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
我們先介紹一位清朝的歷史人物。范文程,明末清初人,他生在一個王朝覆滅新王朝誕生的時代。字憲鬥,號輝嶽,遼東瀋陽人。曾是清開國的四代君主,是清朝初期聲名卓著的開國名臣、文臣的領袖,被列為中國歷史上「十大謀士」的其中還一個。范文程在年輕的時候喜愛讀書,在1615年瀋陽縣學考取了秀才,大當時只有18歲。1666年范文程去世,終年70歲。康熙親手為范文程書寫祭文,范文程葬在了懷柔縣的紅螺山。在范文程去世幾十年後,康熙皇帝親手為范文程寫下了「元輔高風」四個字,做為對范文程的最高的評價
范文程雖然是清朝的一代名臣,但是范文程生在明朝,當時是雙方是敵對關係,後世對范文程的評價存在於兩種,其一是對范文程為滿漢兩個民族做出的貢獻,實現自己的價值,得到康熙皇帝 。其二是清朝的皇帝器重范文程對於明朝來說到底是不是賣主求榮呢?
首先范文程並不是明朝的臣子,他是在清朝時期當官,並不是像其他人一樣是投降的,他是從奴隸一點一點提拔起來的,靠的是自己的才華和能力。
其次是范文程對事情發展有著深刻獨特的理解,他認為明朝已經無藥可救,他做出的選擇與袁崇煥不同,明知道自己不可能阻止,明朝覆滅的結果。
最後是明朝社會的黑暗和官員的腐敗,范文程報國無望,自己的才華得不到實現。還有就是在明朝覆滅時大多是的官員的是能帶走多少錢財就帶走多少。
對於明朝的人來說,他確實是叛徒,但是他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在明朝時期自己的才能不能得到重用,在清朝自己雖然是一個異類,但就是這麼一個異類的朝廷重用了自己。
范文程為了滿漢文化的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試問如果沒有他做出的貢獻滿漢的文化衝突將會跟加的激化,屠殺百姓和野蠻的行為將會在一次加深戰爭帶來的傷害,加重了百姓的傷害。在歷史上努爾哈赤對漢人的政策就是屠殺和掠為奴,「誅戮漢人,撫養滿洲。」他對明朝儒生尤為反感,認為「種種可惡,皆在此輩。」有史料這樣記載:努爾哈赤攻佔撫順後,「論功行賞,將所得人畜三十萬散給眾軍,其降民編為一千戶。」范文程當時就在其列,由於他身材偉岸,故引起努爾哈赤的注意,一番問答使得金主滿意,生側隱之心將其賜給鑲紅旗下為奴。這樣也可以看出范文程並不是主動投降於清的還有一面間是間接的幫助了百姓的安居樂業,阻止了滿對漢的屠殺。
范文程還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皇太極去世後,攝政王多爾袞之親弟豫郡王多鐸色膽包天,看到范文程的妻子長得十分漂亮,竟然要搶奪范文程之妻。多爾袞知道後,罰多鐸俸銀1000兩,奪其15個牛錄。范文程感恩圖報,立即上書攝政王,奏請立即出兵伐明,奪取天下,此書講清了四個問題:其一,明國必亡;其二,與「流寇」爭天下;其三,良機難得,稍縱即逝;其四,變方針,創「大業」,禁殺掠,收人心。
前有皇太極重用後有攝政王多爾袞的恩范文程出計伐明也是沒錯的。
范文程對在知遇之恩,效忠清,錯在了叛國幫助了清。
范文程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自己的才華有用武之地,這才是他被流傳的主要原因,如果他的選擇了明,那就沒有了後面的事情了,他將會跟著明走向相同的道路,還是默默的逝去沒有人會記住他。