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闕裡—篁墩
篁墩,是歙縣與屯溪之間的一個古村。這裡平疇沃野,阡陌縱橫,新安江從村南流過,順流而下直抵三吳兩浙,稱得上是一方風水寶地。歷史上,許多大姓遷來徽州,都是先在篁墩落腳,這裡成了徽州許多族姓的始遷地和避難所。故此,在徽州移民史上,篁墩有著異常顯赫的地位。
史志稱:「新安多大姓,以程為最。」程氏自晉代始遷祖程元譚涉居新安,任新安太守,居篁墩。至南朝,其裔孫程靈洗曾率領鄉人保衛鄉土,建立了功勳,後出任新安太守,也居篁墩。徽州人對其十分敬仰,死後尊封他為「邑神」,建有篁墩廟,欽賜廟額「世宗廟」。以後程氏經世代繁衍,子孫遍布徽州一府六縣。程氏三十五世孫即程朱理學的奠基人程顥、程頤兄弟倆,雖長期居洛陽講學,但據明代《程朱闕裡志》記載:二程夫子念念不忘自己是「忠壯公程靈洗的後裔,程顥有「忠壯公後裔」章一枚。朱熹的上代自姑蘇遷來徽州,第一站也在篁墩。
朱熹雖生於閩、長於閩,但他對徽州感情甚篤,除落款和題籤以「新安朱熹」外,在其詩文與書信中常常流露出對故鄉徽州的思念之情。他三次回徽州省親、掃墓、講學,每次都逗留數月之久,並聲稱「吾家先世居歙州篁墩」。朱熹一生著作甚豐,其學術理論繼承和發展了二程夫子的思想。篁墩,由於是程顥程頤朱熹的故裡和新安理學的發祥地,是徽州文化龍其是徽州宗族文化的精妙縮影,所以歷來被稱為「程朱闕裡」而聲名播徽州的宗族及其分支,猶如明麗清澈的新安江,由源頭的滑細流到急流奔騰的滾滾江水。許多宗族興旺發達之後,有的後代就從地狹人稠的徽州向外遷徙,眾多的姓氏血緣向外延伸擴展,綿延不斷,源遠流長。新安江下遊和江南的廣袤地域乃至全國,在許多姓氏後代的「尋根絮語」中,「篁墩」這一地名頻頻出現。
過去,每年清明節,散居在徽州各地的程氏、朱氏族人,都要回歸故裡篁墩祭祖掃墓。所以,篁墩被譽為徽州宗族的聖地。2006年清明節,有位美籍華裔程綿培先生攜女兒來到篁墩。他的祖上是從廣州遷到夏威夷的,儘管自己一直生活在美國,但遵從父輩「不能忘本」的教誨,早在20年前就開始尋找祖居地,先後到過廣州、江蘇、河南等地,行程上萬裡,最後確定自己是篁墩始遷祖程元譚的後裔。在海外像他這樣期待回徽州「尋根」的華裔數不勝數,篁墩則是他們的首選地。然而當他千裡迢迢來到這裡,看到簋墩的文物古蹟被破壞得如此嚴重時,不得不深表遺憾。故鄉在族裔心中是魂牽夢縈的歸宿,這也許就是浪跡天涯的遊子割捨不我是徽州人。2007年春天,和我的先生一道去了一趟墩,斷的故土情結吧!
了卻了多年的夙願。我們循著先賢名儒的足跡走進了墩。這裡巷道深深,兩旁是歷經風雨滄桑的徽州老屋。我倆漫步在青石鋪就的古驛道上,石板路斷斷續續、坎坎坷坷,仿佛迴響著歷史老人鏗鏘的足音。我們徜徉在長街短巷之中,尋找那裡的古祠,古廟古橋和牌坊,因為那裡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澱。尋尋覓覓中,見到的卻是一處處古蹟的遺址。廢墟上,雖然早已豎起了一幢幢造型各異的村民新樓,但古村的大家氣派與風韻已不復存在,留給人們的是一個個不該留出的空白。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下街36號民宅,主人程文俊是解放初期的村幹部,雖然年近古稀,但熱心公益事業。他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了篁墩曾經有過的實實在在的輝煌:這裡有一座上沐皇恩的程朱闕裡坊、有恢宏的程氏統宗祠、有曾經盛極一時的世宗廟、有程朱三夫子祠、有水口園林,還有程氏祖墓和朱夫子祖墓…程老又興致勃勃地領我們在村裡轉了一遭。在一處舊屋前他推開門說:「這就是程氏祠堂的舊址,不過祠堂的絕大部分已被拆除,剩下的部分改做了小學的校舍,現小學已遷址。」當我們走進這空蕩蕩的房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放置在天井裡的文物只斷臂的石獅子立於樹下,那象徵著皇恩浩蕩的雙龍盤邊的「宸翰」匾額、世宗廟碑石、三夫子祠碑石,還有那渾圓的石鼓和形制各異的石礎、旗杆墩等,林林總總,都寂寞無聲地躺在那裡。
教室裡陳列著《篁墩—一徽州宗族的聖地》模型,牆上掛著程朱三夫子畫像和「程朱闕裡,洛閩溯本」的條屏。地上也放著一些斷石殘片,其中有一塊斷成三截的茶園石墓碑,上面鐫刻著「程氏祖墓」四個鬥大的字。瞧著這些,無不令人感到歲月的滄桑。但透過這些殘損的古蹟,篁墩當年的風骨與氣度隱約可見。這些雕龍琢鳳的文物刻工極其精細,它們是篁墩文化內涵豐厚的歷史佐證,是彌足珍貴 的古徽州文化的精華,無奈被兵燹與「文革」、野蠻與愚昧破壞了。
令人在惋惜的同時,更為古徽州文明出現的斷層、文化遺產的不斷消失而哀嘆。幸虧村幹部和村裡的有識之士,將這些殘缺不全的文物搜集起來,對這些文化遺存進行了搶救和保護,否則,徽州的宗族歷史將會僅僅成為紙上的符號了。篁墩,是一部厚重的大書,雖然破損嚴重,但翻閱這部皇皇巨著,仍能讓人為之驚嘆。它擁有那麼豐富的內容,擁有如此深厚的底蘊。隨著學術理論界對程朱理學和徽州文化研究的不斷深人,程朱三夫子的祖居地—一篁墩,在我國和世界都引起了普遍的關注。更可喜的是,這裡的村委會正在組織人力搶救文化遺存,保護文化遺產,並準備適時啟動保護措施,讓全世界的程氏,朱氏以及其他姓氏的華人,能在程朱闕裡——篁墩圓了尋根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