,通過屏幕來發射不同顏色和強度的光線,投射到面部並由攝像頭接收,最後再用一系列算法處理和卷積神經網絡,從包含變化光線信號的視頻中,分析並推導活體判斷所需的人臉3D和質感信息。

(我們嘗試用高清列印並且裁去邊框的偽造照片來「刷臉」,提示驗證失敗)

騰訊優圖對新智元介紹說,這個新的方法通過光線的變化,可以恢復出一個3D的信息,原理也是結構光的思想。iPhone X上傳說投射了3萬個光斑那種結構光,形成一個傳感膜,二者思想背後是差不多。

三維重建裡有幾種方法,一種叫雙目重建,一種叫結構光重建,光線活體使用的就是結構光。比如,有個被驗證的物體,我們想要知道這個物體的三維的情況,首先向它打一束光,必須要有一個主動能夠發射光線的光源,然後發射出去,發出去之後,然後光會在這個物體的表面發生反射,然後反射的光線,然後我們再拿一個傳感器,可以說就是攝像頭,對這個光反射回來的光線進行處理,就像你拍下了一張照片這樣。

然後再讓這個光線去變化,光線的顏色和強弱發生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就有擁有了一個視頻,視頻中它的信息是包含了人臉反射的那些變化信息。然後這個信息其實它是可以解碼出來的,重建出來那個三維的形狀。

新智元了解到,在人臉驗證場景下,騰訊優圖已實現簡單動作的活體技術應用(主要為搖頭眨眼),而後團隊首創了唇語活體,結合唇語和語音數據進行聯合判斷,並於2014年已經在微眾銀行中應用,提升了傳統方案的安全級別。今年,光線活體技術的上線是騰訊優圖在活體技術上的進一步升級,通過閃光模擬實現多重隨機信息的編碼和解碼,使方法建立在密碼學的堅實基礎之上,是目前已知安全級別最高的技術之一。

在用戶體驗上,這項技術不需任何的動作交互,只需短暫保持姿態,便可瞬間完成刷臉驗證。在平臺和機型普適性上,僅靠普通的屏幕和攝像頭,無需定製硬體,能支持所有行動裝置和刷臉機器的使用。

目前,光線活體識別在使用中正常通過率是98%以上。

騰訊優圖團隊對新智元表示,光線活體識別技術的相關論文已經在撰寫中,明年會在各大頂會投稿。另外,Aurora Guard(極光守衛)光線活體技術已通過微眾銀行和騰訊雲天御聯合對外開放。

新智元2018新年寄語

2017年有幾個關鍵詞,第一是探索極限,探索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的極限。第二是城市升級,無論智能交通還是中國要用人工智慧作為支柱產業,可能都會面臨國家經濟體系的升級。第三是產業躍遷,我們要接地氣,每個產業都用AI技術賦能,爆發出來顛覆傳統體系的潛力。

2017,新智元見證人工智慧成為時代主流,中國企業成為全球網際網路主角,新智元平臺也實現超35萬平臺用戶產業鏈互聯。與掌握AI技術的智者同行,是新智元之幸。2018,我們不忘初心再出發,一起構建AI開放平臺,助力中國智能+

最後,祝願新智元的朋友們能夠利用AI工具賦能社會、賦能人類。

——新智元創始人兼CEO 楊靜

相關焦點

  • 刷臉取件糗大了!小學生都能輕鬆破解,豐巢緊急下線!微信、支付寶"慌不慌"?
    小學生用一張照片「破解」豐巢的人臉識別 事情是這樣的。 前些天,嘉興上外秀洲外國語學校402班科學小隊稱:他們在一次課外科學實驗中發現,只要用一張列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臉、騙過小區裡的豐巢智能櫃,取出了父母們的貨件。
  • 豐巢刷臉取件被小學生破解,號稱3D、深度學習加持的人臉識別究竟靠譜嗎?
    前些天,豐巢智能快遞櫃被「小學生」用列印照片破解,讓人大跌眼鏡。據《人民日報》報導,嘉興上外秀洲外國語學校402班科學小隊向都市快報《好奇實驗室》報料:他們在一次課外科學實驗中發現,只要用一張列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臉,騙過小區裡的豐巢智能櫃,最終取出父母們的貨件。
  • 人臉識別被「打臉」:刷臉取件被小學生用照片輕鬆「破解」!
    視頻中,一群小學生正圍著一個豐巢快遞櫃,其中一名小男孩用手裡的列印照片對著快遞櫃一掃,就完成了人臉識別。聽上去高精尖的人臉識別,居然被一群小學生給破解了?對此,豐巢回應稱,該「刷臉」應用為試運營版本,已第一時間下線。日常生活中,刷臉應用日漸增多,像這樣的漏洞,還會有嗎?在重慶的一些小區,記者發現了可以進行人臉識別的儲物櫃隨機進行了實驗。
  • 「刷臉支付」被美國破解?用馬雲照片做實驗,屏幕卻彈出4個大字
    「刷臉支付」被美國破解?用馬雲照片做實驗,屏幕卻彈出4個大字大家都知道,伴隨著支付寶、微信等行動支付手機軟體發布,大家出門早已不怎麼帶現金了,不僅僅解決了有錢在身上不安全的難題,還讓日常生活越來越更加便捷了。
  • 「刷臉支付」被破解?有人用馬雲照片刷臉彈出這4個大字!真逗
    大家剛習慣掃碼支付後,馬雲的支付寶就推出了新的支付方式—刷臉支付。美公司破解「刷臉支付」?說起這刷臉支付,很多人都在擔心別人拿著自己的照片會不會可以盜用自己的錢,或者是雙胞胎是不是可以刷對方的支付帳號呢?
  • 一夜爆火,這款換臉 App 可能會把你的臉「賣掉」
    在 Deepfake 換臉剛剛興起的時候,愛範兒曾設想當這種技術的門檻被降低後會走向何方。而現在隨著「ZAO」這樣的換臉 app 面世,一個全民換臉的時代可能真的來了。問題在於,這種超低門檻的換臉 app 會不會像之前的換臉工具一樣走向不可控?
  • 刷臉取件被小學生用照片「破解」?!那刷臉支付還安全不? - 中國日報
    前些天,上海外國語大學秀洲外國語學校402班科學小隊在一次課外科學實驗中發現:只要用一張列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臉、騙過小區裡的豐巢智能櫃,取出父母們的貨件。這是真的嗎?對此,@豐巢智能櫃 官方微博也進行了回應:人臉識別技術有區別據了解,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分為兩大類:基於2D人臉圖像和基於3D人臉圖像。而豐巢快遞櫃攝像頭採集人臉的時候,形成的只是一張2D平面圖像,也就相當於一張照片。
  • 刷臉取件被小學生用照片「破解」?!那刷臉支付還安全不? - 科技日報
    前些天,上海外國語大學秀洲外國語學校402班科學小隊在一次課外科學實驗中發現:只要用一張列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臉、騙過小區裡的豐巢智能櫃,取出父母們的貨件。這是真的嗎?驗證者用長焦遠遠地「偷拍」了一張照片,再次彩色列印。結果,豐巢智能櫃又一次被打開了!對此,@豐巢智能櫃 官方微博也進行了回應:人臉識別技術有區別據了解,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分為兩大類:基於2D人臉圖像和基於3D人臉圖像。而豐巢快遞櫃攝像頭採集人臉的時候,形成的只是一張2D平面圖像,也就相當於一張照片。
  • 「刷臉支付」被美國破解?有人用馬雲照片測試,結果彈出4個大字
    曾經總有一句玩笑話叫靠臉吃飯,刷臉支付的出現,把這一概念徹底地證實了,真的可以進入一個靠臉吃飯的時代,這麼先進的支付方式到底有什麼來頭呢,我來普及一下知識。他們堅定地相信自己製作的3D面具能夠「以假亂真」,騙過當前的刷臉支付系統,成功率在95%以上,對此美國民眾提出了懷疑。不久之後,Kneron放出了3D面具破解刷臉支付的過程,在Kneron的演示視頻中,刷臉支付被輕鬆破解,一時之間輿論譁然,刷臉支付還靠譜嗎?
  • 刷臉被賣房?刷臉要方便更要安全 刷臉時代如何保證「臉」的安全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比如刷臉解鎖、刷臉取款、刷臉付帳、刷臉支付、刷臉進校園、刷臉進小區、刷臉坐高鐵、入住賓館、上班打卡……我們正在進入刷臉的時代。「刷臉」已經不算新鮮,甚至在商場購物時,衣帽間前刷一刷臉,AI(人工智慧)導購就能根據用戶畫像向你精準推薦個性化的服飾搭配。
  • 人臉認證破解調查:一套軟體200元,一張圖可做眨眼、搖頭動作
    通過花錢購買的方式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他人清晰的正面照以及身份證照片,這些人臉照片信息還可以批量購買,一組照片只需要2.5元。央視在QQ群中發現了一條人臉驗證通過的視頻,購買者在得到他人身份信息照片後,通過尋找「專業人士」進行技術破解,將靜態人臉照片處理成動態圖片,動態圖片可以進行左右搖頭、點頭、眨眼等動作,操作人員根據被破解app的人臉識別要求對照片進行專業操作,最終完成活體認證。
  • 一個照片「隱身衣」,讓微軟曠視人臉識別系統100%失靈|開源
    這代表著你再也不用擔心po在網上的照片被某些軟體扒得乾乾淨淨,打包、分類,幾毛錢一整份賣掉餵AI了。這就是來自芝加哥大學的最新研究:給照片加上一點肉眼看不出來的修改,就能讓你的臉成功「隱形」。如此一來,即使你在網絡上的照片被非法抓取,用這些數據訓練出來的人臉模型,也無法真正成功識別你的臉。給照片穿上「隱身衣」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幫助網友們在分享自己的照片的同時,還能有效保護自己的隱私。
  • 刷臉取件被小學生用照片「破解」?!那刷臉支付還安全不? - 中國網...
    前些天,上海外國語大學秀洲外國語學校402班科學小隊在一次課外科學實驗中發現:只要用一張列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臉、騙過小區裡的豐巢智能櫃,取出父母們的貨件。這是真的嗎?△ 小朋友們發來的幾段視頻佐證多次試驗均成功豐巢智能櫃回應:下線、完善為加以確認,有媒體對智能櫃進行驗證:自拍→彩色列印→智能櫃掃描照片。圖來源:好奇實驗室結果是:豐巢智能櫃立刻對照片成功識別圖來源:好奇實驗室在之後的5次試驗中,4次成功打開。一次失敗是因為照片沒有拿穩。
  • 人臉支付、刷臉賣房……人臉識別的喜與憂在交替上演
    不僅刷臉賣房出事故,進售樓處看房也被迫戴頭盔。前不久,一段「男子帶頭盔看房」的視頻引起熱議。背後的原因是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一些地產售樓部開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客戶比對,以防「飛單」,而頭戴頭盔的男子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臉。
  • 刷臉取件被小學生「破解」豐巢:系測試版,已緊急下線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0月17日訊(記者 陳洋洋)10月17日,嘉興「小學生發現豐巢快遞櫃刷臉取件漏洞,用照片即可代替」引起網友熱議。豐巢方面對此回應稱,「刷臉取件」是小範圍推出的測試版本,已第一時間下線。
  • 刷臉時代 該如何護好我們的「面子」
    網際網路時代,「刷臉」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個人信息保護帶來了新挑戰。近年來,圍繞人臉識別的爭議不斷。這些爭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臉識別應用之廣泛及由此引發的公眾擔憂。網際網路時代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生物認證技術有哪些弱點?包括刷臉在內的生物認證應用場景和技術是否有相關的規範和監管?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泉州刷臉取款真的來了,不用身份證也能取錢!
    刷臉取款ATM的核心部分在於軟體,就是人臉識別技術;同時,系統還連結到公安部門的身份證資料庫,以實現人臉的識別及對照驗證。刷臉取款業務的優勢在於簡化了自助取款業務流程,做到「隨時隨地,即刷即取」,優化了用戶體驗,在成熟的傳統自助銀行服務領域可以稱得上是一項自主創新。網圖刷臉取款離泉州市民還有多遠?
  • 一個3D面具就能破解刷臉支付 還能進火車站?微信:盜刷 我...
    在好萊塢十幾年前的動作電影中,就有很多特工通過製作3D面具破解生物識別密碼的橋段。  而這些曾經令人覺得酷炫的科幻想像,似乎隨著科技的進步正在成為現實,而隨著人臉識別、刷臉支付、指紋支付的普及,這種安全隱患也逐漸成為一種全民憂患。
  • 「刷臉支付」不靠譜?有人用馬雲照片做測試,結果令人無話可說!
    和國外以現金、刷卡為主的支付方式不同,目前在國內,行動支付才是人們首選的主流的支付方式,只需隨身攜帶手機即可,無需任何現金或銀行卡,既方面快捷又安全實用,短短幾年時間,以微信、支付寶為主的行動支付已經成為和大家必不可少的工具。不過,據媒體報導稱,國外某科技公司成功破解了刷臉支付,不免令人擔心,難道是「刷臉支付」不靠譜?有人用馬雲照片做測試,結果令人無話可說!
  • 手持身份證的人臉照片5毛一張!你的人臉信息被出賣了
    一位賣家用微信語音對記者說。他還發來兩套手持身份證的人臉照片截圖。「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批量倒賣非法獲取的人臉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網絡工具及教程。專家提醒,這些人臉信息有可能被用於虛假註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